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案(1)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案(1)

详细内容

5.4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说出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造情境,引入课题
温故而知新。
2.提出问题:合理的膳食能提供人体一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但做到膳食合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就一定能为人体所用吗?
3.出示课题。
二、认识人体的消化道
1.食物在人体内“旅行”都经过哪些地方?是不是都留在了人体内?
2.播放食物在消化道“旅行”的flash动画。
3.引导学生看图。
三、怎样消化
1.引导学生分析课本P59页图3-4理解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
2.提出问题:
(1)这些营养物质被 什么分解?
(2)食物为什么要经过牙齿的咀嚼?
(3)消化可以分为几个过程?

小组 讨论、交流
得 出结论:
还需要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1.看flash动画。
2.对照课本P60页图3-5找到并记住消化道的组成
1.关于消化和吸收学生并不陌生,所以让学生讨论、交流能 得出结论。
既巩固了上一堂课的知识又引出了课题,一举两得。

动画直观、有趣,感官刺激强,有利于学生对消化道组成的了解。
(4)消化液是在哪儿产生的?
3.引导学生看图3-5了解人体的消化腺并建立
消化系统的概念。
4.引导 学生分析图3-7了解食物消化的过程和最终产物。
5 .食物消化的主要 场所在哪儿?

四、探究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2.资料:体小肠大约长5-7米,直径约3 厘米,以此可计算出小肠的外表面积大约是0.67平方米,然而小肠的内表面积则有200平方米以上。
3.组织学生观察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的结构图。
4.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5.组织学生总结小肠 适于吸收的特点。
五、小结与巩固
1.播放“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的flash动画。

2. 讨论:
小肠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皱襞表面的细小突起),有何意义?
3.讨论:小肠绒毛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
4.交流、总结:
(1)吸收面积大(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2)具有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②小肠绒毛壁、毛细 血 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


1.看动画。
2.创作并表演“食

1.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2.使学生了解皱襞和小肠绒毛能增加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总面积。
3. 使学生理解小肠绒毛适于吸收的特点:
壁薄(有利于营养物质通过);有丰富的毛 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运输脂肪酸)
4.使学 生加深对小肠适于 吸收的结构特点 的认识。
授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