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三历史教案>第二单元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

详细内容

第二单元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第5课 英国革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

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进程: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标志革命爆发、克伦威尔及领导的两次战役、共和国成立、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等

理解英国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意义;理解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历史必然性。

2、技能:

参考图例,了解地图所表述的历史信息。

阅读文献资料,概述其主要内容。

按时序整理知识,制作大事年表。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英国革命爆发原因和结果,学习从文化传统、经济状况、阶级力量对比等视角,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评价克伦威尔在英国革命中的作用,学习从社会地位、思想倾向、客观影响等视角,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克伦威尔等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对其产生敬意;充分肯定资产阶级革命对推动历史进步的积极作用;肯定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英国革命结果的明智选择。

二、栏目参考答案

(一)读图学史

革命前的英国领土包括哪几部分?现代英国领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答:革命前的英国称英吉利王国,领土只有英格兰、威尔士和周围的一些岛屿。

现代英国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群岛(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三部分组成)、北爱尔兰。

(二)练习与测评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大事年表

1640年 “长期议会”召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42年 查理一世向议会宣战

1644年 克伦威尔率军在马斯顿草原击败王军

1645年 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在纳西比战役彻底击败王军

1648年 克伦威尔在普雷斯顿战役中击溃叛军

1649年 议会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1658年 克伦威尔去世

1660年查理二世回到伦敦登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 “光荣革命”

1689年 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2、阅读《权利法案》的部分条文,回答问题:

(1)在政治(法律)、经济(征税)、军事(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等权力上均受到限制

(2)肯定了议会拥有的准许、同意实施或停止法律、征税、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等方面的权利;保证议员的选举、在议会内的言论自由,并不受议会之外的弹劾回讯问。

(3)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为英国社会的长期稳定提供保证。

(三)探索与争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以“光荣革命”的形式结束?联系中世纪以来英国历史发展的特点,谈谈你的看法。

思路:

13世纪以来,随着《大宪章》等法律的签署以及议会的形成,君主制、议会制已经成为英国这个封建国家的传统。宗教改革后,又确立了新教的地位。复辟王朝统治时期,加强君主专制、企图在英国恢复和加强天主教的统治,这些倒行逆施的行为激起资产阶级、新贵族和英国国教上层人物的强烈反对。恰巧,皇后玛莉生了个男孩,国王有了男性后裔,将来必定由他继承王位,而未来的国王极有可能是天主教徒。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期待由信奉新教的查理二世的女儿、女婿自然继承的设想破灭。经过20年的革命、起义、军事专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暴力流血深感畏惧,因此,不经过暴力,而采用宫廷政变的方式来解决君主专制与议会权利、天主教势力与英国国教势力的矛盾,是唯一的、也是明智的选择。

第6课 启蒙运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

知道启蒙运动最初兴起于英国,代表人物是霍布斯、洛克;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声势最大;知道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法国启蒙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

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性质和历史作用。

2、技能:

阅读课文,提炼概括代表人物、主要主张、代表作等信息,制作有关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表格。

(二)过程与方法

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异同,学习从时代背景、性质、内容、影响等方面比较历史事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时世造英雄,伟大人物、先进思想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的道理,敬畏那些为真理献身的人。认识启蒙思想是人类文明精华的积淀,培养人文情怀,关注社会进步,崇尚理性,追求真理。

二、栏目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材料阅读与分析

(1)出自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

(2)出自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制”。

(3)出自卢梭,主张“天赋人权”。

2、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联系与发展:

答:联系――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都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发生在14-16世纪,是早期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是启蒙运动的先驱;启蒙运动发生在16-18世纪,是继文艺复兴以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发展: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宣扬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创造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天主教神权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在此基础上,启蒙运动宣扬理性,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进而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文艺复兴主要在文学艺术、思想伦理方面进行反封建斗争,并产生近代自然科学,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观念。启蒙运动则重点在政治上批判、否定封建专制制度、等级制度特权、天主教神权,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作了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

(二)探索与争鸣

启蒙思想家倡导的“自由”、“平等”,是针对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提出的?你怎样看待他们提出的“自由”、“平等”思想?

思路:

“自由”、“平等”思想是17-18世纪西欧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7世纪以来,西欧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展,资产阶级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需要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言论、出版自由;同时需要与自由有机联系的平等。但在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下,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无权,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加之中世纪以来长期的王权、神权、特权束缚,导致人们的迷信与愚昧。社会现实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形成尖锐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启蒙运动应运而起。

“自由”、“平等”思想有一定的时代性和阶级性,随着历史的演进,其内涵不断变化发展。17-18世纪,作为先进阶级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提出“自由”、“平等”,勇敢地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正如恩格斯所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为欧美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也影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

“自由”、“平等”作为人类文化成果,其精华部分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至今影响着世界各国人民。

第7课 美国独立战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

知道北美独立战争的主要历史进程:波士顿倾茶事件、第二届大陆会议、华盛顿和大陆军、颁布《独立宣言》、萨拉托加大捷、英军约克镇投降、美英签署《巴黎和约》。

知道《合众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

理解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理解美国由邦联制发展为联邦制的原因。

2、技能:

用示意图表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原因,学习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范畴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的方法。

阅读历史文选片段,学习解释史料、概述史料、根据史料评价历史人物(及其思想)或历史事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充分肯定美国独立战争是正义、进步的事业,感悟民族独立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懂得国家独立对本国发展的重要性。理解联邦体制、三权分立符合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赞赏美国人民的政治创新。

二、栏目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列宁指出,美国独立战争是“真正的解放战争”、“真正的革命战争”,对此你怎样理解?

提示:“解放战争”即为“民族解放战争”;“革命战争”即为“资产阶级革命战争”。

“真正的解放战争”:1607-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经长期发展,美利坚民族形成。美利坚民族要求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但是,英国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激化了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大陆会议通过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通过艰苦的战争,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一个独立的美利坚民族屹立在北美大陆,为独立的民族经济发展扫清障碍,所以是“真正的解放战争”。

“真正的革命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推翻殖民统治,建立独立国家,并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使美国以后政局长期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所以是“真正的革命战争”。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略)

答:(1)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体现了启蒙思想家“三权分立”的思想;众议院议员由各洲人民选举产生,并按各洲人口比例分配名额,体现启蒙思想家“主权在民”的思想。

(2)《独立宣言》宣称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但是,材料二中规定,只有纳税人才有选举权,承认了“自由人”和“其他人口”的区别,“其他人口”(指黑人奴隶)只按五分之三计算,印第安人没有选举权。反映了了基于财产、人种的不同而带来的权利的不平等。种族歧视与《独立宣言》的精神相悖。

(二)探索与争鸣

列表比较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后政治制度的异同

项 目

英 国

美 国

国家元首的权力

国王,世袭产生,统而不治。权力受宪法和议会限制。

总统,选举产生,掌握行政权利,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

但是权力受议会、最高法院制约。

议会和政府的组织形式

议会:分上议院、下议院

政府:实行内阁制。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国会:由参议院、众议院组成

政府:实行总统制。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单一制

联邦制

相同点

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第8课 法国大革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

知道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和主要进程:财政危机、三级会议、攻打巴士底狱、颁布《人权宣言》、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统治、拿破仑1799年政变、拿破仑帝国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战争等。

理解拿破仑战争的多重性质,理解法国大革命的深远影响。

2、技能:

排列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期的重大事件的年表。

(二)过程与方法

概括启蒙思想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共同影响,分析《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的联系与区别,学习用联系与区别、相同与不同等范畴分析历史事件(事物)的方法。

分析比较导致法国革命与英国革命后建立不同体制的政权的原因……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因素、现实状况等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阅读恩格斯《德国状况》(节选),分析拿破仑对内政策、对外战争及其影响,掌握历史地、多角度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感悟启蒙思想所表达的理想境界,对法国人民为追求自由、平等而英勇战斗的高昂斗志和革命精神产生崇敬之情。认识时势造英雄的道理,对杰出人物的业绩产生钦佩之情。

二、栏目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1789-1794年间,法国有哪些政治派别先后掌握国家政权?简述这些政治派别在法国革命历程中的作用。

答: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后,君主立宪派掌握国家政权,制宪会议通过了废除农民人身依附、徭役和贵族特权等一系列法令,颁布《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开始实行君主立宪政体。革命取得阶段性胜利。1792年,吉伦特派掌握国家政权,废除国王,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并于1793年处死路易十六。1793年雅各宾派掌握国家政权,严厉打击敌对分子和投机奸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击退外国武装干涉军。这些政治派别在不同程度上推动法国革命的发展。

2、结合课文内容,解释当时的德国人为什么会崇拜一个征服者?

答:19世纪初的德意志虽然仍处于政治上的分裂和封建专制统治之下,但已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拿破仑在德意志推行《法国民法典》,取消贵族特权,破除封建制度,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是粉碎封建制度的英雄。实质上,德国人崇拜的不是拿破仑这位征服者个人,而是法国大革命,是自由、平等。

(二)探索与争鸣

1791年后法国革命被继续推向前进的原因:

思路:

1、历史上,法国的封建统治的专制程度远超英国,特权等级与广大第三等级的矛盾十分尖锐,整个第三等级基本上都仇视特权等级,资产阶级与农民、手工业者联合在一起,所以,实行君主立宪制缺乏阶级基础。

2、法国地处欧洲大陆,当时,欧洲大陆还是封建君主一统天下,法国革命引起欧洲其他封建君主国和英国的敌视,他们鼓动和支持法国保王党分子发动叛乱,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为了有效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保卫革命成果,就必须把革命继续推向前进。

3、此外,启蒙思想对法国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广大人民积极参加革命,不断发动起义,也是革命得以继续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