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八年级语文教案>雷电颂导学案

雷电颂导学案

详细内容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征展开想象,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了战斗的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
重点难点:
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 ,理解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一、检查预习《雷电颂》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伫立( ) 睥睨( ) 咆哮( ) 波澜( )  污秽( ) 
犀利( ) 劈开( ) 稽首( ) 虐待( )  驰骋( )
雷霆( ) 踌躇( ) 鞭挞( ) 忏悔( ) 罪孽( )
2、解释下列词语:
  睥睨:   污秽:
  犀利:   播弄:
  虐待:   雷霆:
  踌躇:   鞭挞:
  祈祷:   忏悔:
  罪孽:   拖泥带水:
3、作者档案和背景介绍。
(1)、本文选自历史剧《屈原》,屈原是我国最_______的大诗人,是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诗人,代表作有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 者_______,是进步文化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历史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景介绍。
《屈原》创作于反动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之后。剧本取材于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____________一生的故事。以____________为情节线索,构成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戏剧冲突,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塑造了____________这个悲剧典型。
合作交流
整体感知课文《雷电颂》
1、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 。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联系写作背景谈谈戏剧的创作主旨。
a.风雷电:
  b.洞庭湖、东海、长江:
c.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
d.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e.“ 土偶木梗”的群像:
其中河伯有二义:其一是指 ,其二是指 。
2、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 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