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子规鸟的小故事
详细内容
篇一:《关于历史故事》
篇一: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成语词条:九牛一毛
成语释疑: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关于神话的故事
精卫填海,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大禹治水,补天浴日,东兔西乌,开天辟地,牛郎织女,牵牛织女,炼石补天,水漫金山,擎天之柱,松乔之寿,巫山云雨,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烛邹亡鸟,涸辙之鱼,月里嫦娥,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穿井得人
关于梅花的古诗词
1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2梅衰未减态,春嫩不禁寒
唐·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
3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唐·李商隐《忆梅》
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唐·齐己《早梅》
5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
宋·晏几道《虞美人》6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宋·晏几道《临江仙》
7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宋·苏轼《红梅》
9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
宋·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春夏秋冬四季之景的诗句
春
1、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杜甫《登楼》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6、早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7、早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10、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1、春风双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舟》
1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故作小红8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夏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5、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苏轼《浣溪沙》
6、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8、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蝉》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关于子规鸟的小故事}.
秋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甫《山行》
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8、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9、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10、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李白《子夜吴歌》
12、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关于子规鸟的小故事}.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王五》
1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1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15、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小声甘州》
冬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4、瀚海澜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东方虬《春雪》
7、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陆畅《惊雪》
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9、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1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关于子规鸟的小故事}.
1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落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12、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篇二:有关黄河的历史故事
有关黄河的历史故事
鲤鱼跳龙门的传说
该故事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
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最终才能成龙。
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古代人们对龙门峡这种自然奇观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议,便想象为大禹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大禹治水的故事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
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
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
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篇三:关于寓言神话历史故事成语
关于寓言、神话、历史故事成语
(1)、寓言故事成语:对牛弹琴、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拔苗助长、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惊弓之鸟、画蛇添足、画饼充饥、叶公好龙、杯弓蛇影、坐井观天、愚公移山、画地为牢
(2)、神话故事成语: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大禹治水
(3)、历史故事成语:指鹿为马(赵高)纸上谈兵(赵括)负荆请罪(廉颇)妙笔生花(李白)呕心沥血(李贺)程门立雪(杨时)望梅止渴(曹操)围魏救赵(孙膑)东山再起(谢安)闻鸡起舞(祖逊)一鼓作气(曹刿)愚公移山(愚公)凿壁借光(匡衡)名落孙山(孙山)请君入瓮(周兴)马革裹尸(马援)退避三舍(重耳)投笔从戎(班超)图穷匕见(荆轲)铁面无私(包拯)草木皆兵(苻坚)背水一战(韩信)乐不思蜀(刘禅)不耻下问(孔子)一鸣惊人(齐威王)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一笔勾销(范仲淹)九牛一毛(司马迁)完璧归赵(蔺相如)雪中送炭(宋太宗)黄袍加身(赵匡胤)焚书坑儒(秦始皇)惊弓之鸟(孙更赢)入木三分(王羲之)一字千金(吕不韦)小心翼翼(贾黄中)滥竽充数(南郭先生)卧薪尝胆(越王勾践)高山流水(钟子期)百闻不如一见(赵充)有眼不识泰山(鲁班)先发制人约法三章(刘邦)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仲)三顾毛庐如鱼得水(刘备)四面楚歌破釜沉舟(项羽)运筹帷幄孺子可教(张良)过关斩将单刀赴会(关羽)脱颖而出毛遂自荐(毛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神机妙算锦囊妙计初出茅庐(诸葛亮)
篇二:《春娃娃故事》{关于子规鸟的小故事}.春娃娃真调皮,春风一吹他就去串门。春娃娃跑到布谷鸟家里轻轻对布谷鸟吹了一口气,布谷鸟生气的说:“干吗捣乱?”春娃娃说:“布谷鸟姐姐,快起来吧!农民伯伯正等着你唱歌播种呢。”布谷鸟惊叫起来:“哎呀!我怎么把唱歌的事情给忘了。”“布谷,布谷!”布谷鸟清了清嗓子唱起了歌。
春娃娃跑到杨树姐姐那里,从早到晚不停的给杨树姐姐梳头发。杨树姐姐的头发由短变长,可漂亮了。春娃娃跑到大地那里给大地抓痒:“你这个懒虫,该穿衣服了。”大地说:“别动,别动,再让我睡一会儿。”春娃娃说:“不行,你得赶快穿衣服,小朋友还在草地上等着玩呢。”大地没办法,只好披上了绿衣裳。
春娃娃一会儿去催杏花姐姐开花,一会儿又催桃花姐姐开花,最后春娃娃实在跑不动了,就躺在梨树姐姐的身上睡着了。第二天,春娃娃睁开眼睛,看到梨树姐姐穿了一身洁白的衣服,还有一群小朋友在草地上边玩边唱:“春天来,春天来,柳树绿,桃花开,布谷鸟儿唱起歌,春娃娃呀真可爱。”
篇三:《子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1)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
(2)举国繁华委逝川:国,指故国;委,舍弃.丢弃。
9.颔联(第二联)在刻画子规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5分){关于子规鸟的小故事}.
10.诗人通过对子规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9.对比(1分)。在“他山”(指异乡)啼血.飘荡的杜鹃与“旧苑”(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郁郁葱葱,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的场景构成对比(2分);鲜明的表现了杜鹃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2分)。或:
反衬。用春草作反衬,用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进一步反衬.凸显杜鹃的孤苦无告。{关于子规鸟的小故事}.
如果答“夸张”(杜鹃啼血夸张地形容染红了鲜花)和“比喻”(草似烟)的修辞,或答联想.想象(将杜鹃啼血联想成染红了红花),可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3分。答对偶不给分。
10.既表达了作者由于受累罢官,流寓荆南时的仕途失意的痛苦之情(2分),又表达了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全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分),作者用漂泊孤苦.痛苦悲啼.居无定所的杜鹃自况,来表达情感(1分)。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
杜鹃鸟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春末夏初时常昼夜不停地鸣叫,这是一种美丽可爱、富有灵性和神奇传说的益鸟。杜鹃鸟又叫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等。杜鹃鸟意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关于它的诗词数不胜数,文化意蕴丰富多彩。
一、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苏轼《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松林间沙路洁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作者虽贬官黄州,但他从自
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乐趣,杜鹃鸟在这里烘托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由景入情,作者一反人们常叹的时光流逝,得出了“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哲理,表达了作者虽身处逆境,但胸怀旷达、信念坚定不移的思想感情。“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语穿帘。”(朱淑真《伤春》)、“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曹雪芹《红楼梦·桃花行》)、“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曹雪芹《红楼梦·葬花吟》),都是借杜鹃鸟来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二、抒发乡愁、思念之情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历来都是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重大主题。《华阳国志》中有:“子规鸣声凄厉,最容易勾起人们别恨乡愁。”杜鹃的鸣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去。”所以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它很容易引起游子的乡愁和思念亲人的感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起句写眼前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曲折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与深切同情。
再如,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黄庭坚《醉蓬莱》:“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柳永《安公子》:“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以上均是思乡之情。
三、倾诉悲苦、哀怨之情
杜宇也叫望帝,传说是周朝末年蜀地的君王,后禅让退位,归隐深山。不幸国亡身死,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每年暮春杜鹃花开时节日夜鸣叫,悲鸣不已,直到口中滴血。其声凄切,所以人们借以倾诉悲苦和哀怨之情。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这里白居易被贬江州,月夜送客,听到琵琶女被弃的故事,诗人伤感万分,再联系自己,谪居卧病浔阳城,苦竹绕宅,朝晚听到杜鹃啼血,悲伤无限。李商隐《锦瑟》中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诗人巧妙地化用了上述典故,把自己的悲苦哀怨写得淋漓尽致。
四、感慨险峻、亡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