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营销 阿迪与耐克的残酷PK(一)
详细内容
利用大型体育赛事进行营销,已经成为众多跨国企业拓展市场、巩固品牌的惯性行为,同时也会给竞争对手致命的一击
2006年3月13日下午,首都机场。
在这个极为平常的日子里,一股躁动不安的情绪笼罩了机场。黑压压的人群,人们的目光朝着同一个方向,等待来自曼谷的航班。
飞机降落后,走下两个手提箱子的人,他们手中的白色铝合金手提箱,成为所有目光的焦点,因为那里藏着全世界球迷的渴望唯一的大力神杯,是带着足球皇帝贝肯鲍尔痕迹和马拉多纳亲吻的真正的金杯。
阿迪VS.耐克:巨资豪赌拼输赢
大型赛事带给赞助商的影响是巨大的。做得好,可以提升销量,但更重要的是品牌地位得以提升和巩固,获得消费者的心理认同。然而,大型体育赛事官方赞助商在某一行业内的惟一性,使得夺冠之路注定是走独木桥。
不过,有实力的大企业依然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倾注巨大人力物力豪赌,先不管胜算几何,起码,一旦夺冠就能防止对手占据这块风水宝地。
世界第二大体育用品供应商阿迪达斯就是以大手笔投入,作为PK对手的秘密武器,哪怕这笔投入会使其短期内的利润下降。
上届韩日世界杯,作为唯一一个集世界杯官方指定赞助商、官方指定供应商和特许标志产品生产商于一身的公司,阿迪达斯可谓满载而归。大获全胜在32支球队中,阿迪达斯总计赞助了10支球队,高居榜首。
赞助10支球队有效吗?有数据显示,阿迪达斯2002年第一季度,在销售额上升了16.4亿欧元的情况下,盈利仅为9800万欧元,与2001年同期(1.24亿欧元)相比下降了20.9%。所以,有观点认为阿迪对韩日世界杯的赞助费用应对盈利下降负主要责任。
其董事长赫伯特海纳坦陈,阿迪达斯为此支出了巨额的广告费用,公司不得不在年初忍受这笔支出所导致的利润下降。尽管如此,阿迪还是通过这笔投资在亚洲进一步提升了形象。巨额的广告支出必然赢得不菲的广告回报,赫伯特海纳自我安慰,这是阿迪达斯公司屡试不爽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