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小学自然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学案(青岛版15-19课)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学案(青岛版15-19课)

详细内容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三上科学学案
15 天气与生活
【探究目标】
1.认识天气对人的生活的影响以及不同情况下人们对天气的感受与认识。
2.体验大自然的美,意识到人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重点、难点】认识天气对人的生活的影响以及不同情况下人们对天气的感受与认识。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天气的图片与资料,初步了解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堂探究】
交流1:认识天气
1、通过交流我了解到的天气现象有 。
2、我喜欢的天气是 (可以是几种天气),我喜欢的原因是 。
交流2:天气与生活。
1、通过交流我发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十分密切,既有 的一面也有
有害的一面。
2、通过交流我还知道:较好的天气人们便于
,恶劣的天气会 。
交流3:预知天气
通过交流我知道提前知道天气的途径有 : ,
我还知道古代人根据生活经验总结了很多预知天气的谚语,如


【课堂达标】
一、我会填。
1.我喜欢 天气,因为它 。
2.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既有 的一面,也有 的一面。
二、我会判断。
1.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影响。 ( )
2.预知天气很重要。 ( )
3.我们要关心天气。 ( )
4.大雾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可以高速行驶。 ( )
5、我们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的天气。( )
三、我会选择。
1.要想提前知道天气情况我们可以( )。
A、收听天气预报 B、观察天气现象 C、收看天气预报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所有的人都喜欢雨天 B、有人喜欢晴天,也有人不喜欢
C、人们对天气的感受是由个人需求来决定的。
3、下列属于恶劣天气的有( )
A、台风天气 B、大雾天气 C、暴雨天气
四、我会答。
1.你认为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有哪些?(符合意思即可)

2. 请写出几条你所知道的关于天气变化的民间谚语。


【拓展活动】
到大自然中去体验不同天气带给你的不同感受,然后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共同交流。

三上科学学案
16 今天的天气
【探究目标】
1.学会观察、测量、搜集天气的数据的方法;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观察天气情况,并用恰当的方法(如表格)记录观测结果。
2.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来描述。
【重点、难点】学会观察、测量、搜集天气的数据的方法;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观察天气情况,并用恰当的方法(如表格)记录观测结果。
【课前准备】收听天气预报,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
【课堂探究】
交流1.描述天气。
通过交流我知道描述一天的天气情况要从__ _ _、 ____、 、
、 等方面来描述。
交流2.理解天气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交流与讨论我发现:理解天气情况的方法有


2、我还知道估测风力的大小可以利用 来进行,如0级风 、
二级风 、三级风 、四级风 等。
3、我还会画一些常用的天气符号如:
冰雹: 雷阵雨: 阴: 晴:
大雨: 中雨: 雾: 风:
小雪: 中雪: 多云: 小雨:
【课堂达标】
一、画龙点睛。
1、我们一般从气温、降水、 、 、云量等方面来描述一天的天气。
2、一场春雨一场 ,一场秋雨一场 。
3、0级风烟直上,一级风 ,二级风 。
4利用《风级歌》可以估测 的大小。
二、取出珍宝。
1、为了方便,简单的记录天气情况人们采用了( )记录。
A. 绘图 B. 文字 C. 符号
2、了解天气情况的方法有很多,比如( )
A、可利用仪器测量 B、根据古代的谚语来判断 C、收看天气预报
3、下列现象能够说明是强风的有( )
A、大树枝摇动 B、电线呼呼有声 C、海浪一般有3米
三、穿针引线。
叶动红旗展 晴天
蚂蚁搬家 四级风
大雨过后 三级风
树枝摇,飞纸片 下雨
四、科学探究。
1、我来设计下列天气符号。
晴 阴 冰雹 小雪
大雪 雾 大雨 中雨
2、课后观察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拓展活动】
按照描述天气情况的内容,继续观察天气并做好记录,学会分析天气情况。


三上科学学案
17 我的雨量器
【探究目标】
1、学会制作简单的雨量器。
2、学会利用自制的雨量器模拟测量降水。
【重点、难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
【课前准备】矿泉水瓶、剪刀、彩笔、尺子、喷壶、透明胶、固体胶。
【课堂探究】
交流:制作雨量器。
我需要的材料: 。
我的制作过程:
1.取一个大饮料瓶,沿瓶颈处周圈划线,沿线将瓶颈剪下。
2.用纸条画出刻度,并贴到瓶子的外面。
3.将切下的瓶颈部分倒置在瓶口上方作为漏斗。
通过交流我知道了雨量器是气象台专门___ ____ 的仪器。
通过制作我发现雨量器是由 和 组成的,内筒上口呈
形,用来 ,外筒外面有 ,下雨时应把它放在没有 的地方,筒口离地面 厘米的地方。
探究:利用自制的雨量器测量降水。
1、通过实践我发现使用雨量器要注意三点:
一是 ;
二是 ;
三是 。
2、我还发现利用雨量器测量降雨量,测量前要先 ,使测的降水量更准确; 读数时,视线要与 相平。
【课堂达标】
一、我会填。
1.雨量器是测量 的仪器。
2.雨量器应安置在 、 的地方,并保持 。
3.记录一次降水量的多少,应准确记录降水 和_________的时间。
二、小法官。
1.不同形状的雨量器测量的降水量是不一样的。 ( )
2.雨量器上标的刻度从底部往上是从0开始逐渐变大的。( )
三、选一选。
1.以 为单位计量降水量更为合适。
(1)米 (2)分米 (3)厘米 (4)毫米
2.降水结束, 读数并记录降水量。
(1)及时 (2)30分钟后 (3)2小时后
3.放置雨量器时,筒口应该离地面 厘米。
(1)30 (2)70 (3)90
四、课下探究。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当地降水量的情况,说说当地的降水规律。

【拓展活动】
在下雨天利用实际降雨的机会,运用自制的雨量器真正测量一次降雨量,交流自己的发现,并比较大家测得降雨量是不是一样。


三上科学学案
19 一周的天气
【探究目标】
1.知道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2.能从对一周天气情况的数据整理与分析中获得分析、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读数据。
【重点、难点】分析整理数据的方法、用不同的方式解读数据。
【课前准备】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课堂探究】
探究1.我的天气记录表。
天气
星期阴晴雨雪最高
气温最低
气温风向
风力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探究2.根据记录表分析一周的天气情况。
1、利用折线图分析一周的气温

2、利用条形图分析一周的最大风力

【课堂达标】
一、填一填。
我们一般从 、 、 、 、 等方面观测、分析一周的天气变化。
二、手拉手。
气温计 测降水量
雨量器 测 风 向
风向仪 空气湿度
湿度计 空气温度
三、判断对错。
1、统计一周内的气温要明确目的是最低气温还是最高气温,还是某一特定时间内的气温。 ( )
2、整理天气资料的方法最常用的有统计表和统计图两种。 ( )
3、整理天气的数据目的是搞好分析,让人看明白。 ( )
四、课外探究。
定时观测一个月的气温变化情况,设计一个表格进行记录。

【拓展活动】课下尝试利用条形统计图分析一周的降水量。

三上科学学案
18 我的风向仪
【探究目标】
1.学会制作简单的风向仪。
2.能用自制的风向仪模拟测量风向。
【重点、难点】制作风向仪,测量风向。
【课前准备】软木杆、卡纸、钉子、剪刀、双面胶。
【课堂探究】
交流:制作风向仪。
我需要的材料: 。
制作过程:1、用卡纸制作箭头和箭尾。
2、取一根软木杆作为风向杆,用刀子在两端管口处沿中间割开约2厘米的缝。
3、将箭头和箭尾插入杆中固定住。
4、取另一根塑料管作为支架。
通过观察我发现风向仪主要是由 、 、 、 、
五部分构成的。
通过交流我发现风向仪是专门测量 的仪器。
探究:结合风向仪测量风向
1、通过实验我发现,风向就是风 的方向,当风向仪的箭头指向西是,表示此时刮的是 风,当箭头指向西北时,表示此时刮的是 风。
2、我画出风向的八个方位

【课堂达标】
一、画龙点睛。
1、风向仪是测量 的仪器。
2、风向仪的箭头指南时,是刮 风;箭头指向西北时,是刮 风。
3、风向仪主要是由 、 、 、 、
五部分构成的。
二、小法官。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 )
2、观测风向应在低洼封闭处。 ( )
3、当树叶向北飘时,是刮北风。 ( )
三、取出珍宝。
1、当红旗向东飘动时,刮( )风。
A. 东 B. 西 C.不确定
2、我们一般按( )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A. 4 B. 6 C. 8
四、理解与应用。
你有哪些方法能让人感觉到风的存在?

【拓展活动】
继续用风向仪观测风向,尝试研究本地这一季节风向的特点
三上科学学案第四单元参考答案
第15课《天气与生活》
一、填空
1.晴朗的、阳光明媚给人美的感受
2.有利、有害
二、判断
1. × 2. √ 3. √ 4. × 5. √
三、选择
1、ABC 2、BC 3、ABC
四、简答
1.答:较好的天气便于人们工作和劳动,恶劣的天气会造成交通不便;台风、暴雨、海啸等会摧毁农田及建筑物。
2.答:与天气有关的谚语: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瓦块云,晒死人。 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
蜘蛛网倒挂,大雨就要下。 雹打一条线,水冲一大片。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马上就来到。
第16课《今天的天气》
一、填空
1、风力、风向
2、暖、寒
3、烟稍斜、树叶响
4、风力
二、选择
1、C 2、BC 3、ABC
三、略
四、科学探究
1、
2、略
第17课《我的雨量器》
一、填空
1.降水量 2.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水平 3.开始、结束
二、判断
1. × 2. √
三、选择
1.(4) 2.(1) 3.(2)
四、简答
答:(1)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为784.8毫米, 全年以7月最多,1月最少, 春季(3~5月)降水量平均115.4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4.7%;夏季(6~8月)降水量平均510.1毫米,占年降水量的65%;秋季(9~11月)降水量平均127.1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6.2%;冬季(12月~2月)降水量平均31.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
(2)本县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山区大于平原,迎风坡大于背风坡,林区大于非林区。②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非汛期差别悬殊,易出现春旱夏涝秋又旱的现象。③降水量的实际变化大,是发生旱涝灾害的潜在因素。④降水强度大,暴雨集中,造成对地表的溅击、冲刷,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第18课《我的风向仪》
一、填空
1、风向 2、南、西北 3、风向杆、箭头、箭尾、支架、旋转配件
二、判断
1. √ 2、 × 3、 ×
三、选择
1、B 2、C
四、理解与应用
答:树叶在动可以感觉到风;晾着的衣服在动也可以感觉到风;我们出门头发在飘散,也可以感觉到;红旗的飘动,做饭时的炊烟。(符合题意即可)
第19课《一周的天气》
一、填空
1.气温、降水、风力、风向、云量2.略。
二、连线

三、选择
1. √ 2. √ 3. √
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