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有付出才有收获每个人都渴望得到收获却很少怀着播种的心态
详细内容
篇一:《命题作文《播种与收获》教学案》
命题作文《播种与收获》教学案
江苏省东台创新高级中学中学刘凤宝
一、教学目的
继续练习关系型命题作文的写作;
提升命题作文写作能力:立意、思路、选材等。
二、教学重点
打开思路,找好材料,求准求新,打造亮点。
三、教学方法
放(放开思路)收(逐章点旨)结合。
四、教学程序
板书文题:
播种与收获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农民伯伯早春时就下地播种,在夏天,他们更是顶着
烈日对农作物呵护有加,最终大自然给了他们回报,秋天里他们迎来大丰收。(在农业上播
种与收获是这种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启发思考:这些话说的是“播种与收获”的本意,播种与收获的这种关系谁都知道,但就此
立意好吗?
(未尝不可,但俗,低俗。出卷老师虽不过分刁钻,但也不至于这么简单直率。立意大都要
跳出本意,跨出一步,高出一层,还记得吗?)
思考起步:请听两个故事:
25美分和1.5亿美元
在美国内华达州沙漠的中央,有个叫麦尔宾·达玛的年轻人正在公路上驾驶着新买的法
拉利汽车兜风。这时候,他看到路边有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可能是因为长途跋涉显得步履蹒
跚。
麦尔宾·达玛将车停在路边,走到老人身边问道:“老先生,您要到哪里去呀?我想我
可以带您一程。”老人说:“我要到拉斯维加斯去,年轻人。”
到达目的地后,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看着老人一身破旧的打扮,以为是个流浪汉,在
老人下车的时候,给了他25美分让他坐公交车。
老人很礼貌地接过年轻人递过来的25美分的一个小硬币,同时对年轻人说:“很感谢
你把我送到目的地,也十分感谢你的25美分馈赠,可是在你要走的时候,还请你满足我一
个小小的要求,可不可以给我一张名片呢,先生?”
麦尔宾·达玛掏出自己的名片给了这位老人。老人接过名片大声地对面前的年轻人说:
“我叫哈维德·修斯,总有一天我会报答你的善举的,年轻人。”
麦尔宾·达玛没有听说过哈维德·修斯这个名字,而且很快忘记了这件小事。可谁知道
几年后,在美国一家著名报纸上登出了这样一条新闻:“亿万富豪哈维德·修斯逝世,他留
下的25亿美元家产按照他的遗嘱吩咐,将有十六分之一属于一个叫麦尔宾·达玛的年轻人。”
麦尔宾·达玛看到这则新闻后惊呆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当年自己只不过付出一个小硬
币,却因此受到老人一亿五千万美元的馈赠,虽然他从未想到过任何回报。
略作点评:想一想,如果那个老人不是亿万富翁,而是一个流浪的乞丐,那么年轻人的付出
可能就得不到任何的回报了,可是他的25美分在受助人的心里,绝对有着一亿五千万美元
的价值。
学生读料:
助人者人必助之
许多年前的一个暴风雨之夜,有对外出的老夫妇到某旅馆订房。“很抱歉,”服务台后
边的年轻服务生说,“我们这里的客房已被一个会议团体全包了,如果在平时我们会把客人
介绍到别的旅馆。可这次很不巧,据我所知,附近的其他旅馆都客满了。”看到这对老夫妇
满脸的无奈,年轻人赶紧说:“先生、太太,在这样的夜晚,我实在不敢想象你们离开这里
后投宿无门的处境。如果不嫌弃的话,可以在我的房间里住一夜,那里虽然不是豪华房间,
但很干净。我今天晚上在这里值班。”这对老夫妇欣然接受了年轻人给出的主意,并表示感
谢。
第二天一早,当老夫妇下楼来付住宿费时,服务生婉言谢绝说:“我的房间是免费给您
住的。”
当老人离开这所旅馆时,对服务生说:“也许有一天,我会为你盖一座旅馆。”年轻的
服务生听了笑了笑,他明白老人的好心,但并未当真。
转眼几年过去了,有一天,服务生突然接到老人的来信,郑重邀请他到曼哈顿与他见上
一面,并随信附上了往返机票。几天以后,服务生来到曼哈顿,在一座豪华的建筑前面见到
了老先生。老先生指着眼前的建筑物说:“这就是我为你建造的饭店,我以前许的愿,你还
记得吗?”年轻人惊讶地说:“很抱歉,请问这是为什么?”老先生很温和地说:“因为你
是经营这家饭店的最佳人选。”这座饭店就是美国著名的渥道夫·爱斯特利亚饭店的前身,
这个年轻人就是该饭店第一任总经理乔治·伯特。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无意间做了一件有
益他人的事,竟换来了使自己一生辉煌。
捡来的孩子
在英国一个农场里,一位农夫有一天在马厩里发现一个婴儿,这位善良的老农收留了这
个孩子。过了几天,一辆豪华小车开入农场,下来一位高官,这孩子正是他的孩子。出于感
谢,这位高官把农夫的孩子也带走了,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后来成为一名医生。而正是这
位医生在数年后发明了一种药物,治好了高官那身患肺结核即将去世的儿子。而那位高官就
是丘吉尔。
启发思考:我们读的这些故事与“播种与收获”有关吗?
师生共识:(播种爱心,收获回报,加倍的回报,即使你当初没回报的希图)
比单纯写农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有品位吧。
继续搜索:再看这段话:
学生的心灵是一块神圣的土地。
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
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
随机点评:这条标语我们天天从下面走过,你注意它了么?(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写作时不
会掉链子)。
继续打开:请再看:
四十四个鸡蛋
失业之后,我回到生我养我的乡村。村小学的校长说:“你呆在家里也没别的事,学校
里有一位老师进修去了,你先替他代一学期的课,找到工作再离开。”
我答应了。因为教学进程落下好大一段,在学校组织的一次考试中,班里成绩一塌糊涂。乡村的孩
子比较顽皮,一味地靠约束或强制,不能立竿见影,还会产生相反后果。其实乡村的孩子一
点也不笨,如果先去培养学习兴趣再因势利导,一切会水到渠成。除了备课,批改作业,我
还带着他们拜访学习优秀的高年级哥哥、姐姐,让孩子接触人生中向上攀登的路,让他们感
受艰辛和快乐,学生看到榜样,有了进取的信心,学习气氛浓厚起来。我又利用各种方法和
他们处朋友,个别辅导,成绩很快上去了。由于劳累和营养不良,我病了住进了医院。这时
父母为我奔波寻找的工作也有了眉目。县上一家单位的领导,看了我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
的文章,同意聘我。一听到这个好消息,我的病也很快好了,我立刻要求出院。走到医院门
口,一幕情景将我深深地震撼:
全班四十四名同学,在班长的带领下,整整齐齐地站在医院的大门口,一人手里攥着一
只鸡蛋!他们是想来看望我——班长正在同门卫交涉呢。
几天后,邮递员送来我的一封信,拆开一看,是县上那家单位录用我的聘书。许多老师都向我表示祝贺,老校长也向我轻轻地笑了笑,脸上溢满祝福的表情。孩子们听到我要离开的消息,一下子围了上来,无声的目光写满了挽留。——他们多么希望我留下。我沉思片刻,轻轻地撕毁了那张印着鲜红大字的聘书。我知道父母为了给我找到份工作花了多少心血。
孩子们见我决意留下来,立刻欢呼雀跃。老校长用他颤抖的手紧紧握住我的手,眼眶里噙满泪花。
随机点评:老师播下爱心,收获了学生的爱戴。要不人们都赞扬老师是春蚕、蜡烛呢。高考作文中深情地赞美老师,那个阅卷老师会白听你的话吗?
继续打开:再想想:
元代纪君祥杂剧《赵氏孤儿》情节:
奸臣屠岸贾陷害忠良,欲将赵家斩尽杀绝。太医程婴冒万死之险,用自己的孩子换下赵家的孩子赵武,并含辛茹苦历经十六个春夏秋冬将其养大。后来,赵武得知自己的身世,奋起复仇,将罪恶滔天的仇人屠岸贾刺死。
屠岸贾播下仇恨的种子,收获了自取灭亡的下场。
就料点评:你一定读了不少书,关心传统文化。引用这些文学含量又高又浓的材料,增加文学含量,提高作品品位。不仅如此,老师还觉得你是个饱学之士。你的播种也有了收获。不错吧,还附带意外收获!
再开一窗:学习要舍得挥洒汗水播种,思想品德亦如此。会养成习惯,自然有好的举动,自然会比别人早一步收获理想、成功、希望。
请看
面试
某公司招聘面试正在进行。
敞开的大门口地上,斜放着一把扫帚,进进出出的考生从上面跨过。
只有他,一个穿着朴素、皮肤黝黑的青年弯腰拾起扫帚倚在墙角,然后走到考官面前。后来,这个青年被录取了。
再想点吧:可不能眼红人家的收获,他们的播种曾付出多大的艰辛——青春、爱情、生命••••••
教者提供:学生提供:
摩尔根《古代社会》40年
曹雪芹《红楼梦》10年
司马迁《史记》13年
达尔文《物种起源》30年
马克思《资本论》40年
左思《三都赋》10年
司马光《资治通鉴》19年
李时珍《本草纲目》27年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30年
哥白尼《天体运行》36年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37年
还可想些:雷锋可不是为收获美名而好事做上一火车的,不图收获的播种时时、处处、事事都是那么傻傻地做。
雷锋简介
雷锋是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的一位共产主义战士。1940年出生在湖南长沙安庆乡一个小山村的贫农家庭。七岁成了孤儿。解放后,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入学校读书。1956年小学毕业,1957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60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8.1因公殉职。雷锋日记摘录:
当好人民的勤务员,自己辛苦点,多帮助人民做点好事,这是我最大的幸福。
毛泽东题词:
向雷锋同志学习。
刘少奇题词:
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首善”丛飞
丛飞,中国首善,2006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生命不息,善行不止。
2006年4月20日,丛飞逝世。一个行善者走了,却得到社会恒久的尊敬与呼应。中国慈善排行榜上,不会有丛飞的名字。但有人认为如果以善心排列,丛飞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首善”。救助过183个凭困儿童的丛飞,每次出场费上万元,但在十年里没有一点积蓄。妻子没有一样首饰,孩子没尝过牛奶是啥味道。{作文有付出才有收获每个人都渴望得到收获却很少怀着播种的心态}.
教者点评:丛飞慷慨无私地播种,同雷锋一样,从来不计较收获。
墨池笔坟
当人们欣赏书法艺术时,总会被那钢筋铁骨般的雄健笔锋,那龙飞凤舞的千姿万态深深地吸引,从心灵深处会泛起一种美的感受。但是人们往往没注意,这一笔一划中,凝结着艺术家们多少心血和汗水。
被称为我国“书圣”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七岁开始练字,诵读前代书法论著,以后遍游名山大川,结识书法名家,博采众长。他几十年如一日,刻苦练笔从不间断。在绍兴兰亭“勤奋学书”,因每天洗笔砚,使一池清水变成墨池,正因为他的勤奋播种,才收获“入木三分”的笔力,成为划时代的书法大家。
唐代著名草书家怀素,练书时缺少纸张,就把他一万多株芭蕉树叶摘下,以叶代纸,叶子也被写穿。天长日久,他窗外扔的坏笔头、纸、叶堆积如山,掩上土象坟墓一样,被称为“笔坟”。
可见,书法艺术家收获了美名,名扬天下,但他们播种时却付出了超乎常人的血汗。诸生自问:求学的你,你是这样播种的吗?
再往新处、深处想:
半途而废的播种
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西经过几年努力,终于从海藻中提取出碘,但是就在他获得成功的同时,他发现在提取碘的母液中底部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气味扑鼻,可惜他并未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就武断地认定它是氯化碘,便把它装进瓶子贴上氯化碘的标签束之高阁;后来,德国化学家波拉德在做同样的实验时,对这种液体进行更深观察和研究,结果发现根本不是“氯化碘”,而是一种新的元素——溴!波拉德因为发现一种新元素而一举成名!而那个李比西半途而废,功亏一篑,与成功擦肩而过,无所收获遗憾终生。
教者点评:把这个材料用上就绝了。高度和深度别人可能达不到。
冯谖焚契市义
孟尝君的封邑在薛,每年要去收租,实在交不起的要打欠条。
这一年由门客代往办理。
行前,冯谖问主人回来买些啥。孟尝君:“视吾家寡有者。”
冯谖来到薛,号令各家将往年欠债契约一概带来,当众全部烧了。
全场三呼万岁。
后来,孟尝君遭馋穷途末路,无处可投,薛地人民收养了他。
孟尝君万分感动,对冯谖说:“当年先生替我买的东西,我今天才看到了。”
教者点评:对当今的公仆教育几句,让某些人汗汗颜,文章会增加时效性、现实性。你就是干部的料子了。
五、学生动笔
真给力啊:立意确定了,思路打开了,材料也有了,动笔吧。
篇二:《材料作文邮差审题指导及范文》新材料作文范例
有一位邮差,长年奔波在乡村的道路上,日复一日地将忧伤悲喜送到村民的家中。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十分荒凉,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这位邮差已经在这条路上奔波了近二十年,一想到自己还要在这条无花无树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他的心情就低落到了极点。
有一天当他经过一个花店时,心里一动,走进去买了一把野花的种子,从第二天开始,他把这些种子撒在了自己每天都要来往的路上。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不断地撒下种子,没多久,荒凉的道路两旁,竟开起了许多美丽的小花;一年四季,季季繁花。
读了这则材料你可能有自己的感悟;你也可能有类似的经历。请你根据自己的感悟或经历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作文有付出才有收获每个人都渴望得到收获却很少怀着播种的心态}.
这是一段叙述性材料,注意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要抓住记叙的要素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邮差长年奔波在荒凉的路上,心情低落到极点,为改变这种境遇,他买野花种子播洒于路,结果收获了季季繁花(隐含结果:心情转变,快乐,幸福,充满了希望)。从中提炼出关键词:荒凉——心情低落——播种——繁花——心情快乐。从中可以发现前后的对照变化:荒凉与繁花、心情低落与心情快乐,这种变化存在因果关系,心情的变化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变化的关键在于邮差播种了野花种子而收获了繁花,这种变化趋向于积极向上,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材料反映出的是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对材料深意的把握,必须从整体上感知,不能只截取片段或词句忽视前因后果。
1.从事件因果关系角度分析:
(1)良好的环境可以营造好的心态,创造美好(幸福、快乐)人生。
(2)播种美(快乐、希望、幸福等)收获美(快乐、希望、幸福等)。“播种”这一行为是心情(境)发生变化的转折点,正因为邮差的播种才能收获繁花。注意
这里的播种与收获的事物必须是正面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