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2013年新版人教版)
详细内容
第八课 合作竞争求双赢
一、课标透析[课标的具体要求]:
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与沟通”:“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学情分析
1、针对现代社会的要求。21世纪是一个充分合作的世纪,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我们成为世界大家庭的成员,成为“地球村”的居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烈呼吁我们要“学会合作”,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21世纪也是充满竞争的世纪,从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到综合国力的竞争,从科技的竞争到民族素质的竞争,竞争已经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此,从小开始就应该培养孩子能够正视竞争、勇于竞争、善于竞争的勇气和能力,在竞争的时代潮流中锻炼身手,应对高科技、高智能、高效率的信息社会的挑战。
2、针对青少年不善竞争的现状。竞争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但是不少学生并不善于竞争。一方面,不理解什么是竞争,即在竞争的概念上是模糊的。比如,把竞争理解为“你死我活”、“残酷无情”、“尔虞我诈”等,概念上的模糊常常导致行为上的偏差。另一方面,不知道如何去竞争,即在竞争的方式上存在问题。比如,有的学生为了追逐某种利益,违背公平竞争的原则,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压倒别人。从竞争的观念到竞争的行为,青少年学生需要接受全方位的指导。
3、针对青少年不善合作的现状。学会合作是21世纪我国青少年教育的主题之一,与人彼此协作的能力也正是当代青少年所欠缺的,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尤为突出。一方面,不少学生身上自我中心的倾向较为明显,与人交往缺乏合作的意向,或者唯我独尊,总是将他人置于服从的地位;另一方面,即使有合作的意向,不少学生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以什么方式与人合作。在21世纪的今天,从某种意义上说,合作 精神的培养更胜于竞争意识的锤炼,这是现代人交往互动的日益频繁所决定的。
三、各课内容分析:[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1、使学生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享受竞争。
2、使学生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享受合作。
3、在学习如何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能力目标:1、初步形成敢于竞争的能力。
2、初步形成善于合作的能力。
3、把握在合作中竞争的技能。
4、把握在竞争中合作的技能。
知识目标:1、认识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现代社会也是充满合作的社会。
2、理解合作共享与公平竞争的内涵。
3、认识什么是合作中竞争。
4、认识什么是竞争中合作。
[课时安排]:本课为2课时,每框各1个课时。
[教学重点]: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学习如何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竞争 ? 合作?
一、出示大自然物竟天择的画面--------体现“竞争中生存”
二、大自然物种的竞争与合作:
清晨的草原上,一群野鹿个个瞪着警惕的眼睛,狮子等待袭击鹿群,在袭击与奔跑中--------竞争中求生存
斑马在狮子的猎扑中围成圈,弱小的斑马在里面,屁股朝外用蹄子岖赶野兽,------------合作中求生存、发展
三、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充满竞争,竞争的领域日益扩展,竞争的程度日趋激烈。
生活在这竞争的社会中,你感受到了吗?请谈谈身边的竞争。
四、两个可乐之间的百年恩怨: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作为饮料界的巨头,在百年的竞争中发展壮大。但为了生存可口可乐公司调整配方来吸引顾客遭到质疑,百事可乐鱼翁得利。可口可乐成了奥运合作伙伴,在雅典奥运赛场,不允许带百事可乐的饮料和包装、宣传画----
丰田汽车与通用汽车:80年代两大汽车公司的竞争带来了汽车科技的革新
竞争无处不在!竞争对社会\对人的影响有哪些?(利\弊分析)
五、周瑜之死(周瑜由于心胸狭隘---忌妒)
在竞争过程中,有的人生怕别人超过自己,当别人超过自己时,不但不为别人高兴,反而心生妒意,恨不得把别人拖下来,有时还使用不光彩的手段,如恶意中伤别人.真正可怕的心态叫忌妒.
1\你忌妒过别人吗?如果有,请谈谈当时的感受.
2\当有人忌妒你,你会怎么办?
3\你对克服忌妒心理有什么高招?与大家分享.
六、良好的竞争意识
1、你有一本很好的数学参考复习用书,同学向你借这本
2、期中考试前,学习非常紧张,有同学经常让你给他解答问题。
3、班级要选出1名学生参加市里的数学竞赛,你和你的好朋友是参加这次竞赛的最佳人选。你特别想参加,可名额只有一个,你会怎样做?
讨论:假如遇到以下的情形,会怎么做?为什么?
七、游戏规则(泰森违反拳击的游戏规则---咬人事件)
谈谈身边不公平竞争的现象及危害.(兴奋剂丑闻\明星贿赂获奖\考试作弊\生意场广告中伤等) 公平竞争的规则-----道德与法律
八、刘国梁与孔令辉在场下是朋友,场上是对手的事例。
1、场上的竞争会伤害他们之间的感情吗?为什么?
2、怎样才能做到既不伤和气,又公平竞赛?
3、共享双赢 竞争的目的是什么?
九、共享双赢
“汤姆的种子”故事,汤姆把种子毫不吝啬的奋发给邻居,双方得益。[具体内容见书本93页]
思考:1、汤姆为什么要这样做?
2、他这样做给他带来怎样的结果?
3、你如何看待汤姆的行为?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做吗?找一找身边合作共享的事例。(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奥运冠军的陪练等)
十、精诚合作----互惠互利 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
以蚂蚁的故事(P94相关连接)
为什么蚂蚁会成功脱险?
奉献精神该不该提倡?要不要合作?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合作!竞争!
一、合作典范
联想集团并购IBM公司PC机生产的案例
联想利用IBM的品牌进入国际市场;IBM利用联想的销售网络
两公司从竞争对手到合作伙伴,既竞争又合作。
从俄美宇航局在太空空间站的合作与商业竞争的关系谈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二、在合作中竞争
许多公司在发展自己的业务时,要求员工有通力合作的精神,以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如要求员工步调一致,互通信息,互相支持。与此同时,员工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许多员工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工作去,提高自己的“业绩”,以使自己在公司中得到更快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在合作中竞争”。
1、“在合作中竞争” ,公司的竞争力来自于哪里?
2、“在合作中竞争”的内涵是什么?
三、班集体的合作竞争
124/125班是先进集体。这个集体具有良好的班风,有一股永不服输的精神。在与兄弟班级的竞赛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项工作都做的得很出色。班上同学各有自己的目标,大家在学习中开展竞赛,你追我赶,各显神通,互相帮助,成绩都很优秀
1、良好班级体是怎么体现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在建立良好班级体中,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竞争关系?
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
四、竞争理念:
围棋高手间的合作竞争
中韩围棋的棋手马晓春与李昌镐经常在赛场相遇,互有胜负。场上是对手,但他们在场下是朋友,相互切磋棋艺,马还邀请李参加中国围棋联赛。
1、棋艺如何才能提高?
2、竞争就是“你死我活”?
从案例中给你什么启示?
五、在竞争中合作
美国有一大教堂发生火灾,2000名教徒在短短的10分钟内有序地从4个出口逃生,没有混乱、挤压,在求生一刹那的竞争中他们选择了合作,在合作中求生。
1、在当时的情况下,你会选择什么?结果会怎样?
2、他们求生的经历有什么启示?
六、共生效应
4×100的体育比赛中,世界纪录的成绩大于4人100米速度的的相加,为什么?
什么时候1+1≥2?
如何参与合作?
(有效合作)
七、团队精神
火箭队在季前赛的前半期虽有姚明和迈克格雷迪“MM”超级组合,但仍输给弱旅,为什么?
美国游泳运动员菲力普斯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5块金牌,并有望获得第6金,但他放弃了美国队最有把握的4×100M混合泳的金牌,把它让给了队友。
他在放弃的同时得到了什么?
八、学会欣赏,学会合作,学会共享
现代社会更需要有“合作意识、奉献精神”,更需要“在竞争中合作”的精神。
1. 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竞争离不开合作,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无力的竞争,因为没有参照系。
3.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只是一潭死水。
教学后记:
.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一、课标的具体要求
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知道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饶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2.能力目标
在生活、学习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
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在生活、学习中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
3.情感态度目标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
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人生态度。
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三、学情分析
针对初中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中心、心胸狭隘、处处设防,甚至对人怀有敌意的心理特征。事实上,宽容是一个人品德的重要内容,不善于宽容、体谅,就无法适应人际关系的要求,更无法形成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团队精神。培育学生的宽容之心,不仅有助于搞好人际关系,更有益于自己的发展与提高。
针对少数学生不能平等待人的现状。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在这方面有些学生的认识较为模糊。例如,有的学生自恃家境优越,处处显得高人一等;有的学生自恃体力出众,以致凌弱欺生;有的学生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受到同学的歧视;有的同学因为学业上的问题而受到同学的嘲弄。种种现象表明,培育青少年学生的平等意识,使他们不自傲不自卑,是当代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针对有些学生不善换位思考问题的状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句古训,它要求在人际交往中善解人意,以某种方式对待他人之前,首先要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然而,一些学生在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中在这方面有明显的缺陷。在自我中心意识的支配下,他们习惯于只考虑自己,而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由此可见,使学生能够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针对少数学生在尊重他人和尊重社会方面所存在的缺陷。尊重首先是对人的尊重,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对社会、对自然的尊重。在青少年中,有一些人在与人交往中缺乏起码的尊重,以致伤害他人情感的事时有发生;在社会生活中,一些人不理解爱护公共环境与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也是对人尊重的体现,等等。这些都说明了现代青少年学生需要补“尊重”这一课,否则就无法与周围的人友善相处。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每框一课时)
第一课时: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教学重点:为什么需要宽容?
教学难点:宽容与纵容的区别
教学过程:
导入:小品表演:宽容的故事片段(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历史的),说明什么是宽容,并结合片段展开阐述宽容的作用。
一、出示漫画“半碗水”
――(一个由于缺乏宽容他人而导致的悲剧故事),从反面案例说明宽容的价值。
二、讨论生活中有没有因为不懂得宽容自己而导致的悲剧呢?
三、小记者采访:请问你有无因为缺乏宽容而留下的遗憾事例,并说一说这些案例带给你的感悟。
四、出示故事:是宽容还是纵容?
小强(年龄不加以明确,故意留给学生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探讨。)吃饭很挑食,每当菜不合胃口时,就把筷子一摔,把碗一推,脾气大发:“这么难吃,不吃了!”当妈妈要批评他时,奶奶总是说,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不会了!
通过辩论明确宽容是有原则的。
五、散文诗朗诵――宽容(P教材102)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教学重点、难点:在实践中如何做到换位思考?
板书设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理解、尊重、宽容和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故事:梁楚瓜秧情 讨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试着用一句比较合适的话(最好是格言)加以概括,并给这个故事取一个标题。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过渡: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重要的是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大到国家、单位,小到家庭、个人,都应该努力做到这样。下面介绍一个个人之间交往的典型案例。
二、出示故事:“管鲍之交”
阅读后思考一个问题:你是否希望拥有象鲍叔牙这样的朋友?为什么?(因为人总难免犯错误,这是总希望得到朋友的谅解。)
引导学生对照故事反思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不体谅他人的地方?造成怎样的结果?让部分学生谈谈体会,全班交流。
三、情境体验:懂得体谅!
(1)放学路上,小蓉拾到一个装满现金和不少证件的钱包。探讨:站在失主的立场上,你认为最体谅和理解失主的做法是什么?
(2)这是一个相当优秀的班级,绝大部分同学文明识礼,勤奋好学,热爱集体,团结友爱。但就是有个别同学特别是一个叫金亮的,上课迟到早已司空见惯,作业不交更是家常便饭;值日从不认真,不是敷衍了事,就是一逃了之;下课急惊风,上课打瞌睡;你叫他站着,他说坐一会;你叫他坐着,他又说,站一下也不累……严重影响班级的纪律、卫生和学习。也主要因为他,班级未能评上文明班级。你认为班级同学可能对金亮的态度是怎样的?你认为正确的应该是怎么做?
四、给同学们一句赠言:增加了解,增进理解,少点误解,多点谅解。
第三课时 平等尊重你我他
教学重点: 树立平等意识 学会尊重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平等和尊重的关系 尊重的外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平等待人的典型案例2则,说一说体现了哪些方面的平等?(人格上和法律上;如不吃嗟来之食,成克杰服刑等)
一、人生而平等
平等是人类进步的表现
二、收集生活中人与人不平等的案例若干则,
1、说一说你为什么认为这是不平等的?
2、、谈谈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受到不平等的遭遇?当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3、社会上哪些人的平等权益最容易受到侵害?
三、平等待人首先体现在对人的尊重上。
分小组进行小品表演,说一说小品从哪些方面来体现了或违背了对人的尊重?最后教师进行小结:对人的尊重包括尊重人的生命、人格、隐私、选择;强调尊重社会,尊重自然是尊重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情景体验:尊重自然
(观看抗击非典或环境破坏的录象)
第十课 诚信做人到永远
一、课标的具体要求
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信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把握诚信的含义。了解“一诺千金”的内涵。懂得什么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知道诚信的智慧与诚信守则。
2、能力目标
在不同的情境中能自觉遵守诚信守则。
能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3、态度价值观目标
诚实做人,讲究信用。
办事尽职,实事求是。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
三、学情分析
不良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尽管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在不断地加强,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因道德上的迷茫导致弄虚作假、坑蒙拐骗、损人利己现象不可避免。这些现象对初中学生的影响不可轻视。譬如考试作弊、言行不一、借物不还、胡乱许诺等在学生身上时有发生,所以讲究诚信做人已经成为关系到初中生健康成长的一件大事。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容易引发诚信问题。初中生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半封闭半开放的心理发展阶段。他们情绪波动大、易冲动,在朋友面前会轻易许诺,而难以兑现;成人感的产生,使他们有爱面子的心理,为保全面子有时不惜弄假,对问题认识肤浅,使他们容易被欺骗和欺骗人。所有这些现象都要求我们加强诚信教育。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诚信是金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到诚信是立身之本
教学过程:
导入:案例分析:(案例来自教材116页)
一、讨论:(1)她为什么失业?(信用问题)
(2)---7000万===+7个亿(诚实问题)
这两个案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说说案例一的教训,案例二的启示!
(3)交流有关“诚信”的案例(如:“狼来了!”“烽火戏诸侯!”)
二、走进生活:
(1)(小品表演来展示)好朋友是这样离开他的!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辑2??3个生活片断,说明因为他的不诚信而最终失去了一个个好朋友。(比如:他人多找了钱给自己而不退;借书不还;做了错事反而栽给朋友等!)
(2)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他人对你不诚信的时候或事情?他给你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对你们的交往有什么影响?班级内交流。
(3)活动:你为什么和他(她)交朋友?请写出三点原因,最后全班交流。
(本问题教师课前先作调查,实践证明,诚信的频率是最高的!)
三、情景测试:出示漫画----矿泉水瓶的背后:一个矿泉水瓶从某个教室的窗外飞出,被值日教师看个清清楚楚。
值日教师第二天告之该班班主任。班主任来到班里面向全体同学追查这一事情。可是大家都说没有扔,也没有看到谁在扔。但可以肯定这个矿泉水瓶是从这个教室的窗口扔出的,所以在座至少有一个人不讲诚信,如果你是班主任,你准备怎样使同学们讲真话?
四、故事续写:寓言――当他把诚信丢了之后……
五、活动:编写诚信的格言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做诚信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诚信的智慧
教学思路:
导入:源自生活中的一个问题:我该怎么办?
例如:我第二天有重要的事情,今天必须要作好相关的准备,可是一个远方的客人来电说当晚要来造访,我该怎么回答?
一、诚信守则:
诚信的品德是高尚的,诚信的要求是确定的。但讲诚信的条件又是非常复杂的,要结合具体的情境作出正确的选择!
3、解读生活:
(1)王婆卖瓜,该不该夸?
(2)考试作弊,已蒙混过关,合适的态度是:坦白;不坦白但下不为例;总结经验,下次作弊手段更高超?
(3)小明的妈妈捡到一个钱包,看看周围没人发现,于是叫小明别说,你认为小明该怎么办?
(4)爸爸吸毒,该不该举报?
(5)我最好的同学告诉我,他早恋了,那么我该不该告诉老师呢?
三、诚信的智慧:
这些谎言之所以被人们接受、提倡,最主要的原因是出自善心。
Q:通过前面的解读,你认为你心目中的善应该是怎样的?
三、情境测试:A、B、C同在一个办公室,A出差回来,给B捎了一件礼物。C发现了B的礼物,问是哪里来的?如果你是B,你将怎么回答?为什么?
是的,古人言:人之初,性本善。向善是人性的体现。可是……
讨论:出示漫画:一位长者对一位年轻人说,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如果你是这位年轻人,你对长者的劝告持怎样的态度?为什么?全班讨论。回去后和父母探讨一下,看看父母的态度是怎样的。
四、练习:你觉得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或什么时候需要善意的谎言?目的是为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对生活的理解说得具体一些。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