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尊重动物
详细内容
篇一:《动物生命应受到尊重》
龙源期刊网.
动物生命应受到尊重
作者:李梦希
来源:《环境》2014年第01期
日前,香港观塘裁判法院的一则审判引人关注。审判结果,两名被告因犯残酷对待动物罪被判入狱16个月;另外一名女被告,押后判刑。
审判中,裁判官的判词,更是令人动容。“法庭不会因受害者是猫而忽视此案的严重
性……被告残酷、没恻隐之心,案发时(原被告)嬉笑,只为玩乐,得到快感。脆弱的小猫受持续脚踢……非即时死亡,其后被人道毁灭……痛苦持续非笔墨能形容;法庭要向社会带出正面信息,除人类外,动物的生命都应受到尊重和保护。”
为保障动物权益,早在1935年,原香港当局就制定了《防止残酷对待动物条例》:2008年香港特区政府对该条例进行了修订,作出了许多具体的规定。如存在“残酷地打、踢、恶待、过度策骑、过度驱赶任何动物或残酷地使任何动物负荷过重或残酷地将其折磨、激怒或惊吓,导致该动物受到任何不必要的痛苦”、“将任何动物带进香港或驱赶、运载、运送或移走,或据有或畜养任何动物,或明知而容受任何动物在其控制下或在其处所内被据有或被畜养,而所采用的方式可能导致该动物受到不必要或原可避免的痛苦”等等7种情形,一经循简易程序定罪,可处罚款5000元至20万元及监禁6月至3年。
有人认为,关心动物不如去关心人,甚至在有些人看来,某些关心动物的行为还有些伪善。这些观点都有失偏颇。其实,爱护动物与爱护人本身并无矛盾,正如某位专家所言:“社会道德体系应该是一环紧扣一环的,不能想象一个对弱小动物的生命毫无同情心和责任感,甚至残暴地对待动物的人,能够去关爱宽容他人。同样,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也不会等到所有的国民都脱困或是成为富翁之后再去提保护动物。”关心动物、尊重动物生命的意义,可以延伸到要尊重人、尊重人的生命,不要任意践踏人的生命。动物与人是能够做到和谐统一的,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非此即彼。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着大量轻视动物生命的人,这些人连起码的尊重动物生命的道德底线都已经丧失了,又如何谈得上去尊重人的生命呢?!所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尊重动物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反观国内大陆尚无出台禁止虐待动物法。即使一部《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起来,也不尽人意。当一只只千里迢迢飞来越冬的候鸟苦苦挣扎在捕网时,当一只只曾经生猛活泼的穿山甲悲惨地蜷缩在铁笼时,当一箱箱猫、狗被贩运到集市时,人们难道不为这种行为感到羞愧,感到自责吗?因为这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人类不仅没有权力这样对待动物,同时为了自己的情感和良心不受到伤害也不能这样做。
篇二:《人与动物也要和谐相处》人与动物也要和谐相处
来源:东方网作者:张生泉2007年2月25日
据《春城晚报》报道,2月22日下午,在昆明圆通山动物园,一位名叫瑞欣的6岁女孩在与老虎合影时被咬伤,后经抢救无效身亡。在普天共庆、合家欢乐的新春佳节,传出这样的噩耗,令人叹息、令人悲哀,更令人深思。
令人叹息是因为孩子的父母带着包括孩子和孩子的堂姐一起本想与动物一起过个愉快的新年,本想与动物来一番亲密接触,本想与动物接触后留下激动和难忘的瞬间,可是,事与愿违,当组织者开始安排老虎与游客合影、也就是瑞欣和她的两个堂姐进入铁栅栏站在老虎屁股后面时,相机的闪光灯一闪,老虎突然将爪子按在瑞欣的头上,随后张开血盆大口把瑞欣的脑袋都咬在口中。
一场欢喜变成一场哭泣,一个生龙活虎的小生命刹那间就在自己眼皮底下被夺走。虽然,5名驯兽员见状,拿着木棍、板凳不停向老虎砸去,直到板凳都砸烂了,老虎才松开嘴巴。此时,小瑞欣的小脑袋被老虎咬在嘴里整整一分钟。被送到医院的瑞欣头颅开放性损伤,血流过多、窒息死亡。我不知道,木棍、板凳对于血气方刚的老虎来说有没有威慑力;我也不知道,以前老虎和人合影时有无此类事情发生;我更不知道,既然老虎那么凶残,生意又那么火爆,要达到两者兼容、兼备、兼得的目的,营业方还有没有应付突发事件的方案?孩子死了,商家赔了,社会震惊了,令人叹息、令人惋惜、令人对这等不该发生事情的心头怒火难息的,又何止是受害者一家?
令人悲哀是因为虎要伤人、赤手空拳的人(包括孩子)又不是虎的对手的常识路人皆知,“武松打虎”只是艺术中的真实,可为什么生活中还会发生这样的悲剧?据了解,表演场的大门上挂着邀请游客和老虎拍照的提示牌,写着“老虎照相,一分钟快照,每张15元,自带相机,每张5元”。看着这样的广告,我们要问:一是在笼子外面看老虎表演和走进笼子里面与老虎合影是两个不同的、有着本质差异和危险性概率相差极大的项目,这些是不是都已经在营业执照中分别写明,即老虎与人的合影项目有没有法定的资格?二是如果有的,那么是谁有这样的权限审批并且监控?三是如果没有,那么非法经营者要惩处、对非法经营者的监管不力又该当何罪呢?
据了解,北京动物园和北京野生动物园这两家大型动物园人和猛兽的近距离合影接触都不被允许。“人兽合影的娱乐项目,以前园内曾经有过,但只和幼虎幼狮合影,去年5月,就全部取消了”——北京野生动物园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说道。目前,该野生动物园的散放区,成群的狼、狮子共同生活在一个区域。游人仅可以跟鹿、狍、松鼠等多种温驯动物近距离戏耍。北京的园林管理是这样,昆明的园林管理为什么不能这样呢?北京的园林也要经营、也要自主发展,但是,在经营和发展的同时,什么事能够做、什么事不能做,北京的园林主管部门还是头脑清醒的。过去计划经济,叫“用足政策”;现在市场经济,又叫“用足资源”。于是乎,死的物质、土地、矿山、煤炭要用;活的人(不管男女老少)要用;这还不够,活的动物(不管是温柔的还是凶残的)也要用。至于用的过程是否合情、合理、合法;用的手段是否安全、安康、安宁;用的结果是否公正、公平、公开等等,都甩在九霄云外。丢失了一条人的生命固然悲哀,但更悲哀的是我们如果不对身边的事和人加强法制教育,加强人本教育,加强科学和道德教育,加强一切与人的文化、人的素养、人的精神有关的教育,那么,接下来要丢失的可能是数量更繁多、程度更危害、后果更严重的类似于人的生命、民族的生命的东西!
令人深思是因为我们刚开始讲人与人的和谐,却冷不防又要补“人和动物也要和谐”这一课。前者的和谐,我们知道一是人人有饭吃,二是人人有话说;那么后者的和谐呢?我以为也无非一是人与动物各自行道,二是人与动物各自为政。所谓“各自行道”,就是人走人的阳关道,动物走动物的独木桥。你不要以为你的
阳关道就是坦荡的;你也不要以为动物的独木桥就是险峻的。弄不好,它还特别钟情于险峻、它还特别寄希望于险恶呢!梅花鹿群中突然穿进一条狼狗,吓得鹿群整天东逃西奔,从伦理上对鹿群有害,从结果上却使鹿群身体得到锻炼、腿部肌肉大大长进;弱肉强食、物竞天存——在人那里是谬误,在动物那里却是真理。所谓“各自为政”,就是人有人的规律,动物有动物的习性,两者既有相通处,也有相异处。人要喧闹、也要宁静;动物也一样。试想一下,一个下午又要表演、又要与你们无休止的拍照,水也不能喝一口,上厕所的时间也被剥夺,有个别小朋友还要动手动脚……不要说动物,就是修养极高的人也是不能忍受的。瑞欣被伤害是痛心的,但是,对这个痛心应该负责的,应该脸红的,应该深思的,除了营业能力低下的那个团体外,还应该包括我们社会中这些、那些对动物不礼貌、不尊重、不体贴的同类。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姆的一些观点。他从人的“物欲”分析到人对一切东西(包括动物)的“占有”;又从人的生存状态论证到人的精神境遇,并写了一本题为《占有或存在》的专著。该书一是对资本主义的现实进行批判,二是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动物)不和谐现象进行归类批判。他认为:“占有和存在是人类经验的两种基本不同的形式。正是它们各自的强度决定着个体性格的不同及各种社会性格类型之间的不同。”就是说,占有和存在作为人和社会的不同形式,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是认识不到这个区别,甚至误认为两者就是一回事。以人和动物的关系为例,你占有了一只老虎,你就可以对之为所欲为、你就认定它会让你腰缠万贯了吗?你征服了一座拥有老虎、熊猫、猴子等众多物种的山林,你就是这些物种、这个山的主人了吗?你吞噬了一个动物王国的土地乃至一个同类人种的国家,你就能够拥有这片土地、这个国家的灵魂了吗?
于是,弗洛姆又强调:“在一个以占有和不知餍足地占有为最高目标的社会里,在一个人们终日谈论荣人是个„百万富翁‟的社会里,如何还谈得上在占有与存在之间进行选择?相反,倒似乎是存在的原本质就包含在占有之中;于是,谁一无所有,谁也就一无所是。”老虎是动物,它只能按照虎的嗜好、虎的习性、虎的逻辑行事,通过这件事,我们要叹息、要悲哀、更要深思的是,在与虎等一切动物的相处中,是让我们改变虎等动物的嗜好、习性、逻辑,还是让虎等动物改变和增进、深化我们对这种嗜好、习性、逻辑的认识?真正害怕“一无所有”的是老虎等动物、还是我们自己?真正担心“一无所是”的是既不占有也不懂存在的老虎等动物、还是既想占有又畏存在的人类自己?
篇三:《人类应当善待动物PeopleShouldTreatAnimalBetter》人类应当善待动物PeopleShouldTreatAnimalBetter
Nowadaysmoreandmorepeoplekeepanimalsaspets;theytreatthemastheirfamilymembers.Butthereissomeonewholikestotortureanimals.Theydothisforsomereasons:theydon’tlikeanimals,theygetfireortheyarejustnothappy.Somepeoplethinkit’sfiotortureanimals,becausepeoplearesufferingmorepressuresthanbefore;theyneedsomewaytoberelaxed.Inmypointofview,Ithinkanimalsdeservebetter.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养宠物,他们把宠物当做家庭的一员。但是也有这么一些人喜欢虐待动物,他们这么做是有原因的:他们不喜欢动物;他们被炒了或者只是因为他们不高兴。有些人认为虐待动物是能接受的,因为人们比以前遭受了更大的压力,他们需要放松。在我看来,我认为动物更应被善待。
Inthefirstplace,someanimalsarekeptaspetsinfamily.Theyareapartofit,likedogsorcats.Theycanbringpeoplehappiness.Lostofparentshavepetsforthereasonthatitcouldhelptheirchildrenlearntocareaboutothers;theythinkit’sagoodwaytoteachchildrentobeagoodperson.Forthesinglepeople,petscouldbeagood
panion,especiallyforanintrovert,theyprefertotalktoaninnocentanimalbetterthanapersonwhoiswearingamask.
首先,有些动物在家里是被当做宠物的,它们是家里的一员,像狗和猫。它们能给家庭带来欢乐。很多父母养宠物的原因是他们觉得这样能让孩子学习到如何去关怀他人,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去教导孩子如何成为一个好人。对于那些单身人士,宠物是一个很好的伴侣,特别是对一些内向的人来说,他们宁愿和一只天真无邪的小动物聊天,也不愿意和那些带着面具的人类聊天。
Inthesecondplace,peoplewhoareliketotortureanimalsmayhavesome
psychologicalproblems.Ifsomeoneissuffertoomuchpressurethattheycouldn’tbreath,theyshouldfindahealthywaytoreleaseit,forinstance,theycouldgotoswimming,joggingorclimbing.Theydon’thavetohitpetstoreleasetheiranger.Somepeopleevencutpet’searorclaworhadpet’seyesgougedout.Thisisreallysick;it’shardto
understandthatwhatkindofpeoplewouldhurtananimalwhentheyarelookintotheirinnocenteyes.
其次,一般喜欢虐待动物的人都会有些心理问题。如果人们承受着太大的压力,他们应该找一些健康的方式去释放它,例如他们可以去游泳,去慢跑,去爬山。他们没必要去打宠物来发泄他们的怒气。有些人甚至还切掉宠物的耳朵和爪子,挖掉他们的眼睛。这真的是很病态,实在是很难理解什么样的人看着动物那无辜的小眼神还能下得去手去伤害它们。
Insum,animalsisalovelycreaturethatmadebygodtobringhappinesstohumanbeings.Peopleshouldtreatthembetterthantorturethem.
总而言之,动物是上帝创造出来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可爱生灵,人们应该善待它们而不是虐待它们。
篇四:《人类与动物应当平等吗》人类与动物应当平等吗?人类应该满足动物们维持基本生命和健康的需求吗?在人类满足自身利益的同时,是否该以法律约束自己,不给动物带来痛苦?对虐待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和野生动物的人,该不该用法律给予处罚?
人类发展史是从野蛮走向文明。当我们以极不文明的方式对待与我们一样具有悲喜感受的动物时,文明仅仅是一个遥远的目标。一旦随意虐待动物的不良观念在儿童的心灵中扎根,要重新唤起他的爱心,改变暴力对他得影响也是困难的。美国犯罪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虐待动物与成人后犯罪这二者之间有极大的相关性。同时动物福利也关系到经济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越来越多。欧盟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有动物福利方面的法律,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中也有明确的动物福利条款。如果肉用动物在饲养、运输、屠宰过程中不按动物福利的标准执行,检验指标就会出问题,而影响肉食品的出口。这种情况已有发生,不久前欧盟销毁的我国进口的肉食品就是出于这样的原因。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动物福利立法同样是刻不容缓。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以及其他各种资源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环境。自然创造了一个物种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但是在近40年里,地球上动物种类灭绝的速度已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1000倍。而人类的活动是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物种的不断灭绝造成了环境的不断恶化。不难想象,当我们身边的各种动物变得越来越稀有、最后不断走向灭绝的时候,我们赖以发展经济的基础是不是如同空中楼阁一样变得毫无意义?环境对于人类,如同水之于鱼、阳光之于绿草、翅膀之于飞鸟,恶化了的环境势必显示出它强大的破坏力量,而人类已经在遭到自然的报复。
过度保护人类自身的眼前利益是一种缺乏长远目光的表现,动物福利立法是人类对于自然界观念的更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但我国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寥寥可数,且多为原则性条款,可操作性欠缺。目前还没有一部有关动物福利保护的总括性法律出台,而且我国动物保护立法主要针对野生濒危动物,其他动物则被排除在法律保护之外。法律的缺失与空白不仅使动物福利保护工作举步维艰,也削弱了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可喜的是,这种状况近年来有些改善,比如北京在04年底出台的《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对动物福利进行了一些界定,据报道,海南日前也已经将包含动物福利的法规列入明年的立法计划。珍惜动物就等于珍爱自己的生命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文明观念,在悲剧面前,我们呼吁:和谐社会不仅是人与人的和谐,同时也应是人与动物、人与环境的和谐。伦理不仅与人,而且也与动物有关。动物和我们一样渴求幸福,承受痛苦和畏惧死亡。如果我们只是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就不会真正变得文明起来,真正重要的是人与所有生命的关系。对生命的敬畏是人文关怀的一部分,而值得敬畏的生命不仅包括人的生命,也包括动物的生命。不要再让这样的事情重演了!
最近,复旦大学硕士生虐猫事件被媒体曝光后迄今,舆论逐渐从最初的激烈批评转入更深层次思考,从四年前的清华学子硫酸泼熊到现在的刺瞎猫眼事件,有关人士认为,被曝出的高校虐待动物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大量此类事件的发生,暴露了出有些学生缺乏爱的教育而导致的人格缺陷和心理问题。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长期以来一味强调竞争意识的偏颇倾向。抛开这些不谈,让我们把慈爱的眼光投向动物吧。
人类与动物应当平等吗?人类应该满足动物们维持基本生命和健康的需求吗?在人类满足自身利益的同时,是否该以法律约束自己,不给动物带来痛苦?对虐待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和野生动物的人,该不该用法律给予处罚?
人类发展史是从野蛮走向文明。当我们以极不文明的方式对待与我们一样具有悲喜感受的动物时,文明仅仅是一个遥远的目标。一旦随意虐待动物的不良观念在儿童的心灵中扎根,要重新唤起他的爱心,改变暴力对他得影响也是困难的。美国犯罪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虐待动物与成人后犯罪这二者之间有极大的相关性。同时动物福利也关系到经济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越来越多。欧盟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有动物福利方面的法律,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中也有明确的动物福利条款。如果肉用动物在饲养、运输、屠宰过程中不按动物福利的标准执行,检验指标就会出问题,而影响肉食品的出口。这种情况已有发生,不久前欧盟销毁的我国进口的肉食品就是出于这样的原因。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动物福利立法同样是刻不容缓。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以及其他各种资源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环境。自然创造了一个物种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但是在近40年里,地球上动物种类灭绝的速度已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1000倍。而人类的活动是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物种的不断灭绝造成了环境的不断恶化。不难想象,当我们身边的各种动物变得越来越稀有、最后不断走向灭绝的时候,我们赖以发展经济的基础是不是如同空中楼阁一样变得毫无意义?环境对于人类,如同水之于鱼、阳光之于绿草、翅膀之于飞鸟,恶化了的环境势必显示出它强大的破坏力量,而人类已经在遭到自然的报复。
过度保护人类自身的眼前利益是一种缺乏长远目光的表现,动物福利立法是人类对于自然界观念的更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但我国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寥寥可数,且多为原则性条款,可操作性欠缺。目前还没有一部有关动物福利保护的总括性法律出台,而且我国动物保护立法主要针对野生濒危动物,其他动物则被排除在法律保护之外。法律的缺失与空白不仅使动物福利保护工作举步维艰,也削弱了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可喜的是,这种状况近年来有些改善,比如北京在04年底出台的《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对动物福利进行了一些界定,据报道,海南日前也已经将包含动物福利的法规列入明年的立法计划。珍惜动物就等于珍爱自己的生命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文明观念,在悲剧面前,我们呼吁:和谐社会不仅是人与人的和谐,同时也应是人与动物、人与环境的和谐。伦理不仅与人,而且也与动物有关。动物和我们一样渴求幸福,承受痛苦和畏惧死亡。如果我们只是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就不会真正变得文明起来,真正重要的是人与所有生命的关系。对生命的敬畏是人文关怀的一部分,而值得敬畏的生命不仅包括人的生命,也包括动物的生命。不要再让这样的事情重演了!(来源:东方网)城市流浪动物的命运引人关注,往往都发轫于极端的新闻事件。今年4月,南京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烧狗事件,再一次引发了反虐待反虐杀的抗议浪潮。那些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宠物,为何成为任人宰割的丧家犬猫?它们的悲惨命运何时才有尽头?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大陆,宠物狗和宠物猫是财富和时尚的一种象征,一只北京犬或西施犬动辄开价上万元,一只名种猫也价格不菲。随着宠物热的兴起,一些血统不纯的北京犬和西施犬大量进入普通百姓的家庭。限养法规只针对养狗的市民,对宠物狗的源头——狗市和狗的繁育却没有限制。很多人并没有把宠物当作家庭的一员,社会也没有为它们准备好应该准备的一切。
在各个大城市,每天都有数十只至上百只小动物被遗弃、受残害。2006年6月,北京的流浪猫狗已达到40万只,广州约有100万只流浪猫,流浪动物已成为中国城市的一个社会问题。每只流浪猫狗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主人,在一些人眼里,决定宠物狗命运的是品种和身价。串种的京吧和西施犬是攀比心理造成的第一批弃儿,在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有4只某天后级歌星送来的小狗,此人在不同时期“钟爱”不同的狗,新欢一买回家,旧宠马上就被遗弃。南京烧狗事件的主谋朱爱玲就振振有辞地为自己辩解:“那又不是条好狗!”家养宠物流落街头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主人喜新厌旧、不能宽容它们的生理特性(尤其是成长过程中的行为问题)、不愿承担过高的办证费和医药费、走失、乔迁新居、年轻夫妇生育小孩、主人离异或去世等家庭变化和变故。
政府部门某些不合理的规定也是犬只遭遗弃的主要原因。以前,有关部门一直试图用高昂的管理费限制养犬。北京的狗户口曾高达5000元一只,每年注册费2000元。广州更高,分别是1万元和6000元。在上海市区,按地区分别为每年2000元或1000元。近年来尽管有所降低,无证犬仍然远远多于有证犬。北京城区的养犬者中,86%是工薪族,许多犬主的狗买来只花了几十元到几百元。穷人也有情感慰籍的需要,养狗即奢侈的偏见明显影响了政府部门的管理思路。程序繁琐、代价高昂令太多的犬主不愿办狗证。官方数据显示,上海治安部门捕获的犬只中,无证犬为有证犬的4倍。截至2006年3月底,广州10多万只宠物犬当中,上牌的才几百只,这意味着全市逾99.5%的宠物狗是“黑户口”。“35厘米以下”的尺子,把不少友善的工作犬和伴侣犬也一笔抹杀。并非所有的管理部门都如此机械、官僚。深圳市政府就认识到,必须采取规范、引导和宽容的态度,将养犬纳入政府的有序管理。2006年7月1日,深圳市城管局实施新的《深圳市养犬管理条例》,养狗管理费由每年每只2000元降至300元,还免去了第一次上狗牌的5000元,节育犬收费减半。
二、被弃宠物的悲惨世界在老旧居民区的幽暗弄堂、在商品房小区的灌木丛,在午夜的公园里、马路边,在垃圾场,游荡着流浪猫狗的孤独身影。它们的温饱没有保障,时刻可能受到虐杀;它们源源不断地成为某些人的盘中餐,成为某些毛皮服装厂的“原料”„„内蒙古的赵长虹有一次捡回了一只小狗,它头几天拉出来的竟是流浪时吃的墙皮和砖头末子。90%以上的流浪猫狗有伤病,除了少数被收养,绝大部分都在很年轻的时候悲惨地死去。有些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心理满足的人,通过戕害小动物发泄不满,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