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七年级地理教案>世界地形

世界地形

详细内容

世界地形
一.内容与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和“学刊地形图”三部分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地形类型,学会阅读常用地形图,先从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基本概念入手,对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五种地形比较,再让学生适当了解地形的世界之最。当学生熟悉了陆地地形后,再与海底地形简单比较,最后教会学生阅读常用地形图,懂得用等高线把地面的起伏状况表示在平面上。学生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的方法,这是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与分析
 1.教学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4)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2.目标解析
   了解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就是指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总结盆地的特点。定性定量描述五种陆地地形的特点
三.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对五种地形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景观图和示意图上,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区别出丘陵、山地、平原、高原和盆地这五种地形,并说出区别这五种地形的依据。学生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的方法,这是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进行反复训练,在学会这一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地图册“世界地形”图中,找一找课文中提到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地形实例,来巩固识别地形的教学成果。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教师可利用《地理景观》光盘中的千姿百态的各种地形景观图,或让学生自己浏览《地理景观》光盘中的地形,使学生了解陆地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按形态可以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五种基本类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指出工具使用在哪里) ,准备使用…(提出用什么工具)。因为使用…,有利于…(说明为什么要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 、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启发学生
例1 地面某一地点高出________的_________叫海拔,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___________。…
变式练习 :操场的旗杆高10米,指的是( )高度。
师生活动:读图: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1)、什么是海拔?说出甲、乙、丙三点的海拔。
(2) 、什么是相对高度?说出甲乙、乙丙、甲丙的相对高度。
(3)、图中甲有几个高度?
问题二、地形的基本类型有哪些?说出各种类型的特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地理事物的能力。
例题2地表各种________的形态,总称______。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五种地形。
变式练习: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叫 。
师生活动:
仔细观察课本P27-P28的五幅不同地形类型的景观图,区别五种地形,
地形类型主要特征
海拔高低地面起伏共同点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问题三、陆地上高大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你能说出下列世界之最吗?
设计意图:学生找世界之最,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
例题3 陆地上高峻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带: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生活动: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
世界最大的盆地、世界两大山系、世界最高的高原、最大高原、世界最大的平原、最深的海沟。
问题四、阅读课本“海底地形示意图”,了解海底地形名称
例题4大陆架是_____________的自然的延伸部分,坡度_____水深一般在_____米以内。
问题五、如何看地形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判断地势高低、坡度变化及辨别地表形态的能力。
例题5、读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A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_,G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__。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________。
(3)CD、EF两处中表示山谷的是______。
(4)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乙山位于甲山的____方。
变式练习: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用_________色表示,海洋用_________色表示。
师生活动:读图回答:
(1)、平原用 颜色表示。
(2)、海洋用 颜色表示。
(3) 、高原用 颜色表示。
(4) 、高山顶上的积雪和冰川用 颜色表示。
(5)这种彩色地形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
(6)什么是等高线?什么是等深线?
(7)等高线是如何反映坡度变化的?
六.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