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上册《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

详细内容

八年级上册《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动力、阻力、支点、动力臂、阻力臂。

2、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杠杆的定义、力臂的概念。

2、科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

二、难点

1、力臂的确定

[教学用具]

1、筷子 2、剪刀 3、夹子 4、钳子 5、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

一、认识杠杆

1、课件展示生产、生活中的杠杆。

2、学生展示自带杠杆,说出其特征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4、课件[杠杆介绍],引出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二、杠杆五要素[课件展示,介绍]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三、力臂的画法(课件展示)

1.力臂的画法

⑴辨认杠杆;

⑵先找支点O;

⑶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

⑷过支点O画力作用线的垂线,就画出力臂

2.力臂的画法示例(撬石头和手摇抽水机)

四、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叫做平衡。

2、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3、猜想与假设:

 甲: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乙: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丙: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丁: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设计方案:

 用课本图9-3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的关系。

5、进行实验:

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改变悬挂的钩码个数(动力F1、阻力F2),移动其悬挂的位置,使杠杆平衡。将数据填在156页的表格上。

学生分组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F1 l 1=F2 l 2

五、例题:

在右图的杠杆中,如果大人重750N,小女孩重250N。当大人离跷跷板的转轴0.5m时,小女孩应该坐在哪里才能使跷跷板在水平位置平衡?

已知:阻力F2=750N,阻力臂L2=0.5m,

动力F1=250N

求:动力臂L1=?

解: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


答:小女孩应坐在离跷跷板的转轴1.5m的地方

六、思考:

在例题中,小女孩重250N的力(动力)与大人重750N的力(阻力) 使跷跷板在水平位置平衡。可见,使用杠杆可以省力。那么,所有的杠杆都省力吗?如果让你对

撬棒、瓶盖起子、托盘天平、缝纫机脚踏板、铡刀、手摇抽水机进行分类,怎么分?

七、小结

1、物理学上,把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直棒或曲棒),叫做杠杆。

2、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叫做平衡。

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

八、作业:

课本159页第4题