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浮力
详细内容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浸入水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部分的多少有关。了解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能力。二、教学准备:平衡尺、铁块、木块、绳、水槽、测力计等。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将一些物体放入水中,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些什么现象?有的沉有的浮。2、这些物体为什么有的会沉有的会浮呢?(二)学生自主学习。1、通过平衡尺认识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了。(1)认识浮在水面上物体受到了。A.教师演示:a.当平衡尺一端的小木块浸入水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b.演示前学生假设、猜想会有什么现象发生?B.汇报观察到的情况。C.学生分析这是为什么?D.师生共同小结:浮在水上的物体会受到。(2)认识沉在水中的物体受到了。A.平衡尺两端都挂上铁块,将一端的铁块浸入水中,平衡尺还平衡吗?B.学生分组实验研究。C.得出结论:沉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3)得出结论:放入水中的物体,不管是浮在水面上的,还是沉在水中,都会受到。这个浮力的方向是朝上的。2、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部分的多少有关系。(1)请学生设计实验,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方案。(3)分组实验。(4)汇报实验结果。(5)完成P9的空格。(6)测量大小的变化。要求依次测量铁块在空气中、刚浸入水中、大半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时的读数,通过比较,你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7)学生分组实验。(8)汇报实验结果。(9)得出结论:物体浸入水中越多,受到浮力越大。3、指导学生了解浮力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1)学生阅读P10的内容。(2)让学生交流在生产、生活中是怎样应用和使用浮力的?(三)小结本课:1、怎样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四)作业: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为什么还会有的沉有的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