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一语文试题>2011年秋高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2011年秋高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详细内容

2011年秋高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道劲(jìn) 遏制(è) 碣石(jié) 百舸争流(gě)
B.颓圮(qǐ) 团箕(jī) 浮藻(zǎo) 星辉斑斓(bān lán)
C.长篙(gāo) 青荇(xìng) 漫溯(shuò) 峥嵘岁月(zhēng róng)
D.寥廓(liáo) 琼葩(pā) 典押(yā) 忸怩不安(niǔ n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寂寥 沧茫 风华正茂 意气风发
B.萧瑟 傍徨 凄婉迷茫 天伦叙乐
C.揣摩 脸颜 咄咄逼人 剑拔弩张
D.凌侮 荆棘 融会贯通 感人肺腹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泽东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叹,为“寒秋”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
B.在《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中,除了“乌黑的酱碗”“扯破的衣服”“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这些意象在阐释着大堰河的贫困外,她始终含着笑立在作者的记忆深处。
C.《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流溢着爱,这既是大堰河对她的乳儿的纯洁的、无私的爱,又是她的乳儿:诗人对养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爱。
D.剑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徐志摩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 “……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了你的性灵(《我所知道的康桥》)。”
4.下列句子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词是一种有一定格律的韵文,初时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也叫长短句,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B.“沁园春”“采桑子”是词牌,“长沙”“重阳”是题目;词牌不可以改变,题目则可以随意而定。
C.词的标题和词牌不是一回事,标题关涉内容,词牌限定格式等方面。
D.词的标题和词牌是一回事,都是指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5.下列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秦王还柱而走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秦伯说,与郑人盟
B.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C.张良出,要项伯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6.下列加点词语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秦兵旦暮渡易水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A.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①吾其还也
B. ②君知其难也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 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
D. ②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8.从句式角度看,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二、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9.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策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上钩,就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晋见时奉献的礼品。
B.幕后推手策划“贾君鹏”事件是为了钱,专业策划团队炒作其他人当然也有其目的,可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为了能够成功地完成栽赃任务,他苦思冥想,终于决定图穷匕见,直接把夏言拉过来陪审,期望能够在公堂上有所突破。
D.他这人很有意思,喜则开怀大笑,怒则切齿拊心,愁则发上指冠,乐则得意而忘形。
10.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战国策》是一部按国别记事的史书,经西汉刘向整理,秦汉间编纂,定名为《战国策》。
B.战国末期,燕太子丹为抵抗强秦想派刺客刺杀秦王,于是中国历史上就创造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C.中国历史悠久,史籍浩如烟海,历史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人物风姿万千。
D.从历史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从文学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正史”的先河。
11.对下面六句话顺序的编排,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①刘邦的话,则表现出他能屈能伸的性格
②张良则足智多谋,外柔内侧
③如项羽在本文中虽只说了几句话,却可看出他的寡谋轻信的性格特点
④《鸿门宴》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用符合人物身份有特征的口语传达人物的神采与个性
⑤这些人物之所以性格鲜明,无不得力于个性化的人物言语描写
⑥而范增则老谋深算,急于事功,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④③①⑥②⑤ B.④⑤③⑥①② C.①③②⑥⑤④ D.⑤③②⑥①④
12.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上相应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6分)
命运给予河蚌的是一粒沙子,河蚌回报世界的却是一颗晶莹的珍珠; ____,
;命运给予巨石的是千锤百炼,巨石回报世界的却是一座神圣的佛像。
历史长河中的那些伟大人物,不管经历了多少磨难,他们回报世界的都是心血的结晶:司马迁遭受宫刑,却留给后人一部《史记》; , ;贝多芬经受失聪之苦,却留给时代一部《命运交响曲》。直面不幸,努力创造,回馈社会,我们就能不断提升个人价值,最终成就自己。
13.指出下列对联所写的历史人物。(每个1分,共5分)
①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半碎霸图空。_ ___
②督亢图中不杀人;成阳殿上空流血。_ ___
③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__ __
④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__ __
⑤先师功德垂青史,儒学精华照五洲。__ __
三、文言文阅读(总分25分)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抻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下军,良说日:“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日:“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日:“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日:“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日:“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日:“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日:“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埋葬)
B.愿沛公且留壁 (营垒,军营)
C.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吃,这里是以利引诱的意思)
D.不如因其解击之(通“懈”,松懈)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沛公之从雒阳南出抻辕,良引兵从沛公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 ①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下军
②欲以客往赴秦军
C. ①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 ①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日
②扣舷而歌之
1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良运筹帷幄的一组是( )
①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辕,良引兵从沛公抻
②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③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
④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⑤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⑥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在?山下的秦将上当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况下,考虑到士卒会不听从,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取得大胜。
C.张良足智多谋。败蛲下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知道激流勇退。高帝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于是被封为留侯。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3分)
译文: 。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3分)
译文: 。
(3)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3分)
译文: 。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分)
译文: 。
四、古代诗歌鉴赏及名篇名句(2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毛泽东说项羽“沽名”。请根据《鸿门宴》说明项羽“沽”的是什么“名”,项羽“沽名”的结果如何。(6分)
答:

20.毛泽东说“不可沽名学霸王”有什么深刻意义?(5分)
答:

2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怅寥廓,_ ,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
(3)悄悄的我走了,/_ ___;/我挥一挥衣袖,/ 。
(4)携来百侣曾游,__ __。
(5)_ ___,不仁;_ ___,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__ __。
(7)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 _,士皆垂泪涕泣。
五、作文(60分)
题目:真没想到……
要求:或选一事,或选一人,写成记叙文,要注意记叙的角度,不少于800字。


2011年秋高一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4分。)
1.D A.劲Jìng。R圮pǐ。C.溯sù。
2.C A.沧一苍。B.傍一彷。D.腹一腑。
3.B A.去掉引号内的问号;C.将冒号改为破折号;D.把括号放到引号的后面。
4.D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而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5.DA项,“还”通“环”,“共”通“供”。B项,“说”通”“悦”,“振”通“震”。C项,“反”通“返”,“要”通“邀”。D项t“蚤”通“早”,第二句没有通假字。
6.A夫人,古义为那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7.C①②均作“假若没有”讲。A.①句末语气词;②疑问代词。B.①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②代词。D.①表被动;②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里。
8.B B项是被动句,其余都是判断句。
二、语言文字运用
9.B A.有始有终: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望文生义。
C.图穷匕见: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用在这里语境不符。
D.发上指冠: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极度愤怒。不能用来形容悲伤。
10.C A语序不当,应为“秦汉间编纂,经西汉刘向整理”;B用词不当,“创造”改为“产生”或“有”;D不合逻辑,应为“从历史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
11.A注意逻辑顺序。
12.(1)命运给予荷花的是一方淤泥,荷花回报世界的却是一缕可人的清香;命运给予水滴的是一片河滩,水滴回报世界的却是一汪明澈的清泉。孔子多遭列国排斥,却留给后人一部儒家经典。
(2)命运给予梅花的是一个寒冬,梅花回报世界的却是一段沁人的馨香;命运给予宝剑的是一团烈火,宝剑回报世界的却是一身刚硬的正气。屈原遭受放逐之苦,却留给后人一部《离骚》;左丘遭受失明之痛,却留给后人一部《国语》。
(3)命运给予梅花的是风霜雨雪,梅花回报世界的却是一抹飘香;命运给予巨石的是刀砍斧削,巨石回报世界的却是一座美丽的雕像。孙膑忍受断足之痛,却留给后人一部《兵法》;吕不韦承受贬谪之苦,却留给后人一部《吕览》。
(4)命运给予大地的是一粒种子,大地回报世界的却是一棵参天大树;命运给予昆虫的是一滴松胶,昆虫回报世界的却是一颗美丽的琥珀。苏轼遭受贬谪之苦,却给中国的文学殿堂增添了一处辉煌;陶渊明忍受饥饿苦恼,却给后人的世界里留下了一方桃源13.①项羽②荆轲③司马迁④李白⑤孔子
三、文言文阅读(总分25分)
14.A葬:这里指厚葬。
15.C A项“之”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B项均为介词,表示对象,译为“率领、带领”。C项“与”前者是介词,表示对象,译为“和、同”;后者是连词,表示并列,也译为“和、同”。D项“而”均表示修饰,不译。
16.C①是说在沛公出辗辕的时候,张良所采取的行动,③是对沛公的希望,不能表现出其运筹帷幄的特点,⑥是说张良平时的做法。
17.B“让沛公带兵攻击”不对,张良没有这样特别安排。只是提出了“趁敌方松懈而攻打”的建议。
18.(1)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
(2)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
(3)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与我共建功业呢?
四、古代诗歌鉴赏及名篇名句(21分)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
沛公从雒阳向南穿过辍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晓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驻留营垒,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饷,在周围的山上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之计,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成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成阳,秦王子婴投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派人请领汉中地区。项王就答应了。张良因此劝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于是派张良回去。他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
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张良逃跑了,从小路偷偷归依汉王。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面,因战斗失利而坚守固陵,诸侯们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谋,诸侯们才都来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决战取胜在千里之外,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留侯身体多病,便施行道引之术,不食谷物,闭门不出一年多。恰逢高帝驾崩,吕后感激留侯的恩德,就强让他吃饭,说:“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那样短促,何必自找苦吃到如此地步啊!”留侯不得已,勉强听从吕后的话而进食。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候。
19.沽“仁义”之名,具体说有“义气”和“仁慈”
两方面。结果:项羽“不追穷寇”,放走刘邦,变
主动为被动,最终被刘邦灭亡。
20.用项羽沽名钓誉的历史教训教育革命人民:不能怜悯行将灭亡的敌人,重蹈项羽的覆辙;要发扬“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猛追穷寇,将革命进行到底。
21.(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浪遏飞舟
(3)正如我悄悄的来,不带走一片云彩。 (4)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因人之力而敝之,失其所与。(6)皆白衣冠以送之(7)为变徵之声
五、作文
[思路提示]
本文的题眼是“没想到”,文章的内容应是由“没想到”引发出来的、出乎自己意料的震撼人心的事,即表现出生活中闪光的东西。文章的内容一定要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切忌编造。文章的结构要完整,脉络要清晰,因此,开头可按自己原来对事物的发展看法叙述,结尾一定要点明“没想到”这个题眼,既照应了开头,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记叙为主,可兼有抒情或适当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