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第五章 地 球
第一节 大 气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五章《地球》的起始节,也是本章的重点章节。因为大气不仅是地理环境组成的基本要素,而且是十分活跃、对环境影响最大的要素,也是地球与其他星球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岩石圈地表形态的变化、水圈的水分循环、生物圈的生物生存和分布、各种自然资源的形成等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光、热、水资源。学习这一节,先让学生认识无机环境中的大气,包括大气的成分和作用。大气是地球的外衣,保护着地球,而且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和人类的生存都与大气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界的物质很多,根据其成分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大气是一种混合物。教法指导一、 授课的思路与方法1.采用提问式与讲授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大气的成分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教学可多采用提问式,“大气的作用”则可采用以讲授法为主的方式。2.采用以学生阅读为主,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通过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归纳总结的教法。二、 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1课时。教案实例[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和大气的成分。2.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保护作用和大气各种物质成分的作用,以便有效地利用。3.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二)情感目标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护环境、爱护地球。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大气的成分和作用。2.教学难点:大气作用和混合物。三、 教学准备1.“流星”天文示意图或投影片,陨石、霓虹灯的照片或投影片。2.一杯天然水、一段铜质电线。四、 教学过程引言:地球的年龄已经有46亿年,而人类的出现在地球上到现在不过几百万年时间,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入。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周围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包围着,它的厚度可达3000千米以上,我们称它为大气层。生物的生命活动与大气有密切相关,人类的生存更离不开大气。今天我们学习大气的知识,主要是了解大气中的成分和作用。(一)大气的成分教师提问:大气的成分中主要有哪些物质?这些物质中哪两种物质空气体积比例最大?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大气的成分”后,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归纳:1.大气的成分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物质组成。2.大气的各种成分中氮气和氧气所占的百分比为最大。(二)大气的作用指导学生阅读“大气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提问:大气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流星:2001年11月17日与12月14日的夜晚,地球上空分别下了一场“流星雨”我们看到无数的流星划破夜空飞快地向地面坠落的壮观景象。但是它们绝大部分都在半空中消失了。这些“天外来客”为什么不能到达地面呢?那是因为地球周围厚厚的大气,好像地球的外衣,保护着地球。使这些流星在袭击地球的时候,绝大多数都在大气中磨擦焚毁,化为气体和尘埃。只有极少数残骸落到地面,成为陨星(陨石和陨铁)。(展示“流星”“陨石”投影片。)2.氮气N2(占780,10800;21600,21600" o:connecttype="custom" arrowok="t">
1.氮气: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之一,大气中的氮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被植物吸收。 2.氧气: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进行呼吸作用所必需的。
(三) 干洁空气 3.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和进行光合作大 用的重要原料。 气 4.稀有气体:是制作霓虹灯发光材料的 的 原料。成 5.臭氧:在离地面10-50千米的高空,分 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伤害。
与 水蒸气: 作 能成云致雨但尘埃过多会造成大气污染。用 固体尘埃: (四)1.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大气是一 种混合物。 2.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六、习题与解析1.随堂练习(1)地球形成的年龄大约在 ( )(A)20亿年以前 (B)40亿年以前(C)46亿年以前 (D)64亿年以前(2)地球表面大气层的厚度大约为: ( )(A)1000千米 (B)2000千米(C)3000千米 (D)4000千米(3)在空气中,按体积百分比计算含量最多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臭氧 (D)稀有气体(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是 ( )(A)水汽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氧气2.课后作业(5)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 包围着,它是由 气、氧气、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 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尘埃等物质组成。(6)臭氧主要分布在离地面 千米的高空,能保护地面上的人类和生物免受 的伤害。(7)大气中的 是成云致雨的原料,造成大气污染的物质有 等。(8)汽水、氢气、黄金、混凝土这几种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属于混合物的是 和 。(9)流星落到地面上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大类。(10)大气对人类的保护作用包括:(A) ;(B) 。3.参考答案:(1)(C) (2)(C) (3)(B) (4)(B) (5)空气 氮气 臭氧 水蒸气 (6)10-50 紫外线 (7)水蒸气 尘埃 (8)氢气黄金 汽水 混凝土 (9)陨星 陨石 陨铁 (10)(A)免受流星的袭击 (B)免受紫外线的伤害。4.简要分析:(1)地球的绝对年龄为46亿年,也称同位素年龄。(4)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6)臭氧分布在10-50千米的平流层中,氧原子和氧分子结合成臭氧,它的作用是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同时使地面上的人类和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7)水蒸气的作用:①形成复杂的天气变化,在固体尘埃表面凝结,产生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云、雾和降水。②有吸热、散热作用。尘埃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杂质的总称,对水蒸气起凝结作用,大气中尘埃过多,会造成空气污染。(8)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如氧气、氢气、铜线黄金;而有二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如汽水,它是由水、二氧化碳、糖、矿物质等多种物质组成。凝泥土里的物质就更多。(9)流星在袭击地球的时候,绝大多数都在大气中磨擦焚毁,化为气体和尘埃。只有极少数残骸落到地面成为陨星。陨星可分为陨石和陨铁二大类。(10)大气对人类的作用很多,教材中只提及保护作用,主要是保护地球免受来自宇宙和太阳中的有害于生命的物质的袭击。主要是“流星”和“紫外线”,本题要求学生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进行概括答题。七、参考资料
伦敦烟雾 烧煤过程中排出大量的煤尘和二氧化硫等毒气所形成的硫酸烟雾。以伦敦的烟雾最为著名,故名。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52年12月5日,由于英国南英格兰一带上空有大型移动性高压脊,地处泰晤士河谷的伦敦,近地层完全处于无风、逆温状态,烟尘与二氧化硫在逆温条件下形成烟雾,持续四天不散,几千市民感受到胸闷、咳嗽、喉痛、呕吐,老人与病患者死亡达4000多人。 —摘自《地理学词典》光化学烟雾 汽车或工厂烟排放出废气中的氧化氮及碳氢化合物等,在空气中经太阳紫外线的照射,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所形成的烟雾。其产物的有害成分非常复杂,主要有醛类、臭氧及其他有毒氧化物的混合物。其危害:(1)气味特殊,刺激人眼、咽喉、气管、肺部粘膜,引起视力减弱、呼吸紧张、头痛、全身麻痹、肺水肿,甚至死亡;(2)降低大气能见度,易造成交通事故;(3)损害植物和橡胶制品。1952年12月在美国的洛杉矶首先发生严重的光化学污染事件,故称“洛杉矶烟雾”。 —摘自《地理学词典》 (曹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