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滩水电站介绍
详细内容
二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境内,是水电“富矿”雅砻江水电基地的第一期开发工程,距
成都市727km,距攀枝花市40余km。电站以发电为主,兼顾漂木等综合利用效益。正常蓄水位
1200m,总库容58亿m3,有效库容33.7亿m3,属季调节水库。电站内装6台单机容量55万kW机组,
总装机容量330万kW,保证出力100万kW,年发电量170亿kWh。电站建成后将供电四川主网,并就
近供电攀枝花、西昌地区,是四川电网中的大型骨干工程。
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1.64万km2,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038.5mm。坝址多年平均流量
1670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27亿m3。实测最大流量11100m3/s,设计洪水流量(0.1%)
20600m3/s,校核洪水流量(0.02%)23900m3/s,可能最大洪水流量30000m3/s。多年平均悬移质
输沙量2720万t,平均含沙量0.52kg/m3;推移质年输沙量约67万t。 工程处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的中段西部相对稳定的共和断块上。断块本身长期处于间歇性整体
抬升阶段,属相对稳定区,内部不存在发震构造,历史上无强震记载,经国家地震局鉴定,坝址区
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二滩水库属高山峡谷区,长145km,两岸山势挺拔,邻谷间山体雄厚,由巨厚的隔水岩组成,
不存在永久渗漏问题。库区工程地质一般较好,经地质调查,库区大多数滑坡现状是稳定的,水库
蓄水后一般不致改变其边坡稳定条件,且距坝址较远,对工程无影响。位于库首左岸上游600~
1500m处的金龙山,东西两侧有深沟切割,谷坡为一顺坡向单斜构造,岩层由老至新依次出露,产
状近东西倾向南,倾角30°~35°。经多年勘测查明,金龙山谷坡无深层滑动问题,表层蠕动或坡
脚小型塌滑体在采取适当措施后,对工程不致带来危害。 坝址位于V形峡谷内,两岸坡高300~400m,岸坡呈25°~45°,河床枯水期高程1011~1012m
时,水面宽80~100m。枢纽基岩由二叠系玄武岩和后期侵入的正长岩以及因侵入而形成的蚀变玄武
岩等组成。枢纽下游三滩沟有三叠系砂、页岩分布,河床覆盖层20~28m。枢纽区岩体完整性较
好,无大断层分布。右坝肩中、下部在高程1020~1100m处发育有两条近乎平行的强烈蚀变带,带
宽10~15m,隐微裂隙极为发育,产状零乱,裂隙中普遍充填绿泥石、阳起石、滑石、皂石等软弱
矿物,称为“绿泥石—阳起石玄武岩”,是坝区主要的软弱岩带;但由于范围小,条带与坝基接触
部位可采用局部混凝土置换处理。大坝消能区的二层玄武岩中,随机分布裂面充填绿泥石、皂石等
软弱矿物的岩体,称为“裂面绿泥石化玄武岩”,对消能布置有一定影响。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以
完整、均一的正长岩、玄武岩为主,岩体节理裂隙短小,嵌合紧密,埋深一般在200~350m,有较
好的成洞条件。 水库淹没面积101km2,淹没范围涉及米易、盐边、盐源、德昌、西昌5县的31个乡,总计淹没
耕地24841亩,其中水田12578亩;需迁移人口21917人,其中农业人口13814人。对移民安置区实行
超前开发性生产、生活安置。 水库形成后,水域扩大,库周湿度增大,库区环境由干热向湿热转化,对经济作物、养殖、旅
游发展有利。关于下游河床冲刷问题,经分析,50年内冲刷深度在0.5m以下,对基岩岸坡的稳定
不会有影响。雅砻江干流水急滩多,在天然河流状态下,干流达到1500m3/s时,漂木可正常流送和
收贮,电站建成后,改变了天然河道木材流送条件。工程设计在库尾设横河埂,拦截全部漂木,用
带形拖运至坝前,用机械送至坝下,下游仍用单漂流送。采用上述工艺流程,木材过坝和下游收漂
作业大致在7~9月。此时段电站可按基荷运行,下泄流量可达1900~2200m3/s,对木材流送和收贮
没有影响。 电站属一等一级工程,枢纽由混凝土双曲拱坝、左岸地下厂房、泄洪建筑物、木材过坝转运设
施等组成。拱坝坝高240m,拱冠顶部厚11m,拱冠梁底部厚55.74m,拱端最大厚度58.51m,拱圈
最大中心角91.49°。坝顶弧长775m。大坝按地震烈度8度设防。二滩工程枢纽泄量大,水头高,
而河床狭窄,经优化设计确定坝身表孔、中孔和右岸两条泄洪洞等3套泄洪设施组成的泄洪方式。3
套泄洪设施均按单独泄放常遇洪水设计,大洪水时3套泄洪设施联合泄洪。表中孔采用挑流消能,
使水舌碰撞、分散,以增加消能效果。表孔7孔设于拱坝坝顶中部,每孔尺寸11m×11.5m(宽×
高),采用相邻孔大差动30°与20°的俯角跌坎,齿坎上设分流齿坎消能工,水流经充分扩散自由
跌落,利用水垫塘水垫进行消能。中孔6孔设于坝身,为使中孔水舌与表孔水舌有较大的碰撞角,
中孔体型呈上翘形;孔口尺寸6m×5m(宽×高),出口高程1120m;为避免水流的径向集中,中孔
在平面上实行压力偏转,并用30°、17°、10°三组不同挑角,将水舌在横向和纵向拉开,以避免
水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