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一语文试题>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试卷(含答案)

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试卷(含答案)

详细内容

浙江省磐安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一、语言文字应用(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攻讦(jié) 愧怍(zuò) 肖像(xiāo) 古墓荒冢(zhǒng)
B.谥号(shì) 隽秀(jùn) 虫豸(zhì) 不落窠臼(cháo)
C.缄口(jiān) 苗裔(yí) 媲美(pì) 茕茕孑立(qiǒng)
D.攥着(zuàn) 纤绳(qiàn) 嫉恨(jí) 垂头耷脑 (dā)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再接再励 王侯将相 自裁绳墨 哑忍苟活
B.聊以为藉 礼上往来 门衰祚薄 过蒙拔擢
C.平心而论 突如奇来 蜗角虚名 金榜题名
D.计日程功 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剖符丹书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往挖掘,反倒捉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实令人费解。
C.世界篮球锦标赛分组抽签结果揭晓后,比赛门票的销售出现了***,特别是有美国队参赛的门票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
D.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网虫”的人数激增。
B. 强台风袭击这座城市时,咆哮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一小时后部分地段积水便深达60厘米,交通一度陷进瘫痪。
C.吴菊萍是一位普通的公司职员,她舍身托救坠楼小女孩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大家热情地称她为“最美妈妈”。
D.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进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5.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给天子的书信,如李密的《陈情表》、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B.《长亭送别》选自王实甫的《西厢记》,它被誉为写离愁别绪的尽唱,被以为是抒怀艺术的典范。
C.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有《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笑剧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和70列传,共一百三十篇。鲁迅先生评价其为“史家之尽唱,无韵之离骚”.
6.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考上下文,在横线上填写出恰当的句子。(3分)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
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有多么华丽, ① ;
② , ③ ;
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他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7.日前腾讯网投放了一则广告,引起轩然大波,讨论源于森马团体有限公司的一则休闲服装宣传广告语:“我管不了全球变热,但至少我好看!”无数网民强烈批评这则广告带来的负面效应,森马方面的负责人却大呼冤枉,以为该广告词有着较为积极的内涵。(6分)
请分别站在双方的态度上,用一句话简明正确地分析这则广告语所体现出的涵义。(每句不得超过30字)
(1)森马团体: 。
(2)网民: 。
二、现代文阅读(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饮用水安全危机
生活饮用水,作为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必须品,其安全直接关乎生命健康。然而近日,国家发改委相关报告称,“1/4的居民没有清洁饮用水”。《中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则显示,中国1073个重点城市地表饮用水源地有25%的水质不达标;地下水源地题目同样严重,115个地下水源地中,有35%分歧格。
卫生部的一份检测报告称,根据现有的检测技术,发现水中有2221种有机化合物,在饮用水中发现有756种,其中有20种致癌物,23种可疑致癌物,18种促癌物和56种致突变物,严重威胁国人的身体健康。
水污染隐患令人担忧。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全世界80%的疾病,是由于饮用了被污染的水而造成的。另据专家透露,目前我国每年因饮用水不安全引发疾病的情况多有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达到当年GDP的1%。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面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我国尽大多数水厂却难以应对。现在国内的水厂,主要采用高锰酸钾消毒。这种传统的工艺,只能往除水源中的泥沙、胶体杂质、微生物,以及20%~30%的自然有机污染物,主要针对的是受轻度污染的水质。而近几年我国水污染事故频发,有1/3的水源是分歧格的,水中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传统工艺很难将其往除。
假如水源分歧格,要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水厂就应采取深度处理的方法。所谓深度处理,就是在传统的工艺上,增加臭氧活性炭。活性炭可以吸附轻易吸附的有机物,而臭氧可以将大分子量的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量的有机物,从而更加有利于活性炭吸附。经过臭氧活性炭处理的饮用水,可以解决20%~30%有机污染物的题目,使出厂的水质达到饮用标准。
日本的供水系统,目前正普及一种新的过滤技术――膜工艺。膜的孔径只有O.01微米,可往除残留在水中的污染物及细菌等小分子杂质。与传统的工艺相比,膜工艺可以进步1倍的过滤量,出厂的水质比较优良。
水厂做深度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进。采用臭氧活性炭的加工工艺,1吨水1天要花费300元。膜处理工艺更加贵,1吨水1天要花费400元。采用这些工艺,势必要增加水厂的运行本钱。而目前的现状是,我国很多城市,尤其是区县城镇的供水公司,常年处于亏损状态,根本无法对工艺、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同时,专家指出,固然技术上可净化污水,但是保证生活饮用水的安全,首先要做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保证水源的安全。
(选自2011年3月17日《中国科技报》,有删改)

8.以下不属于造成我国“饮用水安全危机”原因的一项是( )
A.我国1/4的居民没有清洁饮用水,这威胁着国人的身体健康。
B.我国很多城市的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不达标情况。
C.我国尽大多数的水厂采用的是传统工艺,难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
D.我国尽大多数水厂缺乏资金,无法采用新工艺,不能对水进行深度处理。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运用现有的检测技术,我们在饮用水中发现了756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有机化合物。
B.目前我国每年因饮用水不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达到当年GDP的1%。
C.先进的水处理工艺能让人们喝上放心水,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饮用水安全危机。
D.膜处理工艺先进,和传统工艺相比,水的过滤量可进步1倍,出水更快。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要使出厂的水质达到饮用标准,水厂就需采用臭氧活性炭、膜工艺等深度处理的方法。
B.全世界多数疾病是由饮用了被污染的水而造成的,所以,我们少饮水就会少生病。
C.日本的供水系统正在普及膜工艺,这表明日本也面临着较严重的水污染题目。
D.在水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传统工艺很难全部往除水中的污染物,被淘汰势在必然。
11.从文中看,如何化解我国的饮用水安全危机?请扼要概括。(3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逃 离
郭静娟
门口有一棵树,矮矮的,向着横斜里伸展出几根粗粗的枝条,短短长长,一年四季,树干上都随意地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傍晚时分,我从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象站立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拙朴和奇异。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有一天,我终于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次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同吃同住的上展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往的脚步。踏进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乐如山高如水长。
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品,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
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远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玄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不再,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看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闪耀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之花。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看,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终极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我们早已成了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
开始喜欢旅行,希看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间隔会滤往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在千山万水中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过无痕,却只是偶然惊艳,少有惊心动魄,兴味盎然而往,带着些许失落回来,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想起最心爱的诗歌之一――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逃出芜杂的尘世间,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作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遗世独立,静美之极。可在那幅想像的图画里,我经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独,在空旷的世外山谷里无处遁形,竟让我有些不冷而栗。没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潇洒,纵然逃到天涯天涯,都是牢笼藩篱。可以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了现代人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生活的网无处不在。
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我明白,无需逃离。被刺痛着,也要承受。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如同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芳香娇艳。
与其逃离,不如回来。
逃离是一种懦弱,沉醉却是我们最好的回宿。就像那颗树,独自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醉了路人。
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躲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12.联系全文,说说“逃离”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
13.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次逃离?结果如何?(6分)
答:
14./shti/">填空
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共8分)
(1) , ;茕茕独立,形影相(《陈情表》)
(2)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仁者爱人》)
(3)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长亭送别》)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克己复礼》)
(5) ,来者犹可追。(《知其不可而为之》)
(6) ,于我如浮云。(《君子之风》)
(7) ,水浅而船大也。(《逍远游》(节选))
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往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奇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性:“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土壤深处扎。如把树载活以后就不往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往。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要责备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了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要求在800字以上。

高二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 (A项 “肖像”读“xiào”, B项 “不落窠臼”读“kē”, C项 “苗裔”读“yì”、“茕茕孑立”读“qióng”)
2.D(励――厉;上――尚;奇――其)
3.A
4.A
5.c
6.【试题立意】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能力。答案示例:①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②我不想知道你的躲书多么丰富③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门路
【试题解析】这是一个较为宽泛的仿写题,除了句式的要求外,最为关键的是修辞手法,原句中的“窗口”、“灯塔”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答案所给的“桥梁”、“门路”就是很好的模仿,解答时要先选定好喻体,剩下的就轻易了。再如“航船”、“东风”、“甘霖”、“绿洲”之类的喻体。
7.答案提示:
(1)森马团体:凸现年轻人的个性,倡导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2分)
(2)网民:误导年轻人,缺少公益心、社会责任感和基本的职业道德。(2分)(观点正确即可酌情给分,超过30字,酌情扣分)
8.A(答非所问。该项表述的是我国饮用水安全危机的现状和危害,而非成因。)
9.C(A项表述不正确,756种“有机化合物”中只有部分有机化合物会威胁人类健康;B项表述扩大了范围,从原文可以看出,“经济损失”是指“因饮用水不安全引发疾病”而造成的损失,而“饮用水不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包括购买净水设备、瓶装水等用度;D项张冠李戴,文中“过滤量”是指往除杂质的量,而非出水的速度。)
10.C(A项扩大了推断的条件,原文为“假如水源分歧格……采取深度处理的方法”,当水源合格时,就不需要深度处理的方法了;B项推断不严密,应为“少饮用不清洁的水就少生病”;D项“传统工艺被淘汰势在必然”这一推断尽对,深度处理是在传统工艺之上进行的。)
11. 保证水源安全,加大资金投进、深度处理以净化污水。(每点1分,共3分)
12、摆脱世俗的羁绊和喧嚣,(1分)获得理想的快乐、自由和幸福。(1分)(评分说明:每点1分,大意对即可)
13、①逃离学校生活走上社会,(1分)结果快乐只是短暂的。(1分)
②不断改变现实环境,(1分)结果处处都一样。(1分)
③以旅行调剂生活,(1分)结果兴味盎然而往,失落而回。(1分)(评分说明:6分,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
14、①拙朴而奇异,(1分)
②A、引发思考,领起下文;B、为末尾的感悟作展垫。(评分说明:4分,①处1分,②处答1点得1分,答2点得3分,大意对即可)
15、用拟人手法(1分)告诉人们:幸福实在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要专心往感悟。(2分)(评分说明:3分,修辞1分,含义2分,大意对即可)
16.B(回:出嫁)
17.C(C.均表修饰A.那么/况且 B做、修为/表被动  D.凭借/由于)
18.B(B.状语后置 A.被动 C.判定 D.定语后置)
19.C(无怀才不遇之感叹)
20.翻译略
21、(1)“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进怀古,远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船,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船在烟雨朦胧中回往!
2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3.一是“一以贯之”的“忠恕”;二是有积极人、博施于民、能近取譬等;三是注重“仁爱”的实践性和时效性,以实际行动造福百姓,推动社会进步。
24.(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敝之而无憾
(3)淡烟暮霭相遮蔽
(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5)往者不可谏
(6)不义而富且贵
(7)置杯焉则胶
四、作文(60分)
24.材料涉及到“老人” “年轻人” “胡杨树” 等几个对象。
①从“老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无碍”这一点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在子女的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长远的眼光。
②从“年轻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全被风刮倒” 这一点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一味关心爱护有可能会贻误被关爱者的一生。
③从“胡杨树如何才能抵抗沙尘暴”这一点上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逆境成才、顺境可能会使生命变得脆弱,要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