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小学读后感作文>基督山伯爵中感触最多的一段话

基督山伯爵中感触最多的一段话

详细内容

篇一:《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世上没有幸福和不幸,有的只是境况的比较,唯有经历苦难的人才能感受到无上的幸福。必须经历过死亡才能感受到生的欢乐。活下去并且生活美满,我心灵珍视的孩子们。永远不要忘记,直至上帝向人揭示出未来之日,人类全部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这是出现在整本小说最后一章的一段话,也是我选择《基督山伯爵》写读后感的一大原因。

《基督山伯爵》是通俗历史小说,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1802-1870)的代表作。其主要情节为:主人公法老号大副爱德蒙·唐泰斯受船长委托,为波拿巴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死牢。狱友法里亚神甫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秘密告诉了他。唐泰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改名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充满浪漫的传奇色彩,章章奇特新颖,引人入胜。

我把我对《基督山伯爵》这本书的感想分成了三个部分。一,是我个人对《基督山》的一些瑕疵的见解;二,是对《基督山》所表现的一些积极思想的理解;三,是《基督山》对我们现在时代的一些有意义的影响。

大仲马曾经对他的创作风格作了这样一个自述:“在文学上我不承认什么体系,也不属于什么体系,更不树什么旗帜,娱乐和趣味,这就是唯一的原则。”大仲马的意思大概是表明他的小说

只是通俗小说。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创作绝对自由,要求文学描绘突破现实范围。不难看出,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塑造的爱德蒙·唐泰斯这一人物形象,正是浪漫主义文学所追求的超凡人物。大仲马也确实以他编织故事的高超技巧,从一桩案件记录引申出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3个仇人,或者说3个反面人物的丑恶灵魂把主人公,或者说正面人物的正直、疾恶如仇的形象充分凸现,达到入木三分强烈的艺术效果。但是,在小说中,基督山伯爵这个人物太过完美。在与仇人面对面复仇时,他没有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他的良知从未泯灭,他的人格从未扭曲,他始终保持着难以置信的思想高度。当他帮助莫雷尔一家摆脱困境的时候,当他从一个该诅咒的家族中救出他的一个女儿的时候,当他答应梅尔塞苔丝不杀仇人之子的时候,这个高贵的心灵映出了金子般的光辉。基督山伯爵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即面对财富、美色、仇恨的不贪婪,亦让我唏嘘不已。在达成一生最大的心愿后,他竟然悄然地放弃了原有的财富,只身远走他乡。细细品味时,觉得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几乎完成了从人到神的蜕变过程。因为掌握巨大财富的支配权,基督山伯爵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似乎整个社会都在围着他转。这固然有它揭示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社会现象的积极意义的一面,但从文学创作角度出发,塑造这样一个完美的“超人”,思想、运气、财富,始终无解可击,不能不说是作品的一个败笔所在,因为它大大削弱了作品现实主义的批判力量。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创作的《红与黑》可以

认为是与《基督山伯爵》同一时代的小说,而且小说题材同样取决于一桩真实案件。但是《红与黑》在真实案件中融入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把一桩真实的案件提升到对人类社会进行历史和哲学研究的高度。《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文学史上最具复杂性格的人物之一,而《基督山伯爵》中的基督山伯爵则更多是一个传奇人物形象。这就是大仲马小说的创作特色:其成就不在思想内容,而突出表现在艺术上。

《基督山伯爵》所表现的智慧和品质,是很宝贵的。唐泰斯就是靠着这些熬过牢狱,熬过低潮,慢慢蜕变成基督山伯爵,运筹帷幄。我觉得智慧,不单单是开头所提到的等待和希望,还有坚韧,冷静,果敢等。这些都是成就大事必不可少的因素。看小说的人都会从中看出一些智慧和品质,然后呢?我问,然后呢?你看了,你知道了,所以你拥有了?小时候看名著,看完了,恩,我觉得这个人物有些什么什么品质,恩,我应该学习,然后就把书随手放掉认为已经吸收了这本书的七七八八。我倒想问问了,品质和智慧,是心里说一句“我应该学习XX品质”之类的话就能吸收拥有的?你把品质当成了馒头还是鸡腿?比如说一个小孩子比较内向,怯懦,是不是看了《基督山伯爵》里唐泰斯勇敢果断的样子,就马上变得勇敢果断了?无稽之谈。每一本名著,都有着宝贵的思想和智慧,看了不代表拥有了。所以,我的想法是,每一种思想和智慧,我们得有自己的切身经历,才会真正去理解它,去慢慢的体会它。一开始,可能觉得它是这个样子

的,理解深一点了,又觉得它是那个样子了。多看名著,固然是好的,但死的知识再多,不能拿出来用,又有何意义?还不如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感悟书中的智慧,融会贯通,才是大道。每一个时代都会有它自己的英雄。19世纪的欧洲,诞生了基督山伯爵。那21世纪的中国呢?当下,因为误判或者某些原因进大牢十几年的,也不少。难道这些人也要学着基督山伯爵的样子,出来后也能机缘巧合拿到一大笔钱,然后报复?不太合适吧。而且,我想用《基督山伯爵》投射的范围可不止那些牢犯们,我想辐射所有国民。《基督山》能给当下的中国带来些什么?先从个体来说,不可否认,因为社会压力巨大等问题,每个人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心理问题。在不可能都去心理医生那边做N各月的调理恢复的情况下,我觉得从《基督山》的智慧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想法:可能我们不能依靠自己去解决消除这些心理问题,但我们至少要正视心理问题,然后用一些恰当的合适的手段去调理。我们当然不能像唐泰斯那样做到思想上神一般的无解可击,但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自我的心理调整,去试着慢慢的锻炼自己的意志,慢慢的使自己的思想变得强大。思想上的强大不能让你一拳碎大石,但可以让你无视小人的讽刺,看淡那些原来难平的愤懑。作为个人而言,单单思想上的强大还是不足的,活着,不应该努力的努力的发光发热吗?还记不记得自己以前的认为一定要实现的理想?为什么有些放弃了?不想让它变成现实吗?来吧,努力的变得更强大,努力去活的更精彩。然后,作为社会来

说,当我们看到那个19世纪的社会,那个只要有大把大把的钱就能呼风唤雨恍如神般的社会,无疑那是个极度失败的社会。所以呢?要步后尘吗?当我们看到富商们吃着一些我们叫不上名字的佳肴,而一边的侍者拿着可怜的薪水还要把一大部分寄回某村的老家时,我们无奈;当我们看到某局长在视察某重大车祸时看着微笑一脸轻松的样子,却被网友从腕上名表扒出巨额身家而被双规彻查时,我们展颜......社会在抗争,变好变坏,取决于身为社会一份子的我们。

《基督山》不是一部以思想高度传世的名著,但大可不必拘泥于其中,我们也能取其精华,去其糟怕。能从中理解到对你有帮助的东西,已是这本书的幸运,也是你的幸运。

基础医学院临床2班张晟

篇二:《读基督山伯爵有感》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更是书中的精品。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阅读名着,就像与知识拥抱,可以分别优劣,提高精华,净化人们心灵和尘世污浊。

曾将看过一部电视剧,剧中的主人公喜欢一部外国小说《基督山伯爵》,他崇尚并且坚信苦尽甘来,一次次的落魄,一次次的逃亡使他有基督山的信念,崇拜基督山的冷静与智慧,最终他的生活很美好,很幸福。经历波折的人生才会绚烂多彩,有离别才会懂得珍惜,有逝去才会懂得珍重,有目标才会努力奋斗,有希望才会憧憬未来。每个人都要有一颗勇敢敢于淬炼的心,懂得隐忍、敢于去拼搏,这样才会拥有别样的人生。我崇尚剧中的主人公,更加喜欢小说中的基督山,我坚信苦尽甘来,更相信努力付出就会有回报。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之一。材料来源于警察局里一份名为

《金刚石与复仇》的案卷。这是一个蒙冤和复仇的故事,大仲马运用他点石成金之笔,将一个现代生活的悲剧改造成了一部艺术作品,十九世纪中叶,这部小说是当时排行榜上的“畅销书”,而大仲马本人,亦可谓当时法国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有一颗愿意等待的心,说明你对未来抱有希望;有一颗充满希望的心,那么等待又算什么。人世间可怖的东西是什么?是血肉之躯中深藏着的意志在刹那间迸发。所有成功的人,都是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冶炼,才有今日的星光璀璨。他们就像毛毛虫,在茧内积蓄着能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唯有破茧而出的那一刻,他们才会为自己感到骄傲。

《基督山伯爵》讲述的是水手唐太斯因维尔福、腾格拉尔和费尔南多的联手迫害而致入狱的事,在狱中他饱受折磨,而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巧妙的逃出狱中,而幸运的成为了基督山伯爵,而那三个人也分别成为了司法、金融和政界的头面人物,基督山伯爵对此展开了报复的故事。

如果说贫困饥饿是可以使人丧失尊严,那么失去自由对于一个常人来说就会失去理智,更何况是他——一个长年游走在海上的水手,一个充满追求和向往的年轻男子?那么这对于他比失去生命更为残酷。在伊夫堡那个人间地狱,那个暗无天日的地方。他在那度过了十几年的岁月,他由开始的相信法律会还给他清白,还给他自由。慢慢的开始绝望,他想到了死亡,用死亡来结束他的痛苦。也许对于一个失去自由的人没有比死去更好的方法能使他们得到解脱。可是仇恨的火焰却燃烧了这个念头“对我要活下去,我要复仇我要他们偿还我的痛苦”凭借这个念想他活了下来,可此时的他已失去了爱的能力,心中只有恨。无论爱也好恨也罢,现在他不再祈求真理,而是祈求记忆,记住每一个仇恨。十九岁的爱德蒙?唐太斯,是个活力四射、英俊潇洒并且卓而不群得人,有一定的领导才能,在被人陷害入狱的时候,仍然刚正不阿,坚持着无私

的正义。入狱后,他能够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并积极的寻找逃出狱中的机会。他有慈爱的父亲、甜蜜的爱人,有光辉的前程、幸福的生活。善良乐观的天性,使得他对周围的每个人都以礼相待,真挚热情。他清澈明亮的目光里充满着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向往!不幸的是就在他的结婚典礼上,他遭陷入狱!心爱的梅色苔丝嫁与他人,父亲被活活饿死,法老号船长更是幻影!而面对他的却是伊夫堡阴森地牢里的黑暗及精神和肉体对他的双重折磨!绝望之时遇到了法里亚长老,这位同样被命运捉弄的长老像慈父一样将毕生所学传授给他,告诉他基督山岛宝藏的所在。当唐太斯成功越狱后摇身一变——基督山伯爵,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兼通药理医学,政治历史,金融法律的身缠万贯的绅士出现在当时的上流社会。14年的牢狱生活使得唐太斯从天堂掉进了地狱。肉体上与精神上的双冲折磨是他的意志变得坚强,他化身为一个复仇的天使,借用上帝的力量要完成他伟大的复仇计划。在他的精心策划下,各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银行家破产,政论家自杀,法官发疯。而伯爵对待自己老东家莫雷尔一家却是关怀备至!最后他放弃仇恨有重新拥有了幸福!

唐太斯这个人物几近完美。在与仇人面对面复仇时,他没有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他的良知从未泯灭,他的人格亦未扭曲,他始终保留高贵善良的心。当他帮助莫雷尔一家摆脱困境的时候,当他从一个该诅咒的家族中救出他的一个女儿的时候,当他答应梅尔塞苔丝不杀仇人之子的时候,这个高贵的心灵映出了金子般的光辉。基督山性格里贯穿始终的节制,即面对财富、美色、仇恨的不贪婪,亦让我印象深刻。在达成一生最大的心愿后,他悄然地放弃了原有的财富,只身远走他乡。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几乎完成了从人到神的蜕变过程。因为掌握巨大财富的支配权,基督山伯爵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似乎整个社会都在围着他转。这固然有它揭示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社会现象的积极意义的一面,但从文学创作角度出发,塑造这样一个完美的“超人”,不能不说是作品的一个败笔所在。{基督山伯爵中感触最多的一段话}.

从唐太斯的一生我感悟了很多,那就是希望与内涵!我们要成功,就必须要有希望,同时还要有通往成功之门的桥梁——知识与修养,这就是我所说的内涵!

在牢中,如果唐太斯不是希望走出牢笼,他就不会挖地洞;如果不是希望重获友情,他就不会与长老相识并相知;如果不是希望逃生,他就不会自己专进裹尸袋被扔进大海;如果不是希望报仇,就不会在黑牢中苦撑14年……当他走出了监狱,他并不急于将仇敌手刃,而是深谋远虑,一切从长计议。对对自己有恩的莫雷尔一家,多次出手相救。眼不看着自己的仇人幸福的生活,而他一忍就是10年。10年的等待只为了最后的迸发,他成功了!我们再想一下,如果他没有知识,他又怎么在政治家面前大谈时局的变换而引经据典?如果没有知识,他有怎能在辩论家维尔福面前谈论法律的观点而锋芒毕露?如果没有知识,他能将金融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使丹格拉尔直到破

产都一头雾水?如没有知识,基督山伯爵能和维尔福夫人密谈毒药学而将其作为自己复仇的工具?

基督山伯爵敢爱敢恨,他对朋友真诚友善,对敌人决不手软。但同时他又有同情心,善良的维尔福小姐和她的祖父虽四仇敌的家人,他却出手相助并让他们得到幸福。海蒂虽然是伯爵复仇的一颗棋子,但谁又能说她不快乐不幸福呢!而最后伯爵放弃了仇恨,他也同样得到了真爱。他所经历过的不幸是无人能比的,在四面环海、不见天日的死牢中被关押了整整十九年。在狱中,他并没有绝望,而是努力地向神甫学习各种知识,不仅我佩服他的毅力,神甫因为“佩服这个年轻人”更是为他创造了许多条件。九死一生越狱成功之后,他并没有贪图享乐,而是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地前进——为自己的不幸报仇!对唐格拉尔、费尔南和维尔福这三仇人的复仇是最精彩绝伦,跌宕起伏的。他先后进入他们的社交圈,又通过决斗的方式使费尔南的儿子——阿尔贝蒙羞,直至他的父亲发疯;再利用经济网、发假情报使唐格拉尔彻底破产;又通过精心的策划使维尔福的妻子起了歹心,没让自己亲自下手便使他们全家支离破碎。这部小说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唐太斯越狱的情景,它是全书最能予以人以生活启示的部分,因为它向我们诏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人活着不能没有希望,生活的斗争不能没有智慧,阳光下的温暖,铁窗外蓝天下的自由,正因为这种生的希望使他挺住了,并且成功了。如果唐太斯没有被复仇所蒙蔽,我想他应该会过得很舒服,抱着淡定豁达的生活态度,如水一般清澈,却如水一般坚定,永不止息。如果唐太斯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认命般的想要在牢里度过自己的残生,我想他的生活肯定是另外一番风景。跳出圆圈的枷锁,创造新颖的风格,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选择。唐太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不管他的命运将会怎样,我都衷心的希望他,能够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总之,是希望和智慧使唐太斯得以重生,得以为基督山伯爵,得以完成复仇计划。所以说,希望和智慧是维系机遇和努力,获得成功的纽带。

《基督山伯爵》原著故事情节则复杂的多,穿插了不少的人物与故事,而这些人物与故事则又是为主线来服务的。文章,伯爵这样说:“我爱爱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仅仅是这样一句,却把世间百态写得淋漓尽致,把作者和文中伯爵的感情贯通到一起,连读着也不禁要跟着一起呐喊“我爱爱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

关于德?莫塞弗(费尔南)一家。自费尔南在法庭上身败名裂后,书中说费尔南见到基督山伯爵原来是爱德蒙?唐泰斯后回家自杀,我刚开始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参过军、背叛过无数人、心思缜密的人会选择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来说,像费尔南这样的人是不会轻易就自杀的。后来回想起那时的他地位尽失、众叛亲离。这才明白:他们的社会文化就是——荣誉比生命更重要。这就不难理解梅赛德斯愿一个人孤苦地活下去,艾伯特明白真相后,像伯爵道歉并取消决斗,并最后改姓投军。而我觉得这个故事中的梅赛德斯是最可怜的,一个被命运作弄的善良的女人,{基督山伯爵中感触最多的一段话}.

正如她自己所说的:“……Ihavebeensooverwhelmedbythemanystormsthathavebrokenovermyhead,thatIambeepassiveinthehandsoftheAlmighty,likeasparrowinthetalonsofaneagle.Ilive,becauseitisnotordainedformetodie.IfsuourbesenttomeIwillaeptit.”

关于基督山伯爵,自经历过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后,他就把自己变成一个上帝派来人间的复仇天使。为了复仇,“让肉体适应最剧烈的运动,让心灵适应最残酷的打击,训练手臂习惯于杀人,训练眼睛习惯于看人受折磨,训练嘴巴习惯于对最可怕的场景微笑。”最后当他的仇家一个一个家破人亡后,或是当他受过折磨的心满足后,便以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的身份像上帝忏悔。

翻看全书,不能不佩服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布局谋篇的编故事才能。在这部将近一百多万字的小说里,既有节奏紧张、大起大落的高潮,也有节奏相对舒缓、充满浪漫传奇色彩的小故事。大仲马在小说中还不时穿插一些典故传说、奇闻轶事、异域风情和大海、岛屿的景色描写。所有这些,也许就构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的“大仲马情趣”吧!如果单纯以故事情节论,我以为《基督山伯爵》确实是难得一觅的好书,并且让人大开眼界、回味无穷。

整部巨作是以伯爵先生留给马克西米利安的一封信结尾的,其中,伯爵先生告诫马克西米利安的一段话令我记忆犹新:

“在这世界上既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只有一种状况和另一种状况的比较,如此而已。只有体验过极度不幸的人,才能品尝到极度的幸福,直至天主垂允为人类揭示未来图景的那一天来到之前,人类的所有智慧就包含在这五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险象跌生,出乎想象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因此,它扣人心弦,让读者难以释卷,实在是不足为怪。情节安排的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同时繁而不乱,环环相扣,充分显示了大仲马作为杰出小说家和剧作家的想象天才和结构能力;但却是富有戏剧性的,在那看似丝毫无希望的监牢,却住着一个神奇的老者,他是圣者的后裔,有着巨大的智慧。在他的教导下,他有一个水手蜕变成一个博学儒雅深沉达练的伯爵。神甫的死亡,换来了他的重生,他成功的逃脱了,他自由了!如是他重回故里,获得了神甫的财产,应是王者归来!经历一个漫长的道路到他复仇的高峰以后,他的仇人都得到了双倍的痛苦,他站在山巅却看到了怀疑的深渊。每一次呼吸都唤醒了一种悔意,悔意与空气一同浮升起来,最后他还是选择了了宽恕,携上海蒂登上白帆离开那个让他伤心的地方。去一个远离仇恨远离悲伤的地方,那里只有纯洁与善良那里只有希望!

轻轻合上书,呆呆的凝视着封面上的他。他的那双刚毅冷酷而又忧郁的眼睛啊,深深刻入了我的脑海,深深刺痛了我的心。心怀着敬意注视着他,口中默默地不停地重复着他的名字——基督山伯爵。或许会为他悲惨的遭遇而深感同情,或许会因他得到一笔至今都不知道有多巨额的财产而感到羡慕——我也羡慕,但不是因他得到巨额财产,而是因他拥有这样精彩的人生。我更佩服他超人的毅力。我难以想象在那黑暗的死牢中,他是如何度过生不如死的每一天。

也许就如丁玲所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生活何尝又不是这样,无数次的摔倒,又无数次的爬起来。那些受到小小挫折就选择放弃、一蹶不振的人,想想基督山伯爵吧!基督山伯爵告诫马克西米连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在这个世界上既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只有一种状况和另一种状况的比较,如此而已。

人生总是先有苦,后有甜的。只要永远向着最前方看,你就会越来越接近目标,把目光放得最远,使自己的一生没有丝毫遗憾。只要心中有信念,只要心中有希望,有这些作伴,再漫长的等待也是值得的。

篇三:《《基督山伯爵》读书笔记》

读《基督山伯爵》有感

纵观《基督山伯爵》这本书,我对他的定义就是:典型的复仇成长史。作者大仲马用他浪漫唯妙的笔触叙述了一个正直善良的青年人在人生最为一帆风顺,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被身边的小人所陷害,从幸福的巅峰跌落地粉身碎骨。他失去了深爱的父亲和挚爱的未婚妻,沦为囚犯,并在深不见底的监狱中一度想要自杀以绝自己的生命。最后在命运的转机下,隐姓埋名,在巨大财富的推波助澜下,耐心地等待了十几年的岁月,在所有人都忘记了“邓蒂斯·爱德华”的时候,在巴黎华丽现身,成功地导演了一场为期不到六个月的复仇大戏。故事中的主角邓蒂斯在越狱之后内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的心像钢铁一般坚硬,他的灵魂在深入骨髓般的彻底疼痛后,变的像九寨湖水一般的清澈透亮。他用智慧的头脑在一点点地编织他的梦想,越狱后的他用充满感激的目光默默而又深沉地观察着他的恩人这一代人,用他的财富让他们摆脱了困窘的经济处境,替他们抵挡即将要降临在他们身上的不幸的事;另一方面,他又在默默地追寻着仇人的足迹,不管他们如今凭借着狡猾和阴谋过上了如何华贵富足的生活,也一定要他们尝尝亲手毁灭一个人所种下的恶果的疼痛滋味。

我想,大仲马应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基督徒。因为整本书都已经深深地烙下了上帝的身影,在邓蒂斯最危难的时候,在判决恶人的死刑的时候,上帝既是一根稻草,扮演着慈父的角色给予最贴心的安慰,又是一座天秤,客观冷静地衡量着善与恶的界限。圣经所宣扬的天堂与地狱,在大仲马的手下演变为一场无与伦比精彩纷呈的经典大戏,我感到被深深地折服了!赵老师曾说过:“历史的巨大灾难总是会用历史的巨大进步作为补偿”。在故事里,邓蒂斯经历了死与痛的纠结,在撕心裂肺的边缘苦苦挣扎,却幸运地跟一个狱卒们认为的所谓的“疯子”通过深挖的隧道结识,并产生了深深的感情,亲如父子。原来这个疯子是一个神甫,他精通许多国家的语言,胸中蕴藏着巨大的知识能量,他告诉了邓蒂斯宝藏的位置而自己却没有熬到越狱的那一天。凭借着神甫的指引,邓蒂斯用宝藏完成了自己的复仇使命,最后走向了幸福,而其他的三个魔鬼,则死的死,疯的疯,穷的穷,各得其所。

故事从很多角度来看都有它的象征意义,每一个角色都着实令人深受感动。从邓蒂斯本人来看,他的耐心是他打赢这场人生之战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那在牢狱中苦苦等待的14年生涯,和越狱后的10多年的经营,他的计划根本就不能成功。还有他的智慧才能,他所遇见的人带给他的宝贵知识、技能,和生的勇气。而我们不得不说的是他的幸运,那笔价值几千万法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