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及商业印刷
详细内容
在现代的文明社会中,一切涉及图文复制的领域,都有印刷 术的应用。除了书刊、报纸印刷以外,印刷术应用最多的要数包装印刷及商业印刷了。
像图书、杂志、报纸、地图等出版物,既是印刷加工的产品,也是在社会上流通的商品。而 包装印刷的产品,虽然是印刷加工出来的,但它不是独立的商品,而是附加在被包装的 产品身上,只是对被包装的产品起保护作用、美化作用和宣传作用的印刷品。
至于商业印刷品,更是随处可见,比比皆是。像练习本、日记本、表格纸、信纸及 办公用品等,都是通过印刷加工出来的。从这里可以看到印刷术对于人们日常生活如同布粟 一样是须臾不可离开的。
包装印刷>第一节 包装印刷
包装印刷的范畴>一、包装印刷的范畴
包装印刷是随着社会的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出现的。为了保护商品,便于运输,要求商品 进行包装;为了标志商品、宣传商品,美化商品包装,就有了包装印刷。一句话,大凡 是有商品生产的部门,就需要商品包装,也就有包装印刷的应用。像轻工业产品、纺织 品、食品、药品、饮 料、烟酒、日用工业品以及家用电器等,这些产品往往要用到商标、标贴、包装的纸盒、纸 袋、瓦楞纸箱、塑料袋、纸塑复合软包装袋、纸铝箔复合材料软包装袋,印铁桶、印铁盒、 印铁罐以及不胜枚举的产品说明书等,都是包装印刷的范畴。
包装印刷的特点>二、包装印刷的特点
人们之所以把包装印刷从印刷大家族中同其他印刷区别开来,是因为包装印刷有着同其 他印刷不同的几个特点。
1.包装印刷品价值的依附性
包装印刷是为商品流通服务的,没有商品的流通,就用不着商品的包装,当然也就不会有 商品的包装印刷了。
商标、标贴、空的纸盒、空的罐头桶,它们只是用于商品包装的印刷品,但不是商品。只有把 包装的印刷品依附于被包装的商品之上,并在被包装的商品的整体价值之中,才能体现 出包装印刷品的价值来。
由于包装印刷品价值依附性的这个特点,使得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对包装印刷的 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它的发展没有给于必要的支持。包装印刷服务的主要对象是 轻工业 产品,然而在轻工系统众多的门类中,像造纸、日化、五金、食品、陶瓷、玩具、制革等在 计划经济体制下,都 有行业管理,唯独为这些行业产品服务的包装印刷没有自己的行业管理,以致相当多的 包装印刷厂处于各自为战的境地。其实包装印刷品,虽然不具有独立商品的价格, 但并不意味着,在流通的商品价值中,包装印刷品的价值是无足轻重的,相反,无数的 事实也说明,一件制做完美、印刷精良的包装印刷品能使被包装的商品大大增值。六十 年代中期以后,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在轻工业系统相继成立包装工业公司,八十 年代初中国包装技 术协会包装印刷委员会在上海成立,1984年轻工业部又成立了中国包装总公司(后又改为包 装印刷联合总公司)。组织管理的加强,表明了人们对包装印刷品价值重要性的认识有 了提高。
2.包装印刷品的艺术特点
包装印刷品虽不是独立的商品,但对于美化商品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包装印刷品具 有艺术特点,人们对此的认识也是有一个过程的。五十年代以前的包装印刷厂,规模都 很小,设备也 比较简陋,仅仅承印一些商标之类的印刷品,工厂一般没有商标设计部门。六十年代以后, 随 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印刷厂不但能印制,还要能设计。在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包装 印刷厂里,逐渐成立了专业的包装设计部门。1982年,据45个城市176家包装印刷 厂统计,在76882人员中,从事包装设计的人员有794人,占1%还多一点。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5000年的文化积累;中国又是一个土地广袤的多民族国家,56个 民族的不同风格,960万平方公里上辽阔的地域特色,这些都是包装设计艺术创作的智慧 源泉。一件精美的包装,既是印刷产品,也是工艺美术设计师精心创作的艺术品。
3.包装印刷品的印刷多样化
社会上有多少种商品,包装印刷品就会有多少种面目出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 品包装印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随着包装用材料的多样化和印刷技术的发展,必然导 致包装印刷方式的多样化。
五十年代以前,包装用料主要是纸制品,印刷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是凸版印刷。八十年代 以后 ,随着电子分色,激光照排技术的应用,胶印逐渐取代了凸版印刷,成为包装印刷的主 要方式。在七十年代以前,纸张凹印主要用于书刊印刷,后来也逐渐被平版印刷取代。虽然 凹印在书刊方面失去了阵地,但作为四种基本印刷方式之一的凹印,仍然有它强大的生命力 ,八十年代以后,各种 塑料薄膜及复合包装材料用之于食品包装,使凹印在包装印刷领域里又找到了更加广阔 的市场。继之柔性版印刷,网版印刷以及具有优良防伪功能的激光全像印刷,都在包装 印刷方面广泛应用。进入九十年代 以后,在印刷领域里,应用印刷方式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的就是包装印刷。
包装印刷的功能>三、包装印刷的功能
包装印刷有以下各项功能:保护商品、方便运输、美化商品、宣传商品,增加商品的附 加值。
应该说,人们对包装印刷的这些功能,不是一开始都有明确认识的。六十年代以前,习 惯 在计划经济下生活,人们的商品意识还比较淡薄;反映在商品的包装上,因包装不善每 年要损失几十亿元,出口商品损失更为严重。对美化商品、宣传商品的功能,也没有足够的 重视。
八十年代以后,中国由计划经济开始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结果不仅外国商品 进入中国市 场,中国商品也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的商品仅仅由于包装印 刷的水平不高,致使中国的传统优质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蒙受重大经济损失。严酷的事实使 人们逐渐认识到包装印刷绝不仅仅是对商品进行包装而已,除包装之外,更重要的是美 化商品,提高商品外在形象的艺术品位,扩大商品的宣传效果,增加商品的附加值,俗话说 :“货卖一张皮”,就是这个道理。
商品经济在发展,人们对包装印刷的特点与功能以及它在商品流通中重要性的认识也在 逐 渐提高,一方面注意了包装印刷的设备更新,采用先进的印刷技术,另一方面也加强包 装印刷的行业管理,制订了有关包装印刷的品质标准,从1985年开始,每年进行一 次包装印刷品的品质评比。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中国包装印刷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 高,市 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被五彩缤纷的包装打扮得更加光彩夺目,中国包装印刷的产品中 ,有不少优质产品,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赞誉。上海人民印刷八厂于1988年印制的“中国特 级安酒”包装,以独特的民族风格,突出的印刷效果,荣获第十五届亚洲之星和法国巴黎之 星大奖。
包装印刷的发展>四、包装印刷的发展
1.五十年代包装印刷的重组
五十年代初,中国的经济还比较落后,包装印刷不仅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就是在整个 印刷 行业里,其规模和技术装备也是处在书刊、报纸印刷之下。只是在东部沿海几个工业城市 里有一些承印商标、纸盒之类的作坊式的小印刷厂。五十年代初,政府对印刷行业进行大规 模 的 调整。那时的印刷业普遍以凸版印刷为主,在凸版印刷中又以小型圆盘机、方箱机印刷为多 。在调整中把拥有对开以上的凸版印刷机规模大一些的工厂,作为书刊印刷厂,实行公私合 营;对那些只有小规格印刷机的小厂,实行合作化,或者以中心厂带小厂的办法,把它们组 织起来。对于规模较大的书刊厂则划归出版系统;对众多小厂则划归轻工业系统或手工业系 统。政府鼓励这些小厂自愿联合,实行联营,以求达到一定的规模化生产。这样一来,包装 印刷与书刊印刷就分属两个不同的管理系统。
2.包装印刷行业在发展
经过五十年代的调整和重祖,特别是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和合作化,在上海、北京、天津、 沈 阳、武汉、广州、重庆等大城市出现了一些初具规模的专业或兼业包装商标印刷厂。这 是中国印刷业行业的大分工,于是在大城市里出现了以出版物印刷为主的书刊印刷业和以商 标印刷为主的包装印刷业。但是对于包装印刷厂来说,他们的外部条件就远不如书 刊印刷厂了。虽然在地方的轻工业厅(局)领导下是计划经济,但他们得自己找活源,自己找 原材料,实际上处于自发状态。在严格实行自上而下计划供应的大环境下,依靠“三自”而 生存的包装印刷企业,他们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六十年代以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轻工、纺织、食品以及对外贸易等方面对包装印 刷 的要求与日俱增,品质要求也更高。社会的需求是推动生产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稍具规 模 的包装印刷厂相继建立照相制版、美术设计、设备维修等部门,印刷设备也逐年更新,用平 台机取代圆盘机和方箱机。
3.大城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