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九年级化学教案>初三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导学案

初三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导学案

详细内容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导学案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初步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形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利用身边的报刊、网络等资源获取信息。
(2)学习利用数字和图表来获取信息,并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课前预习】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阅读课本68-70页)
1.地球储水
地球上总储水量约为1.391×1018m3,地球表面约 被水覆盖,
全球水储量比例:(用 海水、陆地淡水、陆地咸水 填图)
2.全球淡水资源概况
地球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层中的淡水难以利用,可直接利用
的淡水量占淡水总量的 %,即 m3
3.我国水资源
总量居世界第 位,但人均水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且分布不均匀。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提高水的 ,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以减少用水量。
2.防止水体污染
(1)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 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2)水体污染的来源: 工业上 。
农业上 。
生活中 。
(3)水体污染的危害:破坏 ,影响工农业和渔业生产、危害人体健康。
(4)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工业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对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
②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 和 。
③生活污水实行 。
【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阅读课本“人类拥有的水资源”部分解决下列问题:
1.谈谈你的节水经验。

2.说说今后你将在“爱护水资源”方面如何去做?
【训练题】
1.自然界中储水量最多的是( )
A.气态淡水 B.陆地淡水 C.陆地咸水 D.海水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B.水是一种有限的宝贵资源
C.人类需要的淡水可通过海水蒸馏来补充 D.雨水是天然蒸馏水,所以是纯净物
3.下列有关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大量抽取地下水会造成地表塌陷、沿海海水倒灌
B.地球上淡水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海洋水
C.目前人类可以大量使用的水资源有湖泊水、河水、冰川等
D.冰川是淡水中储存水量最多的,分布在东南亚地区
4.通过化学课的学习,成语“细水长流”可理解为( )
A.在家用细细的长流水洗衣或刷牙 B.节约每一滴水,形成“细水长流”的水资源观念
C.地球淡水储量丰富,可供人类永久使用 D.水龙头漏水可让其“细水长流”,方便使用
5.某湖水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植物快速繁殖生长,死亡腐烂后使水体产生异味。为改善该湖水水质,除去水中的异味,下面所提建议不合理的是( )
A.人工捞藻,投加活性炭 B.加入大量明矾
C.增加水量,促进水体流动 D.严格控制各种污染源,确保达标后排放
6. 保护环境,防止空气和水体的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①控制工业生产中废气和废水的直接排放;②增大绿地面积;③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④分类回收垃圾
⑤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⑥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⑦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⑧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
A.全部 B.②④⑥⑧ C.①②③④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
7.某学校组织同学们对水资源状况进行调查,调查报告中的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水的污染加剧了淡水资源危机
B.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丰富
D.可以考虑对海水进行淡化来解决淡水危机
8.“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全面动工。
(1)“南水北调”说明我国的水资源分布状况是 。
(2)“南水北调”工程必须遵循的三个重大原则:
①先节水,后调水,如图所示标志中属于节水徽记的是 ,请你分析该徽记,说出

其中一种象征意义 。

②先治污水后通水,请你任举一个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 。
③先环保后用水。

课题2 水的净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

【课前预习】
1、纯净的水是 颜色、 气味, 味道的液体,在1个标准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
℃ ,水的沸点是 ℃。水在 ℃时密度最大。纯水几乎不导电。
2、自然界的水有江水、湖水、河水、海水、井水、泉水、溪水等等? 这些天然水属于 物。
3、总体上讲自然界的水含有两种类型的杂质:一种是“溶于水的杂质”,另一种是“不溶于水的杂质”。
有些自然界的水看上去比较浑浊,是因为水中含有 的杂质,如泥沙、水藻等;还有些自然界的
水看上去清澈透明,但有的有颜色,或有气味,或有味道,是因为水中含有 的杂质,如海水有
味,是因为海水中溶解有 。
4、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参照课本74页图4-14】
抽取天然水 → 加 → 静置沉淀 → → 加 吸附
→ 加 消毒 → 自来水。
5、作为家庭饮用水最简单的杀菌消毒方法是什么?


6、假如你像鲁滨逊一样被困在一处海岛上,你如何能得到能饮用的水呢?


7、参照课本76页认识以下问题
(1)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是什么?应怎样鉴别?(2)硬水有哪些危害?(3)如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课内探究】
一、水的净化方法
1、沉淀
①静置沉淀:
利用重力作用使不溶性颗粒物沉淀下来。但较小的悬浮颗粒物很难静置沉淀下来。
【参照课本第75页,完成实验4-1,观察加入明矾静置一会儿后的现象。】
②加絮凝剂沉淀:
利用明矾溶于水生成的 将较小的不溶性悬浮颗粒吸附成较大的悬浮颗粒而较快的沉降下来。
2、过滤:
【参照课本第75页,完成实验4-2,观察过滤前和过滤后液体的区别。】
现象:过滤前液体是浑浊的,过滤后液体是 ,滤纸上有 。
结论:过滤能分离出液体中 性杂质(填“可溶”或“难溶”)。
过滤的注意事项: (为什么?)
“一贴”
“二低”

“三靠”


过滤后所得滤纸上的物质叫 ,漏斗下端烧杯中的液体叫
问题讨论:
(1)为何有些同学得到的滤液不澄清?有哪些原因造成?(2)要使滤液变澄清,怎么做?

3、活性炭吸附:【按老师的演示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
现象:染成红色的液体经活性炭吸附后,变得 。
结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是因为活性炭的表面 ,能吸附 、 的
物质,因此活性炭除了做净水剂外,还可以作为冰箱的 剂;活性炭还能吸附有毒的物质。

【思考】:经过沉淀、吸附后的自然界的水是否是纯净水呢?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呢?

实验探究:如何鉴别蒸馏水、食盐水?
①思考此过程中要用到哪些仪器?
②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现象
蒸馏水

食盐水

4、蒸馏:【参照课本77页图4-20、图4-21】
①原理: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然后冷凝成水。
②实验时应注意:
a.烧瓶需垫 。
b.烧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 。
c.烧瓶中加沸石的目的是 。
d.不能使液体剧烈沸腾以防 。
e.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二、硬水与软水
1、硬水:含有 较多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 的水。
2、硬水的危害有哪些?
(1)和肥皂反应,降低洗涤效果。
(2)锅炉烧水时,易形成 ,妨碍热传导,严重时可能引起 。
(3)饮用硬水,会影响人体健康。
讨论与交流:从外观能区分硬水和软水吗?如何区别呢?
3、实验探究: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
【参照课本76页,完成实验4-3,观察现象】
水的种类加入肥皂水后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硬水

软水


4、硬水软化的方法
(1)生活中:采用 法 (2)工业上:采用 法等
【收获小结】:

达标检测
1. 列净化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静置B.吸附C.过滤D.蒸馏
2.下列方法中能够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
A.观察颜色B.加入明矾,搅拌C.溶解食盐D.加肥皂水搅拌
3. 下列物质适合用过滤方法分离的是( )
A.食盐和蔗糖的混合物 B.将粗盐(含泥沙)提纯
C.酒精和水的混合物 D.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

4.指出右图中的错误:

⑴ (2) 。
5.自然界中的水含有各种杂质,可以用不同方法进行净化。
(1)如课本77页图4-22所示是用空塑料饮料瓶、带导管的弹孔胶塞、膨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沙等材料自制的一个简易净水器。
①根据上述净化材料的特征,卵石层和石英砂层主要作用是 ;
②该净水器纱布的主要作用是 ;
③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
④你认为上述简易净水器 (填“可以”或“不可以”)将硬水变成软水。
(2)实验室为了配制溶液,常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
①在连接好装置后,应先进行 的操作,再加入水和沸石进行蒸馏;
②在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 。
③烧杯中装有冷水,它起 的作用。


6、2009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用水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B.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将工业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 D.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代替人工擦洗
(2)水是生命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澄清透明的液体就是纯净水 B.用活性炭吸附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婴幼儿、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对健康不利
(3)有两瓶从外观无法区别的“水”,其中一瓶是硬水,一瓶是软水,你区别它们的方法
是 。
(4)净化水的方法有很多,如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其中过滤 (填“能”或“不能”)
除去水中可溶性的杂质,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 。
(5)“建设碧水中华,从我做起”这是邓亚萍代表中国节水大使提名人在第十七届“世界水日”和第二十二届“中
国水周”来临之际,在宣传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上发出的倡议,号召社会各界青年踊跃投入节约保护水资源行
动,共同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请你写出一个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
课题3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氢气的性质,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前预习】:(你准备好了吗?)
1.世间万物由 组成,水是一种元素吗? ,水是由 组成。
2、查阅课本79页获取有关氢气的知识并完成下表。
(1).氢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
比空气 于水
因此,氢气可以用 法 或 法 收集
(2)如何检验一种气体是不是氢气?
3、阅读课本81页“资料卡片”填写以下问题
法国化学家 首先确定了水的组成,得出了 的结论。

【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 水的电解实验:
(1)纯净的水导电性 ,为了 ,需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2)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的试管中所收集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3)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b内的无色气体,木条 , 证明是 ;
点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a内的无色气体,火焰呈 ,证明是 。
(4)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实验结论:水由 组成。
每个水分子由 构成
思考与讨论:
(1).由电解水的实验得到结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这种理解对吗?

(2).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中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2倍,为什么 ?

二、精讲点拨(解疑答惑)
现在已经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而发现元素组成的物质已达到三千多万种,那么化学家是怎么对物质进行类整理的呢?根据课前预习课本81页第三段内容,解决下列问题:(你能行!)
1、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定义
物质的简单分类表
混合物( 种物质)

质 纯净物( 种物质) 单质(由 种元素组成)
化合物(由 种元素组成)

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 、 ;
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 、 ;
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如 、 。
2、完成下表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元素组成
从属关系单质、化合物从属于 ,氧化物从属于纯净物中的 。

3、典例分析(学以致用)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有 ,属于纯净物的有 ,
属于单质的有 ,属于化合物的有 ,属于氧化物的有 。
①空气 ②氧气 ③水蒸气 ④二氧化碳 ⑤高锰酸钾 ⑥铁粉 ⑦氮气 ⑧氧化铁
分析:此题不仅要求掌握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定义,还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拓展:氢气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在空气中点燃
(1)现象: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 色,放出大量的热。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作燃料的优点:① ;②燃烧产物 ;③是理想的 能源。
(4)验纯:
①原因:当氢气中混入氧气时,点燃时可能会发生 。
②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火焰点火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证明氢气中混入氧气而不纯
(若声音很小→氢气较纯)。
③注意: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先
2、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氢气还原氧化铜装置)
(1)装置(见右图)、

(2)现象:
(3)文字表达式:

(4)实验注意事项: 讨论与思考:
①、安装仪器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②、实验开始时为什么要先通入氢气一会再加热?


③、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为什么?

3、氢气的用途:(连线题)
氢气的性质 氢气的用途

密度最小的气体 冶炼金属;用作保护气

燃烧产生大量的热 作化工原料

还原性 充灌探空气球

和多种物质直接反应 作高能燃料;用于焊接、切割金属

四、达标检测(考考你)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气化 B. 水结冰 C.水电解 D.水沸腾
2.水是生命之源,它属于( ) ①单质 ②混合物 ③纯净物 ④氧化物 ⑤化合物
A.①③⑤ B.②④ C.③⑤ D.③④⑤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
A.铁粉、硫磺粉 B.空气、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氧气 D.水蒸气、冰

4.经分析知道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可能是混合物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单质 D.不可能是化合物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化合物D.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6、自主小结: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五、课后作业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河水 B.蒸馏水 C.软水 D.硬水
2、某同学在实验室闻到类似碘酒的气味,寻“味”而去,发现实验台上棕色瓶内装有固体碘。据此不能说明的是( )
A.碘易升华 B.分子在不断运到 C .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可以再分

3、向一烧杯自来水中滴加红墨水,红墨水会扩散于整杯水中。该现象说明( )
A.分子用肉眼可看见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都有颜色 D.分子运动速率很慢

4、从下图获得关于水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A.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C. 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 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5、某学校组织同学们对水资源状况进行调查,调查报告中的下述观点错误的是( )
A.水的污染加剧了淡水资源危机
B.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D.可以考虑对海水进行淡化来解决淡水危机

6、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为:天然水―――→沉降―→过滤―→吸附―――→自来水,
其中常用的絮凝剂是( )
A.氯气 B.活性炭 C.明矾 D.漂白粉
7、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事实是( )
A、空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 B、1L 芝麻和1L绿豆混匀后体积小于2L
C、走近花园,闻到花香 D、2LH2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后体积小于2L
8、 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
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D.乙分子中含有一个A原子,一个B原子
9、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电解水实验”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C.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D.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10、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做饭时炊烟袅袅,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没有间隙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11、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许多“水分子”。下列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
B.1个水分子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水分子不能再分
12、 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 ) 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 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 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 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液体,以加快过滤

13、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二者不相符合的是( )
A.金属导电………………………原子是运动的
B.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之间有间隔
C.糖是甜的,醋是酸的…………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14、右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填空:
(1)A为 极;
(2)甲管与乙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
在相同条件下氧气的溶解度大于氢气的溶解度,这会导致实验中测得结果比理论值偏_____;(填“小”或“大”)
(3)该实验中往往要在水中滴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 。
15、人们可以对物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请将氢气、氧化镁、四氧化三铁、红磷、铝和一氧化碳等六种物质分成二组(填化学式),并写出分类依据。
第一组: ,分类依据是 ;
第二组: ,分类依据是 。
16、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牵动全周人民的心,灾区饮水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请你运用以下资料及所学的化学知识,为灾区人民提供饮水安全常识。
【资料在线】我国生活饮用水的标准
感官指标 化学指标 细菌学指标
水质无色无味
且澄清透明 pH 6 5~8.5;总硬度<250mg/L。
(以碳酸钙计);铜

(1)除去水中难溶性的固体物质可用 操作,
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 。
(2)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 __,
若为硬水,其现象是 ,
生活中将硬水变为软水的方法是 ;
(3)符合感官和化学指标的水还不一定是安全的饮用水,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