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理财知识>券商集合理财审批望松绑

券商集合理财审批望松绑

详细内容


  备受券商资产管理界人士热盼的集合理财制度突破问题,目前尚未正式成文。不过,集合理财产品审核的相关指标有望于近期逐渐“松绑”。

  这意味着,随着证券业从综合治理到常规监管的过渡,稳步发展各类创新业务已成为监管层的共识。

  监管层有意放开窗口指导

  “近日,多家证券公司都接到监管层电话,对集合理财审批的相关指标放松问题征求意见。”8月31日,一大型券商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监管层有意于近日放开窗口指导,集合理财部分指标有望在今后新产品审批过程中逐步放行。

  目前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审批,虽没有明文规定,但产品普遍存续期为五年,规模不超过五六十亿元。据悉,正常情况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存续期满后,面临两种情况,清算或申请展期。一般而言,作为私募型产品,一旦展期,将面临重新签订合同等诸多事宜。

  “一个产品上万个客户,使重签合同的工作量非常大,相当于一个新发产品的工作量。”一家券商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士说。多位业内人士期望,监管层尽快放弃对集合理财等产品的窗口指导,松绑对集合理财规模及存续期的限制。如此,券商有望在管理规模及方式等方面与基金公司等同。

  纸质合同已转为电子合同

  2008年年底以来,券商集合理财资格及产品审批相继提速。目前,参与集合理财资产管理业务的券商已从去年底的19家增至28家。另据财汇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券商新发行集合理财产品多达34只,远超去年全年水平,其中19只产品为主要投资权益类资产的非限定性产品类型。

  “这意味着自证券公司2005年以前的综合治理整顿后,开始步入常规监管。原来对诸多新业务的限制思路已转为鼓励和放开。”上述券商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士说。

  另一个佐证监管思路转变的例子是,券商集合理财业务合同目前已从纸质合同转为电子合同。今年6月中旬,中国证券业协会向券商下发了《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电子签名合同指引(征求意见稿)》。

  此举将解决券商资金管理界多年来的合同回收难题。“对券商而言,合同回收是个极大的技术性障碍。每个产品,都面临上万份合同的签署、保管和回收工作。由此造成的合同缺失对未来业务发展造成法律隐患。”上述证券业人士表示,电子合同不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使得券商私募业务正规化,消除其服务的后顾之忧。

  财汇数据统计,目前现存集合理财产品已多达69只,其中近七成为主要投资权益类资产的非限定性产品类型,所有产品最新资产净值超过900亿元。参与券商增至28家,其中有八家所管理的产品数量达到三只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