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化学二轮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资料
详细内容
[考纲要求]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2.初步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考点一 基于“双线桥”辨析概念
理清知识线索
题组一 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的正误判断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Cl2+2Br-===2Cl-+Br2、Zn+Cu2+===Zn2++Cu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
(2014•山东理综,7C)
(2)2Na2O2+2H2O===4NaOH+O2↑、Cl2+H2O===HCl+HClO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2014•山东理综,7D)
(3)因为Fe3+具有氧化性,所以用KS溶液可以鉴别Fe3+(×)
(2013•广东理综,10B)
(4)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2012•山东理综,7A)
(5)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2012•广东理综,10C)
(6)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2012•广东理综,10A)
题组二 “双线桥”分析“陌生”反应
2.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是否超标,通过悬挂涂有CuI(白色)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亮黄色至暗红色)及变色所需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汞含量。发生的化学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当有1 mol CuI反应时,转移电子为0.5 mol
C.该反应中的氧化剂为CuI
D.Cu2HgI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答案 D
解析
B项,当有1 mol CuI反应时,转移电子为2 mol4=0.5 mol,正确;C项,根据上述分析,得电子的是+1价的铜,所以CuI为氧化剂;D项,Cu2HgI4仅是氧化产物。
3.(2013•上海,18改编)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75 mo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生成40.0 L N2(标准状况)
B.有0.250 mol KNO3被氧化
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5 mol
D.被还原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75 mol
答案 C
解析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每当生成16 mol N2,则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4 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 mol,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0 mol,有2 mol KNO3被还原。现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75 mol,则生成2 mol N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5 mol,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75 mol,因此,C正确,D错误。
理解概念抓实质,解题应用靠特征,即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去分析理解有关的概念,而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应从分析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这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入手。具体方法是找变价、判类型、分升降、定其他。其中“找变价”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不同反应物中含有同种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弄清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
考点二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1.性质强弱规律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元素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可从“热>冷”(温度)、“浓>稀”(浓度)、“易>难”(反应条件、剧烈程度),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电池原理、电解池中离子的放电顺序等角度判断;还要学会从化学反应方向的角度判断“剂>物”(同一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2.反应先后规律
3.价态归中规律
即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反应,高价态的元素化合价降低,低价态的元素化合价升高,但升高与降低的化合价不能交叉。
如:KClO3+6HCl===3Cl2+KCl+3H2O,氧化剂KClO3,还原剂HCl,氧化产物Cl2,还原产物Cl2。
4.邻位价态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时,其价态一般先变为邻位价态
如:(1)Cl-被氧化成Cl2,而不是更高价态氯元素。
(2)S2-一般被氧化为S,S单质一般被氧化成SO2。
(3)ClO-、ClO-3作氧化剂、Cl-作还原剂时,一般被还原成Cl2,而不是Cl-。
5.电子守恒规律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关键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得失电子守恒,列出守恒关系求解,即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
题组一 性质强弱规律的应用
(一)由方程式判断强弱
1.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Ce4++Fe2+===Fe3++Ce3+,Sn2++2Fe3+===2Fe2++Sn4+。由此推断Fe2+、Ce3+、Sn2+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Sn2+、Fe2+、Ce3+ B.Fe2+、Ce3+、Sn2+
C.Fe2+、Sn2+、Ce3+ D.Ce3+、Fe2+、Sn2+
答案 A
解析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由两个方程式可以得到还原性强弱顺序:Fe2+>Ce3+,Sn2+>Fe2+。故A项正确。
(二)依据顺序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2.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3Cl2+6FeI2===2FeCl3+4FeI3
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2
答案 A
解析 Fe3+能氧化I-,所以不可能生成FeI3,A错,D对;B项,当Cl2少量时,I-先被氧化;C项,由于Co2O3的氧化性强于Cl2的,所以Co2O3能氧化Cl-得到Cl2,而Co2O3被还原为Co2+。
(三)相互竞争的反应
3.(2013•上海,16)已知氧化性Br2>Fe3+。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Fe2++bBr-+l2?→dFe3++eBr2+fCl-
下列选项中的数字与离子方程式的a、b、c、d、e、f一一对应,其中不符合反应实际的是( )
A.2 4 3 2 2 6
B.0 2 1 0 1 2
C.2 0 1 2 0 2
D.2 2 2 2 1 4
答案 B
解析 Cl2先氧化Fe2+;A项,Cl2过量;C项,Cl2少量;D项,FeBr2和Cl2等量。
正确运用有关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规律,对于提高解题能力有很大帮助。有关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比较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查,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常考的判断依据: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①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单质的还原性从K→Au逐渐减弱,其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从K+→Au2+逐渐增强。②非金属活动性顺序:一般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非金属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2)根据原电池两极和电解池两极的放电顺序进行判断。原电池中,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作负极,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作正极;电解池中,阳极上物质的放电顺序即为对应物质还原性次序,阴极上的阳离子放电顺序即为阳离子氧化性次序。
题组二 守恒规律的灵活应用
(一)根据电子守恒进行计算
4.在反应3BrF3+5H2O===9HF+Br2+HBrO3+O2↑中,若有5 mol H2O参加反应,则被水还原的溴元素为( )
A.1 mol B.23 mol
C.43 mol D.2 mol
答案 C
解析 设被水还原的溴元素的物质的量为x,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得:3x=4 mol 则x=43 mol。
5.(2014•上海,16)含有砒霜(As2O3)的试样和锌、盐酸混合反应,生成的砷化氢(AsH3)在热玻璃管中完全分解成单质砷和氢气。若砷的质量为1.50 mg,则( )
A.被氧化的砒霜为1.98 mg
B.分解产生的氢气为0.672 mL
C.和砒霜反应的锌为3.90 mg
D.转移的电子总数为6×10-5 NA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砒霜(As2O3)的试样和锌、盐酸混合反应的方程式为As2O3+6Zn+12HCl?→2AsH3+6ZnCl2+3H2O。根据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5,若砷的质量为1.50 mg,物质的量为0.02 mmol,被还原的砒霜为0.02 mmol÷2×198 g•mol-1=1.98 mg,和砒霜反应的锌为3.90 mg。2AsH3??→△2As+ 3H2分解产生的氢气标准状态下为0.03 mmol×22.4 L•mol-1=0.672 mL; 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18×10-3NA。
步骤1 找物质
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步骤2 定得失
确定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注意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
步骤3 列等式
根据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
步骤4 找关系
对于多步连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只要中间各步反应过程中没有损耗,可直接找出起始物和最终产物,删去中间产物,建立二者之间的电子守恒关系,快速求解。
(二)根据“电子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进行配平
6.(1)ZnSO4溶液中含有少量Fe2+和Mn2+,为了除去这两种离子,调节溶液pH为5,然后加入高锰酸钾溶液,使之生成沉淀。已知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是MnO2。请写出该过程中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2•新课标全国卷Ⅱ,26(3)(4)]FeCl3与氢碘酸反应时可生成棕色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FeCl3与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K2Fe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4•上海,28)硫化氢具有还原性,可以和许多氧化剂反应。在酸性条件下,H2S和KMnO4反应生成S、MnSO4、K2SO4和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MnO-4+3Fe2++7H2O===3Fe(OH)3↓+MnO2↓+5H+ 2MnO-4+3Mn2++2H2O===5MnO2↓+4H+
(2)2Fe3++2I-===2Fe2++I2 2Fe3++3ClO-+10OH-===2FeO2-4+3Cl-+5H2O
(3)3H2SO4+5H2S+2KMnO4?→5S↓+2MnSO4+K2SO4+8H2O
解析 (1)除去杂质离子Fe2+和Mn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4+3Fe2++7H2O===3Fe(OH)3↓+MnO2↓+5H+,2MnO-4+3Mn2++2H2O===5MnO2↓+4H+。
(2)FeCl3与氢碘酸反应生成的棕色物质,根据现象可知生成了碘单质,则I-被氧化为I2,Fe3+被还原成Fe2+,可以写出Fe3++I-?→Fe2++I2,然后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配平。FeCl3与KClO反应时,根据题目信息Fe3+被氧化为FeO2-4,则ClO-被还原成Cl-,可以写出Fe3++ClO-?→FeO2-4+Cl-,然后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可以得到:2Fe3++3ClO-?→2FeO2-4+3Cl-,再结合溶液强碱性和电荷守恒,在左边补上OH-,然后配平即可。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可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顺利解答,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应掌握:
(1)配平步骤
标变价→列变化→求总数→配系数→细检查。
(2)配平方法
①正向配平法:如果被氧化、被还原的元素分别是两种不同的反应物,通常从方程式左边进行配平;②逆向配平法:对于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或反应物只有一种,一般从方程式右边配平较简便;③缺项配平法:这类方程式通常少写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求确定其化学式。此类反应可先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数,最后由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确定所缺物质(分子或离子)的化学式和计量系数。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不准的常见原因有:
(1)化合价判断不准。
近几年高考中常考的一些特殊物质中元素化合价如下:
CuFeS2:Cu(+2) Fe(+2) S(-2)
K2FeO4:Fe(+6) Li2NH:N(-3)
LiNH2:N(-3) AlN:N(-3)
Na2S2O3:S(+2) C2O2-4:C(+3)
H:C(+2) N(-3) CuH:Cu(+1) H(-1)
FeOn-4:Fe[+(8-n)] Si3N4:Si(+4) N(-3)
(2)依据电子得失守恒列等式时忽视变价原子的个数。
(3)缺项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时,“□”中或“______”上的化学计量数“1”容易忽略、漏掉。
考点三 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应用
在《新课标》高考中,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往往渗透到综合实验(如中和滴定实验)、工业流程制备中,增大了试题的灵活度和难度。
题组一 氧化还原反应在综合实验中的应用
1.[2012•江苏,18(2)(3)]硫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xNa2SO4•yH2O2•zH2O)的组成可通过下列实验测定:
①准确称取1.770 0 g样品,配制成100.00 mL溶液A。
②准确量取25.00 mL溶液A,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体0.582 5 g。
③准确量取25.00 mL溶液A,加适量稀硫酸酸化后,用0.020 00 mol•L-1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25.00 mL。H2O2与KMn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2MnO-4+5H2O2+6H+===2Mn2++8H2O+5O2↑
(2)上述滴定若不加稀硫酸酸化,MnO-4被还原为MnO2,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计算确定样品的组成(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2)2MnO-4+3H2O2===2MnO2↓+3O2↑+2OH-+2H2O
(3)n(Na2SO4)=n(BaSO4)=0.582 5 g233 g•mol-1
=2.50×10-3 mol
2MnO-4+5H2O2+6H+===2Mn2++8H2O+5O2↑
n(H2O2)=52×0.020 00 mol•L-1×25.00 mL1 000 mL•L-1=1.25×10-3 mol
m(Na2SO4)=142 g•mol-1×2.50×10-3 mol=0.355 g
m(H2O2)=34 g•mol-1×1.25×10-3 mol=0.042 5 g
n(H2O)=1.770 0 g×25.00 mL100.00 mL-0.355 g-0.042 5 g18 g•mol-1=2.50×10-3 mol
x∶y∶z=n(Na2SO4)∶n(H2O2)∶n(H2O)=2∶1∶2
故样品的化学式为2Na2SO4•H2O2•2H2O。
解析 (2)H2O2与KMnO4溶液反应,MnO-4被还原为MnO2,据得失电子守恒、质量守恒可写出离子方程式为2MnO-4+3H2O2===2MnO2↓+3O2↑+2OH-+2H2O。
(3)25.00 mL溶液A中含有Na2SO4的物质的量为n(Na2SO4)=n(BaSO4)=0.582 5 g233 g•mol-1=2.50×10-3 mol。
含有H2O2的物质的量为n(H2O2)=52n(KMnO4)=52×0.020 00 mol•L-1×25.00×10-3 L=1.25×10-3 mol。
所取25.00 mL溶液A中所含样品中水的质量为m(H2O)=1.770 0 g×25.00 mL100.00 mL-2.50×10-3 mol×142 g•mol-1-1.25×10-3 mol×34 g•mol-1=0.045 00 g,则n(H2O)=0.045 00 g18 g•mol-1=2.50×10-3 mol。
综上可知,x∶y∶z=n(Na2SO4)∶n(H2O2)∶n(H2O)=2∶1∶2,故硫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的化学式为2Na2SO4•H2O2•2H2O。
题组二 在工业制备中的应用
2.[2013•福建理综,24(1)②(2)(3)]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消毒剂。
(1)氯化钠电解法是一种可靠的工业生产ClO2方法。
②该法工艺原理示意图如下。其过程是将食盐水在特定条件下电解得到的氯酸钠(NaClO3)与盐酸反应生成ClO2。工艺中可以利用的单质有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发生器中生成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纤维素还原法制ClO2是一种新方法,其原理是:纤维素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D与NaClO3反应生成ClO2。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D)__+24NaClO3+12H2SO4=== ClO2↑+ CO2↑+18H2O+ ________
(3)ClO2和Cl2均能将电镀废水中的-氧化为无毒的物质,自身被还原为Cl-。处理含-相同量的电镀废水,所需Cl2的物质的量是ClO2的______倍。
答案 (1)②H2、Cl2 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2)1C6H12O6+24NaClO3+12H2SO4===24ClO2↑+6CO2↑+18H2O+12Na2SO4
(3)2.5
解析 注意分析题目信息和图示信息,能够分析出二氧化氯发生器中有Cl2生成,是正确解决第(1)小题②问的关键。(1)②在特定条件下电解食盐水,除了生成NaClO3外还应有H2;根据题干信息,NaClO3与HCl反应生成ClO2,结合得失电子守恒及图示中从二氧化氯发生器中出来的气体进入了氯化氢合成塔可知,NaClO3与HCl反应除生成ClO2外还有Cl2,可写出化学方程式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2)纤维素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D应为葡萄糖(C6H12O6),生成物可利用元素守恒推知,然后配平即可。
(3)处理相同量的-,Cl2和ClO2转移的电子数应相同。1 mol Cl2?→2Cl-转移2 mol e-,1 mol ClO2?→Cl-转移5 mol e-,则转移相同量的电子时Cl2与C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专题突破练
1.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Ag+2H2S+O2===2X+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AgS
B.银针验毒时,空气中氧气失去电子
C.反应中Ag和H2S均是还原剂
D.每生成1 mol X,反应转移2 mol电子
答案 D
解析 根据原子守恒得方程式:4Ag+2H2S+O2===2Ag2S+2H2O,故Ag为还原剂,O2为氧化剂,每生成1 mol Ag2S,应转移 2 mol电子。
2.关于反应Zn+2HNO3+NH4NO3===N2↑+3H2O+Zn(NO3)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生成1 mol N2,电子转移总数为3NA
B.生成1 mol N2,电子转移总数为5NA
C.溶解1 mol Zn,电子转移总数为2NA
D.溶解1 mol Zn,电子转移总数为4NA
答案 B
解析
所以Zn、NH+4为还原剂,HNO3为氧化剂,
生成1 mol N2,应转移5 mol电子。
3.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总反应:3Fe2++2S2O2-3+O2+xOH-===Fe3O4+S4O2-6+2H2O,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每转移1.5 mol电子,有0.75 mol Fe2+被氧化
B.x=2
C.Fe2+、S2O2-3都是还原剂
D.每生成1 mol Fe3O4,转移电子2 mol
答案 C
解析 根据电荷守恒得x=4
A项,每转移1.5 mol电子,被氧化的Fe2+应为24×1.5 mol÷23=1.125 mol;D项,每生成1 mol Fe3O4,应转移电子4 mol。
4.现有M、N、P、E 4种元素的单质,能发生以下反应:
①在水溶液中,M+N2+===M2++N ②P+2H2O(冷)===P(OH)2+H2↑ ③N、E相连浸入稀H2SO4中,电极反应式为N-2e-===N2+,2H++2e-===H2↑
判断它们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M、N、P、E B.P、M、N、E
C.M、N、E、P D.E、P、M、N
答案 B
解析 根据①可知还原性:M>N,根据③可知还原性:N>E,而P能与冷水直接反应,故P的还原性最强,由此可得还原性:P>M>N>E。
5.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Z===X+Z2+;Y+Z2+===Y2++Z。这四种元素的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R2+>X2+>Z2+>Y2+
B.X2+>R2+>Y2+>Z2+
C.Y2+>Z2+>R2+>X2+
D.Z2+>X2+>R2+>Y2+
答案 A
解析 据X2++Z===X+Z2+知氧化性:X2+>Z2+,据Y+Z2+===Y2++Z知氧化性:Z2+>Y2+,由X2+与单质R不反应推知氧化性:R2+>X2+。
6.已知Na溶液呈碱性,()2与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的还原性介于Br-、I-之间。下列变化不能发生的是( )
A.H??H++-
B.()2+CH2===CH2?→NC―CH2―CH2―
C.()2+2Br-===2-+Br2
D.()2+2OH-===-+O-+H2O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还原性顺序为I->->Br-。A项,H为弱酸,部分电离,正确;B项,属于加成反应,正确;C项,还原性Br->-,与题干矛盾,错误;D项,与Cl2与NaOH的反应类似,正确。
7.在含有n mol FeI2的溶液中通入Cl2,有x mol Cl2发生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x≤n2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Cl2===I2+2Cl-
B.当x≥n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I-+2Cl2===2Fe3++I2+4Cl-
C.当Fe2+和I-都被氧化时,x与n的关系为x>n
D.当x=n时,反应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为n mol
答案 B
解析 由于还原性I->Fe2+,A项正确;B项当x≥n时,可发生:2Fe2++4I-+3Cl2===2Fe3++2I2+6Cl-,错误。C、D正确。
8.NH3可消除NO的污染,反应化学方程式为6NO+4NH3===5N2+6H2O。现有NO与NH3的混合物1 mol 充分反应,若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多1.4 g。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生成氮气为5.6 L
B.有0.3 mol NO被还原
C.生成氧化产物4.2 g
D.原混合物中NO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3∶2
答案 B
解析 在反应6NO+4NH3===5N2+6H2O中,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之比为3∶2,当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多1.4 g(即0.05 mol)时,生成N2 0.25 mol。
A项,没有指明标准状况;B项,被还原的NO为0.25 mol×65=0.3 mol;C项,生成的氧化产物为0.25 mol×25×28 g•mol-1=2.8 g;D项,若NO全部反应,则n(NO)∶n(NH3)=0.3 mol∶0.7 mol=3∶7,若NH3全部反应,则n(NO)∶n(NH3)=0.8 mol∶0.2 mol=4∶1。
9.有Fe3+、Fe2+、NO-3、NH+4、H+和H2O六种微粒,分别属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还原产物为NH+4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
C.若有0.5 mol NO-3参加还原反应,则转移电子8 mol
D.若把该反应设计为电解池,则阳极反应为Fe2+-e-===Fe3+
答案 C
解析 其离子方程式为8Fe2++10H++NO-3===8Fe3++NH+4+3H2O。C项,若有0.5 mol NO-3参加还原反应,应转移4 mol电子。
10.CuO和Fe2O3的混合物m g,向其中加入1 mol•L-1的HNO3溶液200 mL恰好完全反应,若将m g该混合物用足量CO还原,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
A.(m-3.2) g B.(2m-3.2) g
C.(m-1.6) g D.(2m-1.6) g
答案 C
解析 n(O)=1 mol•L-1×0.2 L2=0.1 mol,其质量为1.6 g,所以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m-1.6) g。
11.微型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要求。如下图所示在一块衬白纸的玻璃片的不同位置分别滴加浓度为0.1 mol•L-1的KI(含淀粉)溶液、NaOH(含酚酞)溶液、FeCl2(含KS)溶液各一滴,在圆心处放置一芝麻粒大小的KMnO4晶体,向KMnO4晶体上滴加一滴浓盐酸,再立即用表面皿盖好。
根据上述描述涉及到的元素,回答(1)~(3)题。
(1)KMnO4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已学知识分析a、c处可能出现的现象: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处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溶液中,还原性为HSO-3>I-,氧化性为IO-3>I2>SO2-4。在含3 mol 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3溶液,加入的KIO3和析出的I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4)~(5)题。
(4)a点处的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b点?→c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溶液中的I-为0.5 mol时,加入的KIO3可能是________ mol。
答案 (1)+7 第4周期Ⅷ族
(2)溶液变为蓝色 红色褪去(或红色变浅)
(3)2Fe2++Cl2===2Fe3++2Cl-、Fe3++3S-===Fe(S)3
(4)I- IO-3+6H++5I-===3H2O+3I2
(5)0.5或1.1
解析 (2)a处发生反应为Cl2+2I-===I2+2Cl-,其现象为溶液变蓝。
c处发生反应为Cl2+2NaOH===NaCl+NaClO+H2O,碱性变弱,所以红色变浅或褪去。
(3)Cl2可把Fe2+氧化成Fe3+,Fe3+与S-发生反应。
(4)由题意可知依次发生的反应为IO-3+3HSO-3===I-+3SO2-4+3H+,IO-3+5I-+6H+===3I2+3H2O。所以a点处的还原产物为I-,b点到c点发生IO-3与I-之间的归中反应。
(5)根据离子方程式IO-3+3HSO-3===I-+3SO2-4+3H+,IO-3+5I-+6H+===3I2+3H2O。
当加入IO-3不足时,由于生成I-为0.5 mol,所以所加IO-3也为0.5 mol;
当加入IO-3过量时,n(IO-3)=1 mol+(1-0.5) mol×15 mol=1.1 mol。
12.已知高锰酸钾(硫酸酸化)溶液和草酸(H2C2O4)溶液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转移了0.4 mol电子,则参加反应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
(4)高锰酸钾(硫酸酸化)溶液和草酸溶液的反应可用于测定血钙的含量。方法是取2 mL血液用蒸馏水稀释后,向其中加入足量草酸铵晶体[化学式为(NH4)2C2O4],反应生成CaC2O4沉淀,将沉淀用稀硫酸溶解后得到H2C2O4,再用KMnO4溶液滴定。
①稀硫酸溶解CaC2O4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KMnO4溶液滴定H2C2O4时,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消耗了1.0×10-4 mol•L-1的KMnO4溶液20.00 mL,则100 mL该血液中含钙________ g。
答案 (1)H2C2O4 (2)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3)0.12 (4)①CaC2O4+H2SO4===CaSO4+H2C2O4
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③0.01
解析 根据题意,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则不难看出反应中的还原剂是草酸。在反应中Mn由+7价降到+2价,转移10 mol电子时消耗3 mol H2SO4,所以容易求出反应转移了0.4 mol电子时,参加反应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0.12 mol。高锰酸钾溶液本身有颜色,在开始滴入草酸中时被还原,颜色消失,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应该是由无色变为浅红色。利用有关反应的方程式可以得出关系式:5Ca2+~2KMnO4,所以可计算出100 mL该血液中含钙的质量为1.0×10-4 mol•L-1×0.02 L×5/2×100 mL/2 mL×40 g•mol-1=0.01 g。
13.工业生产无铁硫酸铝,以硫酸浸取铝土矿得含铁(Fe2+和Fe3+)的硫酸铝溶液,加热到一定温度,搅拌,加入一定量高锰酸钾溶液和硫酸锰溶液,在溶液中生成活性二氧化锰,调节溶液的pH,反应一段时间,Fe(OH)3和二氧化锰发生吸附共沉作用,最终得到无铁硫酸铝产品。
(1)KMnO4首先将Fe2+氧化为Fe3+,其本身被还原为Mn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高锰酸钾溶液和硫酸锰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证明,n(MnO2)/n(Fe)控制在4∶1时,除铁效果较好。若溶液中亚铁离子和铁离子浓度均为0.03 mol•L-1,为达到较好的除铁效果,每1 L溶液应加入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3)调节p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2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有关工艺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液的pH越大,则除铁效果越好,但同时会影响硫酸铝的产率
B.活性二氧化锰生成量应适宜,不足时铁的去除率较低,过量时会增加成本
C.可以直接向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以除去Fe(OH)3
答案 (1)MnO-4+3Fe2++4H+===MnO2↓+2H2O+3Fe3+
(2)2KMnO4+3MnSO4+2H2O===5MnO2↓+K2SO4+2H2SO4 0.102 mol
(3)使铁离子水解为氢氧化铁沉淀除去
(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5)AB
解析 (2)
MnO-4 +3Fe2++4H+===MnO2↓+2H2O+3Fe3+
0.01 mol 0.03 mol 0.01 mol 0.03 mol
所以n(Fe3+)=0.06 mol n(MnO2)=0.24 mol。
2KMnO4+3MnSO4+2H2O===5MnO2↓+K2SO4+2H2SO4
0.235×2=0.092 mol 0.23 mol
所以n(KMnO4)=0.092 mol+0.01 mol=0.102 mol。
(3)调节pH使Fe3+水解生成Fe(OH)3沉淀而除去。
(4)从Al2(SO4)3溶液中结晶出Al2(SO4)3晶体应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
(5)A项,pH越大,会生成Al(OH)3沉淀,影响Al2(SO4)3产率。
14.铁是人体中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体内缺失会引起贫血。含FeO2-4离子的盐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如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消毒剂及绿色净水剂。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可用下式表示:
Fe2+????①④Fe3+????②③FeO2-4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Fe与过量稀硫酸反应可以制取FeSO4。若用反应所得的酸性溶液实现上述①的转化,要求产物纯净。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Cl2 b.Fe c.HNO3 d.H2O2
(2)上述转化得到的硫酸铁可用于电化浸出黄铜矿精矿工艺。精矿在阳极浸出的反应比较复杂,其中有一主要反应:CuFeS2+4Fe3+===Cu2++5Fe2++2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反应中,所有铁元素均被还原
b.从物质的组成来看,黄铜矿属于复盐
c.反应中,CuFeS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当转移1 mol电子时,有46 g CuFeS2参加反应
(3)下列是工业制取高铁酸钾的一种方法,请在方框内填上合适的微粒符号并配平该离子方程式:
__Fe3++__ +__Cl2?→__FeO2-4+__Cl-+__
答案 (1)d (2)d (3)2Fe3++8H2O+3Cl2===2FeO2-4+6Cl-+16H+
解析 (1)2Fe2++H2O2+2H+===2Fe3++2H2O
(2)
c项,CuFeS2仅作还原剂。
d项,当转移4 mol电子时,有184 g CuFeS2参加反应。
所以当有1 mol电子转移时,应有46 g CuFeS2参加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