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三化学教案>2015高考化学二轮常见非金属元素复习资料

2015高考化学二轮常见非金属元素复习资料

详细内容


[考纲要求] 1.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考点一 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1.理清知识主线
C-4H4C0 ?→C+2O?→C+4O2
Si-4H4Si0 ?→Si+4O2(H2Si+4O3)
2.注意网络构建

3.扫除知识盲点
(1)工业上制备粗硅,是用过量的C和SiO2高温下反应,由于C过量,生成的是CO而不是CO2,该反应必须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
(2)氢氟酸不能用玻璃容器盛放;NaOH溶液能用玻璃试剂瓶,但不能用玻璃塞。
(3)酸性氧化物一般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但SiO2不溶于水;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但SiO2能与HF反应。
(4)硅酸盐大多难溶于水,常见可溶性硅酸盐是硅酸钠,其水溶液称为泡花碱或水玻璃,但却是盐溶液。
(5)H2CO3的酸性大于H2SiO3的,所以有Na2SiO3+CO2(少量)+H2O===H2SiO3↓+Na2CO3,但高温下Na2CO3+SiO2=====高温Na2SiO3+CO2↑也能发生,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解释:①硅酸盐比碳酸盐稳定;②从化学平衡角度,由高沸点难挥发固体SiO2制得低沸点易挥发的CO2。
(6)SiO2不导电,是制作光导纤维的材料;Si是半导体,是制作光电池的材料。
(7)水泥、玻璃与陶瓷是三大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碳化硅、氮化硅等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题组一 重要反应必练
1.按要求书写反应方程式。
(1)制水煤气
C+H2O(g)=====高温CO+H2。
(2)制备粗硅
2C+SiO2=====高温2CO↑+Si。
(3)Mg在CO2中燃烧
2Mg+CO2=====点燃2MgO+C。
(4)“水滴石穿”的反应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CaCO3+CO2+H2O===Ca2++2HCO-3。
(5)“钟乳石”的形成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aCO3+CO2+H2O===Ca(HCO3)2,
Ca(HCO3)2=====△CaCO3↓+CO2↑+H2O。
(6)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的离子方程式
2Na++CO2-3+CO2+H2O===2NaHCO3↓。
(7)Si和氢氟酸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i+4HF===SiF4↑+2H2↑。
(8)Si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Si+2OH-+H2O===SiO2-3+2H2↑。
(9)SiO2和氢氟酸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iO2+4HF===SiF4↑+2H2O。
(10)SiO2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SiO2+2OH-===SiO2-3+H2O。
(11)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的离子方程式
SiO2-3+2CO2+2H2O===H2SiO3↓+2HCO-3。
题组二 准确判断物质性质
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NH4F水溶液中含有HF,因此NH4F溶液不能存放于玻璃试剂瓶中(√)
(2014•天津理综,3B)
(2)氢氟酸刻蚀玻璃涉及化学变化(√)
(2014•重庆理综,1C)
(3)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可得到Ca(OH)2(×)
(2014•重庆理综,3C)
(4)硅胶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2014•四川理综,1B)
(5)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2014•江苏,4A)
(6)浓硫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
(2014•海南,1C)
(7)玻璃容器可长期盛放各种酸(×)
(2014•海南,9A)
(8)Si和SiO2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2014•海南,10D)
(9)石英只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2013•福建理综,6A)
(10)高温下用焦炭还原SiO2制取粗硅(√)
(2013•广东理综,11C)
(11)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
(2013•江苏,4B)
题组三 重要实验探究
3.单晶硅是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通常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铁、铝、硼、磷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450~500 ℃),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得高纯硅。以下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的装置示意图。

相关信息如下:
a.四氯化硅遇水极易水解;
b.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
c.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下表:
物质SiCl4BCl3AlCl3FeCl3PCl5
沸点/℃57.712.8-315-
熔点/℃-70.0-107.2---
升华温度/℃--18030016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g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装置C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装置E中的h瓶需要冷却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中h瓶收集到的粗产物可通过精馏(类似多次蒸馏)得到高纯度四氯化硅,精馏后的残留物中,除铁元素外可能还含有的杂质元素是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4)为了分析残留物中铁元素的含量,先将残留物预处理,使铁元素还原成Fe2+ ,再用KMnO4标准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Fe2++MnO-4+8H+===5Fe3++Mn2++4H2O。
①滴定前是否要滴加指示剂?________(填“是”或“否”),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同学称取5.000 g残留物,经预处理后在容量瓶中配制成100 mL溶液,移取25.00 mL试样溶液,用1.000×10-2 mol• L-1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0.00 mL,则残留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答案 (1)MnO2+4H++2Cl-=====△Mn2++Cl2↑+2H2O
(2)平衡气压 浓H2SO4 SiCl4沸点较低,用冷却液可得到液态SiCl4
(3)Al、B、P
(4)①否 MnO-4有颜色,故不需其他指示剂 ②4.48%
解析 依题中信息可知A为Cl2的发生装置,B、C为Cl2净化装置,D中发生2Cl2+Si=====△SiCl4,生成SiCl4用E收集,B中为饱和食盐水将氯化氢气体除去,C中应为浓H2SO4除水,由E中可知SiCl4沸点较低,用冷却液可得到液态SiCl4;由题中信息粗硅含铁、铝、硼、磷等杂质,即可轻松完成(3)问。
(4)①因MnO-4本来有颜色,故不再需其他指示剂。
②由关系式
5Fe2+ ~ MnO-4
5 1
n(Fe2+) 20.00×10-3 L×1.000×10-2 mol•L-1
可求出25.00 mL试样溶液中n(Fe2+)=0.001 mol,所以残留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w(Fe)=0.001 mol×100 mL25.00 mL×56 g•mol-15.00 g×100%=4.48%。
考点二 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

1.理清知识主线
HCl-1Cl2?→HClO+1 ?→HCl+3O2?→HCl+5O3?→HCl+7O4
2.注意网络构建

3.扫除知识盲点
(1)液氯密封在钢瓶中,而氯水、次氯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2)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可能为2NA、NA或小于NA(Cl2和H2O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3)实验室制Cl2,除了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外,还可以用KMnO4、KClO3、NaClO与浓盐酸反应且都不需要加热,如ClO-+Cl-+2H+===Cl2↑+H2O。
(4)酸性KMnO4溶液,用的是H2SO4酸化而不是盐酸。
(5)ClO-不论在酸性环境中还是在碱性环境中均能体现强氧化性,如ClO-与SO2-3、I-、Fe2+均不能大量共存;
ClO-体现水解性,因HClO酸性很弱,ClO-水解显碱性,如Fe3++3ClO-+3H2O===Fe(OH)3↓+3HClO,所以ClO-与Fe3+、Al3+均不能大量共存。
(6)向Ca(ClO)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生成CaSO4而不是CaSO3,其离子方程式为
Ca2++3ClO-+SO2+H2O===CaSO4↓+Cl-+2HClO(少量SO2)
Ca2++2ClO-+2SO2+2H2O===CaSO4↓+2Cl-+SO2-4+4H+(过量SO2)。

题组一 重要反应必练
1.按要求书写反应方程式(除标注的外,其余均写离子方程式)。
(1)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Cl2
MnO2+4H++2Cl-=====△Mn2++Cl2↑+2H2O。
(2)工业制Cl2
2Cl-+2H2O=====通电Cl2↑+H2↑+2OH-。
(3)洁厕灵和漂白液混合
ClO-+Cl-+2H+===Cl2↑+H2O。
(4)向水中通入Cl2
Cl2+H2O??H++Cl-+HClO。
(5)制漂白液(写化学方程式)
Cl2+2NaOH===NaCl+NaClO+H2O。
(6)制漂白粉(写化学方程式)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7)在空气中漂白粉漂白的原理
Ca2++2ClO-+CO2+H2O===CaCO3↓+2HClO。
(8)向FeBr2溶液通入少量Cl2
2Fe2++Cl2===2Fe3++2Cl-。
(9)向FeBr2溶液中通入等量Cl2
2Fe2++2Br-+2Cl2===2Fe3++Br2+4Cl-。
(10)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
2Fe2++4Br-+3Cl2===2Fe3++2Br2+6Cl-。
题组二 准确判断物质性质
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制氯气时,用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净化气体(×)
(2014•天津理综,2B)
(2)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是因为漂白粉中的CaCl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8B)
(3)验证Br2的氧化性强于I2,可以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l4,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
(2014•四川理综,4C)
(4)除去Cl2中的HCl(g)可通过饱和食盐水、浓H2SO4进行洗气(√)
(2014•大纲全国卷,10C)
(5)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所以可用于漂白纸张(×)
(2014•江苏,4C)
(6)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
(2013•浙江理综,8A)
(7)用乙醇萃取的方法可以分离溶于水的碘,是因为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13A)
(8)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7C)
(9)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2012•山东理综,8A)
题组三 重要实验探究
3.(2014•江苏,5)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答案 C
解析 A项,MnO2固体与浓HCl要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取Cl2,缺少加热装置;B项,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应将混合气体从长导气管通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洗气,较纯净的气体从短导气管流出,选用饱和NaHCO3溶液,可使Cl2中混入CO2气体;C项,制取Cl2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物过滤除去未反应的MnO2,得到MnCl2溶液,从而回收MnCl2;D项,MnCl2为强酸弱碱盐,易发生水解反应,直接蒸发溶剂,不能得到纯净的MnCl2•4H2O。
4.(2014•江苏,13)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答案 D
解析 A项,Cl2的颜色为黄绿色,正因为氯水中溶解了黄绿色的Cl2,才使得氯水显示了浅黄绿色,正确;B项,Cl-与Ag+结合生成AgCl白色沉淀,正确;C项,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H+与NaHCO3反应生成CO2气体,正确;D项,氯水中的Cl2也能将Fe2+氧化为Fe3+,错误。
考点三 氧、硫及其化合物

1.理清知识主线
H2S-2 ?→S0 ?→S+4O2?→S+6O3(H2S+6O4)
2.注意网络构建

3.扫除知识盲点
(1)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硫,除了用热的NaOH溶液,还可以用CS2,但不能用酒精。
(2)SO2使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表现SO2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使品红溶液褪色,表现SO2的漂白性;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表现SO2的还原性;SO2与H2S反应,表现SO2的氧化性;SO2和Cl2等体积混合通入溶液中,漂白性不但不增强,反而消失。
(3)把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没有沉淀生成,但若通入NH3或加入NaOH溶液,或把BaCl2改成Ba(NO3)2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前两者生成BaSO3沉淀,后者生成BaSO4沉淀。
(4)浓HNO3和Cu(足量)、浓H2SO4和Cu(足量)、浓盐酸和MnO2(足量)在反应时,随反应进行,产物会发生变化或反应停止。注意区分Zn和浓H2SO4的反应。
(5)C与浓硫酸反应产物的确定应按以下流程进行:无水CuSO4确定水→品红溶液确定SO2→酸性KMnO4溶液除去SO2→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除净→澄清石灰水检验CO2。

题组一 重要反应必练
1.按要求书写反应方程式。
(1)书写离子方程式
①热NaOH溶液除硫
3S+6OH-=====△2S2-+SO2-3+3H2O。
②将少量SO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
SO2+2OH-===SO2-3+H2O。
③将SO2和Cl2等体积混合通入水中
SO2+Cl2+2H2O===4H++2Cl-+SO2-4。
④将SO2气体通入FeCl3溶液中
SO2+2Fe3++2H2O===SO2-4+2Fe2++4H+。
⑤向Na2S、Na2SO3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
2S2-+SO2-3+6H+===3S↓+3H2O。
⑥将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
3SO2+3Ba2++2NO-3+2H2O===3BaSO4↓+2NO↑+4H+。
(2)书写化学方程式
①将SO2通入H2S溶液中
2H2S+SO2===3S↓+2H2O。
②Cu和浓H2SO4混合加热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③C和浓H2SO4混合加热
C+2H2SO4(浓)=====△CO2↑+2SO2↑+2H2O。
④实验室利用Na2SO3和浓H2SO4制SO2
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
题组二 准确判断物质性质
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
(2014•大纲全国卷,6B)
(2)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2014•大纲全国卷,8A)
(3)利用 ,根据①浓硫酸,②蔗糖,③溴水,证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13B)
(4)利用 ,根据①稀盐酸,②Na2SO3,③Ba(NO3)2溶液,证明SO2与可溶性钡盐均可以生成白色沉淀(×)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13C)
(5)BaSO3与H2O2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2013•天津理综,1B)
(6)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增白(×)
(2013•四川理综,1A)
(7)用Na2S作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Cu2+、Hg2+(√)
(2013•广东理综,11D)
(8)用硫酸清洗锅垢中的水垢(×)
(2013•广东理综,11B)
(9)用SO2漂白纸浆和草帽辫(√)
(2013•广东理综,11A)
题组三 重要实验探究
3.(2014•海南,17)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用做分析试剂及鞣革的还原剂,它受热、遇酸易分解。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 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中试剂为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后,c中先有浑浊产生,后又变澄清。此浑浊物是____________。
(3)d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要控制SO2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5)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SO2-3+2H+===SO2↑+H2O(或HSO-3+H+===SO2↑+H2O) 硫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
(2)硫
(3)NaOH溶液
(4)控制反应温度、调节酸的滴加速度(或调节酸的浓度等)
(5)若SO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分解
解析 根据装置图可知,最左侧装置是制备SO2,中间装置用来制备硫代硫酸钠(Na2S2O3),右侧装置是尾气处理装置(吸收SO2)。
(1)b用来制备SO2,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SO2-3+2H+===SO2↑+H2O或HSO-3+H+===SO2↑+H2O;根据制取硫代硫酸钠(Na2S2O3)的方程式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可知c中试剂为硫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
(2)因为SO2具有氧化性,溶液中存在S2-,所以二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S。
(3)d是尾气处理装置(吸收SO2),所以d中盛放的试剂是NaOH溶液。
(4)控制SO2生成速率,可以采取控制反应温度、调节酸的滴加速度(或调节酸的浓度)的方法。
(5)硫代硫酸钠(Na2S2O3)属于强碱弱酸盐,与酸容易发生反应(S2O2-3+2H+===S↓+SO2↑+H2O),若SO2过量,则溶液显酸性,硫代硫酸钠(Na2S2O3)就发生反应导致产品质量减少。
考点四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1.理清知识主线
N-3H3?→N20 ?→N+12O?→N+2O?→N+4O2?→HN+5O3
2.注意网络构建

3.扫除知识盲点
(1)NO只能用排水法或气囊法收集。
(2)NO2或NO与O2通入水的计算中常用到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两个方程式。
(3)浓HNO3显黄色是因为溶有NO2,而工业上制备的盐酸显黄色,是因为溶有Fe3+。
(4)硝酸、浓H2SO4、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属于氧化性酸,其中HNO3、HClO见光或受热易分解。
(5)强氧化性酸(如HNO3、浓H2SO4)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金属和浓HNO3反应一般生成NO2,而金属和稀HNO3反应一般生成NO。
(6)实验室制备NH3,除了用Ca(OH)2和NH4Cl反应外,还可用浓氨水的分解(加NaOH固体或CaO)制取,而检验NH+4须用浓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以确定NH+4的存在。
(7)收集NH3时,把一团干燥的棉花放在试管口,以防止与空气对流;收集完毕,尾气处理时,应放一团用稀硫酸浸湿的棉花放在试管口,以吸收NH3。
(8)铜与浓HNO3反应在试管内就能看到红棕色的NO2,而与稀HNO3反应时需在试管口才能看到红棕色气体。
(9)浓盐酸和浓氨水反应有白烟生成,常用于HCl和NH3的相互检验。

题组一 重要反应必练
1.按要求书写反应方程式。
(1)书写离子方程式
①将NO2通入水中
3NO2+H2O===2H++2NO-3+NO。
②将NH4Cl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加热
NH+4+OH-=====△NH3↑+H2O。
③把NH3通入到AlCl3溶液中
3NH3+3H2O+Al3+===Al(OH)3↓+3NH+4。
④将氨水滴入到FeCl3溶液中
3NH3•H2O+Fe3+===Fe(OH)3↓+3NH+4。
⑤Cu和浓HNO3反应
Cu+4H++2NO-3===Cu2++2H2O+2NO2↑。
⑥Cu和稀HNO3反应
3Cu+8H++2NO-3===3Cu2++2NO↑+4H2O。
⑦C和浓HNO3反应
C+4H++4NO-3=====△CO2↑+4NO2↑+2H2O。
(2)书写化学方程式
①N2和O2的反应
N2+O2=====放电或高温2NO。
②氨的催化氧化
4NH3+5O2=====Pt△4NO+6H2O。
③实验室用消石灰和NH4Cl制氨气
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④浓HNO3变黄
4HNO3=====光或△4NO2↑+O2↑+2H2O。
题组二 准确判断物质性质
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2014•天津理综,2D)
(2)液氨用作制冷剂不涉及化学变化(√)
(2014•重庆理综,1B)
(3)NH3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
(2014•广东理综,9C)
(4)浓氨水可检验氯气管道漏气(√)
(2014•海南,9C)
(5)P2O5可用于干燥Cl2和NH3(×)
(2014•海南,10A)
(6)利用 ,根据①浓硝酸,②Na2CO3,③Na2SiO3溶液可证明酸性:硝酸>碳酸>硅酸(×)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13D)
(7)利用 ,根据②中酚酞试液变红,能证实①中加热NH4Cl和Ca(OH)2混合物发生反应生成NH3(√)
(2014•北京理综,11B)
(8)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7B)
(9)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2013•江苏,4A)
(10)NH4Cl为强酸弱碱盐,所以可用加热法除去NaCl中的NH4Cl(×)
(2013•广东理综,10A)
(11)检验NH+4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
(2013•福建理综,10D)
题组三 装置判断与利用
3.(2012•上海,16)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


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
B.③是氨气发生装置
C.②是氨气吸收装置
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
答案 B
解析 装置①中NH4Cl受热易分解生成NH3和HCl,但在试管口附近两者又能结合生成NH4Cl,选项A错误;装置②中的漏斗放置过低,不能防止倒吸,选项C错误;装置④中的试管口应放一团干燥的棉花,选项D错误。
4.(2013•安徽理综,8)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

选项a中的物质b中的物质c中收集的气体d中的物质
A浓氨水CaONH3H2O
B浓硫酸Na2SO3SO2NaOH溶液
C稀硝酸CuNO2H2O
D浓盐酸MnO2Cl2NaOH溶液
答案 B
解析 NH3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H3,A错误;SO2可通过Na2SO3固体与浓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能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吸收,B正确;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物为NO,且在c中无法收集到纯净的NO2,且不能用水吸收尾气,C错误;用浓盐酸和MnO2反应制取Cl2需要加热,D错误。
考点五 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关心环境问题。我们在享受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因一次次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受到大自然的一次次报复。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死鱼事件、沙尘暴等。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作为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高考已经把环境问题列为一个重要考点。
1.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放射性污染、噪音污染等。
2.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
二氧化硫是空气中有害气体的罪魁祸首。当空气中SO2的含量达到百万分之零点一到百万分之一时,植物、建筑物的结构材料就会严重受损;若达到百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十时,会引起呼吸道痉挛、流泪、咳嗽甚至死亡;若达到万分之一时,一切生命都无法存在。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SO2和NO2的人为排放量。火力发电厂是SO2主要的污染源之一。目前全世界的火力发电厂通常利用石灰石泥浆吸收尾气中的SO2生产石膏,较先进的方法是采取烟气脱硫、重油脱硫等方法。
生产硫酸的工厂也是主要的污染源,硫酸工业通常采用氨吸收法。
3.化学中的环保
(1)环境:大气、土地、水、矿产、森林、生物及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构成了人类生存的环境。
(2)环保措施: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如硫酸厂尾气在排放前的回收处理、城市机动车的排气限制等。
(3)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4)粉尘:指煤、矿石、SiO2等固体物料在运输、筛选、粉碎、卸料等机械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或是由风扬起的灰尘等。
(5)破坏臭氧层的物质:SO2、NO、NO2、CF2Cl2(氟利昂)等。
(6)氰化物:-有剧毒(电镀液中常含有),含-的污水、废气会严重污染环境。
(7)汞:剧毒。不慎洒出,可在汞上撒上硫粉(Hg+S===HgS)。为了排除室内汞蒸气,排风机应装在墙的下部。

1.(2014•天津理综,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铁表面镀锌可增强其抗腐蚀性
B.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
D.含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液不能随意排放
答案 B
解析 铁表面镀锌,发生电化学腐蚀时,Zn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Fe作正极,O2、H2O在其表面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铁受到保护,A正确;聚乳酸塑料能自行降解,聚乙烯塑料则不能,因此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将加剧白色污染,B不正确;燃烧化石燃料时,产生大量烟尘、CO等有害物质,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C正确;重金属离子有毒性,含有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液随意排放,易引起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应进行处理达标后再排放,D正确。
2.(2012•江苏,1)化学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  )
A.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B.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减少“白色污染”
D.过度开采矿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答案 D
解析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模式,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等方面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3.[2013•北京理综,26(1)(3)]NO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NO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x的排放。
①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NOx在催化转化器中被还原成N2排出。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尾气中空气过量时,催化转化器中的金属氧化物吸收NOx生成盐。其吸收能力顺序如下:12MgO<20CaO<38SrO<56BaO。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氧化物对NOx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
答案 (1)3NO2+H2O===2HNO3+NO
(3)①2CO+2NO=====催化剂N2+2CO2
②根据Mg、Ca、Sr和Ba的质子数,得知它们均为ⅡA族元素。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解析 (1)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3)①NO和CO发生反应生成N2和CO2,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NO=====催化剂N2+2CO2。
②分析12MgO<20CaO<38SrO<56BaO的排列顺序,不难发现上述四种氧化物对应的金属元素为ⅡA族元素,且质子数依次增大,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结合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作出合理的解释。
专题突破练
1.下列化学方程式(含相关条件)与实际化工生产功能相符合的是(  )
A.工业上最重要的“人工固氮”反应: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
B.工业法合成盐酸:H2+Cl2=====光照2HCl
C.工业上获取NaCl:2Na+Cl2=====点燃2NaCl
D.氯碱工业:2NaCl+2H2O=====△2NaOH+H2↑+Cl2↑
答案 A
解析 B项,工业法合成盐酸,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HCl;C项,工业上获取NaCl,应利用海水蒸发结晶;D项,氯碱工业的条件为电解。
2.下列实验中能证明某气体为SO2的是(  )
①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使品红溶液褪色 ④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酸 ⑤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A.都能证明 B.都不能证明
C.③④⑤均能证明 D.只有⑤能证明
答案 D
解析 CO2也能产生①④中的实验现象,酸性气体一般都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实验⑤说明气体有还原性,结合后续实验现象说明该气体是SO2。
3.实验装置是为达成实验目的选用的。下列实验装置与实验目的相匹配的是(  )


答案 C
解析 A项,氨气的收集方法应用向下排气法,错误;B项,不能用硫酸应用稀盐酸制备CO2,错误;C项,通过喷泉实验说明氯气易与氢氧化钠反应,正确;D项,生成的二氧化氮会和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测量,错误。
4.已知FeS与某浓度的HNO3反应时生成Fe(NO3)3、H2SO4和某一单一的还原产物,若FeS和参与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则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  )
A.NO B.NO2 C.N2O D.NH4NO3
答案 A
解析 设氮元素在HNO3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x,
根据电子守恒得:1×(1+8)=(6-3)×(5-x),x=+2价,A正确。
5.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操作现象
①取4 g漂粉精固体,加入100 mL水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
②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pHpH试纸先变蓝,最后褪色


液面上方出现白雾;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最终,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
A.Cl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是: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B.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碱性、漂白性
C.液面上方出现白雾,白雾中一定只含HCl
D.最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推测白色沉淀主要是CaSO4
答案 C
解析 B项,在漂粉精溶液中,ClO-+H2O??HClO+OH-,所以其溶液具有碱性和漂白性。C、D两项,白雾是生成的盐酸小液滴;在酸性条件下ClO-把SO2氧化成SO2-4;溶液变黄绿色的原因是ClO-和Cl-在酸性条件下生成Cl2,再褪去的原因是Cl2+SO2+2H2O===H2SO4+2HCl,所以最终生成的白色沉淀是CaSO4。
6.(1)下列与含氯化合物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C.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是离子化合物
D.电解NaCl溶液得到22.4 L H2(标准状况),理论上需要转移NA个电子(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2)无水AlCl3(183 ℃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制备。

装置B中盛放饱和NaCl溶液,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F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一件仪器装填适当试剂后可同时起到F和G的作用,所装填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除去氯气中HCl,降低氯气的溶解度 防止水蒸气进入E 碱石灰
解析 (1)NaClO属于盐,为强电解质,A项错误;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B项正确;HCl属于共价化合物,C项错误;电解NaCl溶液的阴极反应式为2H++2e-===H2↑,产生标准状况下22.4 L H2,理论上需要转移2NA个电子,D项错误。(2)浓盐酸易挥发导致氯气中含有HCl,装置B中饱和NaCl溶液能够除去HCl,降低氯气的溶解度。因AlCl3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故F装置盛放浓硫酸,防止水蒸气进入E装置。G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氯气,故可以通过连接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同时起到两种作用。
7.硫代硫酸钠(Na2S2O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还能与中强酸反应,在精细化工领域应用广泛。将SO2通入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的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可制得Na2S2O3•5H2O(大苏打)。
(1)实验室用Na2SO3和硫酸制备SO2,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编号);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关闭止水夹,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不断通入SO2气体的过程中,发现:
①浅黄色沉淀先逐渐增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盐为正盐);
②浅黄色沉淀保持一段时间不变,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盐为正盐);
③浅黄色沉淀逐渐减少(这时有Na2S2O3生成);
④继续通入SO2,浅黄色沉淀又会逐渐增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的盐为酸式盐)。
(3)制备Na2S2O3时,为了使反应物利用率最大化,Na2S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____________;通过反应顺序,可比较出:温度相同时,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溶液和Na2CO3溶液pH更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烧瓶中加水,如果水无法滴入说明气密性良好
(2)①3SO2+2Na2S===3S↓+2Na2SO3
②SO2+Na2CO3===Na2SO3+CO2
④Na2S2O3+SO2+H2O===S↓+2NaHSO3
(3)2∶1 Na2S溶液
解析 (1)因为Na2SO3易溶于水,a、b、c装置均不能选用;关闭止水夹,若气密性很好,则分液漏斗中水不能滴入烧瓶中。
(2)①其反应原理为SO2+Na2S+H2O===H2S+Na2SO3,2H2S+SO2===3S↓+2H2O
即:3SO2+2Na2S===3S↓+2Na2SO3;
②无色无味的气体为CO2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SO2+Na2CO3===Na2SO3+CO2;
③黄色沉淀减少的原理为Na2SO3+S===Na2S2O3;
④根据题意Na2S2O3能与中强酸反应,所以浅黄色沉淀又增多的原理为Na2S2O3+SO2+H2O===S↓+2NaHSO3。
(3)3SO2+2Na2S===3S↓+2Na2SO3①
SO2+Na2CO3===Na2SO3+CO2②
Na2SO3+S===Na2S2O3③
①+②+③×3得
4SO2+2Na2S+Na2CO3===3Na2S2O3+CO2
所以Na2S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因为SO2先和Na2S反应,所以温度相同时,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溶液和Na2CO3溶液,Na2S溶液的pH更大。
8.氨与硝酸都是氮的重要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完成下列填空:
实验室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氨的催化氧化”等实验。

图1
(1)A处是一种气体发生装置,A中所用试剂只能从下列物质中选取:
①硝酸铵 ②碳酸铵 ③碳酸氢铵 ④氯化铵 ⑤熟石灰 ⑥氢氧化钠
若A中制取气体时只用了一种试剂,该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_(选填上述编号),此时A处的装置应为______________(选填下列编号)。


图2
至此,完成了对图1中装置的补充。试从安全、环保等角度对该装置再提出修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1中,若A、B处试剂足量,则装置E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工厂生产硝酸的流程简要表示如下: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通常用质量分数为0.150的Na2CO3水溶液(密度1.16 g•mL-1)作为NOx吸收剂,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保留2位小数)。实验室配置250 mL该溶液,必须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或③ d 在装置C与D之间增加一个防倒吸装置;在E后增加一个尾气吸收装置
(2)铜片逐渐减少直至溶解,溶液变成蓝色,生成无色气体并在广口瓶上方变成红棕色
(3)2NO+O2===2NO2
(4)1.64 250 mL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
解析 (1)进入C装置的气体应是NH3和O2,若A中制取气体时只用一种试剂,应选用(NH4)2CO3或NH4HCO3,因为它们分解均产生CO2、NH3和H2O,其中CO2、H2O与Na2O2反应生成O2。为防止D中溶液进入C中,应在C与D之间增加一个防倒吸装置;因为在E装置内会产生氮的氧化物气体,所以在E后应增加一个尾气吸收装置。
(2)因为NH3和O2反应生成NO,NO被O2氧化生成NO2,NO2溶于水生成HNO3,Cu与HNO3反应生成Cu(NO3)2、NO和H2O,所以其现象为铜片逐渐减少直至溶解,溶液变成蓝色,生成无色气体在广口瓶上方变成红棕色。
(3)在设备a中NO被O2氧化成NO2。
(4)c=1 000 mL×1.16 g•mL-1×0.150106 g•mol-1×1 L=1.64 mol•L-1
配制该溶液应选用的玻璃仪器有250 mL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