湖南工学院
详细内容
'湖南工学院(HunanInstituteofTechnology)坐落于湖南省衡阳市。学院创办于1975年,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大学衡阳分校合并组建湖南工学院。2011年湖南工学院入围全国百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校。 湖南工学院座落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王船山故里——衡阳市,是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大学衡阳分校合并升格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2010年3月湖南工业科技职工大学整体并入,是全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最年轻的试点高校。学校立足湖南,重点面向工业企业,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以工为主,理、管、经、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强的科技服务能力,培养基础实、技术精、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本科院校。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占地1358亩,校舍建筑面积56.89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25万余册。 全日制在校学生17535人。教职工1134人,正高职称76人(教授58人),副高职称261人(副教授188人),博士75人,硕士607人。有一批获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培养对象、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高校教学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的高水平教师。 学校设有9个二级教学院、3个教学部(中心),38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37个),有省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特色专业和重点资助建设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 学校全面实施教育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现有校外实习基地54个,工程训练中心1个,各类实验室55个,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1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3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4个、省级创新训练中心2个。省级优秀教研室4个。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 近年来,学生在省以上的学科竞赛和挑战杯竞赛中获奖182项,其中全国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省级一等奖23项。 学校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产学研合作紧密。设立了14个研究所,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科研平台5个,省级教育科学研究基地1个。升本以来,全校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190项,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9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753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72篇。获省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120余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5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以董事会为平台,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重点,分别与大亚湾核电站、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南方水泥、皇朝家、泛华集团、千山药机、华兴工程、共创实业集团等企业进行合作共建实践实训基地,搭建实践实训课程平台。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台湾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获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格,获得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项。 奋进中的湖南工学院,秉承“勤学、务实、圆融、卓越”的校训,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与国际合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战略,坚持走“改革创新、强化基础、办出特色、科学发展”之路,为建设特色鲜明、社会声誉良好的应用型大学努力奋斗。 1975年,湖南大学衡阳分校成立。1978年,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成立。2003年7月,学校在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建新校区。2003年12月18日,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与湖南大学衡阳分校正式合并,筹建湖南工学院。会议成立湖南工学院(筹)院务委员会。2003年12月25日,撤销两校党政机关所有机构,联合设立湖南工学院(筹)二级机构。学院分三个校区,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为湖南工学院(筹)南校区,湖南大学衡阳分校为湖南工学院(筹)西校区,酃湖校区。2004年11月,顺利通过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升本评估,湖南省政府向教育部致函,请求组建湖南工学院。2004年12月20日,湖南工学院(筹)酃湖校区建设工程开工。2005年10月,湖南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被确定为首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2006年8月,学院主校区从南校区搬迁至酃湖校区。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大学衡阳分校合并组建湖南工学院。[1]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