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教案
详细内容
第六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教材有关文献资料的阅读与分析,培养学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述中国封建统治者对外部世界的态度。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
2.面对外来侵略,中华民族为捍卫祖国的领土和主权,进行了反侵略的正义斗争,其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尼布楚
条约》。
教学难点:《尼布楚条约》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
①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
②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③为宫廷购回奢侈品。
2.概况
①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
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②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受到热烈欢迎。郑和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之通好的意愿。
③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以中国丝绸、瓷器、茶叶,换取供皇室贵族享用的珠宝、香
料、药材等。
④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
⑤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
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3.历史意义
①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极大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
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
③与欧洲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早半个多世纪。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对外贸易,导致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其结果必然造成
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二、华侨与南洋的开发
1.从唐朝开始,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有很多人到南洋诸岛谋生。
2.郑和下西洋以后,更多的中国人迁徒到南洋各岛定居,成为华侨。
3.华侨从祖国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同当地人民一起,开发丛林,开采矿山,培育橡胶。他们对南洋的开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三、戚继光抗倭
1.明朝中期的倭患
①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
②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奸商,与倭寇相勾结,共同走私、抢掠分赃,倭患愈演愈烈。
③1553年,倭寇先后攻入上海、苏州,直达南京,明朝政府也决心荡倭。
2.戚继光抗倭
①明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抗倭。
②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
③后戚继光又率军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
④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⑤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万古流芳。
四、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
1.明代以前的澳门
古代澳门属扬越地。秦始皇时属南海郡番禺县。唐代属东莞县。宋代时澳门居民以渔业为生。南宋末年,张士杰曾在澳门与追来的元军大战。明成化年间,在妈阁山中兴建了妈祖阁。
2.葡萄牙殖民者用欺骗手段租占澳门
①侵扰东南沿海地区:从16世纪开始,葡萄牙殖民者不断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②以欺骗、行贿的手段占领澳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托言舟触风涛缝裂,水
湿贡物,愿暂借地晾晒”,向明朝地方官行贿,获得允许。
③买通澳门守将租借澳门为暂居贸易地。
④长期租占澳门:葡萄牙殖民者擅自修筑城垣和炮台,设置“自治”机构,任命官吏,
派驻军队,强行租占澳门。
2.明朝政府始终拥有澳门的领土主权
①葡萄牙租占澳门以后,明政府始终掌握着澳门的领土主权。
②澳门的民政和司法归香山县知县主管,设守澳官,并在澳门驻扎军队,负责防务和
治安。
③明政府还强制毁掉葡萄牙人擅自修筑的青州城。
五、郑成功收复台湾
1.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
2.郑成功收复台湾
①清初,在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于1661年在台湾登陆,打败荷兰殖民者。
②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3.郑成功对台湾的开发
①郑成功祖孙三代在台湾发展农商,提倡文教,保境安民。
A.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将军队分到各处去屯田垦荒。
B.郑成功派农师向少数民族传授汉族先进农业技术。
C.郑成功还积极发展商品生产。
②郑成功结束了荷兰对台湾的统治,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六、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俄国强占雅克萨、尼布楚等地
①明清之际,清军主力进关,东北边界空虚,俄国侵略者乘机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
等地。
②清政府一再要求俄军撤出中国领土,俄军置若罔闻,并且继续增兵,扩大侵略。
2.康熙帝组织自卫反击战
①为了捍卫边疆,康熙帝决心组织自卫反击战。
②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
③结果,俄军伤亡惨重。俄国政府被迫同意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3.《尼布楚条约》
①1689年,中俄两国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
②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正式签订了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
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④条约规定:
A.中俄两国边界的东段,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沿外兴安岭至海为界;额
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以东,外兴安岭以南属于中国;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
河以西,外兴安岭以北属于俄国。
B.外兴安岭与流入鄂霍次克海的乌第河之间的地区,搁置再议。
C.拆毁雅克萨城,俄国人全迁出境。
D.两国商旅凭护照方可往来贸易。清朝同意将原属中国的尼布楚地区让给俄国,
作为商旅栖托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