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资料002
详细内容
2004年――2008年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高考试题
1、(2004年广东卷)甲酸和乙酸都是弱酸,当它们的浓度均为0.10mol/L时,甲酸中的c(H+)约为乙酸中c(H+)的3倍。现有两种浓度不等的甲酸溶液a和b,以及0.10mol/L的乙酸,经测定它们的pH从大到小依次为a、乙酸、b。由此可知
A、a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B、a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
C、b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D、b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
2.(2004全国)将0.l mol• 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H+)和c( )都减小 B.溶液中c(H+)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溶液的pH增大
3.(2005年辽宁卷)向醋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则
A 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B 溶液的pH减小
C 醋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减小 D 醋酸的浓度减小
4.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 水的离了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
C 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 D 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
5. (2006年全国)在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3COOH=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0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0.1 mol•L-1 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6.(2006年上海卷)根据相关化学原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X是原子晶体,Y是分子晶体,则熔点:X<Y
B 若A2+2D-→2A-+D2,则氧化性:D2>A2
C 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D 若弱酸HA的酸性强于弱酸HB,则同浓度钠盐溶液的碱性:NaA<NaB
7.(2007天津卷)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 + OH- ;ΔH > 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人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人少量固体CH3COONa ,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8、(2008年重庆)向三份0.1mol/L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NO3、Na2SO3、FeCl3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小、增大、减小 B、增大、减小、减小
C、减小、增大、增大 D、增大、减小、增大
10、(2008年天津)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H++CH3CO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H+)=c(OH-)+c(CH3COO-)
B、0.10mol/L的CH3COOH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减小
C、CH3COOH溶液中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D、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
11 (2008年全国Ⅱ)取浓度相等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和,所得溶液的PH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
A.0.01mol/L B. 0.017mol/L C. 0.05mol/L D. 0.50mol/L
12.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c(OH)>c(HA)>c(HB)>c(H+)
B. c(OH-)>c(A-)>c(B-)>c(H+)
C. c(OH-)>c(B-)>c(A-)>c(H+)
D. c(OH-)>c(HB)>c(HA)>c(H+)
13.(2004年北京春)有等体积、等pH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碱溶液,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V3>V2>V1B.V3=V2=V1C.V3>V2=V1D.V1=V2>V3
14.(2004年广东卷)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中,它们的
A、H+的物质的量相同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C、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D、H+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15.(2004年江苏卷)用pH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l和V2,则Vl和V2的关系正确的是
A.V1>V2 B.V1
A.9.0B.9.5C.10.5D.11.0
17. (2004上海卷)常温时,向pH =2的硫酸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后,滴入甲基橙试液,出现红色,该溶液可能是
A.pH =12 的Ba(OH)2 B.pH =12的氨水 C.0.01mol/L NaOH D.0.05mol/LBaCl2
18.(2004年全国)常温时,以下4种溶液pH最小的是( )
A.0.01mol •L-1醋酸溶液
B.0.02mol •L-1醋酸与0.02mol •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C.0.03mol •L-1醋酸与0.01mol •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D.pH = 2的盐酸与pH = 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19、(2005年全国)下列有关pH变化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随着温度的升高,碳酸钠溶液的pH减小
B 随着温度的升高,纯水的pH增大
C 新氯水制经光照一段时间后,pH减小
D 氢氧化钠溶液久置于空气中,pH增大
20.(2005年江苏)在一定体积pH = 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 = 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比是
A.1∶9 B.1∶1 C.1∶2 D.1∶4
21.(2005全国)相同体积的pH =3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B.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C.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D.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
22、(2005年全国)在pH = 1 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K+、Na+、SO42-、S2O32- B、NH4+、Mg2+、SO42-、Cl-
C、Na+、K+、HCO3-、Cl- D、K+、Na+、AlO2-、NO3-
23. (2006年全国)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c(Al3+)=0.4 mol•L-1,c(SO )=0.8 mol•L-1,,则c(K+)为
A. 0.15 mol•L-1 B.0.2 mol•L-1
C. 0.3 mol•L-1 D.0.4 mol•L-1
24.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下,pH=7的NH4Cl与氨水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c(Cl-)>c(NH4+)>c(H+)>c(OH-)
B 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C 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D 常温下,同浓度的Na2S与NaHS溶液相比,Na2S溶液为pH大
25.(2006年重庆)9.温度相同、浓度均为0.2 mol/ L的 ①(NH4)2SO4、②NaNO3、③NH4HSO4、④NH4NO3、
⑤ ⑥CH3COONa溶液,它们的pH值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③①④②⑥⑤B.①③⑥④②⑤
C.③②①⑥④⑤D.⑤⑥②④①③
26.(2007年全国II)0.1mol/LNaHCO3的溶液的pH最接近于
A.5.6 B.7.0 C.8.4 D.13.0
27、(2007福建卷)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28. (2008年上海)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10-13mol•L-1,该溶液可能是
①二氧化硫水溶液 ②氯化铵水溶液 ③硝酸钠水溶液 ④氢氧化钠水溶液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9. (2008年北京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pH=7时,c(SO42->c(NH4+)
B.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c1和c2,pH分别为a和a+1,则c1=10c2
C.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
D.向0.1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 增大
30.(2008年全国Ⅱ)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基PH变色范围如下
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0.1000mol/L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