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一)
详细内容
第八单元 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
江河治理和水利建设是国土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我国,由于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背景,它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安定都至关重要。历史上,水利问题一直为历代各朝所重视,并把治水和水利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和安邦措施。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更是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先后对各大江河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但从宏观及战略上看,我国的水利建设仍显薄弱,主要江河的抗洪能力仍还较低,水旱灾害仍然频繁发生。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江河治理。长江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受人们关注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并且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得长江三峡地区成为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我国国土整治开发的重点地区。因此,教学大纲和教材把长江三峡地区的开发及三峡工程建设单列一个课题作专门的介绍,其目的是要阐明在国土整治开发过程中,大型工程建设与区域开发的关系。本单元教材所讲述的长江三峡地区在地理区域概念上,既不同于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等综合经济区,也不同于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柴达木盆地等自然地形区,它是由于三峡工程建设而划定的一个工程涉及的范围和地区。本单元的教材内容,也主要围绕着三峡工程建设而展开。教材以案例分析为主,对三峡工程建设进行评估分析。第1~3课分别从利弊两方面,分析了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作用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课文在案例分析中,运用了大量的图片、表格及具体材料,并采用了大案例套小案例的分析方法,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一 网上课堂(一)本讲主要内容及考试要点:本讲包括第八单元一节1.了解长江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的重要作用,理解修建长江三峡工程的重大意义。2.能用相关图表和基础知识分析说明长江洪水的形成原因及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说明三峡工程对航运、发电的深远影响。(二)学习指导我国东西大动脉
改善川江航运条件,万吨船位到重庆
其他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以及库区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3教材分析8.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一、本课教材介绍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作用及巨大的综合效益。三峡工程作为当今世界上正在建设的最大水利枢纽工程,它在防洪、发电、航运。农业灌溉、城市供水、水产养殖、南水北调、开展旅游。发展库区经济,以及改善中下游地区生存环境、滚动开发长江水能资源等方面,都将发挥巨大的效益。但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对此并没有作面面俱到的叙述,而是有选择地着重分析了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效益。 二、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也是本课教材内容的重点。教材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原因,说明了三峡工程在防洪上的关键性作用。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其流域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5,且大多流经我国人口稠密、城镇集中。经济发达的地区。但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尤以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最为严重。教材首先列举了长江流域在20世纪发生的四次特大洪水灾害(1931年、1935年、1954年和1998年),用具体数据说明了长江洪水的危害及长江防洪面临的严峻形势,反映出治理长江水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接着,教材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了造成长江水灾的原因。从自然原因看,长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特别是雨期大范围的暴雨引起长江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洪水同时爆发,中下游就势必会发生特大洪水。而人为原因,如砍伐森林。围湖造田等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则加剧了洪灾的危害程度。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由于长江干流至今无控制性水库,并缺乏足够的滞洪、纳洪场所,因而防御洪水仅依靠堤防和分洪措施,许多河段防洪能力明显偏低。教材特别指出了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河段,江堤只能抵御10~20年一遇的洪水。一旦发生江河决堤,损失将难以估量。 三峡水库作为长江干流上的第一座调控水库,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库容,可以有效地调蓄控制长江上游的全部洪水来量,这对于长江中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此,教材用了许多具体材料和数据来加以说明。最后,教材总结了三峡工程防洪作用在多方面所带来的巨大效益。 三、长江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教材通过一组数字对三峡电站的规模和发电能力作了量化。关于三峡水电站的发电效益,教材主要讲述了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效益,即兴建三峡工程对缓解华中、华东及重庆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的压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作为未来全国统一电网的中心主导电站,距各大负荷中心的位置适中,可以提高电网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二是环境效益。教材简要说明了三峡水电站以水电代替火力发电,每年因大量减少煤炭消耗而对环境起到的保护作用。四、关于三峡工程在航运方面的作用,主要是指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川江航道的航运条件。教材首先简要说明了长江航运的重要地位及川江航道对长江航运的限制。长江水系通航里程达7万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70%,年运量占内河运量的80%,历来是我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号称“黄金水道”。但长江航道从宜昌至重庆的660千米川江段,河流落差120多米,多为高山峡谷。急流险滩,通航条件差,使长江航运受到了很大限制。教材用了一幅宜昌一重庆段航道剖面示意图和一组数据,形象而具体地阐明了长江三峡水库对改善川江航运的作用。在这幅图中,比较直观和形象地反映了三峡工程修建前后,川江航道航运条件的不同。4重点、难点:重点:防洪、发电、旅游效益以及洪灾的原因难点:洪灾的原因。二、网上训练(一)、选择题l.长江三峡地区独特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A.位于西南和华中两大区域,西部和中部两大经济地带结合部的内陆腹心位置B.处于上游山区与中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控制长江上游全部来水、来沙C.处在协调我国东部和西部发展的特殊地位D.位于我国地势从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的地带,水能极为丰富E.是联系华北和华东等地的主要通道2.三峡工程建设的首位目标为防洪,防洪效益的主要表现为 A.处在长江上游出口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可调控长江上游绝大部分的洪水来量B.长江三峡巨大的库容可调节洪峰,拦蓄洪水C.避免“悬河”荆江干堤溃决所发生的毁灭性灾害D.可大大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淤积3.关于长江三峡水电站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峡水电站建成后,无论从装机容量来看,还是从多年平均年发电量来看,在一定时期内,都将是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B.三峡水电站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将减轻环境污染和因有害气体的排放而引起的酸雨等危害C.可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D.三峡水电站经济效益好,是三峡工程还清贷款本息的主要收益来源4.三峡水电站的位置在 A.重庆的翟塘峡 B.湖北的巫峡 C.四川的巫峡 D.湖北的西陵峡.5.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A.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B.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 C.可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D.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6.三峡工程的兴建,产生的主要综合效益有: A.满足长江上游地区城市的供水需求B.增加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的灌溉水源C.为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调水提供了条件D.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二)综合题1.三峡库区山高坡陡,环境承载量十分有限。随着水库蓄水升高,大量耕地将被淹没,人地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因此要采取区内安置与自找门路等方式安置好库区移民。一些专家呼吁:解决三峡库区移民的粮食问题不能一律要求自给自足,国家应帮助解决三峡库区移民的口粮供应,以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和三峡水库安全。 (1)三峡是江水切开―――构造形成的,从西向东形成了―――、―――和西陵峡三段 大峡谷,总称三峡。 (2)三峡库区的人地矛盾主要是指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与―――之间的矛盾,产生这种矛盾,主要是由于当地自然条件中的――――造成的。 (3)若一味地强调三峡库区移民粮食自给自足,则会导致―――等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直接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这一生态问题会对水库的持续利用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4)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你认为当地主要发展什么农业部门才能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5)三峡工程具有多方面的巨大的综合效益,它可使荆江段防洪能力由过去的10年一遇,提高到―――年一遇,可从根本上改善―――江段的航运条件.三峡水电工程不仅可以缓解―――地区的能源供应状况,而且可减轻因外调煤炭而造成的―――的负担,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其―――效益也十分显著。 (6)用哲学观点分析三峡工程给当地带来的困难和机遇2.阅读下列资料,完成: (1)长江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流经地区降水丰沛。(2)环境污染以及大气成分组成的变化导致气温上升;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气候异常,形成大量降雨。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直接原因是与长江上中下游同时降雨有关。 (3)长江上游支流泯江、嘉陵江流域植被普遍遭到严重破坏,森林吸纳降雨的能力大大减弱,从而造成地表径流的冲刷能力大增,夹带泥沙直泻江[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