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读书教学设计
详细内容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5、《短文两篇》 《谈读书》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吕家坪中学黄淑芬 2013年10月23日 《谈读书》教学设计 1、积累词语及名言警句。2、积累文中简练、警辟的语言。 3、学习文中运用对比、比喻、举例的论证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讨论、合作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读书的益处,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积累文中简练、精辟的语言。 一、创设氛围,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已经是初三的学生了,十年寒窗苦读,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在漫长的读书旅程中,你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感悟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培根的一篇随笔《谈读书》,去聆听他精辟的见解,去感受他简练有力的语言! 二、作者简介(ppt展示) 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 科学的始祖,作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随笔》共58篇是英国文学中首创。 三、扫清生字障碍(ppt展示)生字: 藻()饰狡黠()诘()难滞()碍傅()彩吹毛求疵() 多音字: 嚼好 四、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生共读课文,校正字音。 2、读的过程中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 五、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ppt展示问题: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 2、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读书的方法,用自己的话总结并谈一谈你的看法。3、再读课文,选出你喜欢的语句,说明喜欢的理由并进行简单的赏析。(可以从语言修辞、思想内涵、表达观点、论证方法等方面进行赏析)教师根据学生讨论归纳总结: 1、读书目的读书方法读书作用2、(1)读书要仔细推敲 (2)对不同的书,要不同地读 (3)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笔记结合起来 3、示例: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评析: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出的“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这个论断有说服力,令人信服。 六、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故事吗? 七、课堂小结 最后,让我们全班齐声朗诵一首诗歌,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以书为伴,与书一起创造自己的璀璨人生! 八、板书设计: 15、短文两篇 谈读书(培根) 读书的目的 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 培根《谈读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谈读书》这篇随笔,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既阐述了读 书的正确目的,又阐述了读书的方法,还告诉大家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的道理。本文写法也不同一般,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对世人进行谆谆告诫。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培养学生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教学时数: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对联我会读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二、名人我认识 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著有《随笔》,《新工具》等。《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谈读书》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三、生字我来记 检查学生生字识记情况 四、课文我爱读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把你认为最精彩、最有哲理性的句子勾画出来。 五、交流我进步 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谈谈你喜欢的勾画出的句子的理由,也可以谈谈你的启示。 六、结构我梳理 学生讨论交流,最后归纳 读书的目的:怡情傅彩长才 读书的方法:选读浏览通读精读只读摘要论读书教学设计 读书的作用:塑造性格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七、名句我品读 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你喜欢的句子,再次的品味培根对读书的见解。 八、技巧我领会 学生讨论交流,师生总结归纳 说理方式:比喻说理排比说理对比说理 论证方式: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九、收获我来谈 请同学们谈谈学习培根《谈读书》的体会。 十、好书我推荐 市场上的书琳琅满目,鱼龙混杂,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该如何取舍呢? 你能给大家推荐那些好书? 十一、名言我积累 开卷有益。——【宋】赵光义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德】马克思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十二、名人我来当 请同学们模仿刚读的名人警句,写下自己对读书的见解。(注意:语言凝练,有一定的蕴意。) 十三、走进《书的旋律》 师生共同欣赏朗读诗歌:《书的旋律》 小结:同学们,与书为伴,其乐无穷。让我们一起在书的海洋恣情徜徉,丰富学识,增长智慧!《谈读书》教学反思 《谈读书》一文是英国作家培根的著名随笔,本文短小精悍,但论述范围十分广,语言极其简练,几乎每一句都是名言警句,而且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来增强文章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授课过程中能较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通过层次清楚的幻灯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思路以及明确文章的论证方法,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能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品析语言,总结收获,通过拓展延伸这一环节让学生接触课外的知识,从中找话题谈看法,让学生学以致用,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与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不随意否定学生的看法,致力于创设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在教授本课时还存在许多不足。虽然本文不是严格的议论文,但属于议论性随笔,有关的知识点应该有所涉及。 以上是《谈读书》一课的教学反思,这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谈读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谈读书》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第一篇,该单元的大多数课文是阐述求知问题的。学习本文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正确认识,丰富文化素养。启发学生对读书作较深入的思考。 课文是一篇随笔,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警辟。黑格尔曾评价“培根拥有丰富的阅历、高度的想像、有力的智慧、最聪明的议论”,因此要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这些特点。论读书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训练,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质疑,加强合作交流,是教师最好的选择。 设计理念 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同时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2.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每一个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 3.发挥教师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一些未知的知识背景和拓展的空间,组织好阅读活动,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4.强调积累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设计思路 课前让学生自主查阅有关阅读的名人名言和培根其人其事,培养学生搜寻、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其次让学生个性化阅读,作读书卡片,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完成课文的初步感知。然后展示读书卡片,交流阅读初感。接着让学生写结构提纲,把握文章的内容,完成课文的整体感知。再通过品析哲理、质疑问难这一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最后课堂上交流课外收集的信息,实现课文的拓展延伸,教师再推荐一些谈读书的文章给学生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的 1.能理解和背诵培根关于读书的一些格言和警句,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2.学会做读书卡片和读书提纲,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培根的生平和其著作;查阅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和故事;借助工具书,诵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 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个性阅读,整体感知课文 师:大家先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读书”,作了哪些论述?读的时候,请拿起笔来,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 五分钟后,让学生说说勾画的关键语句。学生有可能勾画的语句有: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3)读书时不可存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4)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5)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师:同学们,你们找这些关键句都找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品味一些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齐读一下,然后说说这些论述了读书的哪些问题。 学生:(1)是论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的 学生:(2)是论述读书的作用的 学生;(3)(4)(5)是论述读书的方法的。„„ 师:同学们刚才的分析都较到位,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分析,给这篇文章列一个提纲。 在做提纲笔记时,你需要一句一段地认真读,先弄清楚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然后对每个层次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段落大意,在几个段落大意的基础上,综合加工,说是全文的中心思想。因为是议论文,因此要注意分析文章的说理的方 学生四人一组,交流提纲笔记,重点分析说理的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巡回指导并发现优秀提纲笔记。 展示学生优秀提纲笔记。并对一些重点进行分析。 (1)比喻说理:“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2)排比说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3)对比说理: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而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而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三、品读,并作读书卡片。 师:同学们在整体把握了课文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熟读并做成读书卡片三张。(教师发设计好的读书卡片给学生) 资料摘录卡片 卡号类别 书名或报刊名:卷期页 题目 著(译者)出版社出版日期论读书教学设计 摘录内容: 四、展示学生的读书卡片,并结合自己的读书实践,说说自己的体会。 (在这一环节里,学生既可以谈自己的读书经验,又可以结合课外读到的名人读书的故事来论证摘录的观点。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学生对读书的正确认识。) 五、拓展延伸,学生交流在课外收集的读书故事和格言。 学生有可能收集到的格言: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卡莱尔) 学生有可能收集到的名人读书的故事,老师补充交流: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苦读成才 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年轻时自认为已无书不读,便大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翁指点,遂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 六、老师补充当代名人谈读书: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一个人身处逆境的时候,在书中能够得到安慰,书是一生最好的朋友。——金 在人生转折和变移的关键时刻,书是路标。——陆天明 在书中可以读到一种人生观,一种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白岩松读书是幸福的,有福的人才读书。——贾平凹 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土壤,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七、教师推介阅读《书为友》。 《谈读书》教案 授课人:何祥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字词文常知识。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读格言警句,进行语言积累。 (3)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过程与方法 提出疑问,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主动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读书的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难点: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名言导入 同学们,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对,培根。而知识又从何而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培根的《谈读书》,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检查预习 1、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2、学习字词 怡情傅彩藻饰矫情诘难阐证寻章摘句 咀嚼狡黠伦理滞碍睾吹毛求疵味同嚼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划出文中的名言警句。 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每一句话都可以作为格言。 2、提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 (目的、方法和作用三个方面) 3、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4、讨论交流。 四、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在作者看来,读书有哪些目的? 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 2.作者认为读书的三种不良倾向是什么? 惰、矫、学究故态 3、读书与经验有什么关系? 明确:经验补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互相补充。 4.什么人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 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全凭观察得之” 5.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明确: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于完美。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深刻,通俗易懂。论读书教学设计 6.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只限于文字推求。②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可以浏览、通读、精读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结合起来。 7.揣摩下面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论证这些观点的。 (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明确: (1)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运用排比句式,举例论证。 (2)读书能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运用排比句式,比喻论证。 8.小结:本文在论证方法上有哪些特点?举例说明。 五、交流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趣闻和逸事: 1、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 2、请谈谈自己读书的一些认识,如目的、方法、作用等。 六、课堂小结: “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思想深刻的智者对话。赶快读书吧! 七、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格言警句,并背诵积累下来。 2、选择文中的某一句话,展开议论,运用几个论据写一篇议论文。 板书设计: 目的: 谈 培 读方法: 根 书 作用: 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正)(对比、比喻论证)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反)仔细推敲细思不同的书,不同的读、浏览、通读、精读读书、讨论、作文相结合塑造人的性格(举例、比喻、排比)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教学设计与反思 《谈读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及名言警句。2、品析文中简练、警辟的语言。3、学习文中运用对比、比喻、举例的论证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讨论、合作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读书的益处,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品析文中简练、精辟的语言。【教学难点】:学习文中运用对比、比喻、举例的论证方法。【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感知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氛围,谈话导入同学们是初三的学生了,十年寒窗苦读,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在漫长的读书旅程中,你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感悟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培根的一篇随笔《谈读书》,去聆听他精辟的见解,去感受他简练有力的语言!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生共读课文,校正字音。2、师生共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三、再读课文,品析探究1、找出喜欢的句子,交流阅读体会。点拨示例:(1)选段:“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评析:这句话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使得出的“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这个论断有说服力,令人信服。(2)选段:“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评析:用“野生的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栽”比喻“求知学习”,用比喻为了论证“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形象生动。2、总结论证方法。四、小结归纳,拓展延伸1、小结《谈读书》一文中的内容和特点。2、阅读培根其它随笔中的名言警句,并选取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五、课堂总结,升华情感六、布置作业围绕课堂上谈到的你所感兴趣的话题提取观点,试着给它配上论据,并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写一篇议论文。七、板书设计:15、短文两篇谈读书(培根)1、读书的目的对比论证2、读书的方法比喻论证3、读书的作用举例论证《谈读书》课堂实录鮀浦中学:谢白雪教师导入新课:我们是初三的学生了,十年寒窗苦读,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在你漫长的读书历程中,你收获了什么?生:读书使我收获了知识,增长了才干,陶冶了情操!师:恩很好,读书使这位同学收获了很多,那么书应该怎么读?读书又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培根的一篇随笔《谈读书》,去聆听他精辟的思想,一起去感受他那简练有力的语言!板书课题。师:请同学们看看注释,培根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对于培根这个名字我们大家应该不会太陌生,我们听过“知识就是力量”,一起来走进大师!(点击幻灯片),好赶快来读一读课文。我想邀请两位同学来配合老师朗读课文。大家推荐推荐。(学生推荐同学朗读课文)(师生共读课文)师:读得怎样?生:好!师:鼓励鼓励!(掌声响起)恩这两位同学读得不错!但有些词语读得还不太准确,我们来巩固巩固!(点击幻灯片)(生读字词)师:文章的题目是谈读书,这是一个论题式的题目,那么围绕“读书”文中都谈了哪些内容?(生沉默)师:再看看课文吧!(教师巡视课堂)师:好,哪位同学来谈谈,你来吧!生:谈了读书的作用。师:很好!读书有什么作用?生:怡情,傅彩,长才。师:除此之外,还有吗?(学生沉默,教师面向全班)生:读书还能塑造人的性格!师:好!我们来看最后一层,“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生:可以疏通才智。师:那就是说可以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很好!师:文中还谈了哪些内容?生: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师:好!板书:1、读书的目的2、读书的方法3、读书的作用师:第一层讲了读书的目的,是怎么论述的?从哪些方面来谈了读书的目的?读书使人心情愉快,文采好,长才干。还有呢?读书费时过多„生:还从反面来讲师:很好,这就是什么论证方法?生:对比论证!师:接下来讲了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还有什么呢?生:读书与观察要结合。师:最后指出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不同态度,同意吗?(生齐声回答):同意师:接下来谈了读书的方法。大家在平时积累了哪些读书的方法?生:可以通读,选读,精读„师:恩看看培根是怎么说的?谁来?生:读书时要有怀疑的态度,对不同的书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师:概括得很好。我们具体来看看。读书时不可故意找刺,不可尽信书,要有不同 的读书方法,什么方法?生:要浏览读,选读,精读师:文中还提到读书应与什么结合在一起?生:与讨论,作文结合。师:好,像老师读这篇文章后,在课堂上与大家讨论,下课要写一写教学反思,这样对文章的理解就更深刻了。师:最后谈了读书的作用有?生: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读书能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师:我们对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有了解了,大家在读这篇文章时,觉得文中的语言怎样?生:优美师:不仅这样,它的语言很简练,让我们来品一品。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或最欣赏的句子,谈谈你的理由。(点击幻灯片)(师巡视)师:好哪位同学来谈谈?(一女同学举手)师:(高兴)你来生:“读史使人明智„皆成性格”这句话运用排比的方法,写出了各个学科对人性格的作用,很有气势。师:是的,我们用上一个词来形容:一气呵成:仿佛是作者一口气说出来的,气势非凡!那么他列举这些是为了论证什么?生: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师:很好,这就是什么论证方法?生:举例论证,师:它会使说理更有说服力。(点击幻灯片)师:我们来齐读这句话!师:谁再来谈?生:我谈这句话,“读书费时过多„学究故态”我觉得书读太多也不好,成呆子了。(生笑)师:是啊,读书总花好多时间,容易养成懒惰的习惯,如果老按书本的来做就成书呆子了。师:不错的看法。老师挺喜欢这句: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想想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沏一杯青茗,躺在柔软的床头,让阳光温柔地照进屋子,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那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师:品析句子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师:谁再来谈谈?(师指名)生:我喜欢这句“天生才干„如何修剪移接”它讲了读书可以使我们更好。师:为什么说天生才干是自然花草?生:没有修剪师:那么我们通过读书来修剪移接,就是读书能使我们更完美!文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生:比喻论证。师:这样说理更形象易懂。(点击幻灯片)师:这篇文章几乎每句话都是名言,我们要把它们积累下来!(生齐读句子)师:文章围绕“读书”谈了读书的目的,方法,作用,并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还有排比的修辞方法,使说理清晰,易懂,生动形象。师:今天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培根随笔中的精彩语句,一起来读一读。(师生共读)师:关于逆境,美,友谊,培根是这样看的,同学们你们怎么看?跟小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师:在谈时我们应该注意先确立一个观点,加上有力的论据,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师:谁来谈谈?好,你来。生:我来说说逆境,“逆境对于积极乐观的人来说是垫脚石,对于消极,意志消沉的人来说是绊脚石,就像美国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就是在仓库里发明了该公司的产品的。师:很好啊,这位同学的观点鲜明,用了事实论据,好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生:比喻论证。师:还有谁?生:我认为外在美不重要(生笑)师:说说理由。生:我们应通过读书来弥补不足,而不是之注重外在美。师:是啊,你从文中有了新的认识。再一个同学来生:我认为友谊是我们一生的宝石,应该珍惜师:很好,这位同学同样用了比喻论证。师:大家谈得不错,老师认为读书是幸福的,有福的人才有读书的机会,让我们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回家后,请你围绕我们今天谈的话题,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师:好,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谢谢大家!下课!教学反思教授完《谈读书》一文后获益良多,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谈读书》一文是英国作家培根的著名随笔,本文短小精悍,但论述范围十分广,语言极其简练,几乎每一句都是名言警句,而且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来增强文章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把指导学生品析文章语言以及学习文中运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作为教学重难点,并设计以下教学环节:(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再读课文,品析探究(3)、小结归纳,拓展延伸。在授课过程中能较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通过层次清楚的板书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思路以及明确文章的论证方法,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能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品析语言,总结收获,通过拓展延伸这一环节让学生接触课外的知识,从中找话题谈看法,让学生学以致用,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考虑初三学生的应试需要,在授课过程适时教给学生答题方法,如在“找话题,谈看法”环节,指导学生应先确立鲜明的观点,再找到有力的论据,并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来完成对话题的 论述。这就是议论文考查开放性题型时应注意的应试技巧。在与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不随意否定学生的看法,致力于创设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在教授本课时还存在许多不足。如谈话导入时准备不充分,未能很好创设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的开始并不成功,这为后面与学生的交流,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难度。在整体感知环节条理不太清晰,学生还不能很清楚地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对本文的论证结构也不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不能得到巩固。虽然本文不是严格的议论文,但属于议论性随笔,有关的知识点应该有所涉及。另外课堂需要有一个点燃激情的台阶,应设计一个问题引起学生讨论,可以是有关读书目的、读书方法或是读书作用等方面的探讨,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并化为自己对学习生活的深层次思考。在课堂教学艺术方面,由于未能发挥自身良好状态,与学生的交流较生硬,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是我最遗憾的地方。在反复思考琢磨后,对本课教学设计做出如下调整。为加强学生对文章理解,可在整体感知环节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提纲图来理清文章思路与结构,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品析语言时注意适时指导学生如何朗读,通过朗读来加深对句子的理解,感受作者的精辟见解。在品析语言进入拓展延伸环节时,设计问题来过渡,如“现在社会上流传这种说法,读书根本没用,还不如来学炒股,学习如何赚钱来得实际,同学们如何看待这种说法?”利用课堂的讨论来加深认识,获得启迪。以上是《谈读书》一课的教学反思,这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上公开课不仅仅会留下宝贵的教学经验,还能磨练人的意志,锻炼人的能力。通过参赛,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语文教学的真谛,能站在更高的位置去审视分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艺术,并坚定了对教育事业的信念,将为之奋斗一生!感谢汕头市第七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感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