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时事论据素材>有关和谐的议论文800字

有关和谐的议论文800字

详细内容

第一篇:《关于信任的议论文800字》

关于信任的议论文800字

信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应该被发扬光大的。但是,如今信任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人们已经让金钱、利益等占据内心,似乎忘记了信任本该存在的意义。

记得曾经有位教授做过一个实验:从班里随机抽出男女生组合,让男生后仰女生在后面托着。前几组都失败了,他们都不信任对方。而最后一组是一个强壮的男生和一个柔弱的女生,男生毫无顾忌的后仰根本不担心会被摔,女生先是一愕,然后用尽全力才勉强托起那个男生。后来在他们步入社会后,他们都取得了成功。因为敢于信任他人并且把后背托付给别人的人,同样会赢得他人的信任,是信任指引他们走向了成功。也正如卖馒头的老太太一样,她对别人的信任,赢得了别人对他的信任和尊重。所以她从来不担心自己的馒头摊,她靠的就是信任才让馒头摊在人们的心理充满暖意。

不过,也有些人总是不信任他人。如现在社会上发生的许多事故,有些人对于摔倒的老人或事故中需要救治的伤者,不敢随意去搀扶,因为他们怕被讹而殃及自身,也正是因为他们不信任别人,致使发生了许多老人或需救治的伤者因抢救无效而离开人世。更有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深刻地揭露了某些人内心阴暗的一面,如果那些人能做到信任别人的话,就不会发生这一幕幕令人痛心的悲剧。

在当今的社会中,已经产生了一种信任危机。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不能让过去那些传统的美德消失,而要让它发扬光大。信任就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信任就如干旱中的一阵雨露,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灵;信任就如烈日下的一片阴凉,使我们的心神得以安静。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信任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我呼吁大家一起做,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创造出一片新的“信任”天地!

只要我们都能像馒头老太那样,对他人充满信任,就会让我们交到许多真挚的朋友。如果所有的人都这样做,我们的世界会无限美好,就让信任充满我们所有人的内心!

第二篇:《以和谐为题的议论文有关和谐的议论文:有关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理论问题》

以和谐为题的议论文有关和谐的议论文:

有关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理论问题

摘要:和谐社会是指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和睦相处、共生共荣的关系状态,构建和谐社会就是通过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以协调、平衡、稳定的方式来实现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睦相处、共生共荣。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在国际上的自然延伸,而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和谐社会构想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和系统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一是发展,二是公正。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哲学基础;基本条件

一、如何理解和谐社会

目前有关和谐社会的讨论很多,但是在很多时候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却不一致,以致于没有一个讨论的共同基础。和谐社会不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形态,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那种意义上的社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不是要建立一种和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平行的另一种社会形态。和谐社会也不仅仅是市民社会意义上的社会,不仅仅是一种城乡社区或非政府组织。因此,构建和谐社会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社区建设、非政府组织建设。和谐社会所谓的社会更多的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各种各样的人群共同体,小至家庭,大至民族、国家以至整个人类,当然也可以是一个学校、一个学院。和谐社会所谓的和谐则是指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以和睦相处、共生共荣为特征的。因此,如果说社会形态指的是社会关

系的性质,那么和谐社会指的就是社会关系的状态,是指人与人、人与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国际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之间和睦相处、共生共荣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以不同的含义、不同的程度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形态,表现为原始社会的和谐社会、奴隶社会的和谐社会„„等等,但是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这种状态也不仅仅存在于社区当中、存在于非政府组织当中,而是存在于所有的人群共同体之中,存在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层面。有关和谐的议论文800字

二、和谐社会之“和谐”的多重意义

和谐社会的核心意义,当然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和睦相处、共生共荣的关系状态。这种状态,既因为与不同的社会形态相结合而有不同的性质,如资本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又会因为自身程度的差别而体现出不同的水平,如基本和谐的社会、高度和谐的社会,等等。我国当前已经是一个基本和谐的社会,但是用更高的标准来衡量,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关和谐的议论文800字

但是和谐社会之“和谐”决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关系的状态,无论这种状态是指一种现实,还是指一种理想,都是如此。和谐社会之“和谐”,除了是一种社会关系状态以外,还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动力的和谐,也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当然也包括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等方式来推动社会的发展,推动历史的进步。换句话说,就是要通过双赢或共赢的方式来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不是通过你死我活或两败俱有关和谐的议论文800字

伤的方式来推动事物的发展。二是作为过程的和谐,也就是以协调、平衡、平稳的方式实现社会的发展,实现历史的进步。换句话说,就是要通过平和的方式实现事物的发展,而不是用急风暴雨、大起大落的方式来实现事物的发展。综合而言,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以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互相合作、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为动力,通过协调、平衡、稳定的方式来实现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睦相处、共生共荣。

三、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关系

中共中央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的同时,又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由于这一理念既符合中华文化中的道德仁义追求,也符合基督教文化中的永久和平和公正秩序理念;由于这一理念符合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也符合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根本愿望;加上我国身体力行以“睦邻”、“友邻”和“富邻”为根本诉求的善意外交,现在它已经在世界上赢得了广泛的声誉。构建和谐社会和构建和谐世界是一脉相承的。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在国际上的自然延伸,而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中央领导集体同时提出这两个理念,表明其内政与外交的高度一致性。这和有的国家在国内提倡和谐,在国际上却到处伸手、穷兵黩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标志着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治国平天下方面思维和能力的日益成熟。事实上,无论是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实上看,很少有国内刀光剑影而在国际上却四面和声的,也很少有与各国交恶而国内却一片祥和的,即使有也不会持久。国内国外、党内党外,其存在状态往往是互相衍化的,古有关和谐的议论文800字

今中外的实际情况,大体都是如此。并且,中国要让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强国真正地认同和谐世界的理念,就必须搞好国内的和谐社会建设。国内和谐社会建设得越完美,和谐世界的理念就越能够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和谐外交就越能够顺利推行。

四、和谐社会构想的哲学基础

(一)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历史是由活动的人和人的活动构成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这一基本观念在现代主义的浪潮中却长期被遗忘了,拜金主义、拜物教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社会的发展被简单地归结为经济的发展,GDP的增长成了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指标。人们相信,只要有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一切的苦难都没有了,一切的社会问题都解决了。人类迷失在物流之中,丧失了精神的家园。这样的场境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一段时间里也不同程度地出现过,GDP的增长成了人们唯一关注的东西。但是,后来我们开始逐渐更多地关注人的发展,开始更多地谈论保护弱势群体,谈论人的素质提高,并回归到共产主义的根本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谐社会的构想正是上述观念转变的逻辑结果。如上所述,和谐社会的核心含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状态,这就是说,和谐社会的构想是以人为视野的,它更加关注的是人而不是物,是人与人的和睦相处,而不是物质的享受。它的目标是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并且它所追求的和谐目标也只有在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

素质极大提高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实现。

(二)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

有的学者指出,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标志着中共执政理念从“斗争哲学”到“和谐哲学”的转变,也有的学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哲学基础是矛盾的同一性。这样讲当然有其合理性,但笔者认为,视矛盾学说为和谐社会构想的哲学基础更加合适。矛盾学说的主旨是认为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方面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结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了事物的发展。而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的发展中究竟各处于什么地位,究竟是斗争性起了主要的作用还是同一性起主要的作用,则完全取决于事物自身矛盾的特殊性。如果事物的矛盾是一种对抗性的矛盾,或者说虽然本身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却由于历史的原因或外部因素的作用,转变成了对抗性的矛盾,那么,矛盾的斗争性就会在事物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反之,矛盾的同一性就会在事物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政党是在残酷的阶级斗争环境中诞生的,诞生以后也一直处在残酷的阶级斗争环境中。由于把持政权的旧势力的殊死抵抗,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改造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解放生产力的目标必须通过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并且通常来讲是暴力革命才能实现,因此,在一定的时期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人,对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强调得多一些。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

第三篇:《关于前行的议论文800字》

关于前行的议论文800字

每当你彷徨退缩,只要你不断前进,你会发现,梦想之花会为你绽放。——题记

一天,一位名叫查德威克的女士正准备着一场游泳马拉松,她将要尝试着穿过位于英国与欧洲之间的英吉利海峡。她毫不犹豫地跳下水,虽然海水冰凉彻骨,但依然奋力向前游去。

15小时后,海面上不知怎么已经布上一层浓浓的雾,海水渐渐消磨了她的意识,查德威克好像因此迷失了方向。

面对茫茫大雾,她再也支撑不下去了,她选择了放弃,她要求随行的救护人员将她带上岸去。随行救护人员告诉她说,离目的地只有仅仅半英里。看着大雾,她无法相信,随行人员只好将她救上岸来。当她知道离目的地真的只有半英里时,她懊悔不已„„

查德威克的梦想破碎了,正是因为她没有勇敢地继续前行,而坚定信念追逐梦想的人却不同。

此时是唐朝,正是一年科考时,无数学子怀着飞黄腾达的梦想陆续走入考场。其中,年少的韩愈也同样怀着考取功名、为国效力的梦想。满怀希望的他从容地开始考试„„

当他看榜时,仔仔细细地看了好几遍,竟没有他的名字,此后他更加认真地学习,第二年他又参加了科考,可是他又未考取进士。他并未灰心,第三次参加考试,可结果依旧。

第四次,他毅然参加了考试。奋笔疾书,心中的无数思想凝聚在了面前的文章中。他认为自己定能通过,递给考官。考官看了文章,轻轻摇了摇头,告诉他不能通过。他拿回文章,仔细研读,觉得这样的文章几乎无可挑剔。他不甘心,这么多年的苦读只是白费了吗?

他再次走向考官,递上文章,考官惊讶无比:自己不是告诉了他不能通过了吗?他为什么还把它给我看?考官仔细读了几遍,发现这的确是一片好文章啊,立即让韩愈通过了。

此后,韩愈参加了四次吏部考试、给丞相上书三次、竭力倡导古文运动,都凭借的是不断前行的勇气与信心,正凭这些,他成为了一代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在人生的大路上,会有坎坷,会有泥泞,给你带来挫折与失败,但是不断前行,你会发现梦想的实现会越来越近,未来有无限光明。

第四篇:《读《走进和谐的春天》有感》

《走进和谐的春天》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为了加强我们和谐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许多感人的故事都出现在这册书里。

我们是21世纪的接班人,不仅要严格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认真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还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让自己成为一名遵纪守法。有责任感的孩子,不但能发现问题,还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们关注身边的事情,积极参与环境的建设,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美好些!

公平,永远是相对的,他只对每一个人付出的努力负责。虚幻的想象并不能为自己的人生添加光彩,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本领,增强自己的实力,才能真正拥有精彩的人生。就像平民英雄李学生那样:那捣鬼到就是他人生的坎,他在坎前舍身一跃,时间和生命都在那一瞬间凝固,因为他的英勇而变得悲壮,凄美。

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个花圃,人生就是花圃旁的那条小路。每个人在努力经营自家花圃的同时,不仅要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美丽,还要懂得克制自己的私心,不要对他人造成侵犯和伤害。其中便有“一个人感动一座城”的孟祥斌,这位舍生取义的英雄,在2007年深深感动了我们。他为了一名女子的性命,奋不顾身地跳下桥。女子上来了,他却沉睡了……

要想改变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光有天马行空的梦想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去学习,去实践,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如同寒门学子尚贞涛,从仅仅42元到利润百万,一个连电脑也不会开到精通电脑。这中间该有多少汗水呀!这得经过多少不为人知的刻苦训练!所以,我们也要有“五心”,踏踏实实地做任何事。

人來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和平,们向往安定有序,我们追求安定有序,我们守护安定有序。展开和平的翅膀,中国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目光深邃,瞩目美好的未来。和谐是人类朴素而美好的愿望。在和谐的世界里,就应该有和谐的心态,有和谐的生活方式。你付出的越多,收获的也越多,甚至倍增;你付出的越小,收获的也越小,甚至没有。

在这本书中,处处显现着“和谐”这个主题。和平是和谐的地基要有一个和平的世界才能建立和谐,一旦成了海市蜃楼,战争的乌云便会笼罩人类的天空,那和谐又从和谈起?

第五篇:《美丽的校园》

在深圳市龙岗区有一个美丽、和谐、文明的小区,它的名字叫四季花城。这个小区中又有一所同样美丽、和谐、文明的小学,它叫花城小学。

还未走进校门,就能见到一个有许多盆花拼成的图案。最中间是一盆金橘,橘子一个长得比一个高,像是预示着我们的学业步步高似的。旁边的花儿,像一张张娃娃的笑脸,正朝着我们笑呢!

进入风雨操场,首先看到的就是几根高大的柱子。柱子上刻着的校风,天天提醒我们:“进入了这里,就要做一个好学生。”柱子左侧,是几棵高大笔直的椰子树。他们像忠诚的卫兵,时刻守护着花城小学。而柱子右侧,则是一排比较低的树木。只要到春天,那些树就会开出红艳艳的花,美丽极了!

伴随着悦耳的钢琴声,我们来到了大厅。大厅的正中央,摆放着一台黑色的钢琴。每天,都有人在这里弹钢琴。往右拐,踏上塑胶楼梯,走上几层,就能看见许许多多的教室。推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排整齐的桌椅。再仔细看看,你会发现,这里的设施非常先进。空调、电扇、电脑、投影机应有尽有。每天,老师都会用电脑给我们上课,并且用“校讯通”给我们发来作业。上语文课时,你会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上数学课时,你能听见整齐的背公式的声音;上英语课时,你能听见同学们表演书上短文时的背书声。上、下课铃不是单调的“叮铃叮铃声,而是好听的彩铃。

我们全校学生最喜欢的地方莫过于操场了。脚下的跑道,由塑胶铺成,五彩缤纷,像是天边的彩虹一样鲜艳。在跑道上走了没几步,你就能看见一棵大叶榕。大榕树的根须很长,几乎垂到地面了。在炎热的夏天,体育老师一宣布解散,一些同学就会跑到大榕树下乘凉,把树的根须编成麻花辫,或是直接拽着它的根须打秋千。

大榕树下虽然好玩,但是比起游乐场来,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我们只要一有时间,就会跑到游乐场去玩。在那里,我们玩“猫捉老鼠”“老鼠偷粮”等游戏,或是玩一会器材,总之游乐场次次都人满为患!

在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幽静的角落里,藏着美丽的景色。一走进去,首先就闻到一股桂花香味飘来。在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上走一走,观赏者各种各样的植物,原本烦躁的心会迅速平静下来。如果你想放松一下,就快带上一壶沏好的清茶,去怡心亭里光滑的石凳上坐一坐。一边喝茶,一边闻着桂花香,一边观赏着各种各样的植物,真是惬意之极呀!

如此美丽的校园,如此秀丽的景色,再加上高质量的教育,我怎能不喜爱它呢?

第六篇:《做生活的强者—读《我生活的故事》有感》

《我生活的故事》是聋盲人海伦.凯勒在美美国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上大学二年级时写的,是她的处女作。它描写了海伦二十一风前的生活经历。海伦从一岁半就变成又聋又盲又哑的幼儿,后来竟变成通晓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语言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这是多么令我们震撼不已的奇迹啊!

海伦的好学是天赋,但取得惊人成就主要还应归功于她发愤图强的精神和对困难的那种异乎常人的毅力。从学会认字到阅读,她经历了多少辛酸,付出了多少血汗,只有她自己最清楚。她上大学时,许多教材都没有盲文本,要靠别人将书上的文字、老师说的话拼写在她手上,她花的时间要比别的同学多得多!但她从不怕麻烦,总是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学着、记着、思考着……

由此我想到自己,脸不由得红了。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办英语手抄报,我设计好了字母位置,又写上了几个英语小笑话,还配上了几幅图,这时才发现有一个笑话少写了一句话,变得不通顺了。我本来想重做,又一想,重做多麻烦呀!反正我已经做了,不通就不通吧!老师也不一定会发现,为一句话就要重做,那岂不是太累自己了?由于我怕麻烦我的英语手抄报没被老师选上。

海伦为学一个“水”字,曾经费了委大力气。她总是把“水”和“杯”混为一谈,后来老师带她到井房,把她的手放在水管上,一股清凉的水在她手上流过,老师在她的另一只手上拼写“水”字,她这才明白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她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看到这儿,我笑了,真的这么难理解吗?得读着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似乎看到她顽强地坚持学习的情景,她坚忍不拔的毅力感动了我。正如海伦所写,失败和疲劳常常使她想打退堂鼓。得她从不在困难面前屈服,靠着惊人的毅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她会游泳、骑马、滑雪、下棋……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她,佩服她。我除了学习她惊天动地的发愤精神,除了学习她坚强的毅力,除了学习她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更应该像她那样热爱生活,从辛苦的学习与奋斗中体会无尽的快乐。

海伦所取得的成绩是无与伦比的,她用探索的双手开创了许多先河。她是第一位获得哈佛大学荣誉学位的女性,她会见过世界多国领导人—丘吉尔、罗斯富、肯尼迪等。她为盲人和聋哑人开创了一条他们从没有想到过的道路。我是一个健康人,我深深地被她的故事所吸引,并为之感动。她能取得惊人的成绩,我为什么不能呢?她的故事经过了一百年后仍鼓励着许多人在不断努力,我愿意加入此行列,鼓足勇气,笑对生活,迎接挑战,做个生活的强者。

第七篇:《亲情图片》

三张挂在墙上的图片,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让走过的人驻足,让欣赏的人神伤,让品味的人落泪……

这是一个父亲的背影,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身体肥胖,吃力地攀爬月台。这是朱自清笔下的父亲,他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便是这幅“父亲的背影”。可这图片中又隐藏着多少的片断呢?画前的人看到的分明是自己那苍老的母亲的白发,白发中是母亲那逝去的青春,是母亲那沧桑的岁月;停留在画上的目光看到的分明是自己那年迈的父亲的已不挺直的腰身,那驼的背是最美的弧线,它是劳累,辛勤,养育;它是孩提时代孩子们最爱坐的桥,它是子女们心中最值得依赖的大山……那背影,那白发,那弧线,看着自己已不年轻的父母,辛酸早已化作热泪流淌。

这是举起的双手,强健而有力,手托起的是一个生命,是孩子。当缆车坠落,父母用他们的双手高举着孩子,父母辞世,他们手中的孩子却继续拥有父母给予的两次生。那双手,没有特别之处,但它是举得最高的,是支撑的最有力的,他所赠予的是生命,是世上的一切。那双手曾在少年时牵引我们走过马路,他将我们的手握得很紧,生怕我们在马路上乱跑,生怕我们挣托开,那双手曾在我们学生时代抚摸我们的头,他给予我们温暖,自信和鼓励,它告诉我们:“不错,继续加油!”那双手曾在我们成人之际挥别,当我们长大,离开父母,挥别的手便是父母对自己永远的关怀和挂念。

这是张开的翅,在烟火缭绕的森林中勇敢张开的翅,它的下面是小鸟,是尚未长大,尚未会飞翔的小鸟。火灾来临,会飞翔的母亲并未丢弃她的孩子,而是用自己的身体包着孩子的身体,用自己的身躯为孩子挡住熊熊烈火。生命换生命,它毫无怨言,它的双翅便是孩子生命的蓝天。它,为孩子遮风挡雨,让狂风暴雨下,孩子们还可以享受温暖,宁静;它。为孩子们抵挡敌害,当老鹰冲下来,它为孩子竖起保护的屏障,让翅下的孩子免受攻击;它是温暖的怀抱,是幼鸟的依靠,是爱的蓝天……

背影因为爱而感动,双手因为爱而坚强,翅膀因为爱而博大。这种爱便是亲情,便是超越一切,甚至超越生命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