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优化新题复习019
详细内容
甲图中阴影表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范围,乙图表示甲图中相应某区域的农业生产状况,完成1~2题。
1.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西亚和中亚
B.主要生产玉米、小麦等谷物
C.以家庭经营为主,单产低,商品率高
D.是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需投入大量劳动力
解析:选D。读图可知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该农业地域类型以家庭经营为主,单产高,以自给为主,商品率低,是精耕细作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业。
2.乙图所表示的甲图中相应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混合农业 D.水稻种植业
解析:选C。 乙图所示农业生产状况将种植业和渔业有机结合,是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
(2010年福建龙岩质检)下图为“四地区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四地区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导区位因素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地:种植园农业――气候
B.乙地:商品谷物农业――交通
C.丙地:混合农业――地形
D.丁地:乳畜业――市场
4.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
A.甲主要生产水稻,只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B.乙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C.丙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饲养牛羊,机械化水平很低
D.丁主要生产鲜奶及乳产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区
解析:据图可知,甲地以粮食作物为主,但粮食商品率较低,应是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乙地是典型的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以生产小麦和玉米为主,多分布在地广人稀地区,但分布区的交通便利。丙地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混合区,主要依据市场需求进行产业调整,机械化程度高。丁地为典型畜牧业区,其乳畜业是面向城市市场的集约化农业,多分布在城市郊区。
答案:3.B 4.B
下图为北半球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6.依图示信息可知农场分布在( )
A.澳大利亚 B.加拿大
C.马来西亚 D.阿根廷
解析:由题干和图中信息4月犁耕,5月耙土及播种,9月收割,10月贮存麦种和售卖,可知该农场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且由一年一熟等可知该国为纬度较高的加拿大。解题关键是读懂图形,并综合分析。
答案:5.C 6.B
7.比较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各自的特点。
(2)比较图中A、C两农业带农作物类型的差异。
(3)甲图所示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4)限制乙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及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解析:通过经纬度和河流水系特征、湖泊轮廓可确定甲图所示区域为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乙图所示区域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甲图中的A、C同为小麦区,纬度较高的A为春小麦区,纬度较低的C为冬小麦区。乙图中的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西侧的雨影区,缺水是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答案:(1)甲图所示区域为商品谷物农业,特点: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现代化,粮食商品率高。乙图所示区域为混合农业,特点: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壤肥力,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有种植业和畜牧业两种农业类型,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这样便于合理、高效地安排农事活动;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2)A农业带种植春小麦,C农业带种植冬小麦。
(3)生产成本太高、资源耗费太高、生态环境恶化。
(4)水资源缺乏。它位于大分水岭西侧的雨影区,降水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