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品质管理谈--质量控制经验(下)
详细内容
印版的审核
印版是印刷的基础,印版一旦有问题将出现严重的质量事故。书刊印刷多以文字为主,上下文之间字义融汇贯通,个别文字出现别字或错字往往不误字意,影响不是太大,因此国家规定允许有一定的错误率。但包装印刷则不然,文字言简意赅,一字千金,并且很多内容由国家标准强制规定,要求文字100%正确,因此首先要对客户提供的资料一一审核,例如:商标标准图样、条码号、产品执行标准等,做到清晰明了后转交下工序,而且包装产品的结构也千差万别,在印版上显示的是展开的平面图,并且为了节省纸张往往要套拼,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因此要确保印版完全正确,必须要严把三关。
(1)客户资料审核关。
(2)印刷胶片审查关。
(3)模切刀版结构审核关。
每一关都要设计检查表,列出详细检查项目逐一检查,要保证三人以上进行审核,并且用登记表进行记录,以备查证。
原材料的质检
非包装印刷的主要承印物为薄纸,例如:胶版纸、铜版纸、亚粉纸、书写纸等,厚度一般在0.18mm以下,材质单一。而包装印刷的主要承印物为厚纸,例如:白板纸、白卡纸、PVC、金(银)卡纸等,厚度一般在0.25mm以上,材质较复杂,每种材质都有不同的印刷适性。例如,金(银)卡纸属于非吸收性材料,油墨在其表面上不能渗透,只能靠油墨本身的自然挥发和内部固着进行干燥,干燥时间较长,印刷过程中容易出现表面擦花和背面蹭脏。
纸张质量的奸坏不仅影响到印刷,而且直接影响到印后工序。原材料质检的重点首先是纸张的表面强度和厚度,这两个指标对印刷影响较大。纸张的表面强度差,在印刷过程中会出现脱毛、掉粉,导致频繁清洗橡皮布,停机次数增多,墨色不稳定。纸张厚度要均匀一致,紧度符合标准。
我们知道,压力是印刷的基础之一,如果纸张厚度不一致或紧度差,直接导致印刷压力的不断变化,其结果是印刷网点虚虚实实,墨色杂乱无章。其次要注意的就是纸张的定量、挺度和变形量,它们对印后加工影响较大,定量不足和挺度差,直接影响到包装产品的强度和成型。纸张的变形量大,轻则影响印刷套印,重则影响印后工序的烫印、压凹凸的准确性,甚至还会影响模切定位。
印刷质量控制
印刷是包装产品的重点工序,由于包装产品的设计特点,因此包装印刷难度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图文设计
非包装印刷图文设计相对简单,书刊印刷多为文字加四色图片,即使有实地、平网或渐变,但因幅面较小,比较容易印刷。而包装印刷追求的是外观展示效果,大面积实地、平网较为常见,印刷难度较高。印刷时一定要对墨杠、水杠、前重后轻、前轻后重以及两边粘口墨色不同等质量问题给予重视。实地印刷墨量大,注意喷粉要适量,避免过低。
2。印刷批次
书刊印刷批次少,尤其是期刊印刷,一般情况下只印一批,多批次印刷的机会很少。而包装印刷品往往是多批次印刷,甚至数年不变,.并且要求墨色前后一致,否则会引起消费者的疑虑。包装产品要求外观一致性,决定了包装印刷必须忠实于原稿,而且多批次产品的墨色要保持一致。这就要求:
(1)纸张白度要一致,尽量选用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纸张。
(2)封样要准确,尤其是印刷签样的原始样,一定要留存封档。为防止时间久了出现变色,还要对主要位置剪切后用塑料袋密封存放。如果印品覆膜,还要留存覆膜样,尤其是浅色位,覆膜后墨色变化大,印刷时应格外小心。签样时,应考虑覆膜后墨色的变化。
(3)认真记录工艺,专色油墨的配比以及油墨的品牌、用量都要记录。
包装印刷产品因其用途特殊,对油墨的耐摩擦性和耐晒性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产品不覆膜或过油,油墨里添加过多的去黏剂会大大降低油墨的耐摩擦性,建议改用调墨油加5%耐摩擦助剂或涂耐摩擦油进行表面处理。普通油墨有一定的耐晒性,但是用白墨做;中淡剂后很容易出现退色现象,因此应避免使用白墨作为中淡剂。
前后工序的相互配合
非包装印刷品的印后加工较简单,一般为直接装订成册,少数产品会在封面上进行烫印、覆膜、压凹凸等简单加工。而包装印刷品往往要经过多道后工序加工,包括烫印、覆膜、压凹凸、裱纸、模切、糊盒等。精装纸盒的工序更加繁多,并且有大量的手工作业。
后加工不同时,前工序更加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任何工序都要注意制作规矩稳定,规矩混乱将导致严重的质量问题和效率低下。
(2)印刷墨层太厚可能会导致烫印不实或反拉现象发生。
(3)印刷喷粉太大,会引起覆膜发花,也可能导致网印时印不上油墨或印后掉墨。
(4)印刷水量大是纸张变形的主要原因,会引起烫印、压凹凸位置不准等一系列质量问题。
(5)覆膜时薄膜拉得太紧,会引起纸张弯曲,增加后加工的难度。
(6)薄膜上需过网印光油时,必须对薄膜进行特殊处理,最好试用后再批量
(7)裱纸时胶量大,会引起纸张弯曲和变形。
本文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主导思想,着重从生产工艺方面进行了分析。需要说明的是,包装印刷生产的现场质量管理内容虽然较少涉及,但也是质量管理中重要的环节,许多前辈及同行已着文讲解,极尽详至,因此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作者:郑州华美彩印纸品有限公司 崔晓明 刘静洋
信息来源:《包装装潢印刷》2005、10(包装装潢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