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三化学教案>2011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资料007

2011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资料007

详细内容

2004年――2008年碱金属高考试题
1.(2004年全国)取a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 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
A.H2     B.CO   C.C6H12O6 D.C12H22O11
2. (2004上海卷)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8/9(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为
A.3:4:1 B.3:3:2 C.6:7:3 D.6:9:0
3.(2004年北京春)在食品加工或餐饮业中使用量特别要注意严加控制的物质是
A.氯化钠B.谷氨酸钠(味精)C.碳酸氢钠D.亚硝酸钠
4.(2004年江苏卷)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1 C.3:1 D.1:3
5.(2004年全国)久置空气中会发生颜色变化,但颜色变化不是由于跟氧气反应引起的物质是( )
A.过氧化钠固体B.亚硫酸钠固体C.硫酸亚铁晶体D.苯酚晶体
6.(08北京卷)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
A.Na2CO3B.Na2O2 Na2CO3
C.NaOH Na2CO3D.Na2O2 NaOH Na2CO3
7.(2004年江苏卷)(12分)有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都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入SO2气体,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1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生成了Na2SO3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Na2O2与SO2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中含有Na2SO3。
(3)第2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除了生成Na2SO3和O2外,还有Na2SO4生成。为检验是否有Na2SO4生成,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上述方案是否合理? 。请简要说明两点理由:
① ;② 。

8.(2005年北京春) (21分)化学活动课上,三组学生分别用图示甲、乙两装置,探究“NaHCO3,和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按表中的试剂用量,在相同条件下,将两个气球中的固体粉末同时倒入试管中(装置的气密性已检查)。
请回答:
(1)各组反应开始时_____________.,装置中的气球体积先变大,该装置中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试管中不再有气体生成时,三组实验出现不同现象,填写下表的空格。

试剂用量实验现象
(气球体积变化)


分析原因

0.42 g NaHCO3
0.53 g N2CO3
3mL4 mol/L盐酸甲中气球与乙中
气球的体积相等甲、乙盐酸均过量
n(NaHCO3)=n(Na2CO3)
ν甲(CO2)=ν乙(CO2)

0.3 g NaHCO3
0.3 g Na2CO3
3mL4 mol/L盐酸甲中气球比乙中
气球的体积大


0.6 g NaHCO3
0.6 g Na2CO3
3mL2 mol/L盐酸
甲中气球比乙中
气球的体积大
片刻后,乙中气球
又缩小,甲中气球
的体积基本不变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9.(2005年天津卷)(14分)A和B均为钠盐的水溶液,A呈中性,B呈碱性并具有氧化性。下述为相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请回答:
(1)写出A、B和C的化学式:A ,B ,C 。
(2)依次写出A→D和D→E(E中含有某+5价元素的含氧酸根离子)的离子方程式:
, 。
(3)写出将SO2气体通入K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由F→H的化学方程式: 。

10、(2005年全国)(15分)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的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a 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 g
④从分液漏斗滴入6 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 g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 g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___________
(2)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步骤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5)步骤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6)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7)还可以用其他实验方法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请简述一种不同的实验方法。
11、(2005年上海)我国化学侯德榜(右图)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
(1) 上述生产纯碱的方法称,副产品的一种用途为。
(2) 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3) 写出上述流程中X物质的分子式。
(4) 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的循环。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
(5)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再滴加 。
(6) 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有 。
(a) 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b) 使NaHCO3更多地析出
(c) 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

12、(2006年北京卷)(17分)X、Y、Z、W四种化合物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X含有四种元素,X、Y、Z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W为无色无味气体。这四种化合物具有下列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W的电子式是 。
(2)X与Y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X含有的四种元素之间(二种、三种或四种)可组成多种化合物,选用其中某些化合物,利用下图装置(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装置Ⅲ中产生白色沉淀,装置V中可收集到一种无色气体。


①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装置Ⅱ中物质的化学式是 。
②用Ⅹ含有的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某化合物,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装置Ⅴ中气体,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所需仪器装置是 (从上图选择必要的装置,填写编号)。
(4)向Z溶液中通入氯气,可制得某种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漂白、消毒的物质,同时有X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3. (2006年全国)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纳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上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A是制取CO;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填写表中空格:(请在答题卡上填空)
仪器加入试剂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饱和NaHCO3溶液
C
D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 。

14. (2006年四川卷)A、B、C、D是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单质。B、E均为组成空气的成分。F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在G中,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中部分产物未列出):
请填写下列空白:
(1)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与盐酸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与G的水溶液反应生成I和D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