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理财的误区及对策(一)
详细内容
企业理财主要是对企业资金的筹集、运用、分配等方面进行的综合性管理,目的在于提高资本要素的配置效率。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许多企业的理财观念及理财方法存在误区。
一、企业理财存在误区
1、企业理财忽视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是企业经营必不可少的原动力,是企业经营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资金的多少决定了企业的实力。因此,现在不少企业把企业理财的重点放在千方百计筹资上,总以为只要有了资金,企业经营就会如鱼得水。但事实上,很多企业的资金量并不缺乏,缺乏的是营运资金及运用资金的能力,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随着资金的不断筹集,将必然导致优质资产少,劣质资产多,资产流动性差,变现能力不强。而且任何渠道筹资来的钱都不是免费的“唐僧肉”,而很可能是一块“烫手山芋”。所以企业如果不能有效地科学地使用资金,只知一味地去融资,企业就会背上越来越沉重的债务包袱。
2、企业理财忽视理财的作用,会计核算重于财务管理。
很多企业通常有很好的远景设想,也有推动企业成长的热情,但缺乏必备的财务技能。许多企业将财务管理的理财工作变成了核算的一个辅助成分,处于次要地位,将企业资金管理仅仅理解为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使财务部门的职能停留在对经济业务的事后反映、核算上,导致企业资金管理成为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监督。至于有效地调度资金,运筹资金,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内容则未被真正重视。
现金是企业理财中普遍可接受的、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可满足企业日常业务的现金支付需要,可防止意想不到的支出,可用于投机性的购买机会。因此不少企业总以为手中现金资产越多越好,这样才会心中有底、游刃有余。但是殊不知,流动性强的资产,其收益性是最差的。如果置存过量的现金,会造成资金不能投入周转,无法取得盈利而遭受损失。一个企业应置存多少现金,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最佳现金持有量,在现金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之间作出最佳选择。
现实中,有些企业总是把资金紧张挂在嘴上,并常为筹资而疲于奔命。似乎企业的理财目标便是筹资,似乎只要筹到资便是见到效益。殊不知,任何筹资渠道来的钱都不是免费的大餐,而很可能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因为资金的提供者总要获得期望中的收益,这是不能打折扣的。如果企业没有好的支出项目,没有科学、有效地使用资金,使取得的资金不能产生效益,或产生的效益低于筹资成本,这样企业苦苦筹集的资金越多,其效益会越差,岂不是还不如没有这笔钱?“企业是在为银行打工”就形象地反映了这种情况。?
3、企业理财信用意识不强,举债经营无度。
一些企业信用意识不高,在市场上只想借钱融资,不求经营回报。有些企业甚至对高负债率熟视无睹,无形中形成这样一种观念,似乎负债越多,财务杠杆效应越大,对企业越有益。众所周知,举债经营具有财务杠杆作用。但事实上,举债的财务杠杆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总资产报酬率必须大于债务成本率。目前,很多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是远远低于债务利率的,这就是说,通过举债获得的资产所创造的利润连债务成本也负担不了,何以谈杠杆作用?同时,就是在总资产报酬率大于负债成本率的情况下,负债越大,财务杠杆作用越大,但其财务风险也随之越大,特别是对上市公司来说,将直接影响到其股票市价的高低。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声誉。
长期以来,许多企业注重会计核算,并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核算上,在核算的规范、准确、及时、全面等方面,下了不少的气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企业理财然而却忽视了财务管理,将财务管理的理财工作变成了核算的一个辅助成分,处于次要地位,将企业资金管理仅仅理解为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至于有效地调度资金,运筹资金,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内容却未真正纳入其职责范围。使财务部门的职能还停留在对经济业务的事后反映、核算上,或是对经济业务的事后监督上。?
众所周知,举债经营具有财务杠杆作用。因此有些企业虽然不刻意追求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但对高负债率却熟视无睹,无形中形成这样一种观念,似乎负债越多,财务杠杆效应越大,对企业越有益。事实上,举债的财务杠杆作用必须要有特定的前提条件,这就是总资产报酬率必须大于债务成本率。目前,很多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是远远低于债务利率的,这就是说,其通过举债获得的资产所创造的利润连债务成本也负担不了,何以谈杠杆作用?同时,就是在总资产报酬率大于负债成本率的情况下,负债越大,财务杠杆作用越大,但其财务风险也随之越大,特别是对上市企业来说,将直接影响到其股票市价的高低。而且,即使讲杠杆作用,也要求在权益性资本和债权性资本之间建立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这不仅要考虑利率水平,而且要考虑权益性资本的期望报酬率。因而从这个角度看,举债经营还必须慎重。
近年来,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进了证券市场,在企业资金来源方面改变了原来主要依赖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贷款的状况。由于证券市场特有的直接融资功能,使一些企业片面的认为,发行股票是最好的筹资渠道。所以有更多的企业急于搭上这班车。其理由是发行股票可以筹集永久性资本,可以“圈”到很多钱,可缓解企业经营中资金紧张的状况,甚至把它看成是无代价的,百利而无一害。其实,按照资本结构理论,企业理财一方面,企业的资本总额中,同时合理拥有一定比例的权益性资本和债权性资本,才可能由于债权性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使企业加权平均的资本成本最低,从而形成最佳的资本结构,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理财另一方面,任何资本来源都是有成本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权益性资本的成本甚至大于债权性资本的成本。
4、企业理财缺乏理财人才。
时下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长期处于虚空状态的背景下,专业的企业理财人员十分匮乏。企业不注重后续教育,更造成财务人员学习不够,企业理财知识更新不够,整体素质较差。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随着外国产品、资金和管理方法不断涌入,不但对我国企业的产品、质量、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且对我国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观念和方法也产生巨大挑战,随着加入WTO的不断深入,将会显露出更多的企业理财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