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优美语句素材>洞庭湖景色描写

洞庭湖景色描写

详细内容

篇一:《描写洞庭湖的句子》

1、啊!洞庭湖的君山是多么雄伟壮观啊!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守卫着洞庭湖,好让洞庭湖不受风雨的侵扰。

2、春天,随着春雨的到来,湖水涨了,湖面也慢慢的变宽,湖岸边的小树苗挺直了腰杆小草也悄悄的探出小脑袋。它们就像洞庭湖边绿色的小长城,给湖岸增加了色彩。

3、冬天,到处冰天雪地,唯独浩瀚的洞庭湖从不上冻。宽阔的湖水依旧波光闪烁,显出无比的活力和生机。

4、洞庭湖的秀丽风光,让人们赞叹不已。洞庭湖如此美丽,让我陶醉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我相信,来过的人都会流连忘返。

5、洞庭湖非常美丽,湖水清澈见底,而且非常静,静得像一面镜子,和蔚蓝的天空浑然一体,倒映在两边的山色,好像水里长出一座座奇形怪壮的高山,仿佛鱼儿在天上游,鸟儿在水里飞翔。

6、洞庭湖是湖南的鱼米之乡,养育了无数的人。素有八百里洞庭的美称,天然景色更是美不胜收。清晨,早早起来赶着打鱼的渔民,正开着小船缓缓的驶着。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画出了一道道美丽的涟漪。涟漪一圈一圈的,渐渐扩大起来,然后又静静地消失了。

7、洞庭湖中间还卧着一座小巧灵秀的山,这就是君山。远远望去,如同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镶嵌在一面巨大的白银盘里。君山上的青草和大树,映衬得君山更加秀丽。那色彩,或浓或淡,或明或暗,就像有人给君山披上了一件变幻莫测的衣裳。湖岸周围绿树葱茏,许多杨柳犹如侍女,娉娉婷婷地站立着。她们用长长的柳枝轻轻地抚摸着湖面。

8、多么静的洞庭湖啊,静得像一面镜子;多么绿的洞庭湖啊,绿得像一片草坪。

9、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湖水与蔚蓝的天空融成一片,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了。金色的阳光把湖水划出了粼粼波光,就像是天上的仙女撒下的一把把碎金。远处横跨着一座美丽的大桥,象一条巨龙横卧在湖面上空,那就是洞庭湖大桥。

10、湖面没有一缕风,湖光就像没磨过的玉盘一样干净,天上有一轮明亮的月亮,散发出淡淡的光芒,周围的一切都是安安静静的。

11、湖中的几只淘气可爱的淡水鱼被这清亮的月光给吸引住了。它们时不时就蹦出水面。这一蹦把水中的月亮影儿弄碎了。啪啪随着鱼儿落水所发出的清脆响声,水面上泛着一圈圈涟漪,慢慢地荡漾开来,不一会儿水面又恢复了平静。

12、清晨,洞庭湖如同笼罩了一层轻盈的白纱,湖泊被烟雾淹没,远处,天地间连成一片,似玉娟般那么薄,那么淡,那么轻仿佛一伸手触摸便会损坏它那原本的淡定。微风拂过湖面,那水平如镜的湖面扬起一阵阵小水浪。

13、秋季的一天,我来到洞庭湖边,望着这美丽的景色,我几乎看出了神。啊!真美呀。

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的游鱼和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微风拂过,水面上不时泛起几丝涟漪,与皎洁明媚的月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相得益彰的图画。

14、秋天,洞庭湖最热闹的季节。渔民们正忙着打鱼,有的渔民用鱼叉叉鱼;有的渔民用鱼网网鱼;还有的渔民用鱼竿钓鱼,真是五花八门,有意思极了。微波粼粼的湖面,蓝绸子般的湖水一只伸到远处的深山。远远的望去,湖面上白帆点点,一只只小船好似一片片树叶在水面上飘动。突然刮起一阵风,就可以看见一个个小浪争先恐后的向岸边涌来,可又怕有人抓它似的,又马上退了回去,真是一幅迷人的画卷。

15、秋天,是洞庭湖最热闹的季节,渔民们忙着打渔,有的用鱼叉叉鱼,,有的用渔网网鱼,还有的用鱼竿钓鱼。洞庭湖里有白花花的银针鱼,有嘴带尖的针嘴鱼,更多的是大红鲤鱼。捕捞船队早上出发,晚上总是满载而归,看一眼这活蹦乱跳的鲜鱼,真让人高兴。

16、太阳渐渐从西方落下,天边出现了彩霞,色彩斑斓的霞光映在了湖面上。从远处和天边接在了一起,水天一色,这时的洞庭湖更美了。就像只用色彩渲染,而不用墨线勾勒的风景画那样。

17、太阳升起来了。火红的太阳光映射在水面,波光粼粼,闪烁着金色的光亮。

篇二:《景物描写》

记叙文训练——景物描写(一)

一、景物描写

指对自然风景、社会环境所作的形象描绘,以表现人物(或作者)对现实的态表现环境与人物、自然与人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是写作中十分重要的描写部分。

二、景物描写的功能

1.在于深化、突出作品的主题,显现时代的社会的生活特色;

2.在于烘托或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性格;

3.在于营造氛围,形成典型环境,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4.在于绘制丰富多彩、特色独具的地域风貌,显示作品的民族风格。

因此,描写方法都要为“有真实感”服务。“真实”,包括景物的形、状、态,还包括写景、观景的人有真心、真情。只有这样,才能情景交融,做到“景语皆情语”。为此,无论简笔勾勒、工笔细描,动态状写、静态描摹,正面下笔、侧面着色,还是借用比喻、拟人、象征、对比等修辞手法,都要旨在增强真实感和感染力。

三、景物描写的分类:

1.风景画、风俗画、风物画。

①对山川平原、草木鸟兽、日月星辰、风花雪月等狭义自然景物的描写,便是一幅幅风景画。

湖上(节选)叶紫

黄昏的洞庭湖上的美丽,是很难用笔墨形容得出来的。尤其是在这秋尽冬来的时候,湖水差不多完全摆脱了夏季的浑浊,澄清得成为一片碧绿了。轻软的、光滑的波涛,连连地、合拍地抱吻着沙岸,而接着发出一种失望的叹息似的低语声。太阳已经完全沉没到遥远的、无际涯的水平线之下了。留存在天空中的,只是一些碎絮似的晚霞的裂片。红的、蓝的、紫玉色和金黑色的,这些彩色的光芒,反映到湖上,就更使得那软滑的波涛美丽了。离开湖岸的半里路的蓼花洲,不时有一阵雪片似的芦花,随风向岸边飘忽着。远帆逐渐地归来了,它们一个个地掠过蓼花洲,而开始剪断着它们的帆索。

写水、写天,写实光下的水,水中的天光;写沙洲、写芦花,写蓼花洲上的芦花,写芦花飘忽的蓼花洲。这些是写湖泊的常景。而一旦点缀着“归帆”,情致便有了变化。远行的船“剪断着”帆索,是归来,是停泊;归来和停泊,是景,也是情。

②对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的描写,便是一幅幅反映民族、地域风貌的风俗画。

钟鼓楼(节选)刘心武

天光渐渐放亮。随着天色由晶黄转为银蓝,沉睡了一夜的城市苏醒过来。鼓楼前的大街上店铺林立,各种招幌以独特的样式和泼辣的色彩,在微风中摆动着;骡拉的轿车交错而过,包着铁皮的车轱辘在石板地上轧出刺耳的声响;卖茶汤、豆腐脑、烤白薯的挑贩早已出动自不必说,就是修理匠们,也开始沿着街巷吆喝……

一幅风俗画,出现在“鼓楼前”,为小说营造一个特定环境。

的描写,则是一幅幅风物画。这些画面既可以成为人物活动的背景环境,还可以成为人物生活中的重要细节。

穆斯林的葬礼(节选)霍达

磨砖对缝的灰色砖墙簇拥着悬山式的门楼,房脊的两端高耸着造型得体的鸱吻。椽头之上,整齐地镶着一排三角的滴水。檐下,便是漆成暗红色的大门。厚重的门扇上,镶着一对碗口大小的黄铜门钹,垂着门环。扇门的中心部位,是一副双钩镌刻的金漆对联:“随珠和璧,明月清风。”门楣上伸出两个六角形的门簪,各嵌着一个字:“博”、“雅”。

不仅古色古香,而且点出主人的身份与情趣。

2.宏观景物与微观景物(从景物描写的范围分类)

①宏观景物给人以宏大、辽阔、幽深、雄伟、繁多感觉,如日月星辰、山岳险峰、江河湖海、城堡宫阙等;写宏观景物,可以表现出充沛的感情和恣肆的气势。

具器用等,写微观景物,便于流泻细腻、淡雅的情致和神韵。

海燕郑振铎

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当春间二三月,轻轻微微地吹拂,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他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些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小燕子带了他的双剪刀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再几只却隽逸的在粼

粼如纹的湖面横掠着,小燕子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了开去。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是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还有一家家的快乐家庭,他们还特为我们的小燕子备了一个两个小巢,放在厅梁的最高处,假如这家有了一个匾额,那匾后便是小燕子最好的安巢之所。第一年,小燕子来住了,第二年,我们的小燕子,就是去年的一对,他们还要来住。

3.动态景物和静态景物

①动态景物描写要突出变化过程和过程中的情状,即注意“时间的因素”。

烟林诺普尼茨卡

这烟幻化出千奇百怪的形状和颜色。

一会儿,它像铁蛇一样盘绕成一圈圈的,愈盘愈高,渐渐地远去;一会儿,它如一幅轻盈的帷幕,飘悬空中,向四周撒下玫瑰色的云彩;一会儿,它好似从香炉里逸出,笔直升起,然后软绵绵的往四周乱滚;一会儿,它在烟囱的上空随风飘荡,仿佛钢盔上巨大的羽饰,在太阳光里闪耀着金光;一会儿,它显现出十分美妙的体态和人世所未见的奇景幻象……

有时候,它被一阵风吹散,恰似大船上的帆篷;有时候,它被撕成许多碎块,有如一簇簇的麻屑,或者俨然是一片灰蒙蒙的大雾直往前奔。而在下雨时,煤烟像那重甸甸的乌云,在烟囱上时起时落,团团高悬在屋顶上,或者坠落在地上到处乱窜,不知要往哪里躲藏。

这是对动态景物的描写,着力写烟的各种变化形态。描写顺序往往是时间的推移,显示出“过程”,而着力写出“过程”中的形态。

②静态景物描写要突出空间方位,即注意“空间的因素”。

前夜屠格涅夫

大小诸湖连绵着,亘数里之遥;苍郁的林木笼罩着湖的彼岸。在最大一湖的岸边,山麓上铺展着如茵的绿草,湖水里映出了鲜丽无比的翠玉般的颜色。水平如镜,甚至在湖边也全无水沫,全无涟漪的波动。湖水有如巨块坚硬的玻璃,灿烂而沉重地安息于巨大的盆中;天幕似乎沉入了湖底,而繁密的树木则正静静地凝视着透明的湖心。

点评:

这是对静态景物的描写;描写层次主要依据景物的空间顺序。这种空间顺序,可以由观察者的视线转移而决定。

1.把握景物与人事的关系

从反映人物性格以及文章中心的需要出发,可把景、人、事串在一起写,也可集中写景。不管采用哪种写法,必须使景物同人物的思想感情一致,与文章表现的气氛协调,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避免景物的描写游离于主题思想和人物感情之外。

2.描写景物要有立足点

可从作者的角度直接写,也可通过人物的感受来间接写。要注意分类恰当,方位和角度适宜。通过一定的词语和句子,点明观察点(定位、移位等)、视角(仰视、平视、俯瞰、正视、侧视等)、感官(看、听、闻、摸等)等的变化,注意写景的顺序,写出层次。这样文章才景物分明,繁而不乱,多而不杂。

3.动静结合,虚实相映,客观地显示景物的动态和静态

人们习惯上把变化迅速、显明、能给人强烈动感的景象称为景物的动态,反之,称之为静态。静态在某个阶段或某一时刻中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一般说来,以动写动景,以静写静景是常用写法。描写动态要写出景象的运动变化状态。如能根据景物特点,适当化静为动,或凝动为静,虚实结合,可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意境和形象,使景物如诗如画,更富有表现力。

4.景物描写的手法要灵活多样

根据景物的特点,可采用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写,也可运用精练质朴、不加渲染的白描。运用重彩要从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具体情景出发,突出重点,详而不泛。运用白描重在突出景物特征,写意传神,不能写得过多过繁。要调动多种感官作用,写出综合感受,让人觉得你是全身心在景物里,读者也就自然陶醉在你的文章中了。

篇三:《古诗词中的景物描写》

古诗词中景物描写题型及分析

字数:2517字号:大中小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一语道出了景物在古诗词中举重若轻的地位。古诗词中写景的妙词佳句如点点繁星,始终闪烁在读者心头,让人回味无穷。理解赏析这些写景的妙句,有助于学生把握作品内容,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对中2012年省市中考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景物描写的考查角度不尽相同,也各有侧重,中考古诗词景物描写常见题型:

?摇一、景物描写类

中考导航

描绘画面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诗化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真题回顾

晚春

韩愈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摇【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后两句诗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

方法攻略

一、明确答题思路

1.找出古诗词中的景物;2.借助想象和联想,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画面。

二、注意要点

1.要正确理解诗词,抓准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用流畅优美的语言再现诗中的图景画面;

2.在忠实于原诗词的基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画面的意境。

3.用生动的词语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等);用准确的词语概括作者的情感(如欢快愉悦、忧愁伤感、恬淡闲适、坚守节操、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等)。

二、意境鉴赏类

中考导航

这是一种常见的题型。在古诗词中含有作者情感的景物也称为意象,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作者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对意境的鉴赏,主要有以下三个命题层面:

1.“是什么”即有哪种或哪些意象,意境?

2.“怎么样”意象,意境的具体特点是什么?

3.“为什么”意象,意境的意义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真题回顾

浣溪沙

苏?摇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全词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

方法攻略

一、明确答题思路

a、描写诗词中的景物;b、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景物的特点如:清冷寂静、雄浑壮阔、萧条冷落等c、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二、注意要点

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简而言之,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间。如杜牧《泊秦淮》的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就构成了一种意境、朦胧的烟雾笼罩着寒冷的秦淮河水,冷冷的月光覆盖着水边的沙岸,诗句中有四个意象烟、水、月、沙它们由两个“笼”字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意象群。画面凄美而迷蒙,衬托出诗人凄凉哀伤之情,杜牧这句诗的意境,就是借助这些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

三、炼字类

中考导航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原则,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真题回顾

舟行

白鹭群翻隔浦风,斜阳遥映树重重。

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

(1)首句中的“翻”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从“闲倚船窗看挂龙”中你看到怎样的诗人形象?{洞庭湖景色描写}.

方法攻略

一、明确答题思路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注意要点

炼字类题型,我们首先要了解哪些类型的字词是平常试题中经常出现的字词,它们各有哪些特点,又有哪些作用。

1.抓动词,因为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常常是一首诗歌中的诗眼,古人在创作、欣赏诗歌,十分注意咀嚼字词。

2.抓形容词,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字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抓名词。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因为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句中共写了九种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本联纯用名词组成诗句,将九种景物作意象的叠加,如一个个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4.抓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作用是基本相同的: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四、表达技巧类

中考导航

此类题型直接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设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掌握。由于“表达技巧”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所以回答此类题目,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考查所给诗句。一般来说,不必面面俱到,应选取诗句最突出的一方面作答。如果题干中要求必须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方面来赏析,则应结合诗句来作相应的分析。

真题回顾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

登岳阳楼?摇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1)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

(2)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

方法攻略

一、明确答题思路

1.指出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中具体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感情或揭示了什么道理。

二、注意要点

鉴赏古典诗词中表达技巧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其妙处,也就是分析其表达效果,体会其对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现主旨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对各种重要的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熟练掌握,做到成竹在胸。

1.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等。夸张:突出本质特征,放大观点感情,强化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2.常用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多种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3.其它方面:对比映衬、渲染烘托、乐景写哀、联想想象、虚实结合、象征等。(责任编辑:王睿枫)

篇四:《2015年秋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在线作业及答案》

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作者是

A.杜牧

B.温庭筠

C.韦应物

D.韦庄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请填写空白处文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

A.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与一般游记的不同之点在于

A.文章很短

B.不如其它的文章写得好

C.文章比较晦涩难懂

D.在比较平淡的游历中深入挖掘生活的哲理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出于

A.郦道元

B.徐弘祖

C.高启

D.袁枚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汪莘《沁园春》“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描写了哪一座山的景色

B.华山

C.黄山

D.九华山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0.0

6.第6题

张继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写的是

A.杭州

B.苏州

C.扬州

D.江州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恽敬《游庐山后记》的重点在于描写庐山的

A.山景{洞庭湖景色描写}.

B.水景

C.云景

D.石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成语“识荆”一词出自于:

A.李白

B.杜甫

C.韩愈

D.柳宗元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9.第9题

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出自

A.阮籍

B.嵇康

D.谢脁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0.第10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诗句出自

A.曹操

B.陶渊明

C.谢脁

D.谢灵运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1.第11题

李白《赠汪伦》一诗中提到一种的古代民俗是

A.傩舞

B.春祭

C.祓禊

D.踏歌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2.第12题

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作者是

A.王维{洞庭湖景色描写}.

B.王湾

C.王昌龄

D.王安石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3.第13题

名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作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