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校的诗歌
详细内容
篇一:《想念母校诗作一首》
我,不舍得那年夏满芒夏
我
一脸懵懂,笑靥如花
蹑手蹑脚迈进你门里跌跌撞撞奔入你怀中打从这一刻
拥有可贵的年华有刻苦、努力、奋进有放松、清闲、安逸有老师一直微笑、鼓励、关怀
要我不舍得离开
惜时光如水,只去不回幸三年一念,赋了深情
又逢夏满芒夏
我
满眼不舍,自信满满
淡淡忧伤残留在心怀缕缕笑意隐现在唇角打从这一刻
拥有精彩的未来知道谦让、忍耐、选择了不再骄横、冲动、迷茫了能够淡定从容的走向明天了
你
这么温暖,这么融合纵经年过后
仍让我不舍得忘记
篇二:《献给母校的诗》献给母校的诗
——四川农业大学西风天涯
献于2013毕业季
川农,我的母校,我们亲爱的母亲。
感谢您,感谢您无私的深情
但今天,我们将要远行
依然记得我们怀揣梦想
相逢时满园桂花飘香
还有那高大的银杏
撒下满地的金黄
怀恋那深情的九曲桥
伴着明媚的杨柳湖
那高大的教学楼
遥望五星红旗的庄严肃穆
还向往那活动中心
那是艺术的殿堂
向往那学术报告厅
那些博大的思想
当在银杏餐厅排起长队
当在风雨球场洒下汗水
当在开水房不期而遇{怀念母校的诗歌}.
当怀恋柳苑餐厅的如云美女
这都是您,我的母校,我们亲爱的母亲
有一种缘分,
叫同室同窗,一生相伴;
有一种恩情,
叫暖风春晖,日日铭怀;
有一种怀念,
叫告别川农,魂牵梦绕;
有一种幸福,
叫我是川农人,我骄傲!
忘不了,断断续续的泊油路
忘不了,那满园的桂花香
忘不了,每晚的卧谈会
忘不了,那些求知的课堂
还怀恋那些埋首的身影,
怀恋那些奋斗的时光
怀恋那图书馆的座位
怀恋那排起的长队
怀恋这美丽的母校,那无悔的青春
再见了,学弟学妹
再见了,敬爱的老师
再见了,美丽的校园
再见了,我的母校
再见了,我的母亲
川农,我的母校,我们亲爱的母亲,我们永远爱您!
篇三:《怀念母校》上一篇下一篇共32篇
分享
2013年高三毕业典礼致词暨告别演说2013、6、3亲爱的孩子们:这是最后一次向你们讲话,用这种亲爱的方式,我估计也是你们生命历程中,被别人这样称呼的最后一次了,因为到下一个人生节点-大学毕业的时候,你们已不可能再被呼唤为孩子,那时你们将是整装待发的斗士即将冲入生活...
遇见青春——2013年高三毕业典礼致词暨告别演说2013年06月03日21:58:362013年高三毕业典礼致词暨告别演说
2013、6、3
亲爱的孩子们:
这是最后一次向你们讲话,用这种亲爱的方式,我估计也是你们生命历程中,被别人这样称呼的最后一次了,因为到下一个人生节点-大学毕业的时候,你们已不可能再被呼唤为孩子,那时你们将是整装待发的斗士即将冲入生活的战场。所以,此时此刻,我们正同时经历着幸福和悲伤!
我几乎可以这样讲,和青春相遇是我们这辈子做过最灿烂的事!其实青春不是指生理年龄,而是人的精神状态,都从年少走来,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遇到过它,虽然现在致青春已经成为一个标志性的时髦词语,但无论是致敬还是怀念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没有纯真与正直的遇见,青春就只是一个好看的标签而已。那青春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今天我不会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因为我也无法确切表达,那是一种隐约的感觉,早已融化在我们的生命中,我试着做一个描述吧!还有什么比青春更敏感?正在经历时并不知道,但你一旦开始察觉到它的存在的时候,它就已经开始和你渐行渐远了,如同今日的仪式结束之后,当你们拿着毕业证书和纪念册以及离别的玫瑰、穿过鲜花装饰的光明之门、走出这个已经显现破旧的礼堂,少年时光就已悄然逝去了„„青春是一场毫无准备的演出,即便打起精神,同样也是猝不及防。所以你不必为曾经没有做好很多事情而懊悔,再也没有比那种如果我能做好哪些事情,就能怎样的假设更愚蠢的事情了。总之,你不能对青春挖空心思,因为你有多少非分之想都没有用,它从来不按照你苦心经营的完美剧情来演绎,它总有些意想不到,这,就是真实的生活。
遇见的才是青春,规划、营造的那是影视作品。在我看来,遇见简直是一种接近完美的一种人生状态,没有预设,更没有野心,完全遵循一种自然的方式,让本性自在的流淌!从根本上讲,人生其实都是一场遇见,当男人遇见女人,当老师遇见学生,甚至当父母遇见自己的孩子。遇见青春其实就是每个人去遇见自己,最初先是发现,然后会慢慢观察、研究、善待自己,如果能和自己真正地交上朋友还要有漫长的过程。你们的生命之路现在还不够遥远,但绝对已是的饱经风霜,在你们身上我常常能看到那些超越年龄的沧桑,当幸福与疼痛,快乐及悲伤,自省和轻狂,被大剂量浓缩在一起过早地注射进稚嫩的身体,除了会坚强地微笑或是傻笑,还能有什么选择?也许这是你们的宿命。作为一个教育者,一个校长,我从来都没有动摇过这个目标:生命艰辛,绝不能再剥削你们原本可怜的生活,要给孩子们一个遇见自己的机会!我始终坚信:没有繁华的记忆,生命就是一个孤单的身影。我在一次讲话中提到那个叫做丁宁的孩子在去年校庆时给我写过一封信,有这样一段内容:我想,我不会说什么“十五中的高中时光是全天下最棒的”这种话,每个人对于自己的母校都有着独特的回忆。
并且,我坦率的讲我也没有珍惜高中的时光去好好生活。只是我觉得,十五中能为所有在此之中的孩子提供一颗种子:不论你的生活成功与否,不论你的性格如何千姿百态,十五中都将同样的种子植到了在此生活的孩子们心里,这颗种子蕴藏着专属我们的记忆:那是球场上拼搏的身影,是从走廊俯瞰时令人惊叹的池塘和大鲤鱼,是温暖的黄色墙漆和各异的班徽,是去泰山时候拼命的攀爬,是将我们愁死又将我们乐死的运动会,是各种令人兴奋的社团,是一年一度蕴藏着诗意灵动和幽默谈资的诗歌节,是精彩绝伦的新年晚会,是圣诞节时会亮起灯来的圣诞树,是优美的、在离开学校之后会用做手机铃的上课铃声,是高三艰苦的一年中异常期盼的成人仪式,是我们都在期盼着开灯的星光走廊,是虽然不常开却在开放时如同穿越了时空一般的博物馆„„这些点点滴滴的时光我们曾经过得那么兴奋,因为在那些时光里我们脱离了每天都要攻读的高考科目,在我们见识短浅的人生中,兴奋而新鲜的体验着不同于学习的生活。正是这样的点缀,使得艰苦卓绝的拼搏不再枯燥,也使得我们更加怀念拼搏的日子。苦中作乐,那是最美好的。
究竟是不是最美?我想每个人的感受不同结论也不一样,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应该最具争议!我自己每天都在挣扎,总在担心如此的教育会不会降低你们的竞争力?如果把这些活动的时间腾出来给学习,能给每人提升多少胜利指数?当竞争已经进入到把学生武装到牙齿的时代,我们的很多举动无异于自动解除武装赤手空拳上场,这个意象从来没有停止过折磨我,可每当我要放弃的时候,想想你们在各种活动中所显现的那种孩子特有表情的时候,我就不由自主地选择了坚持。而无数的你们总会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适时出现热情地鼓励我和老师们,就这样跌跌撞撞走到今天。也许你们确实失去一些东西,但我总觉得没有对你们采取集权的手段让你们的生命之中有了某种叫做自由的东西在慢慢生长。各位家长,不知你们还是否记得高一家长论坛时我们的题目:等在必经的路口,我在致辞的结尾做过这样的表达:过度的规划一定是以独立精神世界的丧失作为代价的,因为捆绑,灵魂不能自由呼吸。所以为了孩子还有我们自己,我们的理想选择是减少规划,开始等待,等待一些事情自然地发生,让生命多一些悬念和莫名的精彩,然后在一个灯火阑珊的夜晚和孩子回到温暖的家中。
是否等到了希望的结果?我不知道,但有一颗等待的心就会看到了无数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说,幸运如我,不仅目睹了你们和自己的种种相遇,还借由你们成功地延续了自己的青春,我的中学时代并没有终结在1990年,4年之后它又重新开始了,直到今天!在这片土地上,我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终于发现了自己还是有一些特点的,借助这种不同,我应该还算得上是一名和成功有点儿接近的老师,我陶醉在那种人与人之间相互欣赏与激励之中,这感觉能让我真实地体会到活着的意义。当然在这里我更发现了自己不足和弱点,我缺乏一种更强的执行力和规划能力,这严重制约了感觉和激情发出的力量,而如果自身不能更好做出调整和改善,那么离开就是最好的选择,而这一天终于来到了,虽然说出来是如此的艰难,有太多的不舍和眷恋,但告别何尝不是一次自由的尝试?今天我们一起毕业,这让我有了某种形式的解脱!反对的声音有时肯定会扰乱一个人的内心,但会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事物的变革;赞美有激荡人心的力量,但也很容易变成一道绳索,捆住心灵的自由。我感谢那些或激烈或温和的批判,这让我保有珍贵的清醒;我当然要感谢那么多对我的赞美和鼓励,没有人不喜欢这种美好的感觉,但也不能过度奢求。在我的故事中有一个最温暖并带有一丝神奇色彩的情节:无论什么样对我的批评和攻击都没有转化为仇恨,那些醉人的赞美也没有形成让人忘乎所以的牢笼。生命中最坚固的围困实际上由鲜花和喝彩搭建框架然后不断浇筑名与利铸造而成,感谢这片神奇的土地,它不仅孕育了丁宁所说的那种平等的种子,还吹拂着自由的风,而再坚固的包围也抵挡不住风的力量,一旦穿越自身的束缚,自由就化作浩荡的白云,寂静地奔向远方„„
离别之际,我特别想表达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谢,感谢十五的老师们,各位家长,是你们的鼓励和支持还有更多的容忍与宽宏让我勇敢地做了一些谈不上成功的教育改变,谢谢你们!我最想感谢的是曾经的和现在的十五的孩子,我们本是萍水相逢,即便在校园里,我能单独和学生交谈的机会也少的可怜,但我们却把不同形式的遇见演绎成了多姿多彩的传说,很多时候还带着童话的梦幻,我常常有种感觉,在真正的校园之外,甚至还存在着一个我们用想象力建筑的天空之城,它飘浮在每一片热爱自由、平等的蔚蓝之上„„孩子们,我爱你们!歌手许巍在《曾经的你》中唱道: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这句歌词挺契合你们还有我未来的内心,但喧嚣终会归于寂静,一个美国作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曾为愿望、梦想、欲望、激情所驱使,正如人类的大多数人一样,通过生命岁月的冲击,我们曾不耐烦地、紧张地、充满期待地为成功和失望强烈地激动过,而今天当我们小心翼翼地翻阅着自己生平的画册时,禁不住惊叹:我们能躲开追逐和奔波而获得静心养性的生活该是多么美好。引用这段话不是让大家放弃奋斗,而是要理解付出的意义,所有的努力其实不是为了取胜,而是能管理自己那颗经常烦乱的心,我有强烈的体会和预感:我们对于去参与某些事件和采取行动的要求越小,我们静观和聆听大自然和人类生命的能力就变得越强!遇见青春,遇见所有的事情,让它们自然发生吧,别对它们横加指责,要怀着对它们多姿多态的新奇之感任其在我们身旁掠过,有时是同情的、不动声色的怜悯,有时是带着幽默、欢娱的笑声。永远不要想着用一种错误去解决另一种错误,绝不能用仇恨去对抗仇恨,以牙还牙从来没有胜利者!多么复杂的情况,只要稍微冷静一下,悲悯和微笑的力量就可以解决你们能够遇到的一切问题!如果说世间所有的相聚都是久别后的重逢,那么每一次认真的离别都是另一段非凡因缘际会的开始,似水流年,时间不会苍老,但会渐渐模糊,恍若隔世的交错之中我常常感觉我们从来没有在一起过,但似乎又永远不会分离!我们的生活很快都会发生很多改变,甚至比我们预想的要复杂的多,但我始终坚信,如同Beatles在一首歌中唱到的那样:前方蜿蜒无边的路再漫长也比不上你我之间的——记忆(YouandIhavememorieslongerthantheroadthatstretchesoutahead)孩子们,该说再见了!
主页君记在最后的:
在邰亚臣校长致告别词的将近五个小时之后,我将这篇最后的致辞在此分享。邰校长对我说:“你来把这篇文章发到网络上,算作对所有学生的一个表白吧!”今天中午主页君找到邰校长,问了他,在离别之际,想要这个公共主页在今后又怎么样的未来。他说:“就保留下来吧。让他停留在离别的时刻,成为所有人心中的一个天空之城„„”
没有欢乐的别离,但美丽的因缘际会却不会消失。我们能做的,就是带着邰校长教会我们的和他传达给我们的,努力生活下去,做守直筑真的十五中人,用一生去发现自我,遇见青春!
这个主页在短期内不会更新了,但或许像今天邰校长对主页君说的,或许往后还能做个现场直播也说不定!
此时此刻太多感受在胸口凝结,却无法变为更多的文字和话语。
最后,用许巍在【旅行】中唱到的歌词作为结尾吧!
同学们,再见!
邰校长,再见!
亲爱的孩子们、见证生命蜕变的父母还有老师们:
在我们生命的历史上,此刻是一个灿烂的瞬间!我们---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还有参与的老师,这是我们共同的成长时刻,成长不只是孩子的任务,也是每个人的使命。此刻,之所以构成一个生命历史大事件,那是因为我们都在这一瞬间一定程度上打开了自己,我们似乎不再执着于自己过于强大的认识,而是试着去理解我们最熟悉的亲人,并且我们有了某种新鲜的触动,因为这触动,生命里多了新的风景。
什么叫做打开自己?这要从我们的生命故事开始说起,不得不承认,真实的人生比影视剧有更为复杂的剧情,温暖和纯真、浪漫与悠闲我们确实经历过,但很快挫折、阻碍甚至是苦难就开始进入生活。我们记不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失望似乎永运比希望要多,谎言似乎比真话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于是我们本能地开始在自己的周围竖起一道道围栏,我们把自己藏在一个自认为安全的壁垒之中,这是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真实的一幕。而生命中一旦这些自我防护机制开始运行,人生的剧情就开始变得更为复杂,我们越是想导演明白,结局越是扑朔迷离。拿今天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主角,世间最伟大的一种关系-父母和子女来说,也依然面临同样的困境。亲情能融化疏离的冰雪吗?当然可以,但困难重重,问题的症结在于父母和子女各自对自己的保卫力量太强大,命令、屈服、无奈、听天由命似乎是这场戏里经常出现的情节。也许,我这样表达过于深奥和费解,下面我愿意用这样一个角度来进行剧情分析。成人理解孩子吗?对这个问题进行最为直接的回答是,大部分不能!如果从时间点上来划分的话,应该说幼儿园以前(含幼儿园)是可以的,要不然不会有一个健康的孩子生活在现在,问题出现在社会化以后,一旦生活和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如果再和面子、尊严相
关,这故事基本上就不是我们在导演了。我想在今天这样一个场合先替孩子们批判一下成人,如有冒犯敬请原谅。成人最大的错误我认为是自以为是和虚荣,这么说也许有点残酷,但基本上是事实。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我们加诸在孩子身上的任务有多少是真正为孩子考虑的?请允许我说的再直接些,这些任务当中有多少是和成人的面子有关?很多时候剧情都是从爱开始的,但不知为何,往往是以恨收场。爱如果被当作了冠冕堂皇的借口,结局就真的难以预料!我们成人最擅长用谎言欺骗孩子,最常见的莫过于用现在所有的努力付出就能换来未来生活的惬意。也许这么说太绝对,但如果我们从哲学的层面来分析,这个论断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律,因为谁也不能用现在的情况更不能用过去的经验定义未来,我们有时把生命想象得过于简单。生活不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不能套用公式来进行逻辑运算,人生的复杂甚至是人不能理解的。所以,人生如果不能摆脱演出的命运,那我们也不要让人生拍成一部一切尽在掌握的简单的肥皂剧,当然我们谁都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一部惊悚片,要么是壮志飞扬的励志剧要么是淡淡的、有品质的文艺片吧?总之,人生应该充满悬念和未知。
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太多的成人是按照拍摄大片的恢弘想法来安排孩子的演出,即便没有大制作也为孩子设计了最完美的剧情。完美人生的终极设定最终让很多孩子不能本色出演,想想孩子的成长的历程,如果套用央视那个雷人的提问,她们幸福吗?如实的回答是——她们姓苦!基本上在座的孩子我不能说你们赶上了人类儿童成长历史上最困难的时代,但你们没有生活在一个更符合成长规律的岁月,你们被提前榨取了。“两个绝对”的现实,实现了对孩子最大的奖赏和摧残。这两个绝对是指玩的时间绝对少,学习的时间绝对多,孩子们练就了打遍全球的考试功力,但却萎缩了自己的人生。生命中有太多的细节,需要我们跟随自己的内心才能捕捉。追求完美人生还是有意思的人生?这和tobeornottobe是性质相同的问题!
我们特别擅长用希望来麻痹自己,或者说愿意活在希望里这种想法经常能对我们进行有效安慰,但靠希望能镇守住未来吗?不能说绝对不能,客观的回答是,谁知道?用未来框住人生,可能是我们犯下的错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对当下的把握,直接感受现实的欢乐与苦难。我想引用一位哲人的话来说明这件事。以家务劳动洗碗为例,也许很多人把洗碗当作手段,但洗碗何尝不是目的本身?洗碗不仅是为了洁净碗盘,也是为了洗碗而洗碗。如果我不能以愉悦的心情来洗碗,只想尽快将碗洗完,好去喝杯茶,拿我同样也无法尽情快乐地享用这杯茶。虽然一杯茶在手,心里却仍惦记着其他事,这样一来,这杯茶的滋味和品茗的乐趣都消失殆尽,我的心会永远都悬念于“未来”,绝不可能活在“当下”。这段话是要我们否定的梦想的力量吗?当然不是,如果梦想能关注人成长的真正动力,就能凝聚所有的正面能量,让人生变得纯洁而光明。但如果在我们的未来预设了太多的诸如“战胜”、“领先”、“攻克”和“拿下”等等关键词,结局反倒扑不好预测。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