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优美语句素材>坠落的美丽,散文

坠落的美丽,散文

详细内容

篇一:《优美文章》

浅吟初秋,浸染凉意

2011-10-2213:34作者:寒烟冷月11307人读过相关文章|我要投稿

一、

浅吟初秋,语言浸染凉意,

与初秋对视,满目落叶纷飞,与初秋共眠萧瑟,

梦里花落几多愁。秋来悄无声,心飘亦无痕。轻轻滑过了季节的

翅膀,把飘逝的梦搁浅在岁月的留痕上。季节过处,无数的

影子羽化成了孤独,在落寂的夜里,清清淡淡品茗那

残存破碎之羽。茶由浓衰为淡。记忆的颜色,

被季节追赶累成了淡黄色。

二、

初秋,凄凉的守候,守候那即

将凋谢的脚步声。初秋的景象,在抑郁的苍穹里,

开得如此之苍白,如天空中那稀散的云朵,孤零零落进深邃的迷茫

中,浅释落寞。不知何时,眼中噙泪,为感伤那季节的孤独。

我站在初秋的旅程上,打点了孤独的忧伤,乘秋风而

栖,叹落叶的几许惆怅。孤独的秋水,是已经枯

竭了的呢喃之语,孤单横亘在温暖不存的空

默等待中,在痛楚的心扉里潺潺暗流。

三、

孤独的秋叶,飘曳在秋风中,疲倦

的身子,竟然找不到一处可以安身的墓冢。孤独的秋风,

载满银色的相思,缓步在寂寞的月夜,那薄如泡影的诺言,笼罩着整个

幽蓝的梦想。孤独的秋雨,游子飞逝的泪水,淅淅沥沥,湿润乡情,走着碎步小心翼翼,怕打湿了梦中的情愫。初秋,轻轻叩响了季节的门铃,蕴涵着凉爽的淡淡忧郁。流浪的人儿,也在初秋的伤痛中,凝视没有终点的路。四、初秋孤独的人,迎着略有凉意的秋风,走在秋雨的涌动中,芸芸众生的冥思,伤怀逝叹蹉卑的浪客,无不让人感伤心悸。一个秋天,走过了千年,一片情愫,流了万年,河里依然是干枯的泪迹,清洗不尽,伤人心怀。心泊无痕,不知下一站是哪里,不管怎样,只盼能留下淡淡的哀伤,带走浅浅的希翼。

残荷听雨,落花殇

2011-10-1901:43作者:寒烟冷月20772人读过相关文章|我要投稿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清清的泉水淡淡的水乡,品江南的同时,人情的光辉也在心灵的蓝图上勾勒出一片蔚蓝。

凭借着对江南水乡气息的执着,那城市的污浊尘埃,似乎无法侵入被江南烟雨涤尽的内心,在灵魂的庙宇中,我虔诚的祈祷,只为做一个在乱世的污泥之中保有江南味道的人。

都说遇见你最爱的人,最好是在她最美的时候,那么秋日的江南该也是绚丽炫美的季节吧?和春夏的迷蒙氤氲不同,江南的秋天,天高云不淡,深邃的蓝,浓厚却有轻盈的白,衬着漫山遍野的红叶黄叶,仿佛上帝掀翻了调色板,浓墨重彩全都泼洒在山林间,层林尽染,湖水如画,偶有清风,静谧的湖面便荡漾起层层涟漪。

架起了心中那一舫小舟,在自人生的心河中漂流,拂过樱花,穿过柳花,观望着两岸优

美的景致,感受着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穿过层层雾绕,透过似纱的飘渺,映入眼帘的那幕幕画面,让我为之驻足。仰望那南飞的大雁远逝天际,看那菊花带露的绽放,这更是一个充满收获的喜悦季节,瓜熟蒂落,果橘飘香,在蓝天白云之下,回味春天憧憬,夏日的浪漫,享受秋天的成果,在山涧小桥边,聆听秋蝉的残声,感受泉水的清凉。

顷刻间,迷蒙的细雨在如诗的山水间飘洒,人影绰绰,薄雾笼罩,烟雨潇潇,身旁的人都在叹息没有一个好的天气,我却在暗自庆幸,在喧嚣里独自品尝那份寂寞。

荷塘边的亭子里,静听细雨,仿佛聆听秋天的声音。充满绿意的草地,呼吸新鲜空气,仰望翻空白鸟,轻嗅照水红渠,和谐的自然净化了浮躁的心灵,也为心灵的绿地,添置了一份盎然生机。

一阵清风微起,一瓣悠然飘落,池花对影落,顷刻间便与水面相吻,慢慢地被水浸润,静静地随水漂移,听见雨打残荷,滴滴入心。听见它的空灵,似幽怨的女子在哀婉吟唱。

思绪在飘飞浮沉,丝丝缕缕穿过遥远的时空,那竹影疏动湘帘垂地的潇湘馆,墨香盈室书香沁耳的闺房,一脉心香拈花烛的诗情,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画意,惜物怜人纤感如丝的葬花词,纤手描绘素纸浅书的淡愁„„

细密的雨丝飘落在残荷上,仿佛给荷带去了一缕湿漉漉的忧伤,感受着“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清冷,感受着菡萏香消翠叶残”的苍凉,感受着生命的凋零与落败,一种哀婉、凄然、失落、惆怅的情感漫上我的心房。

夏天碧绿一池的艳红,秋来,风雨摇曳,只留得残荷听雨声,哀残荷叶上的晶莹的水滴。繁华消失殆尽,荷塘“花凋香渺谢红妆,独留残叶对秋光。”夏日花的凋零,心染感伤,冷雨寒塘惹泪痕。

花开花落,两由之,闲庭信步,一卷在手,偶尔抬头仰望,云聚云散,雾散远山。雨继续下着,渲染着秋意的痕迹,聆听着雨打残荷的旋律,我的心,收获了一片沉淀苍凉和感伤后的宁静。

来生,我愿做你掌心的温柔

2011-10-2213:18作者:镜泊晴岚22196人读过相关文章|我要投稿

伸出右手,摊开我所有的温柔,等待阳光散在我掌心的祝福,羽化的思念,燃尽了谁的流连;

伸出左手,握紧我所有的执着,笑叹堇堇碎在我心底的痴念,焚香点墨中,偷换了谁的冷漠。

牵手的彷徨,让我们相近相离,愈行愈远;

放空的十字路口,谁许下谁的地老天荒,那融化在骨髓里的百年孤寂,幻化成来世尘缘。

今生已过,来世相守。

零下一度的回眸,沸腾的热血,转瞬即逝的沧桑,灵魂深处的轻轻歌泣,低吟了紊乱的呼吸,烛光里摇曳的风铃,辗转了几世轮回,才换来这一颗凝聚的烟雨蒙蒙。

彩蝶旋转,花开花落,又是一季幽怜的年华,落叶纷飞,乱舞的青春冰释了所有妄念。碧草蓝天,轻云浮起,那激荡在耳畔的微语诉说着多少如霜满面。

风雨兼程,自问许多愁,恍惚中看清了昏暗的路灯下摇摆的碎影,无言的寂寞,流下泪千行。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乘风踏歌,遥望琼楼玉宇,潺潺清泉,起舞唤思念。

菡萏销香,微波涟漪卷起了秋的柔情,西风愁起,与韶光共憔悴的容颜,才发现,终究经不起蹉跎岁月。呢喃着天际陨落的星语,悄然落至未知的征程,玉笙寒,倚竹横笛,静听灯下草虫鸣。

晚凉天尽,壮气蒿莱,月挂凝露中,独坐石阶,看青苔杂草丛生。亭皋木叶下,几只蜗牛涌动着,雨过后,清澈的夜如同明镜一般,映照着淡然的双眸。树树秋声,山山寒色,苍翠红叶婉转,曲终人散心若离,痴痴望鸟倦飞还。

世情单薄,人情易恶,苍白中见证了多少离合悲欢,多少花前月下敌不过宿怨,还有多少痴人留念,还有多少搏动的心在生生不息的追寻。人成各,今昨非,了然在胸终究空念远。

杨柳楼心月,桃花扇底风,红颜从别后,总是忆相逢。或许在这个城市还有像我们一样的人,朦胧地相爱着,迷茫地相守着,彷徨地别离着,战粟地遗忘着。此去今年,仍是皓月皓洁。

天涯路,两情相悦逃不脱,海角远,心心相惜争不过。爱的尽头开满了紫色的曼陀罗,在地平线处坠落,闪烁的希望,随着白昼旋转了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一朝一夕,在指尖缠绕蔓延。

一袭青衣,策马天涯,半壁江山,莞尔笑靥,朱砂天眷,雕镂如烟,袅袅炊烟,幻化在愁眉微蹙间。红尘伏笔,只为你挥尽砚墨,一曲弦音,穿梭于蝶花间杳然孤芳。

我愿漫步在江南烟雨迷蒙的深巷中,感悟质朴的宁静,回看今昔的痕缘湮灭。晨曦沐浴着阳光,傍晚静谧中摇摆的碎念的绿叶,在祥和诗意中寻觅平淡和期盼。“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

匆忙中提笔,淡然的悬空。情已过,只剩唏嘘一番朦胧醉意,然后默默祈祷着,今世的情缘是我们前世的擦肩而过,我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换回来生与你修的同船渡。

来过你掌心的温柔,请为我而停留。

篇二:《优美散文摘抄》

蒙蒙的雨雾中,行人穿透着,我看见马路中,一双小手无助地垂着。她闭着眼,本是白皙的脸上染上了妖冶的鲜红。先后18名冷漠的路人带雨离去,我看见她,就那样,冰冷地躺在毫无生气的水泥地上。但是,生活中扮演拾荒者的她,却拯救了她,让她还能再一次看着这个美丽的世界,最后一眼。

或许,世间还是有爱的存在。只是它太微小了,我们明明摸得着,却看不见。

但她的经历证明,它是那么璀璨地在她的世界里绽放过:她只是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女孩,可是却因为残疾,而令她,留下了一生的痛。然而,她没有选择责怪。而是就这样,每天让她的母亲,推着她的轮椅,静静地在邻居种植的几株百合花前,静静地嗅着它们的甜腻的芳香。每一天都是这样。女孩的母亲轻轻叹气,微微的清风吹拂在她历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了历久以来未敢在女儿面前显出来的疲倦。“孩子,我们回去吧。”“好的,妈妈。”女孩的母亲慢慢地推着她的轮椅,静静地走开了。楼上,黑暗中,露出一双清澈的眼睛。

不知不觉中,女孩已经一个月没有哀求母亲去到那个她最爱的世界。

直到一天。“妈妈?我还剩多少日子陪您?”女孩淡淡地开了口。本在忙碌的母亲的双手微微一怔,战战巍巍地说:“孩子,胡说什么呢?你还好好的,不会有事的。”女儿望向窗外邻居的那几盆百合花,说:“嗯…妈妈,您能再一次推我出去走走吗?”女孩的母亲慢慢地推着女儿的轮椅,她很小心,生怕小小的差错,面前的女儿,就如同秋风吹落的落叶一般,不久便坠落泥土中糜烂。

女孩的母亲低沉着,瘦削的脸庞上满是失落的憔悴。“妈…妈妈。”听到女儿的呼唤,她猛地抬起了头,看见眼前的一片花海,她震惊了!洁白的百合就那样,在原本长满杂草的荒地上,自由地盛开着。那一瞬间,女孩看到了最美的世界。“喜欢吗?”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女孩转过头,诧异道:“你是?”“孩子,我是你的邻居啊!”他淡淡地笑着,脸上的皱纹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岁月的沉淀。女孩沉默了。而他却笑了,随后便字句清晰地说到:“我知道你喜欢百合花。每天早晨,我都在默默地注视着你们,看着你笑,看着你欣赏我亲手种植的百合的芬芳。我种植百合,并不是纯粹是因为自己喜欢,而是用来分享。”“谢谢。”女孩的脸上慢慢染上了一抹淡淡地夕阳红。“知道百合花的花语是什么吗?孩子?”“嗯?好像是…关

怀。”他战战地走到女孩的面前,说:“没错,这百合花,正如我们一样,你我之间需要关怀,而我给予了本应的关怀,何况既然相邻,为何不相依?”这是女孩离开这个世界前,脑海里,想到的最后一句话。

篇三:《沙漠中游走的美驼散文》

沙漠中游走的美驼

无数次梦中睁开惺忪的眼睛望向那不可企及的沙漠幻影

曾有人提起那远方的被土黄色金沙弥漫的沙漠风情

多少梦想坠落多少渴望埋葬多少生命枯竭又有多少传奇诞生的神秘异域

那曾风靡一时的楼兰古国那曾撩人心扉的孔雀河那曾一度令人痴迷的藏宝古社

当落日斜射四周呈现一片寂静安详幽深魔幻般金黄色的时刻

是否有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乘借风沙悠然而过是否她的衣角牵着一只只漫步的驼队那清脆爽朗的驼铃是否也会随声附和

长发在风沙中飞舞衣袂翩翩飘动荡出无与伦比的微波一朵朵粉色的小花在一个个仙人掌手中萌动那美丽动人的画面是否也会令你不尽神往

那里没有大片大片的绿洲没有宽敞笔直的大道没有人来人往的喧闹没有灯火通明的繁华没有纸醉金迷的红酒

只有一个人悄然无声的寂静还有一群美驼悠然漫步的舞者和那时而泛起的风沙吟鸣

日出从最空旷的地方开始日落就会从最遥远的地方坠落渗透着大自然最原始的灵动

那里没有足可食国的欲望没有放荡恣情的靡靡之声没有攀比嫉妒和仇恨唯有大自然主宰与赏赐的生活有些萧杀有些直白更有些赤裸但却能享受生命最初最稚嫩最淳朴最生涩的鲜活

每天穿梭过条条街口遇过好多人看过好多车听过好多声音

心是否累了就连躺下的时候都不知道要如何

告诉我呼吸是什么样子告诉我我自己又是什么我想要的为什么慢慢驾驭了我而不是最初那个单纯为了活出自己的我

也许最开始我只想着好好的活却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好的

这个概念太模糊了一致某个具体的想法就随便成就了它而我自己依然会觉得那不是我的

每天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忙搞不清楚要忙的是什么但是我却一直忙碌着即便是发呆的时候都显得心不在焉是我忙着发呆了还是我呆着心里却乱成一片了

我想要的我渴望的我追求的似乎从某个时间起就已经随俗了为了和大家一样的生活我放弃了自己最最想要的而这个最最想要的也是这辈子都不会实现的因为人不能随心想的那么原始的活着

从来我不知道坚强要怎么来做

如果有剧本我一定要好好揣测再一点点历练没有谁敢说演员不是天生的因为大家都在生活一刻都没有离开这个舞台

所以我们都是最好的演员只不过专业的有剧本雕琢而我们需要现场直播

然而慢慢的我发觉坚强是一点点堆积起来的因为你的不可忍受却要非得忍受因为你的不想要做却不得不做这样慢慢改变了

终于有一天你就会发现自己很坚强很坚强了不会再为了某些事情大动干戈不会再为了某些伤害就伤心脆弱正如那沙漠中行走的美驼一般傲慢的坚挺的高昂的在风沙中一步步穿过

有时候我希望自己是最好的最坚强的最神奇伟大的可是有一天我发觉为了做到这些自己身心很疲惫了有时候我希望自己是最可爱的最优雅的最标致风情的可是有一天我突然感到自己不过是自己认为的{坠落的美丽,散文}.

我只是自己的我和这个世界没有关系和别人没有关系也许在别人成为我的过客的一瞬间我也成了别人的过客好累深夜看着这座城市我想逃跑却终究跑不出它的纠葛

甚至想找一块属于自己的角落都感到严重的力不从心......

就这样吧这本该是属于让我快乐的日子我却死活笑不出来了

篇四:《半高处的美丽(高三优秀作文)》

半高处的美丽

尼采说过“别爬上山顶去,也别站在山脚,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是最美好。”半高处的美丽在于我们能回望过去,吸取经验教训,坚定前进的清晰步伐,又能憧憬山顶,驱使我们不断攀登,直至人生的巅峰。

从半高处看世界,我们能从过去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坚定前进的步伐。早年的李白痴迷于功名利禄。当人生之峰攀到半高处之时,李白蓦然回首,他发现皇宫中的富贵荣华并不是他所向往的,对于朝廷来说,他只是一个供娱乐的过客。在人生之峰的半高处,他经过深刻反省,给自己重新定位,纵情山水,“且放白鹿青崖间。”终于半诗半酒一诗仙,一吞一吐一盛唐。正是从半高处看,李白才能“悟以往之不见,”找到自己真正的追求,得到心灵的开脱,坚定自己前进的步伐,尽情享受人生的美景。其实,半高处就像是人生之旅的一个歇脚处,在半高处我们能够对过去进行反省,在回忆过去美好风景的同时,总结过去的经验,为人生之旅铺就垫脚石,让我们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定。

从半高处看,我们心怀对山顶的渴望,驱使我们不断向前。陈景润立志攀登哥德巴赫猜想这座高峰,经过艰苦探索,终于摘下数学王冠的宝珠。如果没有陈景润对数学顶峰的强烈向往,他就可能只是一位默默无闻的中学教师,也许就攀登不了数学的顶峰了。而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返回地球后,因无法应付随之而来的名誉,为了彻底从公众的眼光中隐退,他一直隐居在一个农场里,月亮对他而言,就是冷漠的已知,它不再是神秘的山顶,在没有憧憬的日子里,他的心灵只有坠落。的确,没有理想的人生是可怕的,若攀登到人生的至高点而未能找到新的人生目标,人往往陷入迷茫之中。由此可见,在人生的半高处,我们找到了坚定的理由,那山顶绝美的风景,鞭策着我们不断向前,向前,再向前,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在攀登人生之峰时,我们不能只关注前进的步伐,而要学会在人生的半高处歇歇脚,回首走过的路途,那些深深浅浅的脚印记录着我们的成长,我们要学会从过去的弯路中总结经验,为攀登山顶寻找一条更加平坦的路。

在攀登人生之峰时,我们不能因为已有的风景而止步不前,而要学会在人生的半高处仰望山顶,激起对山顶的渴望,给自己一个继续攀爬的理由,为自己赢得更美丽的风景。

半高处的美丽在于已知和未知。已知让我们成熟,未知让我们充满渴望。

篇五:《名家散文欣赏》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盼到十一点半钟,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

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

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雨大起来了,我们拐进王母庙后的七真祠。这里供奉着七尊塑像,正面当中是吕洞宾,两旁是他的朋友李铁拐和何仙姑,东西两侧是他的四个弟子,所以叫作七真祠。吕洞宾和他的两位朋友倒也还罢了,站在龛里的两个小童和柳树精对面的老人,实在是少见的传神之作。一般庙宇的塑像,往往不是平板,就是怪诞,造型偶尔美的,又不像中国人,跟不上这位老人这样逼真、亲切。无名的雕塑家对年龄和面貌的差异有很深的认识,形象才会这样栩栩如生。不是年轻人提醒我该走了,我还会欣赏下去的。

峻青《秋色赋》

时序刚刚过了秋分,就觉得突然增加了一些凉意。早晨到海边去散步,仿佛觉得那蔚蓝的大海,比前更加蓝了一些;天,也比前更加高远了一些。

回头向古陌岭上望去,哦,秋色更浓了。多么可爱的秋色啊!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欧阳修作《秋声赋》时,把秋天描写得那么肃杀可怕,凄凉阴沉?在我看来,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欣喜。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

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是多么好看。简直像一片火似的,红得耀眼。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闪烁着一片黄橙橙的颜色;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似的红果;葡萄呢,就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象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而那种叫做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象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哦!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

我喜欢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昌盛和繁荣,也意味着愉快、欢乐和富强。

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多么令人兴奋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啊!在这里,我们根本看不到欧阳修所描写的那种“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的凄凉景色,更看不到那种“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的悲秋情绪。

看到的只是万紫千红的丰收景色和奋发蓬勃的繁荣气象。因为在这里,秋天不是人生易老的象征,而是繁荣昌盛的标志。写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欧阳修把秋天描写得那么肃杀悲伤,因为他写的不只是时令上的秋天,而且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在作者思想上的反映。我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欧阳修生活在今天的话,那他的《秋声赋》一定会是另外一种内容,另外一种色泽。

我爱秋天。

我爱我们这个时代的秋天。

巴金-星

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

“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哀诉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空的星群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献给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赞叹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望着蓝空里眼瞳似地闪烁着的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

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吧。

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想到这,我的眼睛也湿了。

巴金-狗

小时候我害怕狗。记得有一回在新年里,我到二伯父家去玩。在他那个花园内,一条大黑狗追赶我,跑过几块花圃。后来我上了洋楼,才躲过这一场灾难,没有让狗嘴咬坏我的腿。以后见着狗,我总是逃,它也总是追,而且屡屡望着我的影子狺狺狂吠。我愈怕,狗愈凶。

怕狗成了我的一种病。

我渐渐地长大起来。有一天不知道因为什么,我忽然觉得怕狗是很可耻的事情。看见狗我便站住,不再逃避。

我站住,狗也就站住。它望着我狂吠,它张大嘴,它做出要扑过来的样子。但是它并不朝着我前进一步。

它用怒目看我,我便也用怒目看它。它始终保持着我和它中间的距离。

这样地过了一阵子,我便转身走了。狗立刻追上来。

我回过头。狗马上站住了。它望着我恶叫,却不敢朝我扑过来。

“你的本事不过这一点点,”我这样想着,觉得胆子更大了。我用轻蔑的眼光看它,我顿脚,我对它吐出骂语。

它后退两步,这次倒是它露出了害怕的表情。它仍然汪汪地叫,可是叫声却不像先前那样地“恶”了。

我讨厌这种纠缠不清的叫声。我在地上拾起一块石子,就对准狗打过去。

石子打在狗的身上,狗哀叫一声,似乎什么地方痛了。它马上掉转身子夹着尾巴就跑,并不等我的第二块石子落到它的头上。

我望着逃去了的狗影,轻蔑地冷笑两声。

从此狗碰到我的石子就逃。

余秋雨-石筑的《易经》

还是金字塔。

现代有学者根据金字塔所包含的各种建造数据与天体运行规则的对应性、预见性,断言这是古人对后人的一种智能遗嘱。

这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它们就像用巨石筑建的《易经》,后人读得懂就读,读不懂就独处一隅,等待着更遥远的后人。

当一切不可能已经变成事实矗立在眼前,那么不妨说,金字塔对于我们长久津津乐道的文史常识有一种局部的颠覆能量。至少,它指点我们对文明奥义的解读应该多几种语法,而不能仅止于在一种语法下词汇的增加。

本来也许能够解读一部分,可惜欧洲人做了两件不可饶恕的坏事。

第一件是,公元前四十七年,恺撒攻占埃及时将亚历山大城图书馆的七十万卷图书付之一炬,包括那部有名的《埃及史》。

第二件事更坏,四百多年之后,公元三九○年,罗马皇帝禁异教,驱散了唯一能读古代文字的埃及祭司阶层,结果所有的古籍、古碑很快就没有人能解读了。

如果说第一件事近似秦始皇焚书,那么第二件事正恰与秦始皇相反,因为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文字,相当于建立了一种覆盖神州大地的"通码",古代历史不再因无人解读而局部湮灭。须知,最大的湮灭不是书籍的亡佚,而是失去对其文字的解读能力。

在这里我至少看到了埃及文明中断、中华文明延续的一个技术性原因。初一看文字只是工具,但中国这么大,组成这么复杂,各个方言系统这么强悍,地域观念、族群观念、门阀观念这么浓烈,连农具、器用、口音、饮食都统一不了,要统一文字又是何等艰难!在其他文明故地,近代考古学家遇到最大的麻烦就是古代文字的识别,常常是花费几十年才猜出几个,有的到今天还基本上无法读通,但这种情况在中国没有发生,就连甲骨文也很快被释读通了。

我想,所谓文明的断残首先不是古代城郭的废弛,而是一大片一大片黑黝黝的古文字完全不知何意。为此,站在尼罗河边,对秦始皇都有点想念。

当法老们把自己的遗体做成木乃伊的时候,埃及的历史也成了木乃伊,而秦始皇却让中国历史活了下来。我们现在读几千年的古书,就像读几个喜欢文言文的朋友刚刚寄来的信件,这是其他几种文明都不敢想象的。

站在金字塔前,我对埃及文化的最大感慨是: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却不知道它如何构建;我只知道它如何离开,却不知道它如何到来。

就像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巨人,默默无声地表演了几个精彩的大动作之后轰然倒地,摸他的口袋,连姓名、籍贯、遗嘱都没有留下,多么叫人敬畏。

金字塔禁止人攀援,但底下的八九级,去爬也没有人阻止。我爬上几级,贴身抬头,长久地仰望着它。它经过几千年"做旧",已经失去任何细部的整齐,一切直角变成了圆钝,一切直线变成了颤笔,因此很像一种天造地设的自然生成物,但在总体上,细部的嶙峋仍然综合成直笔。

金字塔在不声不响之中也就撑开了两笔,写了中国的一个"人"字。两笔陡峭得干净利落,顶部直指太阳,让人睁不开眼,只有白云在半坡上殷勤地衬托。

听到许戈辉在摄像机前说"永久",仿佛提到,再过五千年,它们还会是这个样子。这便启发了我的一个想法--金字塔至今不肯坦示为什么要如此永久,却透露了永久是什么。永久是简单,永久是糙砺,永久是毫不弯曲的憨直,永久是对荒漠和水草交接线的占据,永久是对千年风沙的接受和滑落。

无法解读是埃及文明的悲剧,但对金字塔本身而言,它比那些容易解读的文明遗物显得永久。通俗是他人侵凌的通道,逻辑是后人踩踏的阶梯,而它干脆来一个漠然无声,也就筑

起了一道障壁。因此还可以补充一句--永久是对意图的掩埋,是把复杂的逻辑化作了朴拙。一九九九年十月九日下午,埃及开罗,夜宿les3pyramides旅馆

巴金的《火》

船上只有轻微的鼾声,挂在船篷里的小方灯,突然灭了。我坐起来,推开旁边的小窗,看见一线灰白色的光。我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船停在什么地方。我似乎还在梦中,那噩梦重重地压住我的头。一片红色在我的眼前。我把头伸到窗外,窗外静静地横着一江淡青色的水,远远地耸起一座一座墨汁绘就似的山影。我呆呆地望着水面。我的头在水中浮现了。起初是个黑影,后来又是一片亮红色掩盖了它。我擦了擦眼睛,我的头黑黑地映在水上。没有亮,似乎一切都睡熟了。天空显得很低。有几颗星特别明亮。水轻轻地在船底下流过去。我伸了一只手进水里,水是相当地凉。我把这周围望了许久。这些时候,眼前的景物仿佛连动也没有动过一下;只有空气逐渐变凉,只有偶尔亮起一股红光,但是等我定睛去捕捉红光时,我却只看到一堆沉睡的山影。

我把头伸回舱里,舱内是阴暗的,一阵一阵人的气息扑进鼻孔来。这气味像一只手在搔着我的胸膛。我向窗外吐了一口气,便把小窗关上。忽然我旁边那个朋友大声说起话来:“你看,那样大的火!”我吃惊地看那个朋友,我看不见什么。朋友仍然沉睡着,刚才动过一下,似乎在翻身,这时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舱内是阴暗世界,没有亮,没有火。但是为什么朋友也嚷着“看火”呢?难道他也做了和我同样的梦?我想叫醒他问个明白,我把他的膀子推一下。他只哼一声却翻身向另一面睡了。睡在他旁边的友人不住地发出鼾声,鼾声不高,不急,仿佛睡得很好。

我觉得眼睛不舒服,眼皮似乎变重了,老是睁着眼也有点吃力,便向舱板倒下,打算阖眼睡去。我刚闭上眼睛,忽然听见那个朋友嚷出一个字“火”!我又吃一惊,屏住气息再往下听。他的嘴却又闭紧了。

我动着放在枕上的头向舱内各处细看,我的眼睛渐惭地和黑暗熟习了。我看出了几个影子,也分辨出铺盖和线毯的颜色。船尾悬挂的篮子在半空中随着船身微微晃动,仿佛一个穿白衣的人在那里窥探。舱里闷得很。鼾声渐渐地增高,被船篷罩住,冲不出去。好像全堆在舱里,把整个舱都塞满了,它们带着难闻的气味向着我压下,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我无法闭眼,也不能使自己的心安静。我要挣扎。我开始翻动身子,我不住地向左右翻身。没有用。我感到更难堪的窒息。

篇六:《散文诗》

冬日小镇

略对我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