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三地理教案>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优化新题复习018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优化新题复习018

详细内容

一、选择题
1.(2009年高考广东卷)1980年以来,黑龙江省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1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土壤肥力 B.热量条件
C.河流汛期 D.降水总量
解析:选B。高温多雨是水稻生长需要的主要条件之一,黑龙江省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说明该地热量条件得以改善。故选B。
农作物栽培布局与距离农村居民点的远近有一定联系。某村位于我国平原地区,主要种植蔬菜和春小麦。下图为以该村居民点为中心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上图甲、乙、丙分别为(  )
A.蔬菜带、混作带、粮食带 B.粮食带、蔬菜带、混作带
C.蔬菜带、粮食带、混作带 D.粮食带、混作带、蔬菜带
解析:选A。蔬菜的单位面积产值高,要求靠近市场以保持新鲜,所以其空间布局最适宜靠近居民点;而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值低,可以距离居民点稍远。
3.该村最可能位于(  )
A.成都平原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解析:选B。本地种植春小麦,所以中温带的气候特征明显,故该村最可能位于东北平原。
(2010年苏北四市模拟)读“我国某种水果栽培区分布图”,完成4~5题。

4.图中水果栽培区的分布反映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
A.整体性 B.地域性
C.季节性 D.周期性
5.①地区栽培条件优于同纬度②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充沛 B.热量丰富
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
解析: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周期性、地域性的特点,而图示是水果栽培区,应是地域性特点。①地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大的秦岭阻挡,冬季冷空气不易进入;夏季受四周地形阻挡,气流较封闭,温度偏高。
答案:4.B 5.B
 读下图,完成6~7题。(双选)

甲 耕地收益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乙 耕地产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6.在第Ⅰ、Ⅱ阶段,单位面积耕地收益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正确的有(  )
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耕地收益越大
B.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耕地利润越大
C.耕地收益越大,耕地利润越高
D.单位面积经济作物的收益超过粮食作物
解析:选AD。读甲图可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作物和粮食的收益在不断提高,但劳动力的成本也在提高,利润并没有逐渐增大。
7.充分发挥能力状态下的单位面积耕地产量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提高,原因有(  )
A.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增大 B.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
C.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 D.对不利自然条件的改善
解析:选BD。读乙图,充分发挥能力状态下的产量不断提高,应是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干预的结果。
 读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回答8~11题。

8.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市场 D.交通
解析:选B。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潜力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这与我国水热资源的分布规律相近,说明气候是影响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
9.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大,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商品粮的生产基地,其原因不可能是(  )
A.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升
B.劳动力价格上升
C.气候变化
D.市场需求
解析:选C。图中A地区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10.B、C两地区都位于青藏高原,但农业生产潜力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
①B地区海拔较C地区低,热量条件较好
②B地区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C地区多
③B地区地热(地下热水)资源丰富,发展农业生产的光热条件优越
④B地区位于澜沧江沿岸,灌溉水源充足(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A。图中B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C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内部(藏北高原),B地区海拔较C地区低,热量条件较好,B地区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C地区多;B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灌溉水源充足。
11.有关图中一些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D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是农业发展的首要限制性因素
②E地区农业生产潜力不大,粮食产量低
③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是E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④春旱是影响F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B。图中D地位于新疆的干旱地区,缺水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E地位于东北北部平原,该地地广人稀,农业生产实现了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F地位于华北平原,春旱是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
(2010年潍坊高三期末检测)下图阴影部分为我国某种水果优势产区,回答12~13题。
12.该产区种植的优势水果可能是(  )
A.柑橘
B.香蕉
C.苹果
D.葡萄
解析:选C。阴影部分为山东丘陵、辽东半岛及黄土高原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优势水果为苹果。
13.该产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地处暖温带,光热条件好
C.气候湿润,灌溉水源充足
D.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解析:选B。以上产区地处暖温带,光热条件好,适合苹果的生长。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4~15题。

14.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解析:选B。由题意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1月平均气温为3℃,应位于我国南方,排除C、D;而珠三角的1月平均气温约在10℃以上,所以排除A。同时该地又有油菜的种植,所以选B。
15.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解析:选A。由图可知,该地的种植结构由原来的以水稻为主转变为以蔬菜、花卉为主。结合所学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决定作物种类和规模的是市场需求量的变化。
二、综合题
16.(2010年深圳市第一次调研)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加拿大处于中高纬地区,热量不足成为其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为此加拿大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特别注重培育    和   的农作物品种。但寒冷的气候也给农业生产带来有利的影响,使农作物受    危害少。
(2)在农业合作上中国与加拿大互补明显,在农业投入上加拿大具有    和    的优势;中国则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
(3)下列关于加拿大农业生产叙述正确的有(双选)(  )
A.加拿大是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单位面积产量高
B.以大型家庭农场和高度发达的机械化相结合为特色
C.谷物产地主要集中在东南部河谷地区
D.农业生产受天气影响很大,作物单产低且不稳定
(4)从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加拿大发展种植业生产在自然条件方面的主要优势与劣势。
答案:(1)早熟 抗寒 病虫害
(2)资金 技术
(3)BD
(4)主要优势:地形平坦,水资源丰富;有肥沃黑土。主要劣势:纬度高,热量不足;灾害天气多;冻土分布广。
17.(2009年高考广东卷)世界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粮食危机,被视为“饥饿热点”。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1)目前,面临粮食危机的国家主要分布在      洲
和 洲。
(2)甲地发展种植业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是    (单选题,填选项字母)。
A.地形崎岖 B.低温冷害
C.灌溉水源 D.光照不足
(3)1993年以前,世界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1993年________________引发粮食危机紧急情况的次数大于________;其后两者交替上升。
(4)关于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消费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产量逐年上升
B.消费量趋于上升
C.生产不能满足消费
D.缺口不断增大
E.产量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大
(5)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
解析:第(1)题,据材料1可知,严重粮食不安全地区主要是亚洲的伊拉克和非洲的索马里及津巴布韦等。第(2)题,甲地位于伊拉克,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旱,水源是限制种植业的主要因素。第(3)题,据材料2分析回答。第(4)题,据材料3回答。第(5)题,我国人口多耕地少,人地矛盾尖锐,只有依靠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
答案:(1)非 亚
(2)C
(3)自然灾害 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
(4)BCE
(5)措施:①保护耕地;②加强农田基本建设;③提高农业生产技术;④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⑤做好粮食储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