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理财知识>理财产品种类多,慧眼识金避风险

理财产品种类多,慧眼识金避风险

详细内容


  综观国际、国内形势,今年的投资机会还是很多的。但由于欧债危机、塞浦路斯等问题、国家继续调控房地产市场等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对投资者来说,一定要降低收益预期,从而更好地防范风险。目前,市场上的理财产品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要防止“看走眼”,投资者不妨从六个方面辨识产品的风险收益情况。

  投资者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主要出于对银行的信任,但切莫认为在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一概都由银行负责。在购买理财产品前,务必看清合同上是否盖有银行公章。银行发行或代销的理财产品,在客户所签署的产品协议书里肯定会提及银行名字。

  看是否保本,如果产品是保本或者保证收益型的,在产品到期时,至少投资者投入的本金不会发生损失。

  看风险控制情况,一般产品说明书都会给出明确的风险等级和适合投资人群,也会揭示一旦发生风险有哪些措施可以挽回损失。投资者一定要选择适合自身风险等级的产品。

  看固定收益类还是浮动收益类固定收益类产品风险较低,实现预期收益率的把握较大,基本能实现预期收益率。浮动收益类产品则要具体分析而定。

  看投资标的产品是投资于债券,还是信贷资产,或是股票基金,都是决定产品收益风险情况的关键因素。

  看流动性安排投资者,如果在产品投资期内遇到现金需求而不能提前赎回,会对投资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认清理财产品的流动性,合理安排产品投资期限十分重要。

  银行产品既要投资人自担风险,又扭捏不告诉投资人募集资金的具体投向,难道是“别管我拿钱干嘛去了,反正赔了我不负责”的意思?

  从2012年华夏银行嘉定支行代销的银信合作产品到期无法兑付,到渣打银行、花旗银行、平安银行等外资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频频曝出大幅亏损,热衷于买银行产品的投资人已经对中小银行的产品有所谨慎。

  不过,五大行也未必就是“保险的选择”。前不久,有媒体曝出工商银行的一款名叫“2007年第1期基金股票双重精选人民币理财产品”发售5年来一直没有赢利,反而亏损43.8%。争论焦点聚焦在这款理财产品的投向。报道称,此款预计募集规模为100亿元的理财产品因为投资了深陷资金泥潭和高管“跑路”丑闻的超日太阳股票收益信托计划才导致如此大的亏损。

  所以,一方面,随着监管层面叫停银信合作产品、规范理财产品销售业务,2013年银监会严格监管理财产品设计、销售和资金投向等政策,让理财产品销售方的信息披露越加规范和尽责;另一方面,作为个人投资者,也要意识到理财产品毕竟不是纯储蓄,是投资就该有风险意识。具备必要的金融知识以弄清产品类型、投资方向,并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或咨询第三方投资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