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三历史教案>30年代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教案

30年代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教案

详细内容

A.法西斯及其侵略扩张 B.苏联及其社会主义的影响

C.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 D.大萧条及其影响

【解析】:D 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各国大打贸易战,三个法西斯国家疯狂扩军备战,使整个世界处于紧张和不安之中,故本题选D项。

3. 卡顿在《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中说:“大量美国工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成为垄断主义企业,并在

萧条开始以后一个时期能人为地维持高价格。工业利润之高越出常轨,联邦税收政策偏袒富人。这种情形,也加深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致使1929年国民收人的26%落到5%的人的手中。这些国内的失调,至少在证券市场崩溃两年之前,就开始损害经济制度的健康。不过,使金融机构失常并引起连锁性解体反应的,还是酿成1929年10月证券市场崩溃的股票价格涨风”。根据上述材料,导致1929~1 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有

①垄断企业维持高价 ②收入分配不均 ③证券市场投机盛行 ④经济运行失调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D材料中第一个句话反映了①,第二三个句号反映了②,第四个句号反映了④,最后一句反映了③。所以全选。 4. 美国参加二战需要补充大量兵员时,因体质不合格遭淘汰的达40%。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

的是

A.美国人强烈反战,制造假结果逃避兵役 B.美国人懒于运动,身体条件差 C.经济萧条导致营养不良 D.美国作为移民国家缺乏爱国心 【解析】:C 服兵役的年龄一般是在18周岁以上,这批青年人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少年时代恰逢严重经

济危机,由于贫困导致营养缺乏,身体素质差。美国虽然是移民国家,但在独立前就形成了美利坚民族,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美国参战是在珍珠港事件以后,战争已经严重侵害了美国的利益,激起了美国人民的极大愤怒,不会出现A的情况。是否运动只能导致强壮与否,不会大面积身体素质差的情况。

5. (2010・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模拟)1930年,假如你从中国广州出发,前往美国、英国、苏联,沿途看到的

不会是

A.中国:战乱频繁,逃亡的流民很多

B.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

C.英国:提高关税,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D.苏联:机器隆隆,但人们衣着单调

【解析】:B 1930年,美国正在经历经济大危机,经济萧条,生产萎缩。

6. 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

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上述材料表明

A.经济危机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B.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C.经济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解析】:C 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危机已经引发了政治危机。

7. 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当时的“模仿”主要是指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人民资本主义的推行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A 计划经济是以国家调控为经济发展主要手段,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过程中,美国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以摆脱经济危机。 8. 《道德经》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

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解析】:B 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正是为了恢复银行的信用,稳定金融秩序,是其它新政措施顺利实行的保证。

9. 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

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他是在

A.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纪念林肯做出的伟大贡献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解析】:D “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强调了罗斯福新政扩大政府权力。1933年,是经济危机的最后一年,并不是所有美国人都认可罗斯福的做法,这个国会议员站在相反的角度进行批评。

10.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刺激消费需求 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B 公共工程既能增加有效需求,又能增加长期供给,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有效工具和财政政策的重要实现载体。

11. 对罗斯福新政中“社会救济”内容的评价,错误的是

A.目的在消除阶级差距 B.减少社会矛盾 C.促进消费 D.促进生产

【解析】:A 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举措,不可能是消除阶级差距,因为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缓和经济危机,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12. 罗斯福新政被称为是“复兴”、“救济”、“改革”三方面的新政,其中能够反映救济方面的内容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C.调整农业政策     D.兴办公共工程

【解析】:D 救济方面的内容指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方面的内容。兴办公共工程属于“以工代赈”。 13. 下图为某班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使用的几幅图片(曲线图是失业曲线图),综合图片可判断他们研究的

主题最有可能是

A.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B.调整农业政策与整顿金融秩序

C.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前两幅图反映了危机下人们生活的困苦,失业曲线图反映了

危机对人们社会工作和生活的影响。A、B两项不符合 图片信息,C项与图中1 929~1 942年这一时间不符。

14. 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

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解析】:B 材料反映罗斯福政府将要对老者和病人照顾,体现在政策上就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5. 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

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国修建此类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经济结构,鼓励能源出口 B.国家加强干预,防止盲目竞争 C.扩大生产规模,刺激生产发展 D.直接提高就业率,开拓经济发展空间

【解析】:D 田纳西水利工程的修建,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为解决经济大危机所带来的失业问题而实行以工代赈的一个重要举措。

16.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国纽约的华尔街,几名失业的金融业从业人员在街头卖艺挣钱

材料二 2009年2月11日,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就78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文本达成一致,但据最新计算该方案最终将耗资7870亿美元。

――新华网

材料三 “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

――美国总统胡佛

请回答:

(1)材料一两幅不同时期的图片却反映了相同的问题,是什么?(2分)

(2)历史上的美国政府是如何解决图二中问题的?其特点是什么? (2分)

(3)对比材料二、三,材料二的做法是否体现了材料三所反映的经济思想,并说出你的 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美国人民在经济建设中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本题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依托材料再现史实、阅读理解材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第(1)

题观察两幅图片,可知“失业"是两者的共同点,结合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即可回答;第(2)题依据图二提示可知是罗斯福新政;第(3)题根据“参众两院……达成一致”可知是政府在干预经济,而材料三中经济思想是自由主义;第(4)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都反映了经济危机后出现失业现象,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2)罗斯福新政。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3)不能体现。因为材料二体现的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是“看得见的手",而材料三却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4)充满自信,勇于追求,大胆探索,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