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知识点整理
详细内容
生物知识点整理
一、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1、生物与非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生命;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是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根据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2、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同时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②细胞质是一种透明的液体,它具有流动性性,这有利于细胞之间和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③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存在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脱氧核糖核酸(DNA)④植物细胞结构比动物细胞多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植物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外层,质地坚韧,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植物细胞细胞质内有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叶绿体,还有充满细胞液的液泡(切瓜果流出的汁液通常是细胞液)。3、细胞的生长: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密切相关,一方面,细胞通过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另一方面,细胞通过生长增大了细胞体积。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细胞核中出现了染色体。4、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机械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和输导组织。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是繁殖器官。5、动物体组织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各系统主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6、植物种类的特点: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数量最多的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如:桃、小麦、花生、青菜等裸子植物: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着的如:马尾松、水杉、侧柏、雪松、苏铁、银杏等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分化]
如:胎生狗脊、凤尾蕨、苔藓植物[假根,有茎、叶分]
如:葫芦藓、地钱藻类植物[无根]
如:海带、紫菜、水绵7、 细菌没有细胞核,遗传物质位于细胞的中间。大多数细菌只以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8、真菌细胞里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进行腐生或寄生的生活,如酵母菌、霉菌和蘑菇都是常见的真菌。10、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只能过寄生生活。 9、生物与环境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胰腺
肝脏
肠腺
流入的部位
口腔
胃
十二指肠
胆囊
小肠
消化液
唾液
胃液
胰液
胆汁
肠液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如果把米饭在口腔内慢慢地咀嚼,会觉得有甜味,因为唾液中含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在小肠内最终分解: 糖 类: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脂 肪:甘油+脂肪酸酶是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多样性。催化作用受PH、温度等影响。(2)循环系统:血液成分: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red cell)??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形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称血红蛋白,使血液呈现红色。(血红蛋白特点: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和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动能:帮助红细胞运输氧,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white cell)??有细胞核,比红细胞数量少。人体内有多种白细胞。白细胞的功能:能保护身体免受病患,血小板(platelet)??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血小板的功能:加速血液凝固,防止伤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入侵的作用。人体内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心脏??位于人体胸中部偏左下方,心肌有力地收缩和舒张将血液输向全身。心脏被心肌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左右两部分又被能够控制血液定向流动的、只能向一个方向开的瓣膜(房室瓣)分别隔成上下两个腔,整个心脏可分为4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室与动脉间的瓣膜(动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围绕在心脏上的冠状动脉为心脏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血管类型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主要功能
动脉
厚、弹性大
小
快
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
静脉
较薄、弹性小
大,内有防止血液回流的瓣膜
较慢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毛细血管
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最小
最慢
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血液循环: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每个神经元有许多数突,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只有一个轴突,可以把兴奋从胞体传送到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组织。神经元的功能,包括信息的接受和传导。
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分。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协调肌肉的活动,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体平衡。脑干: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如呼吸、心跳、咳嗽等。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四、生物的生殖与发育有性生殖:必须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产生新个体。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产生新个体。1、植物的生殖:(1)花的结构:花萼(由萼片组成)、花冠(由花瓣组成)、雄蕊、雌蕊长在花托上。(2)当花开后,花粉落在柱头上,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子房里的胚珠就能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就发育成果皮,而整个子房就发育成果实。被子植物的营养繁殖的方法:分根法;压条法;扦插法;嫁接法,属于无性生殖。2、人的生殖:男性 精子 受精 受精卵 新生命
女性 卵 草履虫的分裂生殖、水螅的出芽生殖属于无性生殖。3、遗传和变异: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差异叫变异。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各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染色体主要由两种物质组成: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Watson)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Crick)共同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NA分子上有一些片段,含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优生:应用遗传学原理改善人类遗传素质;意义:让每一个家庭生出健康的、遗传素质优良的又无遗传疾病的后代。常见遗传病有先天愚型和白化病。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明自然选择是一个渐变过程,有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五、健康与环境1、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健康。2、非特异性免疫:对病原体的抵抗,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第一道防线:皮肤、胃壁的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泪腺;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 第二道防线: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3、特异性免疫: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体液免疫:当病原体(如病毒、病菌)进入人体以后,刺激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在细胞外的体液中消灭病原体。细胞免疫: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识别侵入人体的寄生虫、外来细胞团块和被病毒感染的自身细胞等异物,并发挥直接或间接(释放淋巴因子)的作用,来消灭和清除异物。在细胞内消灭病原体。两者都有免疫记忆能力。人工免疫一般分为:人工自动免疫是指给人体接种抗原物质,使人体自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作为抗原的菌苗疫苗或类毒素的共同特点是毒性已减弱或失去而仍保留有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能力。)人工被动免疫是指给人体注入现成的抗体或淋巴因子而使人体具有免疫力的方法。一般用血清注射。人体的免疫功能:免疫的抗感染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维护人体的健康)免疫监视的功能.(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自我稳定的功能.(及时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及损伤的细胞)。4、七大营养素作用:水: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糖类:包括淀粉、葡萄糖、蔗糖等。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在大米、小麦、马铃薯、土豆等含量较高。蛋白质: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青少年由于处于长身体时期,故对蛋白质需求量很大。也可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脂肪: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物质。当人体内的糖类氧化分解不足以供给人体所需时,才会分解脂肪提供的能量。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举例说明缺乏某种无机盐的症状)。食物纤维: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维生素:种类很多,必须从食物中获得。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对保持人的身体健康关系极大。根据生活实际了解常见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缺乏症。名称
缺乏症
主要来源
维生素A
夜盲症、角膜干燥症肝、鱼肝油、卵黄、牛乳、胡萝卜维生素B1
脚气病米糠、麦麸、卵黄、酵母维生素B2
口角炎、唇裂症卵黄、酵母、大豆、胚芽、肝维生素C
坏血病蔬菜、水果维生素D
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鱼肝油、卵黄维生素E
不育、流产、肌肉萎缩等谷物胚芽、植物油、绿叶小结: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的种类及数量都不相同,几乎没有一种食物同时含有7类营养素。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更要注意营养的搭配,平衡膳食。5、吸毒、吸烟的危害吸毒:(1)严重危害身心健康(2)毒品有成瘾性 (3)昂贵的毒品使吸毒者倾家荡产,走上犯罪道路。(4)吸毒、贩毒破坏国家的安宁和经济发展已成为国际公害吸烟:烟碱(尼古丁):(1)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之暂时兴奋,但随后便抑制,甚至麻痹。(2)促使动脉硬化、诱发心脏病。(3)改变胃液酸碱度,使溃疡病发病率增加。焦油:致癌物(苯并芘)诱发肺癌。6、传染病病原体:是指使人发生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 ,如细菌、病毒、蛔虫、疟原虫等。传染源:是指能散发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患病的人或动物等。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疾病者。传播途径:是指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途径。空气传播;水传播;土壤传播;饮食传播;虫媒传播;接触传播。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上述三个环节,切断其中的任一环节,传染病流行将终止。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