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千的送别词
详细内容
'【篇一】张元千的送别词石州慢张元千阅读答案
篇一:石州慢张元千阅读答案
张元干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苍,菰蒲零乱秋声咽。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心折,长庚②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两宫③何处?塞垣只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万里想龙沙④,泣孤臣吴越。【注】①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下,宋高宗狼狈南逃。②长庚:即金星,又名太白星。③两宫:指宋徽宗与宋钦宗二帝。④龙沙:泛指沙漠,这里指宋徽宗、钦宗被囚禁的地方。⑴这首词上阕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4分)⑵心折,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句中词人心折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⑶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⑴(4分)渲染了凄伤清绝的氛围(1分)。写出了沿途景色的特点(1分),暗示了当时时局的动荡和自身的颠沛流离(1分)。⑵(2分)一是群盗纵横的内忧,二是逆胡猖獗的外患。评分建议: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只抄原句不得分。⑶(4分)①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②希望洗雪国耻却壮志难酬的悲痛;③对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迎回徽钦二帝和收复失地的愤慨;④遥思二帝、自己成为孤臣流落他乡的痛苦。注释⑴低迷:模糊不清。⑵菰:俗称茭白。蒲:蒲柳,即水杨。这句说,萧瑟的秋风吹刮着杂乱的茭白和蒲柳发出凄切悲哀的声音。⑶危樯:船上高高的桅杆。⑷心折:比喻伤心之极。⑸长庚:即金星,又名太白星。⑹逆胡:这里指侵犯南宋的女真奴隶主统治者。猖獗:猖狂。⑺天河:即银河。杜甫《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这里的意思是,要击退金兵,收复中原。⑻两宫:指宋徽宗与宋钦宗,被金兵掳去。张元干《挽少师相国李公(纲)》:不从三镇割,安得两宫迁。⑼塞垣:边界。这句说,当时宋与金的分界只隔一条长江。⑽唾壶:《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按:曹操《龟虽寿》诗句)以铁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这里借用来抒发抗金抱负不能实现的悲愤。⑾龙沙:沙漠,泛指塞外,这里指宋徽宗、钦宗囚禁的地方。⑿孤臣:孤立之臣。这里作者自称。吴越:古代国名,在今江苏、浙江一带。这两句是说,想到南宋皇帝还囚禁在遥隔万里的北方,自己在南方船上,心中感到无比悲伤。赏析《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是宋代词人张元千的一首词作,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抒发了对于国破家亡的愤恨和对于志向不得舒展的激愤。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即己酉年。这年春天,金兵大举南下,直逼扬州。高宗从扬州渡江,狼狈南逃,这时长江以北地区全部被金兵占领。作者当时避乱南行,秋天在吴兴(今浙江湖州)乘舟夜渡,抚事生哀,写下了这首悲壮的词作。泣孤臣吴越即全词结穴之句,通篇写悲愤之情。上片写景,即写愤激之情的郁积过程。作者用色彩黯淡的笔调构画出在舟中所看到的夜景,雨霁凉月,疏柳低垂,流萤明灭,菰蒲零乱,烟水苍茫,秋声呜咽一切都阴冷而凄凉。其意味深厚,又非画图可以比拟。首先,雨急云飞一开篇就暗示读者,这是一阵狂风骤雨后的宁静,是昏鸦乱噪后的沉寂,这里,风云莫测、沉闷难堪的气候,与危急的政局是有相同之处的。其次,这里展现的是一片江湖大泽,类似被放逐的骚人的处境,作者从而流露出被迫为寓公的无限孤独彷徨之感。的确,在写景的同时又显现着在景中活动着的人物形象,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他在苦闷中沉饮之后,乘着一叶扁舟,从湿萤低飞、疏柳低垂的水路穿过,驶向宽阔的湖中,冷风拂面,梦断酒醒,独倚危樯此情此景,不正和他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虞美人》)所写的情景一致么?只言清绝,不过意义更加含蓄。于是,一个独醒者、一人梦断后找不到出路的爱国志士形象逐渐显现出来。这就为下片尽情抒情作好了铺垫。过片的心折(心惊)二字一韵。这短促的句子,成为全部乐章的变徵之声。据《史记天官书》载,金星(夜见于西方被称为长庚)主兵戈之事。长庚光怒上承夜景,下转入对时事的感慨和愤怒,就有水到渠成般的感觉。当时时局内外交困。建炎二年济南知府刘豫叛变降金;翌年,苗傅、刘正彦作乱,迫高宗传位太子,后被平叛。群盗纵横句是说应该痛斥这些奸贼。不过据《宋史宗泽传》载,当时南方各地涌现了很多义军组织,
争先勤王,而大臣无远识大略,不能抚而用之,使之饥饿困穷,弱者填沟壑,强者为盗贼。此非勤王者之罪,乃一时措置乖谬所致耳,此句作为对这种不幸情况的痛惜可以讲得通。总之,这一句是写内忧。下句逆胡猖獗则写外患。中原人民,生灵涂炭,故词人非常痛切。这里化用了杜诗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洗兵马》)的名句,抒发自己强烈愿望: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然而愿望归愿望,现实是无情的。词人进而指出尤其不能忍受的事实:一是国耻未雪,徽钦二帝还被囚于金。两宫何处的痛切究问,对统治者来说无异于严正的斥责。二是国土丧失严重塞垣只隔长江。三是朝廷上主战的将士个个遭受迫害,唾壶空击悲歌缺。《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王敦所咏曹操《龟虽寿》中的句子本含志士惜日短之意,这里暗用目的是抒发作者爱国主张横遭摧抑,志不获伸的愤慨,一空字可谓意义深刻。由于这一系列现实障碍,词人的宏愿是无从实现。这恰与上片那个独醒失路的形象相符合,相一致。最后二句总结全词: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龙沙本指白龙堆沙漠,亦泛指沙塞,这里借指二帝被掳囚居之处。孤臣描写不被君王重视臣子,即词人自指,措词带有愤激的感情色彩。泣孤臣吴越的画面与倚危樯清绝遥接。张元干擅长作清丽婉转之词,而他又将政治斗争内容纳入词作,是南宋豪放派词人引路的人物。此词就是豪放之作,它上下片分别属写景抒情,然而将秋夜泛舟的感受与现实政局形势巧妙结合,词境浑然一体。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11分)石州慢张元干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不尽眼中青,是愁来-高三语文-魔方格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11分)石州慢张元干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情切。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暗消肌雪。孤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到得再相逢,恰经年离别。小题1:“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对下阕进行赏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1:描绘了梅花报春,大地复苏的景象。和煦的阳光照耀着一切,溪边梅树疏落的枝条上绽露出朵朵花苞,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冷蕊梅花数枝成一丛,争相竞放。(2分)冬去春来,本应使人感到无限美好,然而这并不能引起词人心灵的欢悦,相反却萌生出离愁与苦恨。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3分)小题2:下阕虚实相生,以虚衬实,抒写自己的相思之苦。“画楼深闭”这三句是想象,虚景实写,设想闺人独居深楼,日夜思念丈夫,久盼不归,身体渐渐消瘦。“心期切处”三句是写实,写自己的无限凄凉、孤独,留着归去后向对方倾诉,与“画楼深闭”三句写家人的别恨形成对照。最后两句也是虚写,设想未来重逢,但重逢之喜犹似不能抵消离别之憾。试题分析:小题1:“溪梅”两句用特写的手法刻画报春的信息——梅花的开放。和煦的阳光照耀着一切,溪边梅树疏落的枝条上绽露出朵朵花苞,散发出诱人的清香,使人感到无限美好。词人写晚年离乡思归之情,在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景象中,寄寓了词人对妻子、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之情,所以这两句的作用是衬托,以乐景衬哀情。试题分析:小题2:回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下阕的虚实是什么样的关系,然后再回答具体词人是怎样体现这种关系的。马上分享给同学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
成题目。(11分)石州慢张元干寒水依痕,春意..”主要考查你对古诗词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考点名称:古诗词阅读古诗词阅读: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1)诗眼:“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2)炼字: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3)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诗歌鉴赏五步法:
诗歌鉴赏六读:一、读诗题。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如《春夜洛城闻笛》就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引发情感的事件。
二、读“明示”。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但也有些诗词中个别词句明示着思想情感倾向,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应圈点出来,结合全诗加以体会。如赵嘏《江楼旧感》“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起句“独上”,表现了诗人孤单的身影,孤独的情感,第三句“同来”与之呼应。“思渺然”,直接表露出茫然怅惘的情思。这种情思产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再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伤心”、“愁”触景伤怀,孤独生愁;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空”表现苦等无果;“归程”明确表达思归之情。高考所选诗歌,大都是绝句律诗。绝句一般是“卒章显志”。第四句明示主旨,如《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何人不起故园情”等。
三、读形象。诗歌形象包括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往往有比较稳定的含义,如杨柳、春草、残荷、禾黍、菊、梅、竹、杜鹃(子规)、沙鸥等等。但又不能机械地理解,如“杨柳”一般用来抒写离情别绪,但在“杨柳青青江水平”“月上柳梢头”“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句中的“柳”则不谐音“留”,与离情别绪无联系。意象应联系起来看,多个意象组合起来,形成意境。如有的学生看到“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就将“无人见”、“傍母眠”片面地理解为杜甫的孤独寂寞。联系其它意象如“糁径杨花”、“点溪荷叶”等看,诗人描写的是暮春之景的生机和意趣,表现的是喜爱之情,并无孤独寂寞之感。人物形象,有的是描写客体的形象,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更多的是抒情主公(诗人)的形象,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五、读“有无”。无中见有,有中见无。古诗词言简意赅,是浓缩的作品,有很多空间需要读者去合理填补。如:“西出阳关无故人”,无中见有:再见不到故人,只见到黄沙、西风、夕阳残照,只有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唯见长江天际流”,有中见无:只见流向天际的长江水,而极目远眺也望不到友人的船帆,友人随舟远逝,思念逐水而来。“山围故国周遭在”,“周遭在”,而城已空,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
六、读类型。读诗时,根据题材了解所属类型,有助于对诗的理解。
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①
张元干
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苍,菰蒲零乱秋声咽。
心折,长庚②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两宫③何处?塞垣只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
⑴这首词上阕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4分)
⑶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⑴(4分)渲染了凄伤清绝的氛围(1分)。
⑵(2分)一是群盗纵横的内忧,二是逆胡猖獗的外患。
注释
⑵菰:俗称茭白。蒲:蒲柳,即水杨。
⑹逆胡:这里指侵犯南宋的女真奴隶主统治者。
⑺天河:即银河。杜甫《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⑻两宫:指宋徽宗与宋钦宗,被金兵掳去。
⑼塞垣:边界。
⑽唾壶:《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按:曹操《龟虽寿》诗句)以铁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⑿孤臣:孤立之臣。这里作者自称。吴越:古代国名,在今江苏、浙江一带。
赏析
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即己酉年。这年春天,金兵大举南下,直逼扬州。高宗从扬州渡江,狼狈南逃,这时长江以北地区全部被金兵占领。作者当时避乱南行,秋天在吴兴(今浙江湖州)乘舟夜渡,抚事生哀,写下了这首悲壮的词作。
上片写景,即写愤激之情的郁积过程。作者用色彩黯淡的笔调构画出在舟中所看到的夜景,雨霁凉月,疏柳低垂,流萤明灭,菰蒲零乱,烟水苍茫,秋声呜咽一切都阴冷而凄凉。其意味深厚,又非画图可以比拟。首先,雨急云飞一开篇就暗示读者,这是一阵狂风骤雨后的宁静,是昏鸦乱噪后的沉寂,这里,风云莫测、沉闷难堪的气候,与危急的政局是有相同之处的。其次,这里展现的是一片江湖大泽,类似被放逐的骚人的处境,作者从而流露出被迫为寓公的无限孤独彷徨之感。
他在苦闷中沉饮之后,乘着一叶扁舟,从湿萤低飞、疏柳低垂的水路穿过,驶向宽阔的湖中,冷风拂面,梦断酒醒,独倚危樯此情此景,不正和他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虞美人》)所写的情景一致么?只言清绝,不过意义更加含蓄。于是,一个独醒者、一人梦断后
【篇二】张元千的送别词古诗词鉴赏《贺新郎》赏析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是张元千词中最著名的一首。这首词打破了历来送别词的旧格调,把个人之间的友情放在了民族危亡这样一个大背景中来咏叹,因此写出来的境界壮阔,气势开张;既有深沉的家国之感,又有真切的朋友之情;既有悲伤地遥想,又有昂扬的劝勉。这些情绪纠结在一起,形成了悲壮激昂的情调,在通常尔汝呢喃的送别词中确实不同寻常。因此,尽管词中用了不少典故和前人诗句,布局简率,也有些俗套子语,但饱满的感情和流贯的气势所造成的强烈的感染力,把这些都冲淡了。这首词在当时曾广为流传,并激怒了秦桧,张元千因此而被除名。
“梦绕神州路”,是说我辈灵魂都离不开未复的中原。“怅秋风”三句,写值此金秋在萧萧的风声之中,一方面号角之声连绵不断,似乎武备军容,十分雄武,而一方面想起故都汴州,已是禾黍稀疏,一片荒凉。此句将南宋局势,缩摄于尺幅之中。以下便由此发出强烈的质问之声,绝似屈原《天问》之风格。首问:“为何似昆仑天柱般的黄河中流之砥柱,竟然崩溃,以致浊流泛滥,使中原人民遭受痛苦,使九州之土全成沉陆,又因何使衣冠礼乐的文明乐土,变成狐兔盘踞横行的惨境!须知狐兔者,既实指人民流离失所,村落空墟,只剥野兽乱窜,又虚指每当国家不幸陷于敌手之时,必然“狐兔”横行,古今无异。郑所南所谓“地走人形兽,春开鬼面花”,让国破家亡之人而视之,此情此景便会产生共鸣,笔者亲历抗战时期华北沦陷的情景,故而被这情景深深感动。下用杜少陵句“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言天高难问,人间又无知己,只得胡公者一人,同在福州,而今胡公又离然分别,悲可知矣!——上片一气写成,全为逼出“更南浦,送君去”两句,其苍劲有力,字字沉实,作掷地金石之响。这片便预想别后情景,饯别是在水畔,征帆既去,但不忍离去,伫立到江边以致柳枝随风吹飘起,产生一丝凉气。天上的星儿一眨一眨地出现。“耿斜河”三句,亦如孟襄阳、苏东坡,写“微云渡河汉”,写“疏星渡河汉”、“金波淡,玉绳低转”,为什么情调如此相似?而对于芦川,悲愤激昂之余,忽得此一二句,更显示出了深挚的感情。如以“闲笔”视之,即如知大嚼,而不晓细品,浅人难得深味矣。张元千的送别词
下言写此别之后,不知胡公流落之地,在何所,想像也感到困难,相距万里,想在一块儿共吐心事,如朋友、兄弟之故事,已经是不可能的!语云雁之南飞,不逾衡阳,而今新州距离衡阳几许?宾鸿不至,书信将凭谁寄付?不但问天之意直连上片,而且痛别之情古今所罕。用此方法关心国家、社会,纵怀今古,沉思宇宙人生;所关切者绝非个人命运得失穷达,又岂肯谈个人琐事。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是此句的依据。
情怀既然这样,何以作词?所谓辞意俱尽,遂尔引杯长吸,且听笙歌。——以此豪迈之言借以打发心头之痛,作者用笔如夭矫之龙,不以陈言落套为比。《水龙吟》赏析
苏轼的这首词题为“咏杨花”,而章质夫词则为咏“柳花”,二者看起来相互抵牾,实则不然。隋炀帝开凿运河,命人在河边广种柳树,并御赐姓杨,故后来便称柳树为“杨柳”。柳花亦被叫作杨花,它实际上是柳絮。
这首词约作于公元1081年(元丰四年),苏轼45岁,正谪居黄州,是苏轼婉约词中的经典之作。章质夫的柳花词已经以其摹写物态的精妙成为一时传诵的名作。步韵填词,从形式到内容,必然受到原唱的约束和限制,尤其是在原唱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的情况下,和韵要超越原唱实属不易。苏轼却举重若轻,
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即物即人,两不能别”。
词的上半阙意在写物,描写杨花的随风飘零和若即若离。词的第一句便道出了杨花的本质,似花又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其飘零。第二句赋予杨花以人的情感,“离家”本是无情之举,但它“傍路”又露难舍之意,道是无情却有情。第三句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杨花比作思亲的少妇。纤细的柳枝,犹如思妇离愁百结的柔肠;鲜嫩的柳叶,仿佛思妇欲开还闭的娇眼。描写细致生动,杨花飘忽迷离的状态跃然纸上。第四句承接“有思”,少妇为何而思,原来是为远方的夫婿。梦中与夫婿重逢,却被黄莺的啼叫惊醒,如果让人不恼怒!此句化用唐人金昌绪之诗《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词的下半阙旨在抒情,感叹春光一去不复返的遗憾、惜春之情。柳絮飞尽,已是暮春时分,百花凋零;恨春光不再,表惜春之情。晨雨过后,柳絮化作浮萍——不忍看着它消逝,只能借此聊以自慰。春色留不住,终是离去,二分归于尘土,一分归于流水。仔细看来,池上的浮萍不是柳絮,却是离人的眼泪,照应了上半阙关于思妇的遐想,思妇久候良人、良人却杳无音讯的幽怨呼之欲出。值得一提的是“春色三分”的描写独具匠心,将时光量化的手法并不是苏轼首创,如“天下三分明夜月,二分无赖是扬州。”便是经典名句,但并不如苏轼的寓意灵活巧妙、别出心裁。
全词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此词一出,赞誉不绝,名声很快超过章的原作,成为咏物词史上“压倒古今”的名作。
【篇三】张元千的送别词2015诗词鉴赏真题月圆⑴【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⑵未缺⑶空山静,高悬列宿⑷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⑴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分)⑵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答案:孤月当空,清回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秋夜纪怀[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眀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⑴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⑵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1.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呼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2.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答案:“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
⑴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3分)
⑵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答案:“过”即指经过,路过。诗中通过前三联的时间、景物的变化,移步换景,展现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经过大通驿时的轻松畅快的心情。首联写晨雾未散,朝阳未升,眼前一片迷蒙。颔联写江雾散去,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移过了水湾。颈联江风拂面,云朵飘过在九子山间,写出了行舟之快。全诗通过作者在行舟之上,遥看岸上景物变化,体现出“过”之意。
劳停驿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⑴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
⑵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⑴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⑵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⑶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
答案: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答案: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解析:“开颜”的原因,是诗中一定提到的,只要发现和加以概括便可,这就要善于捕捉信息了。题目中有“新居”,说明朋友刚刚乔迁新居;前三联写了新居周围的景色,要加以概括,不可一一俱到——新居周围景色迷人;前三联都是写景,景有衬心的作用——作者很是悠闲愉悦;最后一联是直写友人的,说房中堆满了书,无立足之地,但从中能看出友人来,说明友人是爱书的,是情调高雅的;诗人能对友人如此高的评价,心情又是如此的“开颜”,说明其二人是志同道合、心灵相通、爱好相同的。
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解析:写景艺术,直话为“用了哪些方法来写景,有什么样的效果”;多样景物的叠合,便可称之为铺陈——这是一个难点,估计不少
考生未能答出此艺术来。
答案: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卜算子张元千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⑴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⑵“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
答案:“湿”“迷”使动用法,爽风夜露使得湿气弥漫,仿佛行云亦被打湿;沙溪上氤氲着水雾之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作者用“风”“露”“云”“水”“艇”等意象,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而略显凄迷的画面,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答案:作者借用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反衬出自己的收复失地的豪壮之志的落空,唯有借酒消愁,借“潮落秋江冷”这样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解析:此诗写于作者退居故里游览山水之时,上篇写景,描述一副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谧的画面语言轻柔高远。下篇深沉、壮烈。思古抚今,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⑴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⑵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答案:“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答案: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品格的追求。
雨过至城中苏家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⑴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
⑵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⑶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
答案: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比拟,如“柳拂”。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答案: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阅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⑴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⑵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
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以国事为重,竭力完成王命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了国事,即使思念家乡、亲人想和亲人团聚也只能梦中悄悄思念,把思乡放在了次要位置的复杂感情。诗歌尾联说“勤王”即使指尽力王事,也就是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写出了作者不因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报效祖国的决心,而“私向梦中归”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想和亲人团聚的情感,但在国事面前,诗人把轻重分的很清楚,表达了诗人即使思念家乡和亲人,但也会以国事为重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全诗的感情抒发在内容情感上起了点染和升华的作用,全面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在结构上点明了诗歌主旨,升华了主题,言简义丰,言有尽意无穷。
解析:虽然问的是最后一句的情感,其实就是结合最后一句谈谈全诗的情感。那么结合题目、作者还有最后一句可以看出岑参把爱国、完成王命和同家人团聚孰轻孰重分的非常清楚,虽然思乡思人,但依旧以国家大事为重,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残春旅舍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代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⑴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⑵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好事近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⑴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4分)
⑵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4分)
答案: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非常自然。
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才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答案: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解析:后一问为炼字题,“插”为动词,有尖锐之感,诗中是山峰映在水中的意思,这更突显了山峰的尖峭、挺拔。
答案:“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
【篇四】张元千的送别词2015年12月尔雅大学生创业基础考试答案《大学生创业基础》期末考试新1
39'02''题量:100满分:100.0截止日期:2016-03-0123:59提交试卷
一、单选题张元千的送别词
1
宋建新是中国第几位YBC导师
1.0A、
10.0B、
25.0C、
33.0D、
我的答案:A
财务风险中的第一个风险就是()。A、
现金流预测不准
B、
资金不够
C、
资产贬值
都不对D、
我的答案:A3
carture启动资金最高不超过多少
500万A、
B、
1000万
1500万C、
2000万D、
我的答案:C
创业当中创业者本人的()要远远重于项目和资金。
家境A、
素质B、
学历C、
形象D、
张元千的送别词
我的答案:B5
创业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
A、
创业机会
B、
创业资金
C、
创业精神
D、
创业人脉
我的答案:C6
下列哪位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孟子A、
荀子B、
朱熹C、
张元千的送别词
孔子D、
我的答案:D7
下列不属于创业动机的是A、
做自己的老板
B、
获得财务回报
C、
追求自己的创意
D、
【篇五】张元千的送别词大学生创业基础2015考试答案《大学生创业基础》期末考试新1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1钱金龙创建的快餐品牌叫()。1.0分A、麦当劳B、肯德基C、超人家族D、好利来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2合伙企业是指()以上的民事主体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企业组织形式:1.0分
A、一个或一个以上B、两个或两个以上C、三个或三个以上四个或四个以上D、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3“健康生活”的想法符合创业机会的哪些特征1.0分A、符合趋势B、解决问题
C、持久性D、市场潜力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4在企业管理的各项职能中处于首要地位的职能是()1.0分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指挥职能D、控制职能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5“加烧冷灶”是()的话。1.0分A、曾国藩B、胡雪岩C、李鸿章D、张之洞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6迅雷的最初推广并不是靠自己,而是寻找其他的合作伙伴来推广,这体现了创业资源整合中的哪个策略()1.0分
A、依靠自我资源B、拼凑C、杠杆作用D、资源整合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7苹果第一台计算机是从()里边诞生的。1.0分A、车库B、
【篇六】张元千的送别词高二语文自测考试试题及答案高二语文自测检测试题
试题命制时间2015-09-2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分别填写在答题纸上。
3.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严禁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
选择题(共36分)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均正确的一项()
A.罗帏(wéi)藏匿(nì)厄(è)运伺(cì)机而动....
B.谂(rěn)知窥伺(sì)咂(zhā)摸神龛(kān)....
C.罪愆(qiān)吞噬(shì)搭讪(shàn)敲诈(zā)....
D.阡(qiān)陌骄横(hèng)嗜(shì)好谛(dì)听....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蹩脚冠冕堂皇老态龙肿
B.陪偿自惭形秽鞠躬尽粹
C.身份得意洋洋平心而论
D.誊写面面相觑不径而走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①几年来,他们__了不少资料,向美国读者介绍中华移民遭受歧视和虐待的详情。②这类事件,十年前_有它,现在可没听说过。
③一本只有几十页的小书,居然附有占满两页纸的__表,这实在让人深思。
A.收集允许勘误B.搜集容许勘误
C.收集容许刊误D.搜集允许刊误
4.下列各句所使用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漫步在武当的山阴道上,风景络绎不绝,使我们应接不暇。....
B.许多人做不好事情的重要原因是,缺乏通盘考虑,顾此失彼,目无全牛。....
C.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之为“人间天堂”实不为过。....
D.校门口的小摊贩市场在被取缔不到一周后,又东山再起,再次喧闹起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
C.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
D.随着大运会的日益临近,深圳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大运会已成为展现志
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家的一个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
B.周朴园听出侍萍的无锡口音后,便问起往事,称当时的侍萍为“梅小姐”,说她“很贤慧,也很规矩。”
C.周朴园说:“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牡丹亭》把梦幻和现实融为一体,给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有力地揭露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
7.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圣人不凝滞于物D.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8.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元杂剧每本通常四折,一般按照剧情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束来划分。有时为剧情的需要,在四折之外,加上“楔子”,有的穿插在剧本中间,相当于现代剧中的过场,有的放在剧首,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
B.《陈情表》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渔夫》一文塑造的渔父的形象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是道家思想的信徒。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作者还刻画出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对塑造屈原来讲,具有对比、衬托的作用。
D.“志”即“记”,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如《项脊轩志》就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
二、(1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吕思诚,字仲实,平定州人。其祖德成生允,卒平定知州致仕,思诚父也。母冯氏,梦一丈夫,乌巾、白襕衫、红鞓束带,趋而揖曰:“我文昌星也。”及寤,思诚生,目有神光,见者异之。及长,从人学治经。已而入国子学为陪堂生,试国子伴读,中其选。擢泰定元年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未赴。改景州蓚县尹。差民户为三等,均其徭役;刻孔子象,令社学祀事;每岁春行田,树畜勤敏者,赏以农器,人争趋事,地无遗力。民石安兒等,流离积年,至是,闻风复业。印识文簿,畀社长藏之,季月报县,不孝弟、不事生业者,悉书之,罚其输作。胥吏至社者,用饮食若干,多者责偿其直。豪猾者窜名职田户,思诚尽祛其弊。天历兵兴,豫贷钞于富民,令下造军器,事皆先集,民用不扰。于后得官价,亟以还民。翟彝自其大父因河南乱,被掠为人奴,岁纳丁粟以免作。思诚知彝力学,如其主与之约,终彝身粟三十石,仍代之输,彝得为良民。
他日买羊,刘智社民李,持酒来见,诉其弟匿羊,思诚叱之退。王青兄弟四人,友爱弥笃,思诚至其家,取酒劝酬,欢同骨肉。李之兄弟相谓曰:“我等终不敢见尹矣。”各具酒食相切责,悔前过,析居三十年,复还同爨。镇民张复,叔母孀居,且瞽,丐食以活,恐思诚闻之,即日迎养。思诚怜其贫,令为媒互人以养之。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县多淫祠,动以百余计,刑牲以祭者无虚日,思诚悉命毁之,唯存江都相董仲舒祠。
擢翰林国史院检阅官,俄升编修。文宗在奎章阁,有旨取国史阅之,左右舁匮以往,院长贰无敢言。思诚在末僚,独跪阁下争曰:“国史纪当代人君善恶,自古天子无观阅之者。”事遂寝。寻擢国子监丞,升司业,拜监察御史。与斡玉伦徒等劾中书平章政事彻里帖木兒变乱朝政,章上,留中不下,思诚纳印绶殿前,遂出佥广西廉访司事。巡行郡县,土官有于元帅者,恃势鱼肉人,恐事觉,阴遣其子迓思诚于道。思诚缚之,悉发其阴私,痛惩其罪,一道震肃。移浙西。达识帖睦迩时为南台御史大夫,与江浙省臣有隙,嗾思诚劾之,思诚曰:“吾为天子耳目,不为台臣鹰犬也。”不听。已而闻行省平章左吉贪墨,浙民多怨之,思诚奏疏其罪,流之海南。(《元史·吕思诚传》)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趋而揖曰:“我文昌星也。”及寤寤:睡醒.
B.擢泰定元年进士第擢:选拔.
C.差民户为三等,均其徭役差:分等级.
D.事遂寝寝:睡觉.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意义和用法说明正确的一项
①树畜勤敏者,赏以农器②于后得官价,亟以还民..
③被掠为人奴,岁纳丁粟以免作.
④有旨取国史阅之,左右舁匮以往.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11.下面各项全都表现吕思诚“不为势力所屈”的一组是
①授同知辽州事,未赴②印识文簿,畀社长藏之③豪猾者窜名职田户,思诚尽祛其弊④彝得为良民⑤思诚在末僚,独跪阁下争曰⑥思诚纳印绶殿前
A.②⑤⑥B.①②⑥C.②③⑤D.①③④
12.下面对文段有关内容的评叙,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任景州蓚县尹时,吕思诚大力倡导农业,使一些曾经流寓他乡的人也回来从事农耕。
B.有一个人拿着酒来向吕思诚诉其弟弟藏匿了他的羊,吕思诚呵斥他,最终没有听信他的话。
C.吕思诚特别注重教悌节义的教化,曾经使分家三十余年的王姓兄弟又合在一起生活。
D.吕思诚在广西巡查时,曾经遇到仗势欺压百姓的权贵,尽管权贵曲意巴结,但还是惩处了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三、(24分)
13.根据文意,翻译下面语句。
(1)胥吏至社者,用饮食若干,多者责偿其直(3分)
(2)豫贷钞于富民,令下造军器,事皆先集,民用不扰(3分)
(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4分)
14.默写下面名句的上句或下句。(6分)
(1),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2)碧云天,,西风紧,北雁南飞,?总是离人泪。
(《长亭送别》)
(3)三五之夜,,桂影斑驳,风移影动,。(《项脊轩志》)(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15.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
张元千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
四、(12分)
16.以“对社会、人生进行探索”为开头重组下面句子,不得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减字词)(4分)
在《彷徨》和《幻灭》的书前,鲁迅和茅盾不约而同地录下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这并非偶然,因为他们都力图通过自己的小说对社会、人生进行严肃的探索。
17.仿照下文写一段话,改变地点和内容,在后面的横线上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4分)
我梦想,驱驰于塞北苍茫辽远的大漠,在猎猎的朔风中,感受长河落日的情怀。我梦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一段文章,用一句话概括其要点。(不超过20个字)(4分)
小说不是论文,它的主题思想不能直说,也不能硬贴上去。好的小说总是把思想隐藏在形象深处。小说描写最基本的方面,往往是典型人物的塑造。因此,领会主题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认真地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以及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内涵。可以说,典型人物形象是支撑小说情节的骨胳,而它们所包含的社会思想则是小说艺术的灵魂。
五、(18分)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文后问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2题。
野店
臧克家
⑴虽然说是野店,它所依傍的却是大道。
⑵几间茅草小屋,炕占去了每间的大半,留下火镰宽的一点空隙好预备你上下。这儿是大同世界,不问山南的海北的都挤在一堆,各人向着同伴谈论着,说笑着。没有“莫谈国事”的禁条贴在头上,他们可以随便放浪地吐泄,东家的鸡西邻的狗是要谈的,日本鬼子也是一个题目,因为他们中间就有许多是从东三省被迫回来的,一个小被卷是财产的全部。
⑶晚上,任你一落太阳就躺下,敢保你不会一沾席就如愿的变成一块泥。夏天的蚊子、臭虫,冬天的虱子和跳蚤最喜欢和客人开玩笑,哼哼着叫你清醒的享受一个客夜,身上留点伤痕做一个追忆的记号。还有马棚的牲口也怕主人误了行程,半夜里叫一阵,用蹄子打地咚咚的一阵。当睡梦将要占有了你的临明的那一刻,店门唿隆一声。接着小伙计的脚步动静了,一睁眼,微白的曙色使你再也朦胧不得了。套上车子,披一身星光,冒着晨风,朝曦把人引上了征途。
⑷“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回头望望这一副大红门联,意味够多长呢。
⑸门口一个破席凉棚撑着夏天的太阳,为着什么东西奔跑的行人走在这串着天涯和故乡的热土的道,望着这凉棚像沙漠中的人望见了绿洲。三步并成一步赶上来,卸下身上的负担,扪下沾着汗水的檐溜般的布眼罩,坐在一条长凳上用草帽或是手巾扇风。几碗半冷的残色的茶水浇下去,汗马上从身上涌出来,各人身上背着一身花疏的阴凉。设若有一个像蒲留仙一样的人物,夹在这杂色的队伍里,每个人你借给他一把蕉叶,那么一部聊斋会很快地集起来。
⑹这些人,在这儿留一个脚印,便飞鸿似的去了,没有留恋,没有感伤,在未来的时候,他们也没想到会在这儿挂这一翅膀。水不是白喝,临走总得留下几个钱,百儿八十是他,三百二百也是他,主人不会嫌太少,伙计也不会说一声谢谢。但当你起身以后,“再来!”这一句淡淡的话,每回是不会忽疏的。
⑺野店的常主顾是车伙子。他们到远一点的地方去运货贩卖,去的时候带着本乡的土产。这些车子往往成群成帮,队伍展得老长,道上的一帆尘土是他们的旗号。一走近了店口,把车子一插,用披布擦去了脸上的汗,弓弓着腰很自然的踏入了店门。因为太熟照例有称号,姓王的是王大哥,姓李的是李二哥。小伙计牵牲口倒水忙乱一气,住一会,叫一袋旱烟把粗气压下,饭上来了。半斤一张的大饼,包着大块肥肉的包子,再要几头大蒜,一块还没腌变色的老白菜帮子。吃起来有点可怕。不,不能说吃,应是说吞。看那个劲,饼如果是铁的,肚子一定变成熔炉。饭后为了消暑,走到水瓮边去,捧着大瓢的生水往下灌,声音咚咚的可以听好几步远。“掌柜的算账!”这是一闭眼的午睡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外边算盘珠一阵响,几吊几百几十几,小伙计一口喊出来,接着是查铜子的声音。一巴掌钱接到手里,含着笑走到财神位前,不远不近向大粗竹筒内一掷,哗„„啦啦„„果真是钱龙汇海了。
⑻这些老主顾来到店里若是逢着佳节,——端阳,中秋,元宵,不用开口,半壶白干,四样小菜碟便送到眼前了。喝了不够,还可以再开一回口。不打钱,这算主人的一点小意思,不要看这是小节,主人的大量与吝啬往往作为客人去留的关键。谁不愿用百年不遇的一壶酒去做招徕的幌子?
⑼秋天,连线的阴雨把一个远道的客人困在野店里,白天黑夜分不开界限。闷闷的用睡眠用烟缕打发日子。风挟着雨丝打进纸窗来,卧着,从眼缝里闪进来一片阴暗,粗人就算是不善于愁,一只孤鸿也难免于凄凉。等着,胸中灼火的等着,等到雨丝一断,他是第一个把脚印印在泥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