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放歌
详细内容
草原放歌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唱歌、欣赏、音乐活动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栏目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感受并体验音乐与大自然、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学习歌曲《青藏高原》,启发学生体验在愉悦的音乐中焕发着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歌唱欣赏的同时,结合节奏和各种演唱的创编,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协作精神。通过欣赏草原为主题的声乐、器乐、散文、绘画等作品,使学生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及审美特征。提高对音乐的感受、鉴赏、表现、创造、想象和评价的能力。
教 学 重
点 难 点1.通过不同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青藏高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要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体会歌曲的旋律美。
2.指导学生从风格、调式、音阶、旋律、语言上比较西藏民歌《青藏高原》与蒙古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异同。
3.本单元所选的歌曲和乐曲均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又要使课堂的气氛活跃。体会音乐艺术与文学结合所产生的美感。
教学策略及创造性教学设计(教学选择、学法指导、课堂组织形式、教具媒体运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1.本单元教学内容有歌曲演唱,欣赏曲,演奏,配乐诗朗诵四个部分组成,
突出“草原”这一主题,通过让学生演唱聆听、配乐诗朗诵、听乐赏画等活
动,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不同表现魅力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密切关系。
2.情感导入,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借助多媒体,教材上选择
简洁、明了、新颖、贴近现实的谱例与相关的少量插图片、配画、音响、音
像等。去掉比较概念化的讲授音乐知识的文字和作品简介的文字,引导学生
在听、唱、思、练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大胆创新教学留下广阔的空。可采用
观摩、讨论、演唱、演奏等多种形式。
布 置
作 业请您介绍一些你所认识的有关西域歌曲,下一课时请同学们介绍播放讨论。
教学反馈
(形成性评价设计、
总结性评价设计)学生通过课堂实践进行另一创造形式活动,在欣赏后感受其音乐风格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学习其排比和类比的歌词创作手法,写一首诗并选择背景音乐,配乐朗诵。这种形式要坚持以音乐为主线,避免上成作文课。
教 学 内 容、 过 程 安 排
(包括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
分析、评价、
反思、体会
一.教学计划建议
项目
安排感受
与
鉴赏
音 乐
表 现
音 乐
创 造音乐
与
相关文化
第一课
歌曲:《青藏高原》等
欣赏:《拉萨谣》等结合速度、力度、变化音记号,有表情地演唱《青藏高原》等 力度记号与旋律线的关系地域文化与
民歌的关系
第二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天堂》《嘎达梅林》体会歌曲情感以草原为主题进行音乐活动音乐与诗画的联系。
本单元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以“草原”为主题,通过演唱、欣赏以草原为主题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大自然的美景。感受不同地域民歌的风格特点,以此来了解地域文化、人民生活与民歌的联系。分为2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不同教学内容的搭配和衔接。
(一)教学内容:
1唱歌:《青藏高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欣赏:《拉萨谣》《清凉的泉水》《天堂》《嘎达梅林》。
(二)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教学用具等。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并能熟练地演唱歌曲《青藏高原》。用语言描述自己听后对
歌曲演唱的力度度、情绪、意境等方面的感想体会。
2.通过欣赏《拉萨谣》、《清凉的泉水》《天堂》《嘎达梅林》、以及
诗词的意境美,了解不同体裁形式的作品的不同表现手法。
3.通过欣赏歌曲《拉萨谣》《嘎达梅林》,了解民族五声调式。
4.通过欣赏和演唱不同艺术形式的与草原有关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及相关文化艺术在塑造草原题材时的审美特征。
3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唱歌《青藏高原》、欣赏《拉萨谣》《清凉的泉水》。
第二课时 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天堂》《嘎达梅林》。主要是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内容
目标
时间安排
教 学 内 容、 过 程 安 排
(包括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
分析、评价、
反思、体会
第一课
一.教学内容:
1.歌曲《青藏高原》。
2.欣赏《拉萨谣》《清凉的泉水》。
二.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设备,三角铁,小铃鼓等。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青藏高原》,有感情地演唱,体会歌曲的内在情感。能
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为歌曲适当伴奏。并勇敢地参与即兴
表演。
2通过欣赏乐曲《拉萨谣》,了解中国民族调式:五声调式以及乐曲
所体现的音乐风格。
四.教学过程:
1.播放《青藏高原》的歌曲录音,请学生仔细聆听后用语言描述
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随录音哼唱歌曲,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3.学生讨论:对刚才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
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注意
歌曲的调号,反复记号,变化音记号以及变换拍子等等。
4.第二遍播放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
听,提示注意变化音及变换拍子,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
演唱情绪。
5.学生听录音学唱(或跟琴学唱)《青藏高原》,边唱边体会歌曲
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6.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
点。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乐段的音有什么变化和特
点,这些手段都是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
7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练唱歌曲,直到熟练演唱。
按照教材要求,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
8.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哪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
高节奏准确。
9.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那些演唱形式?(演唱形式可
采用独唱、齐唱、领唱等,还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其他方式进行
表演。)
内容
教学准备
目标
本课切入点是最重要的环节。
以草原的故事或用诗句图片音乐等为教学切入点,尽量做到让学生参与介绍。教师给予鼓励补充。
实践参与演唱加深印象。
力度记号由学生回答讲解,错了纠正效果更好。本首曲子最的难点是变换拍子,如何解决?教师要
引导提示学生自己注意并解决。
聆听、欣赏。
教师引导、提示。
教 学 内 容、 过 程 安 排
(包括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
分析、评价、
反思、体会
(二)欣赏
1.《拉萨谣》由何训田作曲,朱哲琴演唱。五声宫调式,两段体,
结构十分精练、简洁。第一乐段有两个乐句,第二乐句是由第一乐
句唤头合尾而来。第二乐段句幅溶缩,具有结尾饿性质,节奏变化
大,多次重复同一乐句,与第一段形成对比。她的演唱追求藏歌的
“原职汁原味,”又凭借她的天独厚的嗓音条件,艺术地加以创造发
挥,加上何训田时代而又民族化的配器,魅力四射,国内外听众都
为其塑造的雪域高原的神音天斓所折服、惊叹。
A聆听《拉萨谣》,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
如:忧伤、欢快等。并请学生哼唱乐曲主题。
B聆听马头琴独奏曲《清凉的泉水》,并在音色、表现手法、风格上与
前者进行对比,让学生充分了解这首乐曲的内涵。
C通过欣赏这首乐曲,了解作曲家。
1.《拉萨谣》
A聆听录音,《拉萨谣》表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B《拉萨谣》的旋律有何特点(舒展、紧凑)?音色如何?(明亮、
暗淡)?
C再次聆听录音,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
教学评价:学生互评、师生共评。
学生转入下一内容学习:
播放马头琴独奏曲《清凉的泉水》的录音,学生安静地聆听,感受作品的情绪。
五.下课:
1.总结本课
2.礼仪歌曲播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欣赏:《天堂》《噶达梅林》
3音乐活动:演唱演奏、配乐诗朗诵以草原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4听乐、吟诗赏画:了解音乐与姐妹艺术的密切关系。
能力。
钢琴、多媒体音响、古诗、图片等。学习实践。
参与实践
体验讨论
文学与教学结合,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参与实践体会更深刻。
讨论感受,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展示体验锻炼个人与集体的配合。
内容的讨论评价
实践参与
体验感受
内容准备目标过程
教 学 内 容、 过 程 安 排
(包括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
分析、评价、
反思、体会
教学目标:
1.学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体会歌曲中幽幽思乡之情。
2.通过欣赏《天堂》和《噶达梅林》,了解中国民族音乐不同的旋律特点、表现手法以及风格特征。
3.借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
教学过程:
1. 唱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播放录音,请同学们体会歌曲意境,并与《青藏高原》相比较,说说二者表现的情绪有何不同?
(2)老师范唱,引导学生注意切分音节奏在歌曲中的作用以及反复记号的运用。
(3)让学生跟琴唱谱,然后填上歌词唱熟歌曲。
(4)采取多种形式演唱这首歌曲,如领唱、对唱、齐唱等。
2.欣赏
(1)《天堂》
A简介腾格尔的生平、创作特征和艺术歌曲的概念等。
B播放录音,请同学描绘出歌曲的意境。
C再放录音,请同学细心聆听钢琴伴奏在歌曲中的烘托作用以及与歌词的完美融合,并说出来。
D请同学跟着录音哼唱主旋律并记熟。
(2)《清凉的泉水》乐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第一段辽阔、悠长;中段旋律跳荡欢快,情绪兴奋活跃;段落结尾出现骏马奔驰远去的形象;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表达了人民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心声。
《嘎达梅林》是蒙古族长篇叙事歌,原有五百多段词,后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了四段,又由作曲家桑桐选择其中三段配上钢琴伴奏,并作了艺术处理。歌曲曲调深沉有力,为上下结构,单乐段,五声羽调式。曲调短小、节奏整齐、结构紧凑。
A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到欢快的气氛。
B介绍中国民族管弦乐的特点、风格特征等。
C请同学将《清凉的泉水》与前几首欣赏曲目在风格、情绪上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D再听录音请学生设计打击乐,为乐曲伴奏。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曲结合的歌曲的深刻内涵,
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
学生参与讨论
实践练习
四四与二四拍变化拍
分小组讨论,展示介绍。
难点的提示
调动学生全体参与实践的意识是重点。
体会和感受歌曲丰富的表现力。谈谈自己的感受
体验感受
教 学 内 容、 过 程 安 排
(包括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
分析、评价、
反思、体会
3音乐活动
(1)请同学收集一些关于草原的歌曲、散文演唱或配乐朗诵。
(2)请同学收集一些古诗词,如书上所示,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朗诵,并注意两者韵律的配合。
(3)请同学搜寻一些关于草原的美术作品,选择合适的音乐,在音
乐氛围中赏画
4.歌曲和乐曲欣赏反馈与评价:(填表1与2)
教师依次播放《青藏高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拉萨谣》《清凉的泉水》《嘎达梅林》等。每听一首歌曲或乐曲均填写和选择下列内容。
选择填表1与2引导学生参与和联想
学生参与讨论
实践练习
调动学生全体参与实践的意识是重点。
曲 名速度:A中速稍慢
B中速稍快
C进行曲速度节拍:A 2/4
B 4/4
C 3/4力度:A 强
B 弱
C 渐强
D渐弱
选择填表2
曲名及其段落情绪:
A欢乐 B悲伤 C雄壮 D抒情
E庄严 F柔美 G愤怒 H其他意境:
A宽广辽阔 B整装待发
C梦幻憧景 D流畅优美
E活泼热情 F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