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历史典故素材>五行情诗

五行情诗

详细内容

篇一:《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的魅力》

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的魅力

内容提要:中国爱情诗源远流长,中国古代诗歌魅力无穷。历史上先后出现三次高潮:《诗经》时期、汉魏六朝时期、唐代中晚期。

关键词:中国古代爱情诗魅力古典形态高潮《诗经》

中国爱情诗源远流长,中国古代诗歌魅力无穷。历史上先后出现三次高潮:《诗经》、汉魏六朝、唐代中晚期。长期以来,诗歌界之所以有“中国无情诗”这一说法,主要原因在于中西诗观的不同以及文化传统的差异。本文从文学史的角度对中国爱情诗的古典形态进行梳理、评析,寻绎其诗学传统的衍变和爱情观念的差异。

中国爱情诗源远流长,《诗经》的开头篇《关雎》就是一首地道的爱情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从比翼双飞的鸟儿很自然地联想到人间的男女婚嫁,这种表面看来的比兴手法,显然是源于人类的生命本能,即异性之间的吸引与追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从简单的生理联想上升为男子对女子复杂的心灵倾慕,淑女“窈窕”,不仅赞美女性体态,而且也是男子对女子“审美”的结果。以《关雎》为先导,《诗经》时代的民间诗人从各个方面表现爱情的人生体验:男女相恋、夫妇相思、婚姻破裂、妇女遭弃„„。“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简单之极的叙述与描写,却表达了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一副夕阳近山羊牛归圈的晚照图,一幕天人合一的人生爱情剧。这种“情以物迁”、“感由时兴”的心灵效应被钱钟书先生非常精彩地概括为“暝色起愁”,所谓“日夕添相思”,“盖死别生离,伤逝怀远,皆于黄昏时分触绪纷来”。

《诗经》之后,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与巩固,使得“诗言志”、“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观念流布深远,“诗经体”的质朴率真不复存在,爱情在文学中的地盘日渐缩小。到了汉末,战乱频仍、朝代更迭的社会时局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崇尚老庄的玄学在文人中开始流行,道教佛学在社会上的传播也极为迅速和普遍,这种礼崩乐坏的社会格局,大大促使了人的觉醒和文学的自觉,爱情意识再次在文学中复苏,“诗缘情”观念逐渐为文人们接受。这一时间爱情诗的中兴主要表现在乐府民歌的创作上,即汉乐府、南北朝民歌。这些民歌中,爱情诗占了很大比重,南朝乐府干脆全是情歌。在继承《诗经》质朴、率真传统基础上,乐府民歌丰富扩大了爱情诗的表现领域。比如,同是表现爱情的忠贞不渝,《诗经·柏舟》“之死矢靡它”一句未免简单,而《上邪》却连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不可能发生的五种

现象来表示自己的坚定态度,已让人觉察其热烈奔放。《有所思》中那位女子因恋人变心竟然把礼物焚烧成灰的行为更让人感受到爱情的力量。《上山采蘼芜》中人物关系的复杂也是前所未有的,那位男子在“新人”与“旧人”的对比中颇为矛盾,那位女子在质问前夫时,既委屈又不甘心,这种微妙的三角关系在《诗经》弃妇诗中是难以见到的。与之相对应,从汉末到南北朝,爱情诗的写作手法也越来越多样化,从赋比兴兼用到侧重比兴,从单纯的抒情到抒情与叙事的相互结合。《孔雀东南飞》采用叙事体讲述了一个至今仍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尖锐的矛盾冲突、错综的人际关系以及复杂的人物心理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既得益于长篇叙事诗这一体裁,同时也显示出文学作品表现爱情能力的增强,这些都是《诗经》时代不曾有的。抒情佳作《西洲曲》,更是调动谐音、双关、暗示、象征等修辞手法,将抒情、叙事融合起来,在时序的转换中,塑造了一个忧伤缠绵的女子形象。其衣着之艳丽(单衫杏子红)、容貌之娇美(双鬓鸦雏色)、柔情之痴迷(莲心彻底红)均有一种使人心醉神迷的魅力。当然,这些艺术手法在丰富爱情诗容量与内涵的同时,也导致爱情诗表现风格的变化——从质朴热烈转变为含蓄浮艳,并最终走上“诗缘情而绮靡”的道路。

“诗缘情而绮靡”,的确是陆机不小的发现。从“诗言志”到“诗缘情”,不仅标示了文学观念的演进与深化,而且也为爱情诗的存在正了名——感情是艺术的生命,爱情诗“缘情”但不“绮靡”,它是情之所系,爱之所结,是“婉转附物,惆怅切情”。《诗经》、《楚辞》中爱的对象多“既含睇兮又宜笑”、“美要渺兮宜修”,很难一睹女性芳容,但在南北朝民歌中,我们随处可见女性的情与爱,她们的爱热烈而大胆,“宿昔不梳头,丝发披双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南朝乐府《子夜歌》)“罗裳系红袖,玉钗明月夜。冶游步春露,艳觅同心郎。”(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这些诗歌既是爱的宣言书,又是时人审美趣味趋向丰富与爱情心理趋向细腻的形象注解。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高峰,也是爱情诗创作的一个重要阶段,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抒尽人间相思离别之情,诗作一改齐梁华靡浮艳的宫体“情色”之风,赋予爱情诗深远的人生慨叹与哲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之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在诗人笔下,宇宙、自然、人类、生命、青春、爱情,这一切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的美妙奇幻令诗人无限向往,它们的遗憾缺失让诗人感慨万千。诗歌摆脱了千百年来痴男怨女只会卿卿我我的“小家子气”,而具有了“大家风范”。它的似水柔情,它的逸怀浩气,它对自然美的赞叹,对宇宙奥秘的追寻,对青春爱情的渴求,„„使得诗作在讴歌男女爱情的同时,也洗尽铅华,创造了一个景、情、理水乳

交融的高远境界,在历代爱情诗中显得如此超凡脱俗,说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是一点不为过的。

初唐到中唐,唐诗呈现万千景象。与其它题材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相比,爱情诗并不那么耀眼,诗人们对爱情创作偶有涉足,他们的兴趣在军旅、在边塞、在静谧的山水田园、在雄奇的大漠风光。只有到了中晚唐,爱情诗创作才赢来又一个高潮。安史之乱以后,唐帝国开始走向衰落,社会危机四伏,大一统的儒家思想出现许多裂隙,爱情意识再度泛起。以“唯歌生民病”为己任的白居易,不仅在许多诗中代妇人立言,写闺怨离情,而且对唐明皇、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有着特殊的兴趣,以至应朋友之邀写下千古名篇《长恨歌》。诗中尽管他对李杨爱情颇有微词,但当写到杨玉环赐死马嵬驿,唐明皇“上穷碧落下黄泉”地追寻杨玉环时,自己也控制不住悲伤的眼泪,把李的思念描绘得绵长悠远,把杨的形象刻画得楚楚动人,把爱情的美丽与力量写得神奇无比。晚唐承盛唐遗风,城市经济大为繁荣,人们的交往空间增大:秦楼宴饮、楚馆密约、游春踏青、听歌观舞,男女交往频繁,文人更是置身其间与之唱和,加上社会动荡给人们心理造成巨大压力,许多文人到山林隐逸和酒色之乡中去寻求解脱,这一切均成为“爱情意识”的催化剂。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此雕虫之技,不足为多,然今时俗所重,正在此耳。”这里,白居易所说的雕虫小技之作,正是以《长恨歌》为代表的爱情诗。万口传诵,如此庞大的读者群,空前激发的爱情意识,为爱情诗创作营造了良好的接受环境。于是,我们看到晚唐诗坛爱情诗又闪现出耀眼的光芒,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人都有许多爱情杰作传世,而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李商隐。

李商隐不但创作了许多以“无题”为题的爱情诗,而且在诗歌理论上公开为其张目:“人禀五行之秀,备七情之动,必有咏叹,以通性灵”。传统思想视为洪水猛兽的七情六欲,在李商隐看来却是极为正常的人类情感,应该在文学中去表现。不过,李商隐的爱情诗所写的几乎都是柏拉图式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些爱情心理抛弃“欲念”成分,完全是一种精神上交流与沟通。与元稹、白居易诗歌叙事成分多、情节性强、人物场景描写细腻的写法不同,李商隐的诗歌略去了许多具体的人事,生活的原料被提炼浓缩到只剩下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恐怕既与其身世感慨有关,也与他对理想爱情的向往有关。

正如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有个限度,否则便会走向极端。如果说李商隐感受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迟暮之情,歌唱他那没有结果的“柏拉图式”的爱情,到了唐末五代,

诗人们便只能以放纵酒色来逃避王朝末日的来临,爱情诗重回宫体诗的老路——爱情褪色,色情上升。至此,爱情写作开始进入词曲、小说领域,成为它们歌咏不尽的母题,涌现了宋词、《西厢记》、《桃化扇》、《红楼梦》等多部经典篇章。

篇二:《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2、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除夜作〔唐〕高适

5、慈母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7、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8、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9、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9、人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10、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1、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12、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3、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1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1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18、.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19、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2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2、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23、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24、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26、乡思[宋]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27、京师得家书〔明〕袁凯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28、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戴叔伦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29、闻雁[唐]韦应物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30、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31、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32、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33、月夜亿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34、送别(隋朝民歌)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35、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36、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37、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8、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39、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40、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42、有感一章(谭嗣同)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43、月夜亿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44、渡汉江宋之文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45、人日思归薛道衡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46、旅次朔方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对月思乡古诗:47、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48、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49、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50、中秋月(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51、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52、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5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54、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

55、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5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57、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5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

5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6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6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6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6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6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6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

6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行行重行行>>

6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

6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

6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7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7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

7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7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7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7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7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77、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78、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

7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上.

80、日暮乡关何处是――古诗中的乡愁

81、被称做中国第一思乡诗的《静夜思》便是如此: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2、再来看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遥思远忆.上一类的古诗往往是诗人因景物而引起思乡之情,而思乡的具体内容,诗人并没说明.还有一类诗则是通过思念故乡的具体情景来表现诗人的乡愁.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篇三:《字体最简单的诗句》

最励志的诗歌

古代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送人

【唐】李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