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发电技术资料>丹江口水利枢纽介绍

丹江口水利枢纽介绍

详细内容


丹江口水利枢纽位于湖北省均县境内的汉江干流上,是开发汉江的最大枢纽工程,具有防洪、
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等综合效益。丹江口水库总库容208.9亿米3,通过水库拦洪,并结合其
他分洪措施,控制新城的下泄流量,确保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安全。电站装机容量90万千瓦,保证出
力24.7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38.3亿度。由7回110千伏及5回22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分别向湖
北、河南两省供电。1985年前后灌溉年引水量约15亿米3,灌溉河南、湖北两省360万亩农田;坝址
上、下游约有850公里的航道得到改善;养殖事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丹江口工程原来按正常高水位170米,坝顶高程175米设计,总库容330亿米3。1963年考虑分期开
发,按高坝设计,先按正常高水位155米,坝顶高程162米施工。后来正常高水位提高至157米,相
应库容174.5亿米3。设计死水位138米,相应库容68亿米3。有效调节库容为106.5亿米3,相当于
坝址多年平均年水量379亿米3的28%,为年调节水库。设计洪水位159.8米,校核洪水位161.3
米,总库容208.9亿米3。在正常高水位以上有防洪库容34.4亿米3。
  丹江口坝址位于汉江上游峡谷河段的出口,下游即进入丘陵和平原地区。坝基除主连接坝段局
部为付片岩外,都为强度高的变质岩浆岩。断裂构造极为发育,有较大断裂带多与坝轴线斜交,贯
穿坝基上下游,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河床部分为混凝土宽缝重力坝,连接段为重力坝,两岸为土石坝。混凝土坝段长1141米,最大坝高
97米。两端土石坝总长1353米,最大坝高56米。
泄洪建筑物有深孔泄洪闸和堰顶溢洪道两部分。深孔段长144米,位于河床右侧,设12个深孔,底
坎高程113米,孔口宽5米、高6米,用弧型门控制,正常高水位时泄洪能力9200米3/秒。溢流段位
于中间,长240米,在导墙右侧96米及左侧144米,设20孔,堰顶高程138米,孔口宽8.5米、高
22.5米,装有平板闸门,正常高水位时泄洪能力28200米3/秒,校核洪水位时可泄40000米3/秒。
溢洪道下用鼻坎挑流消能。
  发电厂房位于河床左侧。进水口底坎高程115米,经6根7.5米直径的压力钢管引水。厂房内安
装6台各1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保证出力24.7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38.3亿度。用110千伏和
220千伏高压输电线送电,向河南各送2回,向湖北分别送5回和4回。
  由库区引水灌溉的渠首,在坝址上游30公里支流丹江上,河南陶岔能引水500米3/秒,湖北清
泉能引水100米3/秒。保证灌溉引水的库水位为146.5米,比设计死水位高出8.5米,当库水位降
低时灌溉引水有困难。
过坝通航设施位于右岸,上段用垂直升船机,下段斜面升船机。垂直升船机最大提升高度50米,设
计载重能力150吨。中间渠道长410米。斜面升船机轨道长395米,坡度1∶7。连同上下游导墙过坝
设施总行程1166米。设计年过坝运输量83万吨。
  本工程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设计,集团公司水电十二局施工。工程土石方开挖量432万米3,
土石填筑量541万米3,混凝土量320万米3,总投资10.02亿元。工程于1959年9月开工,因基建计
划调整,1962年停工,1964年复工,1968年10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74年2月竣工。
该工程自运行以来,在防洪、发电、灌溉等各方面都起了很大作用。但要满足各方面发展的要求,
现有库容很不够用。按原计划加高大坝,可增加库容提高防洪能力,增加调蓄能力和抬高死水位,
保证河南和湖北引水灌溉,增加发电能力满足电力需要。加高大坝的工程量不大,但要再迁移20余
万人有困难。当前考虑不加高大坝,只扩大装机,可增加60~90万千瓦,对系统调峰很有用,现正
在研究中。为担负更大峰荷,下泄流量变化很大,需在下游王甫洲建反调节水库,以维持下游的航
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