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游记>南京夫子庙游记作文

南京夫子庙游记作文

详细内容

篇一:《游南京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有感》

游南京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有感

公元2012年4月7日,周六,晴,气温14—25℃日,无锡商院老师带领我们新疆乡镇管理班的学员进行了南京一日游。我们分别游览了南京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

第一站:中山陵园。步行20分钟左右进入陵园内,首先映入眼脸的是石头雕刻的“钟山国家重点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远处有一座塔矗立着,感觉不是很远,于是我们就朝着这座塔奔去。台阶太多了,一段比一段陡峭,有三段很长的台阶。据说三段台阶象征三民主义,三个阶段越来越艰辛。到顶上就是平坦开阔的视线,看下方看不到台阶,却是平坦的地面,象征胜利之后的平坦道路。平坦处是孙中山先生当葬于此,他的雕像屹立在大殿正中央,威严可敬。

第二站:雨花台烈士陵园。远处就看见高耸的碑,同样有很长的台阶,爬到跟前才看清碑上赫然印着金黄色的七个大字:雨花台烈士纪念碑,这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的词。在这里我们举行了简短的纪念仪式:向烈士三鞠躬,由我作为代表发言,宣读宣誓词,合影留念。有一点我没明白:三鞠躬的时候为什么少数民族不鞠躬,难道他们的习俗里有什么特殊的规定?纳闷,在这种场合还是顾全大局的好。第三站:夫子庙。有当地的同乡带领,我们很快就到了那种吃喝玩乐为一体的地方。南京秦淮河畔就在于此,是以夫子庙为中心,包括学宫和贡院在内的建筑群及其文化遗迹。站在秦淮河的桥上,可以看到宏伟巨大的二龙戏珠图墙,河里的小船悠闲的划着,这里还有夫子庙尊经阁、丹樨孔子铜像、江南贡院等。来这里游玩的人还真是不

少,街道到处都是小吃摊、小吃店,各具特色,色香味美,让我一到这地方就寻觅起小吃来。这里还有很多工艺品,百货街,美味店-------参差不一,逛累了坐在供休息的石凳木椅上,欣赏来往的帅哥靓女,煞是惬意。

匆匆南京一日游就这样结束了,大家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南京,此时想起一句话:来过就不曾离开。我已深深的爱上了这片土地,以后回到家乡,把我们的家乡也要建设的如这般美好。

篇二:《南京游记》

南京游记

很早以前就想去南京走走看看的想法,但是由于工作以后一直身不由己,曾经写下了“投身煤炭矿为家”的诗句来形容没有自己的时间。这次好不容易凑到3天时间,去南京的想法终于可以成行了。

之所以想去南京,是因为南京历史悠久,有着超过2500余年的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正如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游历南京后,写下的《南京》一文中就有这样一段评价:“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

正是被南京浓厚的历史气息所吸引,我魂牵梦绕着……

由于时间仓促我没找到合适的旅行社,便自己做“旅游功课”,查询古迹、安排行程、确定时间、电话订房、网络订票。经过周密而细致的计划已经万事俱备。当我踏上动车,还没来得及感叹高铁风驰电掣的速度,就已经到南京了。接下来就开始我的南京之旅。

第一站:夫子庙。夫子庙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城南京的特色景观区,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正如对联曰:“一带秦淮河,洗尽前朝污泥浊水。千年夫子庙,辉兼历代古貌新姿。”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以庙前的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全长110米,高20米,据说是全国照壁之最。夜游秦淮河,更具一番景象。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将秦淮河装扮的犹如少女,亭亭玉立;又像神龙,身裹祥云;好似墨玉,翠绿无瑕。由于游览是晚上没机会去夫子庙的主殿大成殿,是我这次最遗憾的地方。走在夫子庙的老街,看建筑造型各异,高低错落有致,青砖小瓦,粉墙坡屋,古朴典雅,与夫子庙古建筑群融为一体。内部设施一流,颇具现代气息。各色叫卖的小吃让我怎能抵得住诱惑,撑得连路都不想走了,却未尝遍夫子庙美食街的美食。

第二站:钟山风景区。汉代开始称钟山,东晋时开始称紫金山,因山有紫色页岩,远望山顶,紫云缭绕气象万千,因此得名。钟山风景区里面风景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只选了中山陵景区和明孝陵景区。刚走到山脚,看着漫山的雾气缭绕,不由的“钟山风雨起苍黄”的诗句印在脑海。钟山风景区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空气清新,这里植物品种丰富,林木繁茂。湿度很大,空气中似乎都能“拧”

出水来,湿润是空气伴着泥土的清气,让人心旷神怡;第二印象是气势磅礴,钟山风景区的三个主峰峰相连如同巨龙卧山间。山、水、城浑然一体,雄伟壮丽。中山陵的雄伟形势与各个碑坊、门、碑亭、祭堂和墓室,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通天台阶,连成一个大的整体,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既有深刻的含意,又具纪念的功能,更有宏伟的气势,设计非常成功,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第三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刚进入纪念馆就看到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的建筑物,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祭奠广场有刻有馆名的纪念石壁、郁郁葱葱的松柏和用中英日三国文字镌刻的“遇难者300000”的石壁,我心沉重。在呈平顶半地下墓室形的史料陈列厅内,主要陈列有:当年日军屠杀现场照片,历史档案资料,中外人士当年对这次历史惨案所写的纪实、报道和出版的专著、图书、报刊,至今尚健在的1000多位幸存者的名册、证言、证词和实物;当年屠杀南京军民的日军军官和士兵的日记、供词;各个慈善团体掩埋尸体的照片、统计表、臂章证词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谷寿夫审判的照片、判决书等。电影放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南京、南京》、《拉贝日记》等历史文献纪录片。看满地的鹅卵石,我想到的只有死难同胞,他们手无缚鸡之力,却遭到日本侵略者多种手段的残忍杀害。这不仅是金陵古城的灾难,更是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南京这座和平繁华、名闻遐迩的大都市,瞬间变成了惨不忍睹、阴森可怖的人间地狱。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为现代世界文明史留下最为黑暗的一页。伟大的导师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可以不记恨,但我们一定不能忘却!我们可以忘记仇恨,但一定不能忘记历史!记得用“冥思厅”照壁上的语句:“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带着沉重、压抑的心情我离开了纪念馆,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第四站:雨花台。据说雨花台原名石子岗,在南朝梁代,有一个叫云光的法师在此讲经,感动了佛祖,霎时间天降落花如雨,从此改名为“雨花台”。从山下向上望去整个陵园苍松似海、翠竹成林。就是这么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却成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先后有近10万革命先烈

在此惨遭杀害。新中国成立后,为缅怀先烈英灵,在雨花台上建造了这座烈士陵园。从陵园大门步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型烈士雕塑群像。群像共塑造了9位烈士的光辉形象,表现了烈士们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雕像周围松柏常青,象征着革命烈士的忠魂永垂不朽。顺着环陵大道往上走,不多会就到达矗立于雨花台顶的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坐落在主峰峰顶,纪念碑高42.3米,寓意为1949年4月23日南京城获得解放。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雨花台烈士纪念碑”8个金字。碑前立有题为“宁死不屈”烈士铜像。对面是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着烈士的遗物、遗像和文物史料,昨天无数的革命烈士为了坚定的革命信仰抛头颅、洒热血,今天怀着满腔热血的中国青年,正努力奋进,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沿群雕左侧向山上走,在半山腰处,我又参观了国家安全纪念馆,明白了国家安全不仅是国防安全,还包括很多很多国家各个领域的机密安全,正所谓:安定不忘战,和平紧握枪。{南京夫子庙游记作文}.

当天下午我乘动车离开了南京,虽然只有两天的时间,已让我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爱国主义教育,当然也尝到了南京独有的美食。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的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令人流连忘返。再见了,南京!

篇三:《游记作文》

第一单元2

表达“写一篇游记”

一作文的要求:“要写清楚游览地点的风光景物特点,引起人们游览的兴趣。”

1.要注意交代清楚游踪

游览一个风景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其路线也可能忽东忽西,来回交叉,重叠反复;但在记叙时,一定要有一个清楚明晰的顺序,让读者明了你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这样,一方面利于读者了解所写景物的地理位置及特征,另一方面会给读者留下一个比较完整的整体印象。

2.要突出景物的鲜明特征

不同的风景区,其风景具有不同的特征。如华山的险峻、黄山的奇秀等。在描写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鲜明特征,写出区别、写出神韵,使人能产生神往之情。

3.可根据需要适当交代有关景点的知识

游记还应适当对所游之地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简要介绍,使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激发人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神往。

4.写出“观感”,融情于景

游记作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的描绘,让人了解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姿,进而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神往和赞叹之情。所以写作时,要突出作者对景观的独特感受,融情于景,使外在的自然风光与作者内心的特殊感受水乳交融,从而更强烈地打动读者。

二写作指导

五、写法指导:如何写好这篇作文呢?下面几条供同学们参考。

1、必须有游览的亲身经历,这是本文写作成功必须要具备的生活积累。俗语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说。游记游记,先游后记。倘没有“游”这个基础,“记”当属“无米之炊”,是无论如何写不下去的。一般的情况下,同学们可能都会有过游览的经历。写作前,必须回忆自己以往游览的经过,以此作为写作的生活基础。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倘若这时你正准备出游并以此为基础而写作,情形可能就会更好一些。如果说以往的游览因为没有考虑写作的因素而显得比较盲目,那么现在的出游目的性就显得非常明确,你就可以更从容也更有目的地去注意观察、记录和思考了。

2、做好选材工作,精选游览过程中的“亮点”即游览地的特色景点为写作对象,写出景物的特点。大自然的景物各不相同,都有自身的特点,我们要认真回味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作具体地描写,并对重点部分进行生动细致地刻画,运用联想,采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将景物的特点写出来,使景物形象逼真,让读者宛如亲眼所见一般。所以,在选材的过程中,习作者要善于选择最能表现这些特色的内容,而这种有特色的内容又最能表现文章的主题,如水乡的柔和与妩媚,如高原的粗犷与豪放。

3、按游览的顺序写,交代清楚游踪。我们在参观或游览一个地方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移而进行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游览为线索,由先而后依次记述游览过程中所见到的景物,这样,读者才会对你游览的地方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印象。

4、分清主次详略。我们在写游记时,面对繁多而又千姿百态的景点,美丽而又令人回味的山水,写什么好呢?这都必须根据文章的中心确定主次详略,把最具代表性的、最使自己激动、最令自己难忘的景物,当作主要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如景物怎样美、怎样奇,你和游人怎样感叹,你凝望着什么,展开怎样的想象等;次要景物可略写或不写,这样重点就突出,游记也就生动了。5、融入真情实感。思考游览过程中面对景物而产生的联想与情感,力求做到情景交融,使普通的游览过程上升到有品位的情感体验中。有个成语叫

“触景生情”,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一般来说,景物本身并无特殊意义,不过是一种自然而客观的现象罢了,但是,在游览者眼中,经过主观思考,就可能被赋予理性的意义,如傲雪的冬梅、虚心的翠竹、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温柔清新而可人的如小姑娘般的碧水等。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这样可以丰富文章内涵,深化习作主题,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6、可以找一些相同或相近题材的文章作为自己写作的参考,初期可以接受他人的写法并模仿,比较成熟了就可以有自己的原创。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是很好的范例,值得学习并借鉴。也可以上网查一些相关资料。现在国内许多门户网站都设有“旅游”一栏,里面除了提供一般旅游资讯,如景点介绍、吃、住、行等,更有一些游记之类的帖子。那些文章多是亲历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的文笔还相当优美,可供写作者学习。

7、提供两种文章结构。

(1)单一结构。特点是一地一景。这种文章选材比较单一,内容也不复杂,所描述的对象比较集中,篇幅也不太长。比较适合初学者或作文水平中下等的学生写作。

(2)复式结构。特点是一地多景或多地多景。这种文章选材比较复杂,所描述的对象比较多,牵涉到的联想或情感也比较丰富。可以在文章的题目下列几个小标题,或用序号“一、二、三”来表示。比较适合作文水平较好的同学写作。

读例文,思考问题。

1.你能理出下面这篇游记的游踪吗?

2.你觉得这篇游记可供自己借鉴的地方有哪些?

保国寺记游

今天是2004年大年初九,天气难得的好,使人真正感觉到了春天的气息。于是,我和爸爸妈妈决定一起就近出行,前往家乡附近的保国寺。

保国寺位于宁波北部灵山山腰之上,始建于东汉,现存大殿距今已整整991年。这在南国算是现存最为古远的一处佛家胜地了。据记载,保国寺原名“灵山寺”,原本是为了纪念当时的一对功勋卓著、隐居灵山后又广施义德的骠骑将军。后改作此名,更能体现这一纪念意义了。所在的灵山,葳蕤秀美,现在已经是周围市民休闲游玩的绝好去处了。

去往保国寺的车程其实只有20分钟左右,但因为我们出发得较晚,所以下车时已是下午1点多了。加之春节假期已经结束,因而游人不多,我们正好细细领略山寺的幽静和神秘了。

进了山门,一路拾级而上,人仿佛陷入了绿阴之中。这对我们曾经久居北国的人来说,实在是难得的新奇。北方的春节,山已是萧条得很了,草啊树啊全都是枯黄一片,少了生气。但此刻身处此地,使人恍如已是春意浓郁了。加上路上不时可以看见开得黄灿灿的几株迎春花、含苞欲放的腊梅,真是有了几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意境。

保国寺的自然风光十分秀美,所有景点都缺少气势,但却秀气得可爱。比如山下的“灵龙泉”吧,其实只是一股涓涓细流,但设计者在泉边加上一只“龙头”,让泉水从龙嘴之中“吐”出,就颇有一番趣味了。再如山腰的“毛竹园”,其实只是在满山杂木间点缀了一片南国常见的毛竹而已,但与周围的树木那么相互映衬一下,就可见它的独特风味了。一路上移步换景,每处似乎都有让人忍不住拿出相机取景留念的所在,虽小巧但又不失雅趣,实在是不可多得。但保国寺毕竟是我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文化旨趣、人文内涵当然是我们浏览的重点。像保国寺大殿后的“一碧涵空”池,真的是尽收周围山色风光;水波荡漾处,似乎照得见古代香客的身影了。还有寺里的钟鼓,现在已经成为了游人花钱娱乐的工具,但声

声钟鼓悠扬,又怎么不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呢?再有就是“中华历史遗迹展”,荟萃了长城、兵马俑、黄山、庐山等中华悠久历史上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虽说人工雕琢的痕迹太浓,但却着实是游人们了解中华灿烂文化的一处小小园地呢。

离开保国寺时,已是下午4点多了。尽管我们在保国寺逗留的时间不长,但收获和感受却是不少啊!

悟写法:

本文按照游览的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记述了小作者游览保国寺的经过,着重表达了游览过程的感受。其中第四段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保国寺所在的南国春天的特色。全文语言流畅,描写游览感受细致,给人以“心”临其境的享受。这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个写作特点。参考提纲:

第一部分(第1~3段):介绍游览的时间和游览地的概况。{南京夫子庙游记作文}.

第二部分(第4~6段):写游览经过和感受。

第一层:写山门所见及所感。(第4段){南京夫子庙游记作文}.

第二层:写保国寺内的自然风光,突出“秀气”的特点。(第5段)

第三层:写保国寺的文物价值和游赏价值。(第6段)

第三部分(第7段):总括全文,自然收尾。

读例文,思考问题。

神农架游记

为了拓展我的知识面,爸爸答应我暑假去神农架一趟。8月中旬的一天,我们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踏上了神农架之旅。

我们先乘火车到宜昌,再在宜昌乘大约五六个小时的车,便来到神农架的入口——鸭子口。这里的海拔已经是一千八百多米了,与宜昌市区的炎热相反,我感觉到了一丝丝的寒意,汽车玻璃也冰凉冰凉的。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又行驶了四十多分钟,到了神农架的最高峰——神农顶。从山上往山脚下望去,植被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山脚是阔叶林,山腰是针叶林,再往高处,草树交错。越往上,树就越来越少,到海拔两千六百多米的地方,就基本上没树了,只剩下了各种各样的草和大熊猫爱吃的箭竹,可惜箭竹都枯死了。到山顶便只有草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山草甸。

神农架最有名的一个景点就是风景垭。这里云雾缭绕,再加上青翠的山峦,似乎仙境一般。听说如果到了秋天,天气好而且没有云雾的话,景色会更加美丽。从这里可以俯视到山腰上红、黄、绿的树叶,他们相互交错,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还能远眺各种奇峰怪石,它们在丛林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幽静、苍莽。

离开风景垭,沿着盘山公路继续往前走,便来到了板壁岩。在这里,我看到了蔷薇、冷杉、黄杨木、红桦等过去我听都没有听说过的植物,其中有不少还是珍稀植物。有长了一千年还只有一个成人高的小叶黄杨,过去用来做直升飞机螺旋桨的红桦,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珙桐……跟随着导游走了一会儿,我们看到一个洞穴。据说这里可能曾有野人出没过。洞穴旁古木参天,树上附着厚厚的一层苔藓。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新鲜呀!游完板壁岩后,接着我们又游了金猴溪、野人梦苑、了望塔等景点。

这次去神农架,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丰富了我的知识,增长了我的见闻。

悟写法:

本文与《保国寺记游》一样采用了时间顺序记述游览经过。全文叙述清晰,写景生动,抒写感受也较为真切。{南京夫子庙游记作文}.

参考提纲:

第一部分(第1~2段):写游览的时间、起因和路上所见。

第二部分(第3~6段):写游览见闻。

第一层:写山顶所见。(第3段)

第二层:写风景垭见闻和感受。(第4段)

第三层:写板壁岩和野人洞。(第5段)

第四层:略写游览金猴溪、野人梦苑、了望塔等景点。(第6段)

第三部分(第7段):总写感受,结束全文。

夫子庙的夏夜

上海有一座城隍庙,它坐落在著名的豫园,我去过好多次。南京有一座夫子庙,却是第一次去。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南京。爸爸说:“夫子庙晚上去才好看!”于是,我们选了一个傍晚,来到了历史悠久的夫子庙。从“状元楼”入口,我们走在了夫子庙的一条古香古色的商业街上,窄窄的马路两旁是一家紧挨一家、各具特色的商店。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每家商店的屋檐下,亮起了一盏盏大红的灯笼,金黄色的霓虹灯勾画出每座仿古建筑的轮廓,给夫子庙增添了节日气氛。爸爸说:“夫子庙天天都在过节,欢迎着中外游客。”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秦淮河。河的南岸有一块巨大的照壁,照壁上“秦淮人家”四个大字倒映在静静的水面上,更增添了夫子庙的独特风情。河上有一艘艘脚踏的、电动的游船,还有一只只用半透明塑料制成的兔子灯,浮在水面上,用来点缀秦淮河;河对岸,是一幢幢明代建筑风格的民宅。

我们租了一艘游船,在秦淮河上荡漾了半小时。不知不觉,肚子饿了,我们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