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政治全册学案(教科版)
详细内容
第三环节:归纳整理、知识升华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汶川地震后,11岁的少年张吉万背着3岁半的妹妹张韩,在山间吃力的走着,他们要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爷爷、奶奶年纪大了,父母在外打工,小吉万就勇敢地担负起小男子汉的责任。早上五点出发,已经走了12个小时了。这个普通的男孩用自己平凡的行动,书写“坚强”。他带给我们的启示有( )
A.参与社会生活就要正确认识社会,辩证的分析社会
B.要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勇敢的面对困难与逆境
C.孝敬父母就要关心父母的健康,分担父母的辛劳
D.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2.正如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容易造成车祸一样,顺境对于个人的发展也可能产生负面作用。顺境就像一片表面平静而不满暗礁的港湾。这说明( )
A. 顺境逆境其实难以区分 B. 顺境危险,要远离顺境
C. 顺境中我们也要有忧患意识 D.顺境为我们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3.居里夫人的女儿伊伦娜在父母浓郁的科学氛围的熏陶下,走上了科学的康庄大道,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我国著名词人苏轼、苏辙,出生在书香世家,自幼受到其父苏洵的教育和影响,成为北宋著名的此人。后人称颂为“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身处顺境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放慢自己行进的步伐,反而应该加快前进的脚步,想自己的目标全速前进。只有这样成功才会和你有个约会。身处顺境我们要( )
①努力寻找忧患,拒绝安乐 ②警惕自鸣得意,避免陷入不利境地
③珍惜美好时光,积极进取 ④心存感激,刻苦学习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司马迁受宫刑后撰写了《史记》,陈景润“文革”受迫害期间提出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贝多芬晚年是从后谱写了《命运交响曲》。这些事例告诉我们( )
A.只有逆境才能培养出人才 B.逆境是磨练人的最高学府
C.要自觉寻求逆境,争取成才 D.逆境对成才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5.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环境里,大多数同学的家庭有着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长辈、亲友等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帮助和关怀,这对于我们成长有积极的作用,但也有可能产生负面作用。面对顺境,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珍惜美好时光,抓住机遇 B.任何人都会在逆境中崛起
C. 要时刻具有危机感,绝不能享受生活 D.顺其自然,不可强求
6.湖南残疾人李丽,1岁患小儿麻痹症;40岁又遭车祸厄运,从此与轮椅为伴;41岁时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帮教7年,使20万人受益。霍金是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客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 )
A.人在顺境中无法获得成功 B. 任何人都会在逆境中崛起
C.人生还是多一点逆境好 D .逆境对意志坚强的人来说是激发斗志的源泉
7.小刚从小家境优越,父母家人都非常疼爱她,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都给小刚最好的,几乎是有求必应。他却沉迷网络游戏,不仅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还结交了一批社会不良青年。这说明( )
A.逆境对我们的成长只有负面作用 B.我们只有身处逆境才会有所发展
C.顺境对个人发展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D.要远离顺境
8.高尔基说:“生活愈艰难,我愈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至更聪明。”这句话告诉我们( )
A.只有逆境才能让人变得坚强、聪明B.逆境并不可怕,正确面对会让人坚强
C.逆境能让所有人变得坚强聪明 D.逆境比顺境更能磨练人的坚强意志
9.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一帆风顺,这种美好的想法确实不现实的。“人生逆境,十之八九。”下列对逆境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逆境对人的成长也有积极作用 B.逆境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心理感受
C.逆境是磨砺人的最高学府 D.逆境不利于我们成功成才,要远离逆境
10.关于“顺境和逆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顺境和逆境构成了人生乐章的双重变奏B.顺境助人成功,但也使人沉沦
C.逆境给人磨难,却也催人奋进 D.只有逆境才能出人才
11.青少年时期,我们青少年学生主要会在哪些方面遭受挫折:( )
A.学习成绩和升学考试 B.同学关系和社会工作
C.因下岗而生活水平下降 D.身体健康
12.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要战胜挫折,就必须:( )
A.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B.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
C.善于自我排解,学会自我疏导 D.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
13.郭沫若在同青年谈成才时说:“艰难的环境一般是会使人沉沦下去的,但是,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面前,却可以发挥相反的作用。环境越是困难,精神越能发奋努力。困难被克服了,就会有出色的成就。”这表明:( )
A.挫折能够增长人的聪明才智 B.挫折可以激发进取精神
C.挫折能磨练人的意志 D.挫折有它的双重作用
14.下列人物的表现属于意志坚强的有:( )
A.七年半的监禁并未使伽利略向神学屈服
B.司马迁忍辱负重,历时27年完成鸿篇巨著《史记》
C.袁隆平长年累月在田间地头工作,成功研制了杂交水稻
D.邓稼先不顾重病折磨依然执著于科学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15.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出《第九交响曲》,带给我们的启示有:( )
A.面对挫折,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 B.在事业上,应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C.坚强的意志是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 D.只要振作,就能获得成功
二、材料题
16.中学生小安和小飞是双胞胎,家境富裕,父母对她们寄予很高的期望。为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父母舍得花钱,为他们配置了最好的电脑和高档学习用品,对他们照顾的是无微不至。小安学习努力,成绩优秀,对人有善,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小飞却迷上了网络游戏,上课走神,不做作业,最后发展到逃学旷课,甚至从家里偷了大笔的钱购买游戏设备,让父母伤透了心。
(1)处在同样的顺境中,小安和小飞的表现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2)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安定祥和;父母千方百计地为我们提供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老师努力让我们接受最好的教育。身处这样的顺境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第十一课 与挫折同行
【学习目标】
1.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逆境,养成勇于克服困难优良品质,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2.培养辩证认识事物的能力;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的能力。
3.知道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道理;了解挫折产生的原因,以辩证的观点认识挫折的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掌握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
【学习重、难点】
认识挫折的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掌握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
【学法指导】
1.认真预习第十一课,读懂教材,用红笔勾划出本课的基本知识、主要问题等,构建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学案。
2.针对完成的导学案交流与自纠,记忆主要基础知识,针对导学案上的重点、疑难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并展示、点评、质疑。
【学习流程】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知识在线
一、感受挫折
1.人生难免有挫折、遭遇挫折是极为 的,不怨天尤人,而是正视现实,直面挑战,把它当成丰富人生经历和走向成功的 。
二、战胜挫折
2.排解挫折感的方法: 、 、 。
3.坚强意志的作用:
是战胜挫折最可靠的保证。培养坚强的意志, 于我们战胜困难、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对于我们的 、生活和未来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树立远大人生理想的作用:
(1)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就确立了前进的 ,就能有勇气和力量去 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2)反之,没有远大的人生理想,就会目光短浅,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就会退缩不前, 。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展示质疑
1.造成挫折的因素?
2.挫折的双重性(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3.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挫折?
4.战胜挫折的方法?
5.如何培养坚强的意志?
第三环节:归纳整理、知识升华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对此理解是正确的是( )
①人生的道路总是困难重重 ②这符合客观规律
③人生难免有困难和挫折 ④每个人都会经历逆境的考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008年5月12 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强烈地震,很多热失去了家园和亲人,经历了终生难忘的人生挫折。对他们来说,造成这一挫折的因素是( )
A.环境因素 B.家庭因素 C.学校因素 D.个人因素
3.美国总统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折:八次参加竞选,八次落败,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好多次他都可以放弃,但他没有,也正因为没有放弃,他才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的经历告诉我们( )
①挫折对于意志坚强的人具有积极作用 ②不经历挫折就成就不了伟大事业
③挫折能磨练人的坚强意志,促人成就伟大事业 ④挫折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②④
4.“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从这两句名言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
A.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 B. 经历过挫折必然会获得成功
C.挫折只能增长人的才干和智慧D.挫折处理得好也能成为成功的动力
5.同样是考试失利,有的同学心灰意冷,悲观丧气,终日精神不振;有的同学冷静思考,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奋起直追。这表明( )
A.学校不应该组织学生考试 B.考试会让学生产生不良思想
C.不同的人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同 D.考试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6.面对挫折,有的人身陷逆境,无法自拔;有的人斗志昂扬,最终成功。这说明( )
A.成功需要运气 B.人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不同
C.挫折是可以避免的 D,对挫折的不同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7.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桑兰,1998年7月在美国参加友好运动会时受了重伤,造成全身高位截瘫。当时年仅17岁的她,面对残疾,不向磨难低头。近年来,他坚持在轮椅上学习文化,热心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这一材料说明( )
①她有坚强的意念,顽强的毅力 ②她是国内著名的运动员
③她自信乐观、自强不息 ④她能正确认识挫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球王贝利在足球场上,曾被一些球迷斥为“蠢货”,断定他吃不了足球这碗饭。可他并没有因这些冷嘲热讽和恶意攻击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磨练自己,终于练出了神奇的脚下功夫,驰骋五大洲球场,被誉为“黑珍珠贝利”。这说明( )
A.坚强的意志是战胜挫折最可靠的保证
B.意志是先天具有的,而不是后天培养的
C.每个人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就能战胜挫折
D.遇到的挫折越大,意志就越坚强
9.一位哈佛大学的教授介绍说,现在大公司在讨论主管候选人是经常会说:“太让我们担心的是,这个人还未经历过失败。”这说明( )
A.挫折能教育人、磨砺人 B.挫折总是造就强者
C.经历的挫折越多,意志就越坚强 D.要想成功就一定要经历失败
10.“灾难,我们无法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待灾难的态度。”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灾难有时是不可避免的 B.对待挫折,态度不同结果不同
C.灾难面前,每个人都能毫不畏惧 D.我们要坚强的面对挫折
11.某班在学习《与挫折同行》这一刻之前进行了一次主题班会:挫折之我见。下列是同学们发言后概括的四种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有( )
①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挫折 ②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③挫折都是坏事 ④战胜挫折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青海玉树地震后,灾区的不少中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急需心理援助。假如你去进 行心理援助,以下内容中,你应选取的是……………………………………( )
①困难和挫折无处不在,我们要勇于面对 ②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走出灾难的阴影
③屈服于困难和挫折,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④挫折能磨炼人们的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A.① 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3.刘伟10岁时失去了双臂,12岁学会了游泳,16岁学会了打字,在2010年《中国达人秀》舞台上,23岁的刘伟用脚趾弹奏出优美的钢琴曲,一次次征服评委和广大观众,成功当选为首位“中国达人”。刘伟的事迹告诉我们………………………………………( )
A.残疾人的意志最坚强,承受挫折的能力也最强
B.人生难免有挫折,多经历挫折才会成功
C. 要正确对待挫折,磨砺坚强意志
D.每个残疾人都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二、材料题
14.材料:2010广州残运会开幕式,一直被感染着、感动着,不是华丽的场面,不是恢弘的气势。 300多名残疾孩子母亲组成的“母亲团”在开幕式上为自己孩子加油的场景久久地震撼着我的心。 “孩子,你是我的骄傲”、“妈妈为你加油”......一幅幅动人的标语... 最感动时刻――登顶点火:一男一女单腿运动员,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艰难地、奋力地攀岩,终于把火炬送上顶峰;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除了被他们的坚韧感染,多少也有些酸楚。
女儿也被感动了,瞬间没有了声音,
母亲更是现场教育,对女儿说:
“你看他们失去一条腿,都能爬到顶峰,咱们健全人有什么做不了的?”
读上述材料,做下列试题。
(1)单腿运动员登顶点火,他们身上的什么优秀品质感染了你?请结合一种优秀品质,说说你打算如何向他们学习?
(2)怎样才能战胜挫折?
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人生难免有挫折”,与此观点不同的是:( )
A.自古英雄多磨难 B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C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D.人世间没有无曲折的路
2.有的同学想当“三好学生”没当上,有的同学想入团没被批准,有的同学在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中失利,有的同学在考试中出现失误,有的同学因为遭遇意外事故致伤致残……这表明:( )
A.人生每时每刻都会遭遇挫折 B.人生免不了要经历挫折
C.一般的人不能战胜挫折 D.有的人会经历挫折,有的人不会经历挫折
3.“卓越人物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的这句话表明卓越人物具有:( )
A.坚强的意志 B.丰富的情感 C.正常的智力 D.健全的情绪
4.《尚书》上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意思是说堆九仞高的土山,只因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我们青少年在学业上功亏一篑的根本原因在于:( )
A.缺乏应有的监督机制 B.优柔寡断,丧失时机
C.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D.意志松懈,未能坚持到底
5.下列不属于挫折的积极作用的是:( )
A.每解决一道难题,都使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B.一次考试不及格后,发奋图强
C.面对挫折和压力,意志越发坚强 D.一蹶不振
6.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比一个人世未深的毛头小伙更能坦然面对困难挫折,很重要的原因是:( )
A.人生追求目标不同 B.对生活的态度不同 C.人际关系的不同 D.生活阅历的不同
7.邓小平一生“三起三落”,在被错误地打倒和蒙受冤屈时,从不怨天尤人,总是百折不挠,发愤要有新的更大作为。这位老人之所以能面对挫折,战而胜之是因为:( )
A.他具有正确的生活目标 B.他经受的挫折最多
C.他是中共党员 D.他参加过革命战争
8.我们学习邓小平老人,培养乐观处世的态度,就要:( )
①坚信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 ②相信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广
③学会从学习、工作、生活中寻找乐趣 ④相信困难和挫折是暂时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成峻极”,这告诉我们培养坚强的意志要:( )
A.从小事做起 B.学会战胜自己
C.克制不良情绪的发生 D.培养健康的情感,作为意志坚强的推动力
lO.遭受挫折者解开心理疙瘩、消除积郁、克服消极情绪的有效办法是:( )
A.不怕挫折 B.拒不求人 C.请求帮助 D.屈从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关于“顺境和逆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顺境和逆境构成了人生乐章的双重变奏 B.顺境助人成功,但也使人沉沦
C.逆境给人磨难,却也催人奋进 D.只有逆境才能出人才
2.青少年时期,我们青少年学生主要会在哪些方面遭受挫折:( )
A.学习成绩和升学考试 B.同学关系和社会工作
C.因下岗而生活水平下降 D.身体健康
3.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要战胜挫折,就必须:( )
A.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B.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
C.善于自我排解,学会自我疏导
D.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
4.郭沫若在同青年谈成才时说:“艰难的环境一般是会使人沉沦下去的,但是,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面前,却可以发挥相反的作用。环境越是困难,精神越能发奋努力。困难被克服了, 就会有出色的成就。”这表明:( )
A.挫折能够增长人的聪明才智 B.挫折可以激发进取精神
C.挫折能磨练人的意志 D.挫折有它的双重作用
5.下列人物的表现属于意志坚强的有:( )
A.七年半的监禁并未使伽利略向神学屈服
B.司马迁忍辱负重,历时27年完成鸿篇巨著《史记》
C.袁隆平长年累月在田间地头工作,成功研制了杂交水稻
D.邓稼先不顾重病折磨依然执著于科学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6.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出《第九交响曲》,带给我们的启示有:( )
A.对挫折,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 B.在事业上,应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C.的意志是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 D.振作,就能获得成功
三、简答题(共12分)
1.面对成功者,人们往往从客观方面去分析原因,要么说:“他身处逆境,造就了他的坚强意志。”要么说:“他身逢顺境,有成才的好条件。”你的意见呢?
2.某中学的一位女生,有一次考试失常,被同学议论了两句,回家父母也委婉地说了她几句,她就受不了了,关上房门,不吃不喝,竟想走上绝路,要不是家人警觉,说不定真要造成一场悲剧呢。你对这位女生的表现有何看法?请你选择1―2条名人名言送给她。
四、判断分析题(共16分)
1.挫折给人的只有无尽的痛苦,锐气的消磨,甚至是精神支柱的摧毁。你认为这一观点对吗?为什么?
2.在学习《顺境与逆境》这课时,思想品德课老师组织了一次课堂讨论,小组的同学十分踊跃,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甲同学说:“磨砺坚强意志是伟人们的事,对我们学生来讲没什么必要。”
乙同学说:“如果我生活在逆境中,为了生存自然就会有坚强的意志,但在我的日常生活中,都是平常小事,没有机会锻炼意志。”
你同意上述同学的观点吗?谈谈你的理由。
五、材料分析题(共24分)
1.场景一:中学生小张参加数学考试,因一道题没解出来,一怒之下把试卷撕得粉碎,离开了考场。
场景二:某班同学小王在一次期中考试时,本属自己强项的数学考砸了,他难过得流下了眼泪。试卷发下后,他冷静地分析原因,认真地把试卷重新做了一遍。为了加深印象,他还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做错的题目及原因,用来鞭策自己。
请你回答:
(1)以上两位同学受到了什么挫折?(4分)
(2)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方法谁对谁错?为什么?(6)
(3)两种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和方法,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同结果?(4分)
2.材料一: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遭受了数不清的磨难。贫困逼得他行乞,双耳失聪对他打击更加沉重。但他不甘沉沦,振作起来,终于创作出《命运交响曲》,获得极大成功。
材料二:某市一重点高中学生填报高考升学志愿时,前面两个志愿填报了我国的两所著名大学,在第三志愿上却填写了长江大桥,即如果考不上这两所著名大学,他将从长江大桥上跳下葬身鱼腹。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2)同样是面对挫折,为什么会在材料中两位主人公身上产生不同的结果?(6分)
奥赛班用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第一课 人类的朋友
【学习目标】
1.培养亲近自然、鉴赏自然地情感,树立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尊重生命的意识。
2.认识自然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和自然坏境的概念与分类。
【学习重点】
了解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和自然坏境的概念与分类。
【学习难点】
以食物链和生态平衡为例,让学生知道自然坏境对人类的发展的重要性。
【学法指导】
1.认真预习第一课,读懂教材,用红笔勾划出本课的基本知识、主要问题等,构建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学案。
2.针对完成的导学案交流与自纠,记忆主要基础知识,针对导学案上的重点、疑难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并展示、点评、质疑。
【学习流程】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知识在线
1.自然资源是指 。
这种自然资源包括 和 两类。
2.将以上的两种分类的资源各举3例?
3.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①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最为宝贵的是:它是大自然造就的 资源库;
②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界 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
4. 、 、 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5. 也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6.自然环境包括 、 、 、 、 。
7.生物生存的三个必要条件 、 和 。
8.什么是食物链?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展示质疑
1.人类为什么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人类怎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第三环节:归纳整理、知识升华
归纳梳理
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但今年5月,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无锡城区部分自来水用户受到“臭水”影响,太湖水源水质恶化。专家指出,全球变暖是太湖蓝藻暴发主因,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发白,无法饮用。无锡市政府决定2009年底前关闭772家化工厂,以断太湖污染根源。材料体现了哪些观点? ( )
①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 ②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
③人类活动导致自然资源枯竭 ④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水资源遭到了严重的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2.大自然中的“一物降一物”的现象,其实是指生物间由互相提供食物而连接起来的________关系( )。 A.对立 B.敌对 C.食物链 D.相互依存
3.以下自然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
①森林草场 ②飞禽走兽 ③五谷鱼虾 ④石油、煤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生物生存的三个必要条件 ( )①温度②液体水③氧气④二氧化碳⑤土壤⑥阳光⑦能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⑤⑥D、⑤⑥⑦
5.下列日常生活用品中,直接来源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 )
A.纸巾 B.衣服 C.筷子 D.煤炭
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最为宝贵的方面是 ( )
A、它是大自然造就的基因资源库 B、它是自然界的重要特征
C、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D、它是人类和大自然和谐关系的体现
二、材料题
7.茫茫宇宙中,有一颗孕育着生命的蓝色星球,这就是美丽壮观的地球。地球生命的出现是宇宙的奇迹。生命的演化在地球上经过了沧海桑田,大约在30亿年前出现了低等动物,再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大约在300万年前,开始有了人类。之所以是地球而不是其他星球能出现人类或其他高等动物,是因为地球有一个适宜生命生存的自然环境。请问:
(1)自然环境包括哪些因素?
(2)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怎样?
第二课 哭泣的自然
【学习目标】
1.增强人类生存的危机感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2.培养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能力。
3.了解自然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及其严重危害。
【学习重点】
自然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及其严重危害。
【学习难点】
自然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及其严重危害。
【学法指导】
1.认真预习第二课,读懂教材,用红笔勾划出本课的基本知识、主要问题等,构建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学案。
2.针对完成的导学案交流与自纠,记忆主要基础知识,针对导学案上的重点、疑难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并展示、点评、质疑。
【学习流程】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知识在线
1.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作用?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作用:①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最为宝贵的是: ;
②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界 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
原因:①人类的乱砍滥伐乱捕和 。
②因为一个物种灭绝之后,就 ,而依附于这个物种的其他物种也随之消失。
后果: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 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的机会,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 。
2.土地荒漠化的典型环境灾难是 。
3. 危机可能是人类以后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危机
4.水污染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原因:由于 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水资源遭到了严重的污染。
后果:影响生物生长和 ,使地球上千千万万的生命受到威胁。
5.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和措施 ?
原因:由于 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不断增加,工厂、居民区和汽车等将越来越多的 排放到空气中,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后果:大气污染不仅会严重影响地球上各种 的生存,也严重损害着 的健康。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展示质疑
1.资源在枯竭的表现?
2.环境被破坏的表现?
3.大自然哭泣的原因?
4.有人对“是否将垃圾投入垃圾箱”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调查对象为100人)
无论远近都投入垃圾箱近时投,远时不投
22人22?38人38?
周围有人时投,没人时
乱扔随地乱扔
21人21?19人19?
⑴以上数据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⑵经调查后,如果你认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有待增强,请你提出两条具体的措施
第三环节:归纳整理、知识升华
归纳梳理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目前中国江河湖泊70%被污染,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每年平均消失20个天然湖泊。由此引发淡水资源短缺,洪涝和干旱增多,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这告诉我们( )
A.环境问题很难治理 B.发展经济必然污染环境
C.必须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D.先保护环境,后发展经济
2.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家庭、每个单位。下列举措没有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
A.某热电厂再建设过程中大量采用新技术,实现了低排放
B.某社区制定节能规划,给每个家庭下达节能指标
C.某磷矿污染环境当地政府为保护税源,不让其停产
D.某中学成立环保宣传队,发动学生上街做“环保宣传员 ”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从辛弃疾的笔下,我们可以感受到( )
A.人类对自然的制服和改造 B.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关系
C.人对自然的无能为力 D.人类与大自然的对立
4.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频出现沙尘暴天气带给我们的警示是 ( )
A.自然界的变化是不受人的活动影响的
B.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我们必须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C.不改善环境,就能发展经济
D.我国应先治理环境后发展经济
5.地球在哭泣,让我们倾听自然的诉说。原因有 ( )
①人口在剧增 ②资源消耗大 ③环境在破坏 ④能源已枯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6.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媒体报道“三废”污染是指 ( )
①废水 ②废物 ③废气 ④废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材料题
7.2009年初,我国北方8省发生严重旱灾,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宣布启动I级抗旱应急响应,这在我国尚属首次。资料显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我国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而另一方面,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水污染严重,浪费现象也非常突出。
(1)谈谈水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2)描述某一天人们因没有淡水而可能出现的困境。(写出三点)
(3)列举日常生活节约用水的好方法。(举两例 )
(4)青少年学生在保护水资源方面可以有哪些作为?(举两例)
第三课 做大自然的朋友
【学习目标】
1.学会关爱自然、善待自然、做自然地朋友。
2.理解关爱自然、善待自然、做自然地朋友是我们每一个人得职责,培养保护自然地能力。
3.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了解青少年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责任。
【学习重点】
在日常生活中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行动。
【学习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行动。
【学法指导】
1.认真预习第三课,读懂教材,用红笔勾划出本课的基本知识、主要问题等,构建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学案。
2.针对完成的导学案交流与自纠,记忆主要基础知识,针对导学案上的重点、疑难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并展示、点评、质疑。
【学习流程】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知识在线
1.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 的,而人类的 消耗及人口的不断膨胀、自然环境被破坏,使得自然已经很难满足 。
2.面对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人类唯一的选择:是 , 。
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的要求、原则是什么?
含义:指能满足 ,同时 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要求:人类在选择生活方式时要充分 ,不得超越自然的承受能力。
4.植树造林对环境保护有哪些作用?
森林可以 小区域的气候,净化空气,防止粉尘扩散和迁移, 污水, 噪声,吸收放射性物质,减少细菌和 环境。
5.青少年的责任
6.人类首先应该学会的规范是
7.全球青少年环境公约必须做到的和尽力做到的有哪些?
必须做到: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展示质疑
1.人类为保护自然而做出了哪些努力?
2、作为中学生,在校园、家庭、社区应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自然环境?
校园:
家庭:
社区:
2、判断:
保护环境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无关。作为学生,只要努力学习就行了。
第三环节:归纳整理、知识升华
归纳梳理
当堂检测
一、择题
1.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 ( )
A.只是环境保护部门的责任 B.只是污染部门的责任
C.只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 D.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2.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所以( )
A.环保人员要遵守环保的法律、法规 B.我们青少年学生决不做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事
C.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D.环保部门要严格执法
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 ( )
A.尊重和保护生活社区 B.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C.改变个人的态度和生活习惯 D.控制人口的生育
4.全球总人口将近66亿人,预计6年后跨过70亿人大关。德国世界人口基金会表示,地球上平均每秒增加2.6人,每年超过8000万人,相当于德国总人口数。材料说明( )
A.这是人类繁衍能力强的表现 B.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果
C.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 D.要正确处理人口增长,资源枯竭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
5.下列做法体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是 ( )
①控制人口 ②节约资源 ③保护环境 ④关闭所有化工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黄河断流、长江污染、森林减少、酸雨增多、沙尘暴肆虐。”这说明我国存在严重的( )
A、人口问题B、资源问题C、环境问题D、空气质量问题
7.中国80%的人对生物物种具有很大的依赖性,这说明 ( )
①我们人类与大自然是息息相关的②我们人类与大自然是毫无关系的
③人类经济活动的一切物质资源均来自大自然④中国是一个生物物种特别丰富的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8.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每年每月,甚至每时每刻,都有某个物种在灭绝或濒临灭绝,而且灭绝的速度在加快。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是 ( )
①自然历史因素②自然灾害因素③人为的破坏因素④物种的数量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 )
A、放慢经济发展速度,减少资源消耗B、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C、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D、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相协调
10.我国七大水系中有一半河段被有机物或重金属污染,86%的城市河段水质污染超标,全国35个较大的淡水湖有17个遭到严重污染,这些情况说明 ( )
A、我国环境恶化的趋势完全不能遏制 B、发展经济必然带来环境污染
C、可以选择“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子D、我国环境污染状况相当严重,不容乐观
11.下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②环境问题不仅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难题,而且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严重问题
③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④我们可以暂时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旅游经济,因为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它 ( )
①威胁生态平衡 ②促进经济发展 ③危害人类健康 ④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现阶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
①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②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③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④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14.我国修建的青藏铁路,在穿越可可西里、楚马尔河等自然保护区的路段,采取了绕道行进,设置野生动物活动通道等措施。这样做 ( )
A、能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B、体现可持续发展要求
C、给施工造成一定难度,能锻炼队伍D、能降低修路成本
15.每年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日。据统计,每年都有很多人以各种形式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已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这体现了环境保护中的( )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B、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C、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D、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16.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但因流域内森林遭到人为的破坏,造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河水泛滥的严重后果。这说明 ( )
①人类利用自然界并不是随心所欲的②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③人是自然的奴隶,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④人类应该善待自然,善待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学习反思】
第四课 共同的需要
【学习目标】
1.了解正在形成的涉及全人类的公共利益格局,知道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国际文化、自然环境资源等是全人类的公共利益所在。
2.学会观察社会,提高社会调查的能力。
3.热爱和平,关心自然环境,关注全球发展。
【学习重点、难点】
懂得国际安全的重要性,关注世界和平和发展问题。
【学法指导】
1.认真预习第四课,读懂教材,用红笔勾划出本课的基本知识、主要问题等,构建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学案。
2.针对完成的导学案交流与自纠,记忆主要基础知识,针对导学案上的重点、疑难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并展示、点评、质疑。
【学习流程】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知识在线
1.各种公共场所与基础性公共设施(作用),为人们的 与 提供了基本的 条件
2.公共场所是人们交往互动的 、他不属于某个特定的 ,大家都可以 。
3.公共设施是指由行政机关 以供公众使用的设施。
是公共设施的主要提供者和管理者。
5.公共卫生事业(作用)是控制 、提高 的卫生技术保证。
6.公共教育是提升 、改善 和 具有深远影响。
7.身边的公共利益包括: 、 、 (公共卫生事业、公共教育)、社会救助、公共安全保障、农村医疗保险。
8.全人类的公共利益包括:国际 、国际 、国际 、自然环境资源等。
9.建设公共场所与公共设施的主要目的是 。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展示质疑
1.公共场所与基础性公共设施有什么意义?
2.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和文化、自然环境资源的作用:
3.公共利益的特点?
第三环节:归纳整理、知识升华
归纳梳理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与其他各国一样,中国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目的是( )
A.担心被超级大国的核武器袭击
B.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C.不让别国拥有核技术和武器
D.确保自己在联合国中的老大位置,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2.石油危机会( )
①给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困难 ②深刻影响国际关系
③危害国际安全 ④给全人类带来深重灾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我们之所以高度重视公共利益是因为( )
①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公共利益 ②它对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必不可少
③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 ④它是每个公民生活中的主要内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关于公共场所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是人们交往互动的公共生活空间 ②它可以归属于某个特定的人或集团
③大家都可以出入、停留和使用 ④对公共场所,我们爱怎么用就怎么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5.随着社会的进步,公共设施越来越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方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设施是由生产厂家直接提供的 B.建设公共设施是为了直接造福于人民
C.农田水利不属于公共设施 D.建设公共设施是为了某些群体的私利
6.公共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公共事业,它的意义在于( )
①提升人口素质 ②控制人口数量 ③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④改善人们的生命质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7.以下能体现全人类的公共利益的有 ( )
①国际安全 ②国际经济 ③国际文化 ④自然环境资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公共场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共设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4.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与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息息相关。
5.世界石油总储量为_________万亿桶,________年后将耗尽。
6._______________会给全球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困难,也会深刻影响各国的关系,甚至危害_________________,给全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7.广义的自然环境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
8.以下不能体现全人类公共利益的是( )
A.国际经济和文化B.军备竞赛C.自然资源和环境D.国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