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三地理教案>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产业转移知识点

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产业转移知识点

详细内容

学案34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______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

答案:1.原生产地 2.国际 区域


1.产业转移的目的:追求更高的________。
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1)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影响因素原因影响
劳动力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________很小,且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差异________具有充足、________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内部交易
成本发达国家____________很高,内部交易成本很高发展中国家改善____,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市场①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________或国内市场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就会开辟________。
②一国产品销往另一国往往会受到多方面的______①企业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②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随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2)其他影响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原生产地用地紧张、________________、环境污染严重等。

答案:1.利润
2.(1)流动性 较大 高素质 社会消费水平 
投资环境 饱和 国际市场 限制 市场广阔 市场 
(2)国家政策的调整 地价昂贵

以练促记
20世纪80年代,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中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如今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粤北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正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1)20世纪80年代,香港大量________型产业逐渐北移,珠江三角洲成为香港产品的________基地,香港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的优势担当研究开发中心和________中心的角色,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
(2)结合所学简述图示地区产业发展与转移的趋势。
(3)粤北山区设立的产业转移园区主要有哪些区位优势?

解析:本题以珠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的产业转移为主题,按照问题探究的思路,逐步给出信息,层层深入,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劳动力与土地价格差异是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产业的转出必然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承接产业转移的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故具有土地、劳动力的优势。
答案:(1)劳动密集 加工 销售
(2)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优势明显的周边地区转移,珠江三角洲地区着重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3)优势: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地价较低。


1.产业转移的意义:使某产业从____________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成为带动整个地区____________的重要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其差异如下表所示:
 
不同   
国家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发达国家原主导产业向________转移,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发展______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将环境污染工业向国外转移,环境污染状况得到________就业机会向国外转移,减少了国内就业机会,引起________增加
发展中国家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加快本国________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组织产品的加工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________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________

答案:1.创新地 经济发展
2.国外 相应优势条件 改善 失业人口 经济结构 
环境的负面影响 就业压力

以练促记
下图是我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
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
D.目前,资金和技术占优势的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2)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促进长三角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经济发展
C.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D.可能给迁出地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解析:(1)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目前,制造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以发展技术和资金占优势的产业为主。
(2)产业转移尤其是第一次产业转移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上升,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答案:(1)A (2)C



                    
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较大,目前相对发达的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从而实现苏南与苏北的双赢共振。结合苏南某市与苏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完成(1)~(2)题。

投资地区招商门槛土地价格平均工资环保门槛
苏南某市5 000万元100万元左右3 000元左右要求高
苏北某市1 000万元20万元左右1 000元左右要求较低
(1)苏南地区开始“腾笼换鸟”,被“逼走”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是(  )
A.劳动力需求量大  B.生产规模大
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较轻
(2)江苏省内部出现的这种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结合表中信息分析苏南地区招商门槛、土地价格、平均工资、环保门槛都较高,适宜发展经济效益高、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较轻的工业,对比四个选项,需要转移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选A项。第(2)题,对产业转入地来说,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但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同时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答案:(1)A (2)C

读“世界汽车产业四次大转移示意图”,完成(1)~(2)题。
(1)第一次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地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许多著名汽车生产公司纷纷落户中国,使中国汽车产量迅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的地形和气候条件适宜
B.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高
C.发达的经济和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
D.经济发展迅速,潜在市场广大

解析:第(1)题,汽车工业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不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随着美国钢铁等工业的迅速发展,给汽车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2)题,世界汽车巨头进入中国设厂,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潜在市场广大。
答案:(1)B (2)D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85―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

材料二 继日本三大汽车企业本田、丰田、日产分别落户广州黄浦、番禺、花都区后,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汽配产业迅速发展,该地区成为全国三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
材料三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一部分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企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远地区产生集群效应。
(1)材料一显示近20年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
(2)分析日本汽车产业集团近几年来纷纷在珠江三角洲投资设厂的原因。
(3)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材料一显示1985―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由原先以轻纺工业为主逐步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说明了其产业的升级。材料二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接纳了一批国外汽车产业转移,成为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材料三显示珠三角原先的一些产业开始向其他地区转移。这一切都说明珠三角的经济结构及经济发展形势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答案:(1)产业结构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改革开放的政策;侨乡;地处沿海,交通便利;邻港澳、近东南亚。
(2)占领中国市场;避开关税壁垒;土地及劳动力价格低;经济发达,制造业基础好;社会协作条件好。
(3)劳动力价格上涨;房租、地价上升;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