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三年级数学说课>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第一课时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第一课时

详细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

2、经历"从线到面"的飞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初步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二、学习任务

1、能表述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

三、检测工具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个纽扣的面积大约是1( )

(2)、一张邮票的面积大约是6( )

(3)、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 )

(4)、教室的面积是80(   )

(5)、课桌高7( )

2、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每个方框代表1平方厘米)







3、比一比,谁的眼睛亮!

课件出示小马虎写的一篇数学周记"放学回家后,我们一家三口坐在1平方分米的方桌旁吃饭,一不小心一粒沙子把我那颗约1平方米的大门牙磕掉了。顿时,鲜血直流,妈 妈赶紧掏出4平方厘米的手帕,捂住嘴巴往医院跑去……"相信学了这节课,大家都能像小马虎一样写数学日记,并且帮小马虎找出其中的错误!

四、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米的布。

学具:两生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绿色16X8红色12X10黄10X10),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新课

(1)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2)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

2、明确目标:

(1)、知道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

3、预期效果:

生活中到处用到有关面积的知识,这儿有一篇小马虎的日记:"放学回家后,我们一家三口坐在1平方分米的方桌旁吃饭,一不小心一粒沙子把我那颗约1平方米的大门牙磕掉了。顿时,鲜血直流,妈 妈赶紧掏出4平方厘米的手帕,捂住嘴巴往医院跑去……"。学了这节课你一定会知道小马虎有多马虎。

【以小马虎日记进行效果预期,既把学生带进了有趣的数学学习中,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认识的求知欲。同时,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民主导学

1、任务一:理解面积的意义

(1)任务呈现

A ①.指一指、摸一摸: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比如黑板,大屏幕、课桌、练习本、课本、铅笔盒、橡皮等等。

②. 比一比、说一说: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大小?(随学生回答板书:观察法)

③.小结指出: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进行教学,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而把抽象的概念物化、具体化。】

B(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角)

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C 用自己的话概括面积的概念,再打开课本71页读读,什么是面积?

(2)自主学习

学生独立根据教师出示的问题按要求自主学习,可以动手操作、动口交流。

(3)展示交流

教师随时引导、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逐步得出面积的意义。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教师创设了学生实践活动的时空,这里的动手操作活动有着多重作用:首先使学生体会到"封闭图形"的含义,同时感受到"只有封闭图形才能比较面积",更为重要的是从中体会到了数学思想方法。】

2、任务二:认识面积单位

(1)任务呈现

A (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①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学具中红、黄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重叠法)

②又怎么比较学具中红、绿两个图形的大小,可以用学具中任意一种小图片在纸上摆摆看,还可以同桌合作探讨。(数格子法)

③通过上面活动,思考: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教师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面积时,先让学生发现"观察"的方法,这个方法不行时,又发现"重叠、剪拼"的方法,而相近图形的比较以上方法都不行,这又引出了"数方格"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不断地产生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

B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自学课本73-74页思考下面问题:

a、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

b、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c、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d、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拿它们比划橡皮、铅笔盒、课本表面的面积大小,怎么选择?

(2)自主学习

学生独立根据教师出示的问题逐个按要求自主学习。尤其合作探究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独立学习常用的面积单位。

(3)展示交流

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认识用统一大小的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并认识常用面积单位。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探究环节,教师大胆放手,将学生的自主实践和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把学生推向了主体地位。在自学面积单位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并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去测量长方形、桌面及黑板的面积。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出示检测题,学生独立完成。

【将学生的学习时空延伸到了课外,呼应"预期效果"中对"小马虎日记"进行修改,有效引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体验成功的乐趣。】

2、效果反馈

课件出示结果,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统计检测情况,同学互助纠正。

3、反思总结

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自主回顾本节课知识要点:面积的意义和常用面积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