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三政治教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详细内容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高级中学2014年高中政治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使用说明】
1.预习提示,认真研读教材第六课的第二框,在课本上勾划出重点内容,并用红笔标注出不明白的问题,完成自学整理的相关题目。
2.在预习、熟记重点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探 究案,做好总结巩固,提升理解能力,为课上小组展示做好准备。
3.在预习过程中熟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区域文化的成因;文化包容性的内涵及意义等重点知识。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
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 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重点难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
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在预习导学案的引导下阅读教材p66―p70,勾划并标注好课本重点问题)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独特性:(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
阅读课本材料,思考探究问题,准备上课展示。
1、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多方面的内容,都能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课本从两方面入手。
2、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独树一帜。
(1)地位:

(2)特点:

(3)作用:
3、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地位:
(2)特点:
(3)意义: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成因: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3、吴越文化与滇黔文化的差异:(了解)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1.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其中,藏族的____________、蒙古族的____________和柯尔克孜族的___________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
2、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出多种______ ________ 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______________,又有各自的______________。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二、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及意义:

3、中华文化的力量:

【课内合作探究】
有人认为,“‘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所以,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不同的。” 请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典型例题]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 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易错点探究1] 不能简单地说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1)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特征,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易错点探究2]
1、文学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的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它源于社会,折射人类共同情感又承戴独特民族传统。
2、文化与文 学要注意区分开来,文化包含文学、艺术、自然科技、数学、天文、史学、雕塑、建筑等多方面,而文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3、在科学技术方面,是指在古代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并不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课堂练习】
一、单选题:
1.“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制作精美的陶器,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 ,铸造精良的青铜器,无一不在向世界诉说着一个古老民族巨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这说明中华文化 ( )
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C.薪 火相传,一脉相承 D.开放平和,面向世界
2.“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从文化特点的角度看,这两句话反映了 ( )
A、文化的源远流长 B、文化的博大精深 C、文化的区域特征 D、文化的包容性
3.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 )
①相互联系,趋于统一 ②相互区别,独立发展 ③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④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4、胡锦涛指出,亚欧双方应该弘扬平等、开放、包容的精神,提倡不同文明和谐共处、互相学习、彼此借鉴,共同为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作出贡献。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有利于( )
①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④实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和统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那里河网纵横,吴越文化自然与水有密切关系。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含有特定的多样化民族个性。造成材料中情况的原因是 ( )
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②不同区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③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④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作为不同区域的文化 ( )
①不能相互交流、借鉴 ②会逐步丧失其特点 ③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引 ④既能渐趋融合,又可以保持着各自特色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十五分之一。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 ( )
①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 ②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④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国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宿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歌舞,如台湾高山族的杵舞、侗族的大歌、壮族的山歌等,各具特色。这表明,中华各民族文化 ( )
A.具有共性,具有一般的、普遍的规 律
B.是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决定因素
C.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
D.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之瑰宝,都是中华民族之骄傲
9.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我国的吴越文化精致淡雅,滇黔文化热情奔放,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各民族的歌舞极具特色……。这说明( )
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我们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10.出席评选结果揭晓仪式的中国长城学会代表韩国伟表示,万里长城是属于全人类的世界文化遗产,因其伟大的魅力而当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长城的当选,再次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和伟大魅力的原因是 ( )
①中华文化不像其他文明一样因被外族入侵而中断、湮灭 ②汉字的演变与使用 ③史书典籍的传承 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 ④ D.②③④
11、早在唐代,岭南文化就与基督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平共处,而且敢于和善于同异质文化进行直接的嫁接,拿来为我所用,形成独特的文化流派。这表明岭南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她的 ( )
A.独特性 B.多样性 C.开放性 D.包容性
12.我国各民族的民间歌谣蕴藏极其丰富,从《诗经》里的《国风》到解放后搜集出版的各种民歌选集,数量是相当多的。至于目前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歌谣和新民歌更是浩如烟海,各具独特的形式:苗歌瑶歌古朴浑厚,藏歌傣歌光丽优美;蒙古族民歌健朗悠扬,鄂伦春族民歌则粗犷有力;同是汉族民歌,北方的以豪放见长,南方的则比较委婉。这体现了( )
①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各地区的文化具有各自的特征 ③在我国,民歌是指少数民族的歌谣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不断融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13.云纹是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设计的点睛之笔。云纹不仅在华夏文明中有着千年的跨度,并且,在建筑、雕塑、器皿和家具中都有若广泛的应用,而且云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递着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和喜庆祥和的美好祝愿。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展现 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③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 ④中华文化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容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出自维吾尔族人 民,是一部著名套曲。二十四史中的《辽史》、《金史》和《宋史》是许多少数民族史学家参加编写的。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孜族的《玛纳斯》被誉为三大英雄 史诗。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和彝族的《阿诗玛》也是誉满中外的叙事诗。同时,早在唐朝,白族张胜温绘出的梵画长卷,长达十丈,共有628个菩萨像,工细生动,是我 国古代绘画精品。
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发展的什么特点或道理?

知识总结、构建体系

合作探究答案
(l)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2)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因此,认为“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性的观点是正确的,但认为各民族的文化一定不同则是错误的。
一、单选题答案
ACBDC DDDC D DAD
二、非选择题答案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 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