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包装印刷工艺技术>包装印刷数据化质量管理的探讨(下)

包装印刷数据化质量管理的探讨(下)

详细内容

3、车间的环境温湿度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车间的环境温湿度的变化,严重影响油墨和纸张的性能,也影响印品质量。温度对油墨的流动性影响及湿度对纸张伸缩性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温度高油墨流动性大,网点容易扩大;反之流动性小,粘性增加,不易下墨,引起纸张拉毛,剥皮等弊病。所以油墨的流动性应控制在30mm,而它的适应温度在20~30摄氏度左右,湿度不稳定,油墨色牢度以及纸张的吸收和散发水分不易稳定,纸张明显伸缩而影响套印准确性,一般应保持在湿度60%-75%之间较为理想。要保证包装装潢印刷品的质量,我们要对印刷车间进行温湿度的检测及控制,保持恒定的温湿度,使之适应印刷的要求。

  4、工艺操作的稳定控制

  包装装潢印刷要求还原性和重复性好,就必须建立一整套的工艺操作规程,决不允许操作者随心所欲、马马虎虎。例如,在色序上,工艺流转卡就必须作出明确的色序规定。色序的先后,由于目前胶印印刷方法有干印和湿印两种,会影响印品的成色效果,亦即色彩效果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印刷色序对颜色的效果影响可通过叠印率的公式计算反应。

  例如,我厂对某一包装印刷品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色序的调换,成色效果就不同。

  又例如,在操作中“三平、二小”和“四勤”操作法等,都是必须严格遵循的。在工艺操作中印刷压力数据,也应根据不同的机器、纸张等有所不同。一般进口胶印机其印刷压力为0.08-0.10mm;国产胶印机的印刷压力为0.15-0.25mm,这样印刷的效果较为良好。

  5、测控条的应用

  印刷操作者过去对包装装潢印刷品质量控制,大多数是凭个人的经验,这样往往使质量不稳定。为稳定质量,在印刷品上采用测控条的方法,是数据化、规范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具体表现。通常采用布鲁纳测控条,使操作者不必借助其它仪器,便能知道印刷品的网点扩大率、套印准确性、实地密度及网点移动情况等等数值,从而使包装印刷品的质量在生产第一线得到控制,有利于稳定印刷质量。

  6、现场生产的质量控制

  现场生产的质量控制就是指第一线的质量管理,它的工作重点在生产车间。这是印刷品形成的重要阶段。用全面质量管理(TQC)及QC小组活动的办法,来进行产品质量的控制。只有加强现场的生产质量控制,才是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在管理过程中,三级质量检验(自检、互检、专检)及重点产品和关键部位,进行及时控制尤为重要,必须有数据记录及相应的措施保证。如单色印件质量控制图所示,作三级检验用,可随时反映和监控每批产品的质量状态。

  每批印件的质量分析可作排列图。为排除包装装潢印刷产品印刷中主要影响质量的毛病,提供依据。

  7、仪器的配备和有关标准制订

  要实现数据化,一定要配备一些必要的测试量具,对现场印刷的操作者,要配备千分卡、20倍刻度放大镜、直尺等;对成品质量检验者,要配备彩色反射密度仪、光泽仪、耐磨仪、色差仪、20倍刻度放大镜......;对原材料测试操作者,要配备彩色反射密度仪、油墨流动性测定仪、平滑度测定仪、水分快速测定器等。

  为使包装装潢印刷产品做到标准化,在1987年,轻工系统通过了平印包装装潢印刷产品国家标准(GB7705-1987),在此基础上各厂又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厂标(企业标准),使包装装潢印刷朝着标准化迈进了一大步。通过这些年的实践,这个标准还有不完善之处,还需要进行不断地修正。如我厂在印制精细的包装装潢印刷产品。

  三、结束语

  上述仅是本人这些年在包装装潢印刷的数据化等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体会和认识。由于彩色平印包装装潢印刷品的复制工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制订工艺规范和产品标准本身就是一项较复杂的问题,再加上国内的原材料及机器设备等各方面的局限,势必给数据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实施造成更大的难度。因此以上所述仅作参考,最佳的方法还是应根据各厂的具体实践再作修订。望同行们在实践的搜索过程中,不断创新,使平印包装装潢印刷品的数据化等质量管理,得到普及和发展。

信息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