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印刷专业技术论文>名家讲坛:畅谈我心目中的印刷

名家讲坛:畅谈我心目中的印刷

详细内容

一、印刷是无所不能印的

常听说到:除了空气与水,什么都能印。其实,从某种意义来看,空气与水也并不例外。曾见报道,一个惯窃潜入国外某博物馆作案。当他双手伸向一个镶满钻石珠宝的皇冠时,一无所获,却引发警铃狂鸣,当场被抓。原来他所见到的皇冠仅是激光全息术打出的虚像。

为了在凹凸不平且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上印上图文,国外有种技术是先把图文印在有水溶性胶合层的透明基材上,然后放在水面上,待底层溶解后,印有图文的透明膜仍浮在水面,这时把欲印的物体从水中往上提起来,让印有图文的薄膜像外衣似的覆套在物体上,然后加以固化处理。这种做法虽是对付凹凸且畸形物体的印刷办法,然而另一方面也提示水面也可印刷。

这说明:只要有需要,就会有办法。从古至今,印刷就是跟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需要,不断革新演进的,这点与其他产业相同。然而它却又有一点重大不同,那就是在不断革新演进中,它还反过来促进其他各行各业的发展,因为它是知识与科技的积贮者,又是传播者。没有印刷,人类社会的演进肯定将大受延误。所以事业是伟大的!

二、印刷是无所不在的

从你早晨醒来张开双眼的时候起,看到钟面上时间标记,就是印刷品。刷牙时用的牙膏管、饮牛奶时的牛奶盒,又都是印刷品;进了办公室更是离不开印刷品;报刊、杂志、手册等更不用说;学校、工厂、商场、银行、医院、交通场所、文教娱乐活动等等,哪里少得了印刷?如果没有印刷,真不知生活会怎样?

所以,印刷的应用面极广,其服务对象无所不包,是永远不可取代的产业。

三、印刷是科学技术的综合应用

现代印刷集数、理、化、机械、电子计算机、信息通讯等各种科学技术于一身,是多种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应用的产业,如光学、色彩学、光化学、流变学、计算机软硬件、遥传与遥控、全息摄影以及各种仿真或防伪技术等等,几乎没有一样不涉及。所以,印刷水平的高低也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与实力的综合反映!

四、印刷又是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业

脱离科技就不会有印刷,但只有科技,没有艺术,那么也不会有精美的印刷。世界的美,视觉的美,除了天然的自然的美以外,如要靠人工复制或创造时,在印刷中除了依靠科技,还得加上艺术。从书籍封面及装帧的设计,到广告画、样本、画册及包装用品的创意设计,如果没有艺术,那么印刷品就都将变成缺乏艺术魅力的、死板乏味的东西;五彩缤纷的世界,富有艺术韵味的人生,也就将从现实中消失。

所以,印刷又是多么富有吸引力的艺术性产业!

五、为印刷而流芳百世也大有人在

印刷看似平淡,从古至今因它而涌现的风云人物也并不少。远至千年前的不说,从宋代起,就有毕异在1041~1049年间发明泥活字版印刷术。德国谷登堡在1438~1450年间,用铝合金浇铸出活字,并将制酒用的葡萄压榨机改造成印刷机,于l455年印出闻名的《四十二行圣经》,从此铅活字版印刷术就传遍世界各地。

印刷史上除了毕舁和谷登堡这两位无人不知的人物外,还有不少,如石版印刷术的发明人森纳菲尔德,胶印术的第一发明人鲁培尔,印刷机械化的先驱柯尼希及鲍尔,电分机及电雕机的先驱鲁道夫海尔,铸排机的先驱森泽信夫等等。当然,决不可不提的还有为中国人民争气增光的中文电脑激光照排系统的功臣王选。他不仅为中文电脑激光照排系统在国内的普及应用做出卓越贡献,而且还打向H本和东南亚市场,在中文电子照排领域独占鳌头。让洋人认输,这确是近百年来少有的伟迹。

所以,认为印刷业干不出大名堂的看法只是芸芸众生的偏见。事实证明:那些刻苦钻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革新者和创造者,他们的光辉业绩和形象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目中,并永垂史册!其实,成千上万企业家、干部、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人员,默默地、踏实地为印刷作着贡献,他们也都是值得尊重的功臣。

六、印刷是不断演进、永无止境的产业

常听人喻印刷为朝阳产业,并不以为妥。若为朝阳,必有夕阳的一天,可是我认为印刷却是不断演进,永不衰老的产业。依据有三:①根据以上所述,印刷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只要有社会、有世界,对于印刷的需求就永远存在,而且趋势是向上的。②从过去的历史看,印刷也是不断演进、不停发展的。③从现阶段看,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融入传统印刷的程度日益深广,印刷已由传统的把油墨转印到基材上去的狭隘天地,扩大到网络媒体。二三十年前国外已开始把printin9改称为图像通讯或图像艺术,并非文字游戏,其实质性的升华已越来越清晰地显示在眼前,而且更大的变化还在后面。日本凸版印刷公司早已向多媒体业务发展,美国当纳利印刷集团也已创建了高附加值的premedia部门,还开设了redrover digital(数字化红色漫游者)专门负责对应互联网上的客户与咨询者。印刷厂与出版社及传媒业间的产业融合已在悄然开始。所以在我心目中印刷就是长生不老、永葆青春的产业,是不断新生代谢的产业。其妙丹灵药就存在于社会的客观需求与信息产业的不断演进与融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